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頂果欽哲仁波切:這樣發願,一天24小時都自在圓滿!

任何時候,

我們都應該一而再地為所有眾生的利益許下廣大的願望。

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達到究竟之境。

醒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覺醒於証悟之境。

起床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均得佛身。

穿衣服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都知恥而謙虛。

點火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所有眾生燒盡妄念之薪材。

吃飯的時候,我們應該想:“願一切眾生食用專注之糧。

當我們開一扇門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打開通往解脫城之門。

關門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關上通往下三道之門。

走到外面的時候,讓我們想:“但願我能步上讓一切眾生解脫之道路。

上坡的時候,讓我們想:“但願我能帶領眾生走向上三道。

下坡的時候,讓我們想:“但願我能去下三道解放眾生。

看到快樂的時候,讓我們想:“願一切眾生達到成佛之樂。

看到痛苦的時候,讓我們想:“願所有眾生之痛苦平息。


達真堪布:睡前這樣做,不會失眠也不會睡過頭,這種睡眠方式是能進入夢光明的秘訣!

很多人晚上倒下就睡了,早上爬起來又跑了。睡眠中要麼做惡夢,要麼像死了一樣,或者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這都跟自己的串習有關。

睡覺之前,應該磕頭或坐一會兒。小時候聽藏地的老人說睡覺前不磕頭會轉生為氂牛,小孩子都害怕,我也害怕,所以天天睡前磕三個頭,祈禱一下,然後再睡覺。

睡覺前稍坐一會兒,觀察自己的相續,磕三個頭再躺下,或者先坐一會兒再躺下。躺下後盡量保持吉祥臥,這本身就有功德、有加持,自然把人帶到光明的境界中。

同時心中還要觀想: 如果對觀音菩薩特別有信心,就把觀音菩薩觀在心間入睡;如果對阿彌陀佛特別有信心,就把阿彌陀佛觀在心間入睡;如果對自己的上師特別有信心,就把上師觀在心間入睡。這樣睡眠就會變成光明。剛躺下的時間是最關鍵的,如果在幾分鐘內能保持正念,那麼整個晚上夢里都是光明的狀態。

喬美仁波切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能認知自己的夢,就能轉為光明的境界。有修行的人就是這樣,晚上睡覺的過程中,能認知夢,知道自己在做夢。

睡覺時也會出現基光明。我們剛入眠時,基光明就出現了。將來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也會出現基光明,但我們認識不到,這是要練的。如果在睡眠的狀態中能認知基光明,在離開的時候也能認知基光明這種本面。

現在我們在夢里根本無法認知這一切都是夢,這樣將來法界中陰一些形象出現時可能也認識不到。其實那是很重要的階段,氣斷了以後,還沒有到真正的中陰身,會出現基光明、自性光明等。出現基光明的時候,如果能認知,就會在法身佛當中,獲得與法身佛無二無別的成就;如果錯過了,就會出現文武百尊的形象,如果能認知,就會獲得與報身佛無二無別的成就。如果不能認知,就會錯過。

這個跟自己生前的修行有關係。比如說平時經常保持那種對本面、對心性的認知,經常修煉,雖然沒有獲得究竟的成就,但到時持續的時間會長一些,經常觀想佛菩薩的形象,多看一些唐卡,多看一些文武百尊的圖片,到時候就能認識。

現在很多人睡眠都不好,非常煩惱。此時若能放鬆心情,觀想佛菩薩的形象,很快就會入睡。

如果不想睡過頭,就這樣發願:明天早上四點鐘起床、五點鐘起床——保持這樣的意念而入眠,早上就不會睡過頭。

現在我們睡眠的時間都很長,有的人睡六個小時,有的人睡的時間更長。時間都浪費了,甚至有時候在夢里還造業了。

睡覺時剛躺下的時間是最關鍵的,如果能在幾分鐘內保持正念,那麼整個夢里都會是光明的狀態。

以前佛把一個晚上分成三段,中夜休息,初夜和後夜要麼念咒,要麼參禪,要麼誦經,要麼修儀軌。

沒有進入睡眠狀態之前,要憶念佛菩薩,保持正知正念。這樣,中夜就會變成光明,變成一種修行。這樣睡幾個小時都不會浪費,更不會造業。


湛嚴法師:你再沒時間修行 ?至少要一起床後馬上「隨喜功德」這麼修!

隨喜功德目的就是,不要起嫉妒,助他成就。很多人看到人家做功德,(有人說)我花了三部魚車,其他有的人就會說「你很有錢哦!」就起嫉妒心,心酸酸的。

你要這麼想:

「我沒有錢,我拿一百塊就好,我隨喜你的功德!」,你要馬上合掌隨喜別人的功德,你就全部得到了。不要在那邊講風涼話,不要講那個挑撥離間的或是種種挑釁的話。所以你看到做好事,隨喜功德馬上可以得到。

有上師跟我講說,只要你一起床,馬上念隨喜功德,隨喜什麼?隨喜諸佛菩薩,很多佛從過去到現在圓滿了佛果位,從凡夫位到聖位的功德你都要去隨喜一下,因為諸佛菩薩成就什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六波羅蜜,還有願,力,智,十波羅蜜圓滿,所以 你要隨喜諸佛菩薩成就十波羅蜜圓滿的功德。

那還不夠,隨喜所有出家人,過去的出家人高僧大德懺悔業障的功德,每天修行的功德,你要去隨喜!

