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照樣起妄念,但跟眾生差別在哪?
夢參老和尚
一切眾生就是妄心生滅永遠不停的,妄心生滅不停幹什麼?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就隨著境界相動,遇著什麼相動什麼心,無緣無故地起些個妄念,完了隨這個妄念去轉。
那菩薩是不是起妄念呢?照樣。但是菩薩他跟著個覺,剛一起念馬上他就警覺了,就停了。
眾生不行,眾生學菩薩——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剛一動心,「錯了。」馬上就止住,這就是菩薩了。
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念不起?那真是得觀音、地藏、文殊、普賢,沒有到等覺菩薩位子,心還是起。心不生,到了不生不滅究竟不起,唯佛與佛才能究竟。
佛是大覺,佛是覺了,大覺圓明。大覺的意思含著他的功用就是不住,什麼都不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一切無住。
所以須菩提問佛怎麼樣生心?無住。無住怎麼會生?無住就生不出來,這就是無生;無生而隨緣,隨一切生滅的緣,隨一切眾生的緣。
因為一切眾生執著,他的妄想心生滅,生滅、生滅不停的,不能停在一切的境界上。動要逐境界相,妄想生滅心永遠不停,逐著一切境界妄動,一天就這麼攀緣妄動。
菩薩妄念剛一起,馬上就覺悟了,覺知前念起惡,止其後念不起者,是為菩薩。在《金剛經》上說,一起念就是惡,起念就是惡;若不起念,不起念無念,無念就是菩薩了,無念無住。
覺是什麼?覺就是無住,不住一切境界。所以須菩提問佛:雲何應住?不住就對了,應如是不住,不住一切境界;雲何降伏其心呢?不攀緣,知道境界是妄境,心不起念,不起念就無生無住了。
淨界法師:把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恆常受用的功德!
菩薩所修一切功德,完全不受外境的影響,因為他住在菩提心修一切善法,菩提心不可破壞。你的心態影響到你的未來的果報。所有的佈施依止兩法:第一,無貪的善根;第二,慈悲的願力。菩提心跟無貪的善根,我們把基本定義清楚以後,就有資格修佈施了,之前有些心理建設,分四段解釋,《攝波羅蜜多論》雲:資財無常現可見,若能任運起大悲,當知佈施極順理,猶如他物寄自捨。
我們怎樣培養無貪的善根,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貪求自己的財物,衣服、飲食、越多越好。這個地方我們菩薩必須要做一些心理的教育,我們要告訴自己一件事說,其實世間的資財,我們真正使用的很有限,大部分的資財,都是隨無常而破壞。我們大部分人死掉的之前,都留下很多東西,沒有把它處理掉,就非常可惜。你本來有機會,可以把它轉換成功德的,但是你死亡以後,你就失去這個機會了。所以我們一個人死掉的時候,一般人大部分的資財,都沒有處理掉,最後呢被無常給破壞掉。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在他生前,能夠任運生起大悲的願力,這樣子來做佈施呢,是非常合乎大乘的道理的。
因為這個資財不是你的,是他物寄自捨,是暫時借你的,因為你要還,你要還的,業力先把東西借給你,一個有智能的人,他會在操作的過程當中,趕快把這個資財轉成功德。一個愚痴的人,他在受用受用受用,受用到死掉的時候,他剩下的資財就沒啦,業力全部要回去了。因為它是他人的物品,暫時放在你家中暫時寄放的。
我們必須把一個無常敗壞的資財,轉成這種恆常受用的功德,這是有智慧的人,這第一個。講到無常,從無常的角度來觀察,這個佈施是合乎道理的這第一個。
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斷煩惱
淨界法師
一念的妄動,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你不能讓你的心不動,你做不到。因為你已經動了,這個剎車剎不住了。所以你看小乘人就是,你要動,我就把你斷掉。其實這不是很好的方法。大乘佛法就是說,好,你要動,那我們疏導,我們引導它往好的地方動,憶佛、念佛、佈施、持戒。所以大乘佛法對這個妄動的思想是「轉識成智」。
我們沒辦法讓這個無始的妄動停下來。這個諸位要知道,你停不掉。你說我要硬壓的。所以你看有人在禪宗打坐的時候強壓它。我們已經動了無量劫了,動了這樣久了,你壓得住啊?你的修行短短幾十年,它動了無量的生命。所以,我們「理可頓悟,事要漸修」。它是一個強大的勢力,我們只能夠引導它,不能叫它不要動的,不可能,你做不到的。一動,就產生了世界,產生了眾生。
