佛教知識:佛菩薩跟神明有什麼差別,你了解嗎?

很多人都在說學佛,但是,要真正了解佛法是不容易的。我們拜觀世音菩薩,也有人拜各種各樣的神、仙,還有的人拜玉皇大帝、天后、媽祖,也有人把關帝菩薩作為神來拜,他們以為這也是佛教,其實是不一樣的。觀世音菩薩是佛菩薩,有的拜其它神明均是神、仙,神和仙都有五通,社會上有拜「觀音娘娘」的,就是把觀世音菩薩變成了神,我們學佛人不能稱「觀世音菩薩」為「觀音娘娘」。

「佛」是覺悟宇宙人生真理的人,他覺知三世一切諸法無常,緣起性空;他已「三覺圓滿,萬德具足」,解脫自在,具足福慧,以自證之德,度化一切眾生,令離煩惱苦,得涅槃樂。

「菩薩」是指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人。其修行層次共分為五十二個階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一旦登上妙覺地,也就成就了佛果。就像學生要經過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的求學階段,才完成了學業。所以只要發心,以智能上求無上菩提,以慈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均可稱為菩薩。

「神明」是指對民間有特殊貢獻的人,往生後人們為其建廟祭祀。如城隍爺、仙公、媽祖、灶神、文昌帝君、財神爺。甚至對自然界不了解,產生山神、海神、雷神、電神等,不過他們尚存貪慾、瞋恚、善惡等煩惱,因此未能了生脫死,遠離輪迴之苦,一旦福德享盡,仍會墮入三惡道,非究竟的皈依處。

所以,佛、菩薩、神明的差別是非常大的!

十法界圖-1.jpg


「佛陀」與「神靈」究竟有什麼本質的不同

「佛」是佛陀的簡稱

學佛的人都知道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創始者,世人尊稱為:佛陀。在歷史上恰巧和至聖先師:孔子出現在同一時代,是一位覺悟自身同時又覺悟萬法的聖者。

當他在人世間,親歷了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苦後,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出離心,修苦行達六年之久,但未得到解脫,故放棄苦行,調整身心,步行到菩提迦耶的一棵菩提樹下靜坐時,發大願:「不成正覺,誓不起座。」隨即進入甚深禪定,觀十二因緣,與自心煩惱心魔展開日以繼夜地搏鬥;終於在第四十九日夜半,看見明星出現,豁然覺悟一切真理,完成了無上正等正覺。從此世人就尊稱他為佛陀,聖號就是釋迦牟尼佛。當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不能證得。」即是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無明煩惱障蔽了佛性。」

「佛」究竟是什麼?有人根據其他宗教的理論,稱之為「神」。西方「神」的概念是:「自有,永有。」、「全知,全能。」、「萬物之創造者。」,神與人是「能造」與「被造」的關係,人永遠是神的子民。東方宗教中「神」的概念則是:循「道」修行的成就者,「道」是「真理」,是「先天地而生之形而上道。」東西方宗教中的「神」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不死。所不同的是,一個是「自有,永有」,一個是人可以修成。然而佛並非宗教意義上的「神」。

佛與神有本質上的區別,佛:梵語譯意是「覺者」之意,即自覺,覺他,覺萬法。這個覺不是孔子的先知先覺,這個覺不是源於六根的覺,而是自性的醒悟,是擺脫五蘊,萬法等一切生滅法,直接引導至不生不滅的「實相」。這種覺悟打破了一切有為法的不究竟,超越了時空及生滅與幻化,覺知自身與眾生原本清淨的如來自性。這個如來自性,不是成佛才有,而是人人本具,眾生皆有,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即「人人皆可作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眾生與佛都是平等的,沒有差別。這一點說明佛教是不承認「神」的權威,佛教將「神」認知為生存在法界中的三善道眾生,稍比人道多一點殊勝而已,也具有人道不可思議的神通,通常樂受多於苦受。然而福報享盡時,仍會墮落輪迴。所以即是神,也有生滅。生滅之根本即為因緣果報,緣生緣滅本屬幻化,常受到自身因緣牽制未得解脫,因此不得自在。

「佛」是佛陀的簡稱,本意為「覺者」或「智者」,佛教賦予更深的涵義:1、正覺;2、等覺或遍覺;3、圓覺或無上覺。並說明一切眾生都可透過佛法的修持而成佛,因為眾生與佛陀在本性上是沒有差別的,所以佛陀不是宗教意義上的「神」。