隨喜六道眾生每天做善業的功德,一隻螞蟻也會做善業,一隻牛,一隻豬也會做善業,只是你不曉得而已,所以還是一樣,你可以隨喜六道所有善業功德,你這樣一隨喜,所有功德回到你身上之後,願我隨喜的功德馬上迴向給法界眾生,那你得到更多。

所以,很多時候說「 我沒時間修行」,早上一起床就忙著要去賺錢,沒時間念佛,沒時間誦經, 那你用這種方式修行,可不可以?好好隨喜一下,隨喜所有人每天做的善業功德,你隨喜不完,所以要隨喜功德, 多迴向。

請跟隨師父所教來隨喜:

「隨喜諸佛菩薩和所有出家人及六道眾生一切善法功德!」

(所有菩薩記得一起床這麼念,然後馬上回向眾生功德更大)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法華經》

《法華經》裡有四句偈很好:「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說明了舉凡一切好話,要用以讚美大家;舉凡一切好事,功德要歸於大眾;舉凡一切所有,要與大家共有共享。這是佛教裡常誦念的一段回向偈,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本願。

摘自20190407湛嚴法師開示於高雄和春技術學院


宣化上人:早上睡醒了起床,要念這兩個偈頌!

你們預備到臺灣去受戒的要準備一點東西。準備什麼呢?把《心經》的注解,用多一點工夫研究研究,你們將來到臺灣、香港,說不定就會有人請你們講經。講經的時候,你要有一點真正的佛法給人家,如果就那麼普通講一講,沒有什麼大意思。

或者講一講《心經》,或者講一講〈普賢行願品〉,這些經文都是短短的,一個禮拜或者幾個禮拜就講完了,所以你們要準備一下。還有《毗尼日用切要》每天都要讀誦。現在有了注解,你們就可以看得懂了,如果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我,等受戒的時候這些都要背的。還有十小咒和偈頌,好像早起下床的時候要念:

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
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還有「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這也都要念的。就是一早起睡醒了覺,不講旁的,就先說:我剛剛睡醒了覺,我願意一切眾生所有的智慧也都覺悟,都周遍十方。不單我一個人要這樣子,也願所有的眾生都這樣子。

我們無論發什麼願,都要說當願眾生、當願眾生,來為一切眾生回向。好像三皈依也是說:

自皈依佛,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發無上心。

都是為一切眾生回向的。

所以你們想要去受戒,這些偈頌和五十三小咒都應該要背得出來。你們是外國人,如果到那兒才臨時學,就沒有那麼快。你早一點預備好了,到那兒他們都還不會呢,你就會了。

或者因為你們是美國人,他們說不一定就會請你們去做沙彌首。所以你們什麼都要學一學,不然到時候什麼都不懂,人家就都不佩服你了。

中國人好給外國人起一些特別的名字。好像中國人就給印度人起了一個名字叫摩羅刹。摩羅就是很粗野的意思,講什麼話都是摩羅、摩羅的,也聽不懂。這個刹是指很沒有禮貌的這種人。

中國人也給西方人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老番,又有叫番鬼的。這是說外國人的樣子都像鬼似的。如果你們到那地方什麼也不懂,他們就要叫你們老番了。這個番就是野蠻的意思,總而言之就是不太好。還有你們如果不會什麼道理,他就會叫你們大番薯。這是我知道的。

若是舉於足,這是走路的時候了,前邊那坐完禪下地了,但是還沒有走路呢!現在是舉足了。舉足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偈頌來念,說:

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
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從朝寅旦直至暮」,朝就是早晨早起,寅旦就是一天光的時候;直至暮,到這個晚間,暮是晚間。「一切眾生自回護」,一切眾生你都自己回避一點;自己保護自己。我因為不注意,或者不小心,沒看見你,所以你要自己回避一點,你看我下地要邁步的時候,你趕快走,趕快逃之夭夭,不要在這兒等死,所以說「一切眾生自回護」。

「若於足下喪其形」,假設你也沒有跑,我也沒有看見,我有一個無知的罪,你有一個枉死的罪;若於足下喪其形,若把你的身體踩死了,「願汝即時生淨土」,我發願請你即刻就往生極樂世界去。要誦這首偈頌,還有個咒來念,這在《毗尼日用》上都說得很清楚。各位若想研究毗尼的,就不妨請一本《毗尼日用》來看一看,那上面都有的。


夢參老和尚:每天早上起床念這個偈子,受益終身,天天這樣念就是行菩薩道

攝善法戒就是菩薩不遺一善,即使很小的善事都要做,很小的惡事也不做。

修善法就是一切善法都應該做。

不止我們佛教是這樣,過去《三國演義》大家都看了很熟的,劉備教他兒子劉禪也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常常不注意,小惡就成了大惡。

有人說我踩死螞蟻犯戒不犯戒?你為什麼要踩死螞蟻呢?它惹了你嗎?他說我不知道踩死了!

不知道怎麼會知道把它踩死了?我教你個方法,也算咒吧!

《華嚴經·淨行品》中就有這麼個偈子,一起床一下地的時候,就念一下,一天都不犯罪:

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

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

我們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散心、亂心持名,所以沒有感應,這要覺悟。

從今之後,我們把不能感應的這個毛病改過來。

可是必須要曉得,念佛,我們也很想專精不雜,但是做不到,很難!

念啊念啊,自自然然雜念就來了,自然妄想就起來了。

愈是怕妄想多,那個妄想愈多,這怎麼辦?一定要用方法對治。時間長了容易打妄想,時間短有辦法。

我們念一個鐘點的佛,沒有辦法,控制不住,會起很多妄想;我們念十分鐘,妄想當然也就少了。

假如我們念一分鐘,一分鐘當中決定沒有妄想,可以做得到!那個沒有妄想的一分鐘得力了,得佛加持。

那為什麼念佛的時候妄想反而明顯了?因為念佛的時候是發現了妄想。

我們不念佛的時候,有妄想也不知道它是妄想。

說明瞭我沒有天眼通,我看不見,匆匆忙忙地把你給踩死了;雖然把你踩死了,願你生到極樂世界去。

法門太多了,如果你能念《淨行品》幾個偈子,無量劫受用不盡;

要睡覺的時候,念個《華嚴經》的偈子:

