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造惡業不得相應的果報有兩種原因

《唯識學》說:一個人造惡業不得相應的果報有兩種原因:第一個懺悔,第二個對治─你開始修對治,不隨妄轉。

重業輕報的原因

《大乘起信論》說:修習正念真如的人,第一件事情--先破和合識,斷相續心。

經典上講到一個公案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波羅奈國,有八個大力士,這八個大力士為了爭第一名,就經常比鬥、打擂台。

其中有一個大力士,他的業障已經成熟了,佛陀看他七天之內必墮三惡道,慈悲的佛陀就來到大力士的門口,要求見這個大力士。

這個大力士說:誒…我是一個武士啊,佛陀是修智慧的,我們之間不相應的,不見!

佛陀就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就把佛身隱藏起來,現出一個年輕的大力士來找他:我要找你的主家,找你家的主人比鬥。

這大力士就出來了,看到這個年輕人,瞧不起這個年輕人。

但是一跟他比鬥的時候,佛陀入火光三昧,這個大力士看到整個四邊都是火,心生畏懼,就對佛陀產生恭敬心,驕慢心就收起來…

佛陀現出佛身,就為他講:緣起的善惡業…緣起的道理,這個大力士當下心開意解,向佛陀真誠的懺悔,七天死掉之後,往生到善趣去了!

這表示什麼意思呢?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

不是說:全部的業力,都把它懺到業盡情空;像我們前面說過,一個污濁的水,你第一件事情讓它沈澱下來,你不能再造作了,讓你慚愧的心生起,然後斷相續心,關鍵在這裡。

為什麼有些人造了惡業他來生會得果報,有些人造了惡業,他這個業力不能得果報?

《唯識學》說:因為有些人的業力轉成增長業,有些人的業力是變成不增長業,就是你有沒有懺悔?

《唯識學》說:一個人造惡業不得果報有兩種原因:第一個懺悔,第二個對治─你開始修對治,不隨妄轉。

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讓這個業力,變成增長業;你要讓它自然的沈澱下來,就是破和合識,斷相續心。然後在臨命終的時候,保持正念,隨念往生淨土。

求生淨土的人,雖然你不能把業懺得完全清淨,但是你一定要把業懺到變成不增長業,變成沒有強大得果報的力量。

業的力量,被你破壞了,破壞以後,很多人會重報輕受;越是懺悔,身體越是生病痛、發生小小的車禍、出現種種的災難,這個是好事情,因為那個業力被你破壞,破壞以後…啪!釋放出來,重報輕受,然後你也會夢中見到一些瑞相。

關鍵在於斷相續心。

當然一個人會斷相續心,你要預先看到未來的火、未來的寒冰的果報,主要是一個人要畏懼當來的果報。


慈誠羅珠堪布:對於惡業,要製造一種違緣使它變成不定業

對於惡業,要製造一種違緣使它變成不定業,這個違緣就是「懺悔」。

在《大乘阿毗達磨》中講,無始以來所造惡業都有辦法讓它變成不定業,這個辦法就是對它生起後悔,並發誓以後再也不造。

「後悔」和「發誓不造惡」,是轉定業為不定業的兩個關鍵條件。

比如,一個人原來靠殺豬宰羊生活,後來改行不做,開始當居士念佛,他對原來的惡業生起很大的後悔心,並發誓一生當中再也不去做這種惡事。

當這兩個條件完全具備後,他所造的殺業就變成了不定業,以後就不一定得果報,若再進一步深刻懺悔,就有可能完全不受果報。

02

對於往昔曾經造過、現在已經不能回憶的惡業,我們可以這樣觀想:無始以來我所做的一切罪業,無論是有意或無意做的,都是不應該的。

並如同服了毒藥一般,對它生起強烈的恐懼和後悔心,並發誓從此再也不做,這樣就可以令無始以來所造的一切惡業都變成不定業,這是很有意義且十分重要的。

如果不能這樣做,情況就很難講了。

雖然我們今生沒有殺生、偷盜造惡業,都是居士或出家人,經常念佛、修法、放生,但我們所做的畢竟是凡夫的有漏善業,如果又沒有迴向,一旦生起一個強烈的嗔恨心,當下便可摧毀長時所積的善業。

因為凡夫的這些善根都是靠不住的,現在做得好,以後做得好不好,誰也沒把握。

如果我們有能力,就可以看到過去世所做的不善業因全部儲存在阿賴耶識里;若不懺悔,其果報一定會顯現,那時就與持斷見的外道所見一樣:雖然今生行善,死後卻會墮落。

這是非常危險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懺悔。沒有一個罪業是不能懺悔的,都能夠懺悔清凈。

03

同樣,善也有不定業,我們應該盡量把善業儲存下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迴向,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就是通達空性,知道行善是如夢如幻的,若能這樣思維,即使有嗔恨心生起,也毀不掉這個善根。

因為嗔恨心是有漏的、有執著的,它與如幻如夢的見解是沒有關係的,而我們所做的善法是跟證悟如幻如夢的智慧有關的,兩者比起來,「有執著的法」比不上「有智慧的善根」,所以嗔恨心毀不了這個善根。

如果既沒有證悟又沒有迴向,而且嗔心不斷,那麼善根就很容易被毀滅。對凡夫來講,迴向就是最好的辦法。

綜上所述,我們要盡量讓那些惡業都轉為「不定業」,而把所有的善業想辦法變成「定業」。

這四種業很重要,要想認識因果,必須要分清這四種業,並對它有一個完整的認知和了解。這對我們的修行也至關重要。

04

如何證明因果的存在?