那沒關係,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我們引導它往好的地方動,往念佛的地方動,往善良的方向動,那麼我們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希望大家知道,其實真正大乘佛法,不叫斷煩惱,不能這樣講,叫轉煩惱。
為什麼叫轉煩惱?因為「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煩惱本性是迷真起妄,它是真實的迷惑了而變成煩惱。所以我們大乘佛法不講斷煩惱的,講斷煩惱那是小乘,我們是一個「轉」,把這個念頭轉到另外一個方向去,轉到一個自利利他的理想目標去,轉到往生淨土的方向去。是一種疏導的方式,不是斷滅的方式。
念佛即是有口有心,清淨不礙往生、妄念不礙往生
只要有口稱佛名,即是有念頭要你念出佛號來,這就是有「口」也有「心」,不然你也不會念出這一聲佛號。但一般解釋「有口有心」多是在「用心」的修持方法上來說,著重在伏妄想的功夫,似乎不管佛號本身的利益了。
「有口無心」則無利益,是從依靠自己的修行上來說,不用心費神則得不到。例如張弓射箭,自己若不用心瞄準目標、對向角度,不好好的拉這個弓,想要射中目標就會很難了。但「念佛法門」正像是設定好的衛星定位導彈,不管你用不用心、專不專心,只要按下按鈕,即使是閉著眼睛也能射中目標。
清淨心的念佛,能夠發射出向著極樂世界的願生心。沒有清淨心念佛,也一樣能將願生心射向極樂世界,因為這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不是世間的弓箭、手槍需要你瞄準,不瞄準便不中。念佛是因,必然能夠射中往生的果。「十萬億佛土」的果,思考也思考不到,能夠「十念穿楊」,完全是阿彌陀佛的願力。
源信大師安心法語:「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花,不染污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
佛教徒都知道蓮花象徵「出污泥而不染」,豈不知彌陀光明名號亦是清淨無染,不因你有清淨心、無清淨心而改變了佛號的澄清度。你有清淨心,佛號不因你而變得更清淨,否則就表示佛號不是圓滿的清淨,是有等級的,需要你的加持讓祂更趨清淨。佛號也不因你有妄念而變得混濁,想想蓮花的表法意義就知道了。
若要念佛伏妄念,或伏妄念中念佛,那得看自己的功夫,是內心上的修證,期待你早日證成。若有妄念,則妄念中念佛,佛號依然光明遍照,善導大師說:「唯有念佛蒙光攝,當知本願最為強」,念佛即有佛號的利益,即蒙佛光照攝,不管功夫深淺、心淨不淨,只要信受彌陀救度、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往生是必然的果報。
本文並非要人累積妄念愈多愈好,而是說縱有妄念也不會妨礙阿彌陀佛的無礙光明,例如醫生說有一種藥它可以治很多種病,病人卻說:「既然這藥可以治很多病,我就累積讓自己得到更多病」,這就是愚痴的病人。病少時吃這藥,病多時也是吃這藥,不是刻意要累積出大病。妄念少時念佛,妄念多時也是念佛。當然,若能盡量保持清淨是最好的,但往生淨土不要在有無清淨心、有無妄念上打轉,念佛法門是「特別法門」,依佛的願力念佛即可得生淨土,並非「通途法門」要自我斷貪瞋痴修證出三界。
有人念佛時反而妄念叢生,感到往生不定。其實這是沒必要的。請別那麼有自信,認為自己的妄念可以阻擋無量光佛的無礙光①接引,請相信《觀經》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只管念佛,佛光就會攝取著你,妄念不妄念,是不礙往生的。
①《無量壽經》:「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炎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能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
黃念祖居士:念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念自聽
黃老居士:就是用耳朵聽,念佛最好的法門就是自念自聽。你不要去管著它或者念得好不好,自己來監視,都是多事!