以時寢息,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心無亂動。

就是說身體不要翻過來動過去地睡不著覺,害失眠病似的,心裡安安穩穩的。

念這個偈子,觀想看看菩薩,就能身得安穩、心無動亂,夢也不會做了。

《華嚴經》的偈子大多數是兩種,一個上求佛道,一個下化眾生。

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天天這樣念就是行菩薩道,而且是大菩薩道。

《華嚴經》還有小菩薩嗎?大菩薩的法門太多了。

如果我罪惡太多了,這些個懺悔法要拜很多懺,有沒有別的?普賢菩薩有一個偈誦就告訴我們了: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特別是痴,什麼罪犯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殺豬宰羊犯什麼罪?豬羊一道菜,不殺它做什麼?」──很有道理地,他不承認是錯的。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也不要拜懺,也不要磕頭了,就這一念間一切罪都消失。

不要再計較了。如果你念完了,還認為罪是在身上,那是因為跟普賢境界沒有合。


達真堪布:每天清晨發三個殊勝的願!

很多人雖然表面上在修行,每天都在念誦,都在打坐,但是如果沒有去掉自私自利,那還是在造業。

所以,要發菩提心,不為自己,只為眾生。利益眾生的心,利益眾生的行為,才是快樂幸福的來源。

有智慧的人為自己的時候先為眾生,愚痴的人為自己的時候就為自己。

給眾生吃的、穿的等暫時的幫助是揚湯止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我們要從根本上下手,抽薪止沸,讓他們徹底解脫,讓他們的福德資糧、智慧資糧迅速圓滿。

通過講經說法,讓他們學佛,讓他們修行,這樣他們想得到的幸福、快樂自然就得到了。為了眾生發誓成佛這叫願菩提心。

我們每天都在念誦: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這三句發願文非常好,要經常念,這叫願行菩提心。

龍欽巴尊者講過,為果發的願是願菩提心,為因發的願是行菩提心。兩種都是願,一個是為眾生成就佛果,是為果發誓。

另一個是為了成就佛果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修習六波羅蜜多,它是菩提果的因,是成佛的因,所以是為因發誓,這兩個都是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

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父母,他們做我們父母的時候,和現在的父母一樣,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要報答父母的恩德。

而報恩最究竟的方法,就是讓他們解脫成佛,為了讓他們解脫成佛,我們就要學修六度萬行。

佛教和世間都注重孝道,但是佛教認為,孝敬現世的父母是一般的孝,孝敬宿世的父母才是究竟的孝。

孝敬父母,給他們吃穿住用,這只是暫時的孝;讓父母學佛修行,解脫成佛才是究竟的孝。現在很多人,包括我們很多學佛人,都在學孝道。

其實想學孝道,就學佛門裡的孝道,這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孝道。佛門裡的孝道,孝敬的不僅僅是現世的父母,還孝敬了生生世世的父母。

你把現世的父母安置於佛果,為什麼不把生生世世的父母也安置於佛果呢?善男子、善女子們,一定要有智慧啊!


每天積累很大資糧的竅訣!

每天從早上醒來開始,到最後晚上睡覺,如何將一天所有的行為都轉為道用呢?

早上剛剛從夢中醒來,

一睜開眼睛看到世界的時候,該怎麼發願呢?

平時我們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朧的,既沒有觀點、也沒有發願,匆匆忙忙洗漱完畢,就趕去上班了。但修行人卻不應如此,而應首先意識到,從夢中甦醒過來,類似於從虛幻的境界中醒過來;從深度睡眠中突然醒過來,則如同從不知不覺的無明狀態中醒過來,來到眼睛所見的新世界當中,這與證悟空性,抵達佛的清靜剎土在某種程度上比較相似,所以我們要發願:“祝願一切眾生能從無明黑暗中甦醒過來,最終成就佛的果位。”這樣僅僅依靠發願,就能積累很大的資糧。

這些機會每天都有,但我們卻從來沒有這樣發過願,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些方法,所以把機會都浪費了。

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個清晨。雖然一開始不太熟悉,只要堅持一兩個星期,就會習慣成自然,以後每次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這樣發願。

同時還要發誓:“我今天一定要過成有意義的一天,我今天的生命一定要做到有價值。”意思是說,自己當天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儘量行善斷惡、聞思修行等等。

進入睡眠狀態,與十地末尾斷除包括阿賴耶識在內的一切意識,斷除所有念頭,進入無唸的智慧狀態而成佛,也即從十地的最後一個瞬間進入第十一地也就是佛地比較相似。

尤其在《佛教的物種起源》(見《慧燈之光》)中講過,密宗認為,每天從夢中甦醒,經歷白天的工作與生活,再到晚上入眠,也是一個輪迴。這個24小時的輪迴,與無始以來流轉至今的大輪回過程完全一樣,只是時間較短,只有24小時而已。所以在睡眠之前我們要發願:“願一切眾生都能得到法身的果位!”這樣發願以後,就能把入睡的行為轉化為菩薩道。

因為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和晚上的夢境完全一樣,是如幻如夢的,所以有夢瑜伽基礎的人在做夢的時候,也應當發願:“願一切眾生能證悟一切法如幻如夢。”

在寧瑪巴的六中陰修法,噶舉巴的那若六法,以及格魯巴的密集金剛等修法中,都有夢瑜伽修法。通過夢瑜伽修法,就能在做夢的初級階段,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在夢瑜伽中知道自己在做夢並不難,意義也不是很大,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做夢的同時要知道,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也像夢境一樣虛幻不實。

——慈誠羅珠堪布《佛法融入生活》


夢參老和尚: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這樣發願

在這世緣當中、在生老病死苦當中,特別在病的當中,那病嚴重的時候、痛苦要厲害的時候,你早把佛忘了,光顧痛去了。你能相信佛給你除災難嗎?