有一個很美的關於佛陀的故事……某一天早上一個人問他:「有神嗎?」佛陀看著那個人,洞察了他的眼睛,然後說:「沒有,沒有神。」

就在當天下午,另外一個人問他說:「你對神的看法如何?有神嗎?」他再度看著那個人,並且洞察他的眼睛,然後說:「是的,有神。」

隨侍在佛陀身旁的阿南達覺得非常困惑,但是他一直都非常小心,不敢去干涉什麼,如果他有事要問佛陀,他會等到晚上別人都離開之後才問。

但是到了傍晚,太陽正在下山,第三個人跑來問幾乎是同一個問題,雖然問法有些不同,他說:「有些人相信神,有些人不相信神,我不知道我應該站在那一邊,請你幫助我。」

現在阿南達變得非常注意聽,看看佛陀要怎麼講,他在同一天之內給出了兩個非常矛盾的答案,現在第三個機會又出現了,照理說應該沒有第三個答案了,但是佛陀卻給他第三個答案。他什麼話都沒說,就只是閉起他的眼睛。那是一個很美的夜晚,小鳥已經棲息在樹上——佛陀當時是在一個芒果園裏——太陽已經下山了,因此涼風開始吹起。那個人看到佛陀閉著眼睛坐著,心裏想,或許這就是他的答案,所以他也閉起眼睛跟他在一起坐著。

過了一個小時,那個人張開他的眼睛向佛陀頂禮說:「你的慈悲很偉大,你已經給了我答案,我將永遠感激你!」

阿南達簡直不能相信,因為佛陀一句話都沒說,當那個人很滿意地離開,阿南達問佛陀說:「這太過份了!你也應該替我想一想,你真的會把我逼瘋,我快要崩潰了。第一個人來的時候,你說沒有神,第二個人來的時候,你說有神,而對第三個人你又沒有回答,但是那個奇怪的傢伙卻說他已經得到了答案,而且他非常滿意,也非常感激,他還向你頂禮,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佛陀說:「阿南達,你必須記住的第一件事就是:那些並不是你問的問題,那些答案也不是要給你的,為什麼你要這樣不必要地去顧慮別人的問題?首先要先解決你自己的問題。」

阿南達說:「你這樣說是對的,那些並不是我提出的問題,那些答案也不是要給我的,但是我要怎麼辦?我有耳朵,我聽到了,我不但聽到,而且我還看到,現在我的整個人都覺得很困惑,到底什麼才是對的?」

佛陀說:「什麼是對的?覺知才是對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有神論者,他想要我的支持,他已經相信神,他是帶著答案來的,他已經胸有成竹,他只是要來請求我的支持,好讓他能夠對別人說:‘我是對的,甚至連佛陀都認為如此。我必須否定他,只是為了要擾亂他的信念,因為信念並不是真知。第二個人是一個無神論者,他也是帶著一個既定的答案來,他已經認定沒有神,他想要我的支持來更加確立他的不相信神,好讓他能夠到處宣揚說我同意他。我必須告訴他說:是的,神存在。但我的目的是一樣的。」

「如果你能夠瞭解我的回答,那麼就不會有矛盾。我在打擾第一個人預先想好的信念,我也在打擾第二個人預設的不相信。相信是正向的,不相信是負向的,但這兩者是一樣的。他們兩個人都不是‘知者’,也不是謙虛的求道者,他們已經帶著一個偏見。」

「第三個人是一個謙虛的求道者,他沒有偏見,他已經敞開了他的心,他告訴我說:‘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而我自己並不知道神是否存在,請你幫助我。’我能給他的唯一幫助就是教給他一個寧靜覺知的功課,話語是沒有用的。當我閉起我的眼睛,他立刻瞭解那個暗示,他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他很敞開、很有接受性,因此他也跟著閉起他的眼睛。」

「當我更深入寧靜,當他變成了我的寧靜和我的‘在’的一部份,他也開始進入寧靜、進入覺知。當一個小時經過了,它似乎就好像只是過了幾分鐘,他並沒有接收到任何語言的回答,但是他接收到了真實的寧靜的回答:不要去管神,神存在或不存在是沒有關係的,重要的是寧靜是否存在,覺知是否存在。如果你很寧靜,而且很覺知,你本身就是一個佛。神並沒有離你很遠,或者你是一個頭腦,或者你就是一個神。在寧靜和覺知當中,頭腦會融解掉、會消失掉,然後將你的神性顯露給你。雖然我並沒有對他說什麼,但是他已經接收到了答案,而且是以非常正確的方式接收到它。」

覺知可以把你帶到一個點,在那個點上,你能夠用你自己的眼睛去看你自己和宇宙最終的真相,你會得到一種奇蹟般的經驗——你和宇宙並不是分開的,你是整體的一部份。對我而言,這就是神聖唯一的意義。


如何區分佛像與神像?兩者有什麼不同?如何簡易地分別佛教與道教?