居士敬問:要念低聲,還是不要念出聲?
黃老居士:隨便。
居士敬問:自念自聽也可以聽?
黃老居士:隨便,默念一樣聽得見。因此你的心就攝住了,你完全念這一句你聽到了,你這句是真念了。念的時候你自己都聽不到,那這句就是不算數。每一句功德都不可思議,重要是念就對了。
居士敬問:有妄念是馬上把它打掉,還是不管它,讓它繼續?
黃老居士:你不要去治妄想,“欲除妄想,去一添兩”,你“任它妄想紛飛,聽我念佛分明”,你就聽你這個念佛就完了。不要去驅這個妄想,壓這個妄想,你就好好的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自念自聽、自念自聽...。妄想很多時,聲音可以放大一點,可以大聲一點。
居士敬問:心裡有時緊張的時候,還是繼續念下去?有時候有些事想到還沒有做,就是沒有辦法馬上做,心裡有點擔心,在擔心的情況之下要念佛嗎?還是...?
黃老居士:什麼情形之下都不管,不管你就是做了壞事了,這些都不用...,只要你能念就是好。還覺得“我這個衣服不干淨了,或者必須換到什麼地方念”,都不干事,你只要是念,念就最清淨。
聖嚴法師 開示:煩惱即菩提
壇經中,六祖慧能將這句話做了衍申:「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菩提是覺醒、開悟、智慧的意思;煩惱是迷惑、愚昧、困擾的意思。悟了是菩提,迷中是煩惱。煩惱和菩提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心的作用。如果心中有分別、執著、計較的念頭,就是煩惱;反之,雖然心仍然照常活動,照樣起作用,但是沒有自私自利的分別、執著與計較的念頭,就是智慧。多數人因為不知道不論是苦難、敵人、或是幸福,都未曾離開自心的感受。所以, 想克服困難,結果困難更多;想要打倒敵人,反而製造出更多的敵人;本來要追求快樂,結果歡樂 卻遠離自己。我經常勸煩惱中的人一句話:「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如果前面有一座山橫阻著,難道就非撞山不可嗎?爬過山頭、繞過山腰、轉過山邊,都比撞山好的多,當然,你也可以鑿一條隧道穿過去,但如果僅是為了你一個人通過,用這種方法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聰明的人自己會找路走,不是非得如何不可,非達到什麼目的不可。世界上沒有非你不可的事,也沒有一件事是非我不可的。但能讓你去努力的,就應該去努力;應該讓我走過的,就應該走過去。因此,有智慧的人,隨時隨地過得輕鬆自在;有智慧的人即使強敵當前也不會感到恐懼。有力量戰鬥就勇往直前,如果被逼到死路,戰與不戰都得死,此時既不必驚慌,也不用煩惱,既然非死不可,畏懼也沒有用。
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世界上沒有一定不得了的事。第二,世界上沒有非我不可、非你不可的事。然而,既然人還在世界上,就要盡現在已有的責任,運用眼前你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來做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智者,既不逃避也不逞強。
為什麼說“煩惱即菩提”?
學佛的人都知道,經上常常叫我們要斷煩惱,可《大乘莊嚴經論》上又講:“煩惱即菩提”,這看似很矛盾呀!既然煩惱就是菩提,為何還要斷呢?