若有這個信心,把一切交給佛菩薩,那你有這個信心,你的病你不要管它。兩種,一種壽命盡了死,死了你得生善地,你不會墮三途的,絕不會墮三惡道。現在我們在座的佛弟子,受過三皈五戒的,死了絕不會墮三惡道。這個信不要疑惑,堅信不疑,生生世世向前進。

但是你如果有發極樂世界的願,在你臨終時候,你發這個願,但是你平常得訓練。

怎麼個訓練方法呢?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將要睡眠、沒入睡眠的時候,你要發願:第一個,我把我今天所做的事情,合乎佛教的、增長我信心的、能對眾生有利益的,我願它增長;我今天做錯了、心裡想錯的、說錯話了,我向三寶懺悔。完了再入睡,你每天晚上一定要做到這個。

白天哪,不能說我們做的都如法——我們連信位還沒入,還沒證到初住,一天的不要拖延,當天懺悔,當天發願,它漸漸就增長了。

你發願長了,到時候要睡覺,似睡非睡、迷迷糊糊地就發了願了。這個事我常有,但是不大清醒了,忘了,一下想起來了,趕緊發願。但是以後就不忘了。

你說這是假的,這比什麼都真,比你吃飯穿衣都真。到你臨命終時候,你可得到大利益了。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叫「善用其心」。


【睡前念誦《三主要道》,眠亦成善】

《三主要道》的文字很少,但有著極廣大的含義。由於文字不多,背起來很容易,有時間就念誦這些文字,並且思考當中的內容,非常的方便,否則有時候要做功課時還要翻著很多經書來唸誦。

如果背了起來,就不需如此。晚上如果睡得不好,就念著《三主要道》,一邊思維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的內容,如果接著就睡著了,此睡眠也會成為善法。

達賴喇嘛113住世語


清淨法師:三主要道

【大准提無上瑜伽的止觀修持方法,亦遵循《菩提道次第廣論》之止觀修持,有三種要道。

第一、出離心。厭離三有、希求涅槃的心,也名“求解脫心”。

第二、菩提心。總觀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無有出期,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志求證得無上菩提。

第三、空性見。中觀(清淨見,勝義谛),也稱離“增益”“損減”二邊的“中道正見”,即既不執諸法實有自性,也不撥無(否認它的存在)所生所立的諸法,如實了知“諸法仗因緣而有,就有不亂的因果”,不墮“斷邊”“常邊”。】

“三主要道”,也譯為聖道三要、修道三要、佛道三根本,或佛法三根本要義,是西藏佛教大德宗喀巴大師對全部佛法的精要總結,它以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來概括整體的佛法,突顯三世諸佛的心要。一切佛經攝為三藏,而三藏要義又都融攝在“菩提道次第”之中。宗喀巴大師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統攝所有佛教經論,將整體佛法融匯在“三士道”修行的“道次”當中,使全體佛法井然安立,一切佛語皆為修行教授。一個領會“菩提道次第”的行者,猶如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鑰匙,哪怕撿到一片抄寫著佛經片言只語的碎紙片,也能迅速轉為修行的指導。因此說“菩提道次第”是一種能令佛法久住於世的教授,是“諸佛言論精髓中最精要的部分”,而“三主要道”則是整個“菩提道次第”的精要。如果說整體佛法是一座宏偉的大廈,那麼“菩提道次第”則是支撐這座大廈的梁柱,而“三主要道”則是梁柱中的主梁。正因為有了這根主梁,整體佛法的大廈才屹立不倒,而若抽去了“三主要道”的主梁,徒有軀干的大廈甚至不能稱為“佛法”。由此可見,“三主要道”的極端重要性。

佛經三藏十二部,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非開示眾生一條從凡夫到成佛的道路,給予眾生成佛解脫的知見,修證成佛的法門。然而,一大佛藏,萬千法門,伏有一條根本的能統攝所有法門、也是最快速的成佛之路,那就是“菩提道次第”,而“菩提道次第”的精髓,則是“三主要道”。若將佛法大海比喻成牛奶的話,則“菩提道次第”是牛奶之精華乳酪,“三主要道 ”則是乳酪的精華——乳酪最上面的一層。學習“菩提道次第”,能迅速領悟一大佛藏、浩瀚經論中佛陀的整體教法;學習“三主要道”,則能迅速掌握一切修法的心要。

(一)出離心——入佛法之門

出離心,是對輪回世界無常、苦、空本質的一種徹底認識,以及在這一認識基礎上產生的超越心理,也就是要超越凡庸眾生所迷戀的輪回生活,而趣向解脫之道。對於整個學佛修行來說,這一步是起點,是最為關鍵的第一步。若這一步走不好,則整個學佛修行都會成為問題,輕則虛擲一生,重則誤入歧途。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若無真正的出離心,心中仍伏有對世樂的貪戀,則一切修行仍脫不了世法的范圍,無論誦經、拜佛、念咒、觀想、參禅,皆非解脫之正道,仍為輪回之業因。世俗之人,固然因貪著於輪回世界中的幻相而無超脫之念,對於修行人而言,這種貪著,如對世俗八法(利、衰、苦、樂、稱、譏、毀、譽)的執著,也仍會變相地潛伏於心中,尤其是“名聞”(稱譏毀譽)之念。林語堂在一本書裡說,古時有老僧不願在山中與沙彌作日常談,而欣樂於都會人群中講法,其中可能也有“名聞”之因。以前,有些在山洞裡閉關禅修者,哪怕把唯一的洞口封堵,心中仍有念頭,想著石巖山洞外的村民在議論著這山洞裡的大修行人是多麼了不起。可見,真實具量的出離心是不容易修得的,所以切莫小看了出離心。