過去一般人總是「佛道不分」,最明顯的例子是:佛教的僧眾駐錫以修行辦 道,同時提供在家信徒聽經聞法、親近三寶、參與宗教活動的處所,一般稱 之為「佛寺」或「寺院」;但也有稱為「寺廟」者,廟與宮、觀、殿、壇同 為道教的修行場所。「寺」與「廟」並稱,可見中國「佛道不分」的「民間 信仰」根深柢固。

民間信仰不但佛道不分,而且神佛同時供奉,在很多的媽祖廟都供有觀世音菩薩;一般家庭,尤其是經商的店家,也往往把彌勒佛當財神爺供奉。

說到彌勒佛,在一般佛教寺院的山門入口,大都供奉著笑臉迎人的彌勒佛, 入了山門,迎面的是一位威武凜然,手執金剛降魔杵的將軍,就是韋馱天將,也就是佛教的護法神。這表示在佛門裡,慈悲的攝受與力的折服同等重要,所以佛教有謂「菩薩低眉,金剛怒目」,這句話基本上已經點出佛像與神像的不同了。

一般佛教的佛菩薩聖像大都是眼簾微斂、面露慈光的「俯視眾生」,顯示出佛教「慈悲」的特質。反之,一般的神像大都濃眉上揚、雙眼圓睜,表現出 威武逼人、剛毅不拔的神氣。

佛教是一個重視慈悲、威儀的宗教,佛經有謂「三祇修慧,百劫修相好」, 成就佛果之前,首須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甚至「三千威儀」、「一襲袈裟」都可以度眾,所以佛像的雕塑很重視「相好莊嚴」與慈悲的流露。而一般神像則為了發揮「舉頭三尺有神明」的警世效果,大都以凜然不可侵犯之姿呈現。

另外,要區分佛像與神像的不同,還可以從手勢、器物、服飾上來分別。佛菩薩的手勢一般有結印與放光接引等各種姿態,有的則手執蓮花、淨瓶、摩尼寶珠等,代表清淨、光明、善美;神像一般都是仗劍執鐧,或手執長槍、金剛杵等武器,代表善惡分明、替天行道。佛教的佛像大都是身金色,樸實無華,相好莊嚴而無鬍鬚,象徵佛教是一個充滿年輕活力的宗教;道教的神像則披衣掛袍,穿金戴銀,長髯飄飄,表示修練有成,道行高深。

至於說佛教與道教到底有哪些不同?服飾、法器、修行居所的稱呼等,皆各有差異。就法義而言,佛教講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是既出世又入世的宗教。道教則以神仙信仰為中心,追求「長生不死」和「養生成神」,故重視煉丹、養氣、五行八卦、符咒之術,是出世的天乘宗教。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佛教雖然是傳自印度,但因佛教很有融合性,傳到中國以後很快就與中華文化相融合,所以能在中國生根,甚至成為中國信仰的主流。


佛菩薩跟神明的差別?

在佛教只對佛菩薩頂禮,而不頂禮一般的神明,但是,你如果要禮拜這些神明,這當然也無妨,畢竟,這些神明的境界都比你高的。

一般的神明還是六道中輪迴的眾生,沒有解脫,還有脾氣個性,但是他們也還在修行與度眾生。

而佛菩薩是超越三界的聖者,修行已圓滿,這當然值得作為吾人之榜樣而沒有瑕疵。

此處的菩薩指:觀世音菩薩等四大菩薩,都是脫離俗情的聖者。而一般的神明則尚未達此境界,但境界已經比凡人高高在上了。

菩薩的階位從初地、二地到十地,在上去則是等覺菩薩,妙覺菩薩,最高境界則是佛。這四大菩薩則是妙覺位的菩薩,已經接近圓滿了,只欠度眾生之願未了,而不稱圓滿而已。

而其他菩薩就是初地到十地之間。而神明們也常是菩薩,只是階位沒四大菩薩那麼高而已。不過民間祭拜的神明種類非常多,有的則是凡夫。被人類胡亂封神的,其實都是凡夫為多。此外還有所謂的陰神,這是屬於餓鬼道的眾生,境界則比人類還低。你是沒有必要和他打交道的。