首先說什麼是煩惱?佛將煩惱分為三大類:無明煩惱、見思煩惱、塵沙煩惱。其中最根本的、最原始的那個煩惱,就是無明煩惱。無明的業性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所以真要把煩惱斷了,我們的自性也就斷掉了,這怎么能行?這就麻煩大了!雖然經上常常叫我們斷煩惱,但大家要明白一點,煩惱是斷不掉的。
打個比方,我們在燈光的照耀下,都會有個影子,那這個影子能不能去掉呢?去不掉。為什麼?因為有身體在,影子和身體是同時存在的,如果影子去掉,身體也就沒了,那怎么可以?菩提就好比是身體,煩惱就好比是影子,煩惱即是菩提,是一體兩面,是同時存在的,所以煩惱是斷不掉的。
那為什麼還要說斷煩惱呢?其實這個“斷”只是比喻,並不是讓我們真正斷,而是轉變,所謂“轉迷為悟”、“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是讓我們學會轉念。凡夫是心隨境轉,所以才有無量煩惱,佛菩薩心能轉境,所以常得喜悅自在,關鍵就在這個“轉”字,一念不覺,就轉菩提為煩惱,一念覺悟,就轉煩惱為菩提。佛教常講:“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意思就是,有妄念、惡念起來並不可怕,就怕自己察覺不了,只要能夠察覺到,及時轉念就可以了。
我們凡夫心裡不清淨,妄念紛飛,一天到晚胡思亂想,總是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沒有智慧;諸佛菩薩心地清淨,一念不生,具足無量智慧,沒有煩惱。就是因為我們凡夫迷惑了,把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都轉變成煩惱了;諸佛菩薩覺悟了,他把無量無邊的煩惱,統統轉變成智慧了。
所以說煩惱和菩提,本體都是我們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我們要學會轉變。自己會轉變了,無量煩惱就變成無量智慧;要是不會轉變,無量智慧就會變成無量煩惱,還要搞三途六道,這就很苦了。
胡小林:我們對煩惱、妄念是一種什麼態度?
要跟煩惱做朋友,不要對立。明白嗎?很多人說,怎么又生氣了?真是沮喪。煩惱出來是老師,給你出考卷,你小子學得怎么樣了。來點小煩惱,考個試吧,你跟它對立什麼?過去了,明白嗎?所以煩惱就是菩提,煩惱就是老師,不要對立,不要自責。很多學佛的人,最後見了我面,灰頭土臉的,垂頭喪氣的。「胡先生,今天這佛沒法念了,怎么念都不行。」其實這就是進步,你知道了,原來你是不知道,現在你知道你這一天干了什麼事,恭喜你,知道病了,知道病是治好病的第一步。所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煩惱,煩惱就是菩薩,煩惱就是藥,煩惱就是考卷,煩惱就是老師。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感謝這些煩惱,是它在成就我們,我們是伴隨著煩惱,把煩惱轉成菩提。
每一次煩惱來,我們就每一次覺悟,我又生氣了,這生氣,我們可以有幾個層面,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千萬別當真;再一個,這是我欠他的,這次我還了就完了,也行;再一個,我有這個病,他是大夫,這是最高境界,就是華嚴境界,他是大夫來到這做一個示現,提醒我,我這個病還沒治好,今天給你送來一服藥,你吃了,你就好了,感恩!你看這境界就更高了,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高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什麼?有什麼了不起的,都是假的!還是對立。要感恩,我阿賴耶識里有這顆種子,出現了這個問題,今天示現了,我有這個病,今天我肚子疼了,讓我去醫院,肚子疼了。你罵這肚子疼行嗎?你趕快去醫院,去醫院,肚子不就不疼了,要真感謝這肚子疼。所以周泳杉老師說,癌症並不是壞事,其實癌細胞是在給你提醒身體出狀況了,好事。所以要懷著感恩的心看我們的念頭。