寧瑪派大德那日帕說:“若無出離心,則你所作的一切修行都會轉變成渴求現世的名聞地位。這是引發更多生死輪回的因種,也會因此而增長驕慢、嫉妒、嗔恚、貪愛等等煩惱。而你所認為的修行,實際上將帶你到三惡道,這與造業而墮落並無差別。”祖師說:“沒有滲透正世出心的皈依、受戒、行善、修持,只能得到世間善果,無法超脫三界輪回的軌道。”因此之故,可以說,只有真實生起了出離心,才能說跨入了佛法之門,一切的法門修持才成為趣向解脫的佛法修行。

《三主要道》頌雲:“無真出離即不得,捨求有海安樂果。”這裡要求的是真出離,也可謂“正出世心”,真正的超脫塵俗、趣向解脫的出離心。傳統也將出離心,譯為厭離心、厭世心,容易讓人誤會成厭世、消極、悲觀的心態。在修出離心的過程中,會有從迷戀塵世而變成對輪回世界無常的危機、苦空的厭離,這些心量轉變過程,可能會有消極、悲觀、逃避的心理狀態。但真出離、正出世心,絕對不是這樣一種厭離心理,而是一種透視了凡庸眾生輪回世界苦空無常的本質後的輕松放下,是一種對解脫成佛境界常樂我淨的欣然向往。所以,真實的出離心是從世俗走向超世的轉變契機,是一種從凡庸走向超越的毅然決心,是整個學佛修行“入佛法之門”的第一步。

(二)菩提心——入大乘之門

“三主要道”的第二要道即是菩提心,乃是諸佛菩薩共宣、千經萬論同贊的佛門第一法寶。宗喀巴大師說:“菩提發心是大乘道的主干,是大善行的根源,是福慧資糧的點土成金術,是無量功德的寶藏。”佛法的一切修行,有了菩提心,都會變成成佛的因素;若沒有菩提心攝持,僅有出離心,雖能獲得聲聞獨覺羅漢之果,但終不能入菩薩道而圓滿成佛。所以說,只有發了菩提心,才是“入大乘之門”。《佛子行》雲:“菩提心,乃是最勝真實成就佛果的因。若無菩提心,則失一切大乘法行。”《華嚴經》雲:“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忘失菩提心,即有如此嚴重,何況未發菩提心呢?無菩提心,則所修一切善法,是否與佛法相應,皆成為問題。無論五戒十善、四禅八定,無論修橋鋪路、施衣施食、種種善業,皆非成佛因種,至多感得人天福樂之果,不出三界,仍為業因。哪怕修出世善法,若無菩提心攝持,報生欲界頂天,成為擾亂世間之天魔,攝欲界眾生為其眷屬,仍是魔業。故菩提心極為重要,《三主要道》頌雲:“倘若於此出離心,未以菩提心攝持,不成菩提樂因故,智者當發菩提心。”即是勉勵修行者,在出離心的基礎上,發出菩提寶心。

菩提心,乃是不僅希望自己解脫,而且常求一切眾生都解脫的心,也即是“為利有情願成佛”之心。這一自度度人、普渡眾生的心願,也就是成佛之心。有了這樣的菩提心願,則十方諸佛視其為佛子,一切菩薩視其為兄弟。進入大乘、一生成佛的關鍵,即在真正發起菩提心。

那麼,未發出離心,僅有菩提心,能否趣入大乘、覺悟成佛?答曰:未發出離心,而雲發菩提之心,絕無可能。這一出離心與菩提心的關系極為重要。學佛修行之人,以為已發菩提心者,請檢視自己的出離心是否真實具量,若不然,則自己以為的菩提心必定是有問題的,或相似,或虛偽,非真實菩提之心。因為,菩提心乃生於大悲心,一種不能忍受其他眾生沉溺輪回苦海的心態,由大悲心而引發菩提心。若無大悲心,則永遠不可能生起菩提心。而大悲心,則在出離心基礎上產生。出離心,乃是大悲心的不共因。如《入行論》說:“如果人們對三有苦從未有過體會,甚至在夢中也未曾覺察一切所求都是輪回苦因,又怎麼可能會生起不忍他人之苦的悲心?”因此,可以說出離心和大悲心是同一種心態。觀察自己生死輪回之苦的真相,則是修出離之心;觀察他人輪回生死沉溺苦海的生存處境,則生大悲之心。由此可見,《三主要道》實隱伏“菩提道次第”之妙。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從“暇滿人生難得”到出離心之間的“下士道、中士道”內容,在《三主要道》中均歸入“出離心”的范圍內。若不明次第,我們很可能誤將對菩提心的希求當作真正的菩提心了。所以,應按出離心、菩提心的次第依次而修,努力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方法非常精要,且極為重要。若論其精要,可詳閱《菩提道次第廣論》,精研《三主要道》,無論“七重因果法”還是“自他相換法”,都蘊含著極為巧妙的轉變心念的法門,讓我們油然生起慈心、悲心,乃至大菩提心。若論其重要,則可謂菩提心,乃是一切諸佛高深殊勝教法中的心要,是一切佛子菩薩的修行核心。《入行論》謂:“菩提心是聖言乳中提煉出來最醇厚的奶油。”諸佛除說菩提心外,從未說過其他修法是修行的核心。可惜在今天,“遑論修菩提心者,就連知道應以此菩提心為修持心要的人,也寥寥無幾了”。

(三)空正見——生死解脫之慧

《三主要道》頌雲:“不具通達法性慧,雖修出離菩提心,終不能斷生死根,故勤方便通緣起。”