玉皇大帝,在佛經中名為帝釋或釋提桓因,他是三果的聖者,也是忉利天的最高主管。

民間祭拜的神明中,四面佛,並不是佛,而是個稱呼,他是大梵天之王。

以上就是佛菩薩與一般神明的差別。但是,神明也大都是菩薩。各宗教教主都是菩薩,只是階位不同而已。

這也可以說,同樣一尊聖者,在民間信仰視為神明,在佛教則視為菩薩。


神與佛

 許多人雖然已知道神佛的存在,但仍神、佛不辨。 大家應釐清一個觀念,那就是佛與神是不同的。

 釋迦牟尼佛是已覺悟人生、宇宙真理的聖者;他放下了一切世俗榮華,在深山叢林中修行,於菩提樹下悟道,繼而為眾生說法,教化眾生,開啟眾生的智慧,去除眾生的煩惱,讓眾生覺悟菩提,成聖成賢。因此,佛是超出三界,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得到解脫的聖人。

 至於神呢? 在道家、佛教以及《易經》中則各有異說,但總括而言,凡是有浩然正氣、正直無曲,對國家民族有所貢獻的,死後皆可成為神。

 眾神也有正邪之分。 如關公、岳飛、文天祥,死後,因為其凜然之忠義精神,廣受後人敬仰拜祭,是了不起的正神。 而邪神,則乃是依照邪術修煉成為精靈的物體,雖亦有神通,但仍脫離不了鬼道。

 此外,還有天神、地神之類,有某些教派說天神皆由玉皇大帝(佛教稱為帝釋,居欲界忉利天)所冊封,如雷神、電神、水神、火神、稼穡神、禍福神、草木神等;地神如城隍爺、土地公(城隍爺如陰間縣長、土地公則如陰間鄰里長)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神的福報雖然也不錯,可是依然沒有斷除煩惱,仍無法超脫三界,等到福報享盡,還是要墜落輪迴。

由此應知,神不是佛,也非菩薩,佛教徒應該加以審慎觀察,以免神佛不分,雜陳供奉,如此怎夠資格稱為正信的佛教徒呢?

神,一般指天界以下神明,所得果位來自5戒10善,沒了生死,不究竟。

佛,佛世界如來大會,本來面目,教學師範一切了生死,究竟智慧光明。

 一切世界尊勝最上為佛如來,具體見如來11弘名。拜神信仰者,愚癡行為無數,學佛成佛為本,包括神也求學佛成佛。

用動物祭拜的,是最愚癡的行為,佛經中有教導,善神不喜,作者惡業。 親友中,平時當普及這些常識。 千萬不要臨時出喪中教化,不善巧的。 其他事中善巧師範教化。 當下請一切佛如來超度一切為本。

神,不過是六道輪迴裡面的天道眾生,行善積德而成就的,壽命長遠,可是難逃生死!

《佛學大辭典》解釋:  (十法界)

佛法界,自覺覺他覺行共滿之境界也。
菩薩法界,為無上菩提修六度萬行之境界也。
緣覺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緣觀之境界也。
聲聞法界,為入涅槃,依佛之聲教修四諦觀法之境界也。
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生於天界,受靜妙之樂之境界也。
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樂之境界也。
阿修羅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
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惡,受飢渴苦之惡鬼神境界也。
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惡,受吞啖殺戮苦之畜類境界也。
地獄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惡,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境界也。

神明本身信仰佛法,修行佛法,護持佛法! ! ! 可是仍然沒有參破生死! 有生必有滅!

佛菩薩證悟無生無滅的境界,究竟解脫,憐憫一切眾生,我們應當愛惜其他生命,如果別人將你殺害供佛,同樣也是不妥的! 在佛前殺生供養肉食,是有無量罪的!

佛陀等視眾生,沒有差別,供佛菩薩應當清水、水果即可! 不可以殺生害命,否則罪很重! 供奉神明也是一樣的!

不要聽取歪理邪說,殺生供養!別人殺你也是不妥的!

 

向佛菩薩祈禱,為什麼有時靈驗有時不靈驗?

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這就是迷信!

佛弟子應如何處理和鬼神的關系

神鬼的種類--靈界的生靈有形體嗎?

遇到鬧鬼 怎麼辦?如何與鬼神相處之道【綜合整理】

遇見惡神惡鬼的原因與遠離方法!

鬼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