佛是不二法門,我們說是妄心,我們說是髒心爛肺,那是表法,那是方便說,實際上哪有什麼髒心爛肺?妄心,真妄不二,它就是幫助你轉成真心。給你看到茶杯的這一面,是煩惱,這一面就是菩提,你只要一轉過來就行了。拿什麼轉?拿佛號轉。所以真妄不二,我們要抱著感恩的心看待我們的妄念。我們累生累世妄念很多,在六道輪迴,今天這些妄念又出來了,還在教育我們,我們上一輩子就是因為這個妄念老師來的時候,我們沒有正確的拿老師當回事,我們沒有依教奉行,我們沒有尊師重道,讓這老師白忙活了上一輩子,這一輩子又來教育我們,又來幫助我們。第一慚愧,第二感恩。給人家添麻煩了,謝謝老師,不捨不離,在這一生當中又相伴著我們,伴著我們成長,使我們覺悟,多感恩!從來沒離開過我們,這妄念,妄念是好老師,告訴你什麼不能想,什麼不能想你都改了,你就是做的全是對的,錯的不做了,那剩下就是對的了。杯子蓋這面你不見了,你不就見的是這一面,它一回事。
所以我們對妄念是一種什麼態度?不能抱著對立的態度,佛門當中叫「邊見」。我這次來香港,有很多朋友跟我說:真是,完了,好像在敵人面前打敗。沒有敵人,妄心、妄想,貪瞋痴慢、五欲六塵、是非人我、自私自利,那是老師。你覺悟了,它就變成佛法;你迷了,它就變成魔。所以貪瞋痴慢,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聞利養,哪有什麼好壞,就和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一樣,你心念好了,它就變成好老師拯救你,成佛之梯凳,你踩著煩惱成了佛。你迷了,你迷了就是下地獄的門徑,就去地獄了。所以我們怎么看待煩惱?煩惱是好老師,無始劫來伴隨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提醒著我們,教育著我們,希望我們踩著他們的肩膀成為佛菩薩。所以感恩煩惱,感恩妄念。
你抱著這種方法念佛,那種聲聲佛號感謝這些妄念,眼淚自然就下來了,法喜自然就充滿了,都是菩薩,都是恩人。我們對不起人家,一遍一遍的教我們,你看我們上學的時候,為什麼感謝老師?數學題不會做再來一遍,再來一遍,老師誨人不倦,就一遍一遍的教你,你說這種老師你感謝嗎?我跟你說,妄念比你在世間碰到的老師還恩情重,你一睜眼就陪著你,你休息了,它還作夢、還提醒你,容易嗎?你呼呼大睡做那個夢,幹嘛?都是在夢境當中提醒你,夢境當中你還說瞎話,我就這個,白天不說了,做夢跟人說瞎話。你看這個,白天不發脾氣,做夢跟人發脾氣。老和尚說了,做夢的時候做到這種惡夢,提醒自己,不靈!你什麼時候睡覺不作夢了,甚至夢見佛菩薩,了凡先生也這么說,「先賢接引,法幢高懸,飛步太虛」,這好境界,你說這念頭不是菩薩嗎?你睡著了,他都不離開你,提醒你現在到什麼境界了。如果你睡覺作夢都是惡夢,「夢吐黑物」,告訴你不行。所以他一分鐘都沒離開你,真正誨你的是誰?財色名食睡。我們必須得站在這個高度上來看待我們的妄念,來看待我們的煩惱。所以我們不能跟他們對立,我們要接納他們,我們要把他當成恩人。
好了,我們連妄念都當成恩人,你說你還有對立面嗎?「仁者無敵」,你就做到了!仁者無敵,就是愛人之人沒有對立面,反過頭來說,孔子說這句話,你只要有一個對立面,只要有一個人不喜歡你,只要有一個人討厭你,只要有一個人不待見你,對不起,你不仁,沒別人的事。仁者無敵,孔子沒有說,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以有對立面,沒有,仁者無敵。只要有敵人,只要有對立面,只要有障礙,對不起,你不夠仁。多偉大,為什麼?你別問了,好好念佛!老和尚說了,瞎琢磨。
印光法師十念法胡小林老師主講(共一集)2010/4/8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56-042-000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