法性慧,即空性正見,乃是了悟宇宙人生之真相、達成生死解脫的智慧。法性,亦名實相,乃是宇宙人生之真相。只有通達法性,明悟實相,才能證悟斷除生死輪回的大智慧。若“不具通達法性慧”,雖有出離心、菩提心,仍不能超越生死輪回。這是因為,生死之根,乃是我執,也稱無明,乃是對宇宙和自我真相的一種幻覺,即在意識深處覺得有一“我”“我的”觀念,覺得外境有實有的法,或法有其“自性”存在,這稱之為“人我執”和“法我執”,是無明的實質。《四百論》雲:“因緣所生法執為真實有,佛說是無明。”因此無明,執有法我、人我,遂有貪、嗔、癡,起惑造業,引生後有,遂有輪回。故生死輪回的根本正是我執,解脫生死必須破除我執,斷除這一“生死根”。

空性正見,正是與實相相應,破除我執的無我智慧。若但修出離心、菩提心,而未修空性正見,未得無我空慧,則不能斷除生死根本,也就不能從輪回中解脫出來。故空性正見,乃“修道三要”在出離心、菩提心之後的第三要,乃是佛教三藏十二部、千經萬論共宣的佛門大智慧。其實修實證,正在“緣起法”之中,故宗喀巴大師《三主要道》頌雲:“故勤方便通緣起。”通達空性之關鍵,乃在緣起。世人不能通達緣起,故或墜常見,或墜斷見,不能明悟“緣起性空”的妙義。

緣起性空,是佛法的根本正見,僅依出離心、菩提心修持,最高能達到大乘五道的“資糧位”。若三要具足,依三要而正確行持,則能從大乘“加行位”,經“見道位”“修道位”,一直向上,直趣解脫及究竟圓滿的佛果。

以上,只是《三主要道》的名目及大義,至於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的深入诠釋、實際修法,及修成之量的認識,需精研《三主要道》《菩提道次第廣論》,及其他大經大論而學修。廣義而論,一大佛藏,皆是“三主要道”的诠釋。  


只要你能這樣做,每天都能積陰德!

怎樣積陰德?人生要得幸福善報,就一定要積德行善;善一定要積很多,才能發生大作用。而且所積的善最好是別人所不知道的陰德,才能夠扭轉命運。然而行善積德都以慈悲心為根本。慈就是給眾生快樂,悲就是拔除眾生痛苦。時常關懷眾生,處處為別人著想,就是慈悲心。

所以《華嚴經》的「淨行品」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無論行、住、坐、臥,都應發願希望眾生永離一切煩惱、痛苦和負擔,早日成就無上智慧。為別人著想就是積陰德,日行一善。我們每日起心動念要為別人著想,起一善念,這是心行一善。我們每日言談中說一句有益的好話,這是言行一善。我們每日身體力行中,做一件有益別人的事,有益社會的事,無論大小這是身行一善,日積月累,身口意逐漸趨於純善,這就是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善根福德資糧。

「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修慈經》上記載,慈悲心有十五種好處(果報):

1.休息的時候內心安穩;
2.醒的時候安心;
3.天神保護;
4.別人擁護;
5.夜無惡夢;
6.心常歡喜;
7.水不能漂(不會被水淹死);
8.火不能燒(不會死於火災);
9.刀不能傷(不會死於刀槍);
10.毒不能害(不會死於毒藥);
11.常出生在好的地方;
12.常感受快樂;
13.來世升梵天;
14.以後又到人間做王(領袖);

最後還會因為信佛而成就最高的智慧。

慈悲心的具體表現就是愛惜物命。沒有條件和限制的愛心所產生的福德才是無量無邊,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

永遠不可以殺害或虐待動物。不要把金魚和小鳥關在籠子里剝奪動物的自由,否則來生我們也會受束縛。

千萬不可放火焚燒山林或草地,也不要使用農藥和殺蟲劑等害人害己的東西。假如你的農作物受了病蟲害的侵襲,請你遵照《大悲心陀羅尼經》所指示的方法去做,自然可以防止或免除嚴重的病蟲害。這一件事情諸君一定要切記在心。

你最好每個月都撥出一些錢來救濟窮困的人。或者鼓勵孩子以補滿儲蓄的錢來買動物放生。這些作為會使你今生或來生長壽而且沒有病痛。

吃素不但可以培養慈悲心,而且還可以減少殺生所帶來的惡業。假如你不能吃長素,最好在「六齋日」或「十齋日」吃素;或者吃「三淨肉」(動物被殺時你沒有聽到它的叫聲,也沒有看見它的死亡,同時不是別人專為你殺的)。你要改造自己短命夭折的厄運,至少必須先做到不傷物命。所以先聖先賢一再告誡我們「君子遠庖廚」、「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又說:「口腹須臾間,福禍相倚伏。」吃一頓飯的時間雖然極為短暫,可是當我們用筷子夾菜或夾肉時,心中就已經種下凶吉福禍的種子了。

培養孩子的愛心,最好從幼小的時候就開始做起。所以說:

萬物夭亡總痛情,雖然蟲蟻也貪生;
一般性命天生就,吩咐兒童莫看輕。
培養深仁在幼時,才能享壽百年期;
殺心好比慈心換,莫向春林折嫩枝。

慈悲心的另一種具體表現就是待人和藹,不發脾氣。憎恨心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使從前的善行和修養化為灰燼,而且給你帶來無數的煩惱和不安寧。所以說: 「嗔火燒盡功德林」、「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發脾氣是修養不好與短命的象徵,如果我們有這個壞毛病,一定要徹底改過!

甚至連犯罪的惡人、壞人殘疾人等我們都應寄以同情和憐憫心,每天出門想的是日行一善。以微笑迎接新的一天,無論發生什麼在心裡都是阿彌陀佛。口袋里放幾個硬幣,看見需要幫助的人就可以隨時佈施了。看見有活物隨緣買點放生。長期堅持下去,定能改變命運!


慈誠羅珠堪布:每天有四個時刻,距離成佛最近!

每天從早上醒來開始,到最後晚上睡覺,如何將一天所有的行爲都轉爲道用呢?

早上剛剛從夢中醒來,一睜開眼睛看到世界的時候,該怎麽發願呢?

平時我們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胧的,既沒有觀點、也沒有發願,匆匆忙忙洗漱完畢,就趕去上班了。

但修行人卻不應如此,而應首先意識到,從夢中蘇醒過來,類似于從虛幻的境界中醒過來;從深度睡眠中突然醒過來,則如同從不知不覺的無明狀態中醒過來,來到眼睛所見的新世界當中,這與證悟空性,抵達佛的清靜刹土在某種程度上比較相似,所以我們要發願:

“祝願一切衆生能從無明黑暗中蘇醒過來,最終成就佛的果位。”

這樣僅僅依靠發願,就能積累很大的資糧。

這些機會每天都有,但我們卻從來沒有這樣發過願,因爲我們不知道這些方法,所以把機會都浪費了。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每一個清晨。雖然一開始不太熟悉,只要堅持一兩個星期,就會習慣成自然,以後每次從睡眠中醒過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這樣發願。

同時還要發誓:“我今天一定要過成有意義的一天,我今天的生命一定要做到有價值。”意思是說,自己當天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行善斷惡、聞思修行等等。

進入睡眠狀態,與十地末尾斷除包括阿賴耶識在內的一切意識,斷除所有念頭,進入無念的智慧狀態而成佛,也即從十地的最後一個瞬間進入第十一地也就是佛地比較相似。

尤其在《佛教的物種起源》(見《慧燈之光》)中講過,密宗認爲,每天從夢中蘇醒,經曆白天的工作與生活,再到晚上入眠,也是一個輪回。這個24小時的輪回,與無始以來流轉至今的大輪回過程完全一樣,只是時間較短,只有24小時而已。

所以在睡眠之前我們要發願:“願一切衆生都能得到法身的果位!”這樣發願以後,就能把入睡的行爲轉化爲菩薩道。

因爲我們的現實生活,也和晚上的夢境完全一樣,是如幻如夢的,所以有夢瑜伽基礎的人在做夢的時候,也應當發願:“願一切衆生能證悟一切法如幻如夢。”

在甯瑪巴的六中陰修法,噶舉巴的那若六法,以及格魯巴的密集金剛等修法中,都有夢瑜伽修法。通過夢瑜伽修法,就能在做夢的初級階段,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做夢。

在夢瑜伽中知道自己在做夢並不難,意義也不是很大,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做夢的同時要知道,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也像夢境一樣虛幻不實。

——《佛法融入生活》


貪睡損福報 早起有功德

貪睡損福報,其中早上睡懶覺是最損福報的。不僅損自己的福報,把子孫福報都損了。因為子孫看到你八九點都沒起床,他也會跟著學,這一學,他福報就減少了,于是子孫福報就這麼損掉了。

出家人,尤其佛教的出家人,早上四點就起來念經,念經給天神聽。天神歡喜,就會降福。所以出家人的福報大。

早上念經的功德,是下午和晚上念經功德的很多倍,至少十倍。所以一個寺院,建設需要幾千萬,甚至幾億。就幾個出家人,憑著大清晨四點起來念經的功德,就能籌到這福報。

如果要修行,去正規叢林里頭最快。因為很早就要做早課,早課結束天還沒亮,你就賺到別人很多倍的功德。所以早課很重要。

一個人早上起不來,這個家族一般都很窮。以前的農村家庭很窮,卻能養五六個孩子,甚至七八個孩子。為什麼?因為他們早起,雞叫了,就要起來,做飯掃地。在物質很缺時,憑著早起的功德,養活一大堆孩子。現在人,養一兩個孩子就喊著不生了,養不起,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早起,損了很多福報。

早上是天神的時間,早起能跟天神溝通。天神一看到起來的人,心生歡喜,就給人降福報。晚上是鬼道時間,晚上不睡覺,跑出去吃飯,就相當于和鬼一起吃,晚上鬼食嘛,吃多了就很虛,吸鬼的氣,慢慢就沒有福報了。所以早起很重要。看一個家族有沒有希望,就看他是不是早起。

為什麼不說看他是不是抽煙喝酒,而是看早起?大家要去想。早起功德很大,人就會越來越有福報;相反起來越晚,這個家族就沒什麼希望了。

包括有些小孩讀書,為什麼腦袋不靈光?因為他沒有早起。大家不知道有沒有體驗過,早起的太陽能給人注入靈光,尤其是剛升起的太陽。起早後看一看早上的太陽,僅僅幾分鐘的時間,就能給人體大能量。

小孩想要會讀書,從小就得叫他早起,天沒亮就起來,念課文。哪怕起來玩也可以。這個懶覺睡了,以後腦袋就不好用了。這個大家要記得。

但比如有的人四點起來,你起床做什麼?你沒事做。現在不像以前,以前人煮飯很麻煩,尤其煮給一個家庭吃的。你起床晚了,一家人做事都會來不及。所以必須早起。而現在,早餐能去外面買著吃,不用自己煮。久而久之,這個家庭就越來越沒人氣,也沒有福報了。

所以一個家庭要和睦,煮飯很重要,尤其要做早餐。不要嫌麻煩,這個是培養大福報的。以前的婦女的福報比現在女的福報大。為什麼?以前婦女只要煮飯,就要早起,然後就安心把家庭照顧穩當了。現在人不行,不用煮飯,卻必須去外面上班,很辛苦。這也是因為沒有早起的緣故。這樣就少了很多修煉心性的機會,這個要悟。

我講了這麼多早起的功德,希望大家去做。能早起,你就有希望。所以大德本煥長老早上都是四點起來念經,超過普通時間念經的好幾倍。

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是很重要的。

(轉載)


早晨誦經太重要了,學佛人都該看看!

古人說,早起賺半天。為什麼,因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個小時抵得上白天兩個小時。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點到五六點。早上七點到九點做事效率,比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物鐘來修行。

一日之計在于晨,大家要記得這句話。一定要把握好早上。早上你能早起,能念經,至少天一亮就起來,總之不要超過七八點之前,你能念經,念半個小時就好,這樣子持續幾年,一定有收獲。

為什麼要早上,學佛要把握最好的時間和空間。早上是最好的,你看佛教早課,都是天沒亮開始念經,天亮了,也念完了。

念完後,就要做事了。出坡幹活,種田種地。中午休息,晚上打坐。修行完全按照大自然規律來的。

早上的一個小時,抵得上白天三四個小時的效率。但我看很多人睡懶覺,這個最不好了。再比如睡眠,晚上十一點前入睡。或者中午十二點到一點的睡眠,這個很關鍵。我看現在很多上班族的時間安排不科學。

八點半上班,十二點下班,吃飯一下就到了一點了。沒有好好利用十二點到一點的一陰生的時間來睡覺休息。

所以不管睡眠,還是做事,都要有最好的效率。我們小時候讀書,早讀,都是天一亮就起來早讀,讀語文課本。以前農村,空氣好,山里頭安靜。然後還要跑到高的地方去讀,生發陽氣。

這樣子讀書效率才高。不要晚上很晚睡,早上起不來讀書。那樣子效率很低。

所以我建議大家一定養成早讀的習慣,早起早讀,一個人的斗志就有。這個很重要。

古人說,早起賺半天。為什麼,因為早上做事效率高啊。一個小時抵得上白天兩個小時。中午做事效率最低。下午三點到五六點。早上七點到九點做事效率,比較高。所以大家要跟生物鐘來修行。

曾國藩說一個家族有沒有希望,就看他幾點起來。這個很重要。一個人能早起,肯定生活有目標,有動力。

沒有目標,沒有動力,你早起,也不知道做什麼。這種人是很苦的。許多高僧,包括夢參長老,本煥長老,一百多歲時都保持早起念經的習慣。

我們要養成這習慣,一定得大福報加持!南無阿彌陀佛!

(福安古觀音閣)


《睡前發願文》

弟子眾等,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

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哀憐攝受,

弟子眾等,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

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淨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阿彌陀佛。

(接念阿彌陀佛、進入清淨夢鄉)

 

善導大師有提倡「睡前發願見佛文」嗎?

 問:最近網上流傳「善導大師臨睡前發願見佛文」,是不是善導大師所寫?為何本門從來沒有提倡?如果是出自善導大師,是不是沒有見佛就不能往生淨土?善導大師到底是注重觀想還是念佛?如果是念佛,為何還要提倡「睡前發願見佛文」?

淨宗法師開示

答:眾生就是這麼複雜。提問的人最好是把你所見到的「善導大師睡前發願見佛文」附在後邊,才能判斷到底是不是出自善導大師所寫。

或者你既然是從網上看到的,那麼也可以去查一查《淨土宗聖教集》,或者《善導大師全集》,如果裡面有,那就是善導大師寫的;沒有,那就不是。

《往生禮讚》(《聖教集》914頁)當中的有這麼一段:

若入觀及睡眠時,應發此願(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十聲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諸菩薩、清淨大海眾竟):

弟子某甲,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今日遇善知識,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本弘,誓願攝受。弟子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願佛慈悲,示現弟子身相,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及彼世界清淨莊嚴光明等相。

道此語已,一心正念,即隨意入觀及睡。或有正發願時即得見之,或有睡眠時得見,除不至心。此願比來大有現驗。

這一段文的重心不是在「入觀」,而是在「得聞彌陀本願名號,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本弘,誓願攝受」,這就是正定業。這不是我們天天在提倡的嗎?

下面是個輔助性的說明,一個要求:「我不識彌陀佛身相光明,願佛慈悲,示現弟子身相」。說完之後,也是在念佛聲中隨意入觀和睡眠。

因為我們一般人睡覺的時候,都是直挺挺的。這段意思是說,即使睡眠也不要浪費時間,這是旁附一般的法門,睡眠的時候要作光明想,這樣心會比較清淨,凝定,好睡眠,也能消業障。

我們要懂得這段話,它的主體還是「一心稱念」。這是在正定業的基礎之上,如果有這樣的興趣愛好、根機和能力,可以祈願想像佛的光明。這都屬於觀察助行,其本身的功能也是包含在稱名念佛當中。

我們現在就提倡睡覺的時候一心念佛就好了。當然,如果你願意,這樣做是可以的。

為什麼呢?因為這句名號本身就是無量光明,能夠老老實實把這句名號默念著睡著了,它也有這樣的作用;並且這是萬機都可以通行的辦法,又是正定之業。那你說想像著光明能夠普攝萬機嗎?所以就有助業和正業的差別。

我們學習,要瞭解萬法歸宗在哪裡。善導大師解釋《觀經》有「觀佛三昧為宗」和「念佛三昧為宗」,可是目的也不是提倡「觀佛三昧」,反而是提倡「念佛三昧」。

所以,並不是說善導大師講了許多,我們通通都要去提倡。《觀經》明明講了十三定觀,也講了三福業;《聖教集》一千多頁裡面說的多著呢,如果都去提倡,重點在哪裡?學得過來嗎?所以要把握要點。

善導大師的總話,「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定善、散善,一切觀佛都歸在一向專念當中,這是一個總的標尺。

又說「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名號」。所以,在正定業的情況下,有個別根機自己好樂的,那是個人的選擇。並沒有講到「睡覺沒有見佛,就不能往生」,沒這回事,這段文字裡也沒這回事。

善導大師到底注重觀想還是念佛?先不說善導大師注重什麼,關鍵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是什麼。阿彌陀佛的本願不是「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嗎?善導大師只是把彌陀的本願如實地傳達。

為何還說到「睡前發願見佛」呢?這有兩種,一是助成正定業,二是在正定業的統攝之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