因果是這樣的,如何證明它的存在呢?佛曾講過,一個普通的人想要證明因果的存在是比較不容易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

佛教講緣起現象,因緣和合。緣起是什麼呢?「緣起」就是有了因就肯定有果,內外所有的事物,都是緣起的現象,因緣的結果。

比如說一個人殺生,這對於被殺的眾生是一個很大的傷害,此人造了這麼嚴重的業,哪能沒有果呢?如同在潮濕和溫暖的土壤里隨便丟一粒種子,即使不管它也會發芽。同樣的,在世間的一切有為法中,沒有任何因是不結果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有些病人被醫生或有神通的人判定只能活一個月到兩三個月,結果病人通過行善,如放生或修長壽法,在兩三個月後,依然活著並且活得很好,當醫生再檢查時,發現病灶消失了。

這種情況無論在藏地或漢地,甚至全世界都有發生,這既不是傳說也不是神話,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事實,由此可以證明:因果是存在的。

05

佛在某些經中,也通過下面的例子來證實過因果的存在:有些人一生無論怎樣努力也發不了財,他的經營操作並沒有問題,但終身受窮;有些人沒怎麼努力,卻一生榮華富貴;還有諸如健康不健康,長壽不長壽都是這樣。

人們會認為這也許與環境有關,其實不是。

例如,西藏歷史上有個國王為了讓窮人富起來,曾三次把西藏所有貴族的財產平分給老百姓,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情況又恢復原樣,窮人還是窮人,貴族依然是貴族,國王也就沒辦法了。

那些富裕之人並不全是聰明和能幹的,那些不富有的人也並非愚蠢和懶惰,這多半也跟因果有關。

當然,不是說這裡所指的富和窮全都是命中注定的,富了就不用去幹活,窮了也不必再努力,但從這些事件中,也基本上看得出因果的關係與規律。

《俱舍論》里也講,有些父母造了很嚴重的罪業,他們的子女會感受到這個報應。

如果父母造業、子女受報,豈不是與佛經所講的自作自受、不能被他人代受的說法相矛盾了嗎?

《俱舍論》解釋說,這些子女本身就有那種惡因的存在,當父母造了大惡業後,由於他們與子女的密切關係,就促使子女的惡因提前成熟而感受果報。對此,古今中外有很多公案可以證明。


淨界法師:怎樣才能做到隨念往生

隨念往生這是我們淨土宗最期待的,就是說,我們今生造了善業,也造了罪業,但是業都不重,平常也在懺悔,也不斷地對治,這時就有充分的時間培養你的念頭,用念力來引導業力,就是隨念往生。由你往生的一種信願的念力,來主導你的生命,由念力來主導你平常念佛的業力,把那個念佛業力調動出來,但是關鍵是正念要先現前。

諸位要知道,淨土宗要少造罪業,因為你拼的是隨念往生。

唯識學上說,一個人業力太重,臨命終時幾乎是馬上投胎的,連中陰身都沒有,連助念、提起正念的時間都來不及,那個業太強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爭取時間,讓自己培養正念,不能造太大的業,因為造太大的業力,牽引的力量太強,連提起正念的時間都沒有,就去投胎了,怎麼隨念往生?

這個地方就是說,淨土宗按照正常情況,我們不可能隨業往生,除非證得念佛三昧,是淨業成就,完全靠淨業去主導,那是祖師的修行。我們一般人都是造造念佛的業,在佛堂念佛,出來以後又造造生死業,造久了起慚愧心,又趕快去佛堂懺悔,去念佛。所以我們現在的業是兩個都有,但是不能讓罪業的勢力太大。

我們為什麼要懺悔?後面會講到,你折損罪業的力量,讓它變成不增長業,然後臨命終才有足夠的時間,最好是有人開導你,培養你往生的念力,以念力觸動念佛的業力,然後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去感應彌陀的本願,往生淨土。

所以,臨終時千萬不能讓業力現前,因為你很難提起正念,來不及有提起正念的時間,所以說臨終是個關鍵,就是算總賬。因為業力是一直儲存,存到臨終時才開始激發,看是由業力來引導,還是由思想引導、由念力來引導。


淨界法師:業力最怕輾轉增勝

在唯識學上說,所有的業會得果報,它必須是增長業。

你看臨終造的業為什麼力量特大?因為增長業叫作輾轉增勝,它是有氣勢的。你看在齊國不是有個戰爭很有名麼?齊桓公派了將近五倍的軍力去攻打魯國,鮑叔牙,諸位知不知道?鮑叔牙去打魯國,魯國沒辦法,幾乎要被滅國了,去找一個智慧的人叫曹劌。曹劌一看,哎喲!軍隊這麼強。齊國擊鼓的時候,魯國退,退了三次,到第四次再擊鼓,把鮑叔牙打敗。

魯國說你怎麼打敗齊國呢?他說,國君,打仗打的不是人數,打的是氣勢。它擊鼓三次,我都不跟他打,他最後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們氣勢正旺,他氣勢在衰弱,所以就把它打敗了。諸位要知道這個觀念,打仗跟念佛道理一樣,你念佛沒有氣勢,如果你念佛的數量是慢慢減少,那你要小心了。

你比方說,你在造一個罪業,所以在菩薩戒有一條戒說,比方說惡口,我很喜歡罵人,但是我回光返照以後——這個罵人是一種錯誤的想象,我開始對治了。我昨天罵人家三次,今天罵人家兩次,今天罵一次,這個菩薩戒不結罪的,菩薩戒不結罪。因為你已經開始對治了,對治所作業。因為這個業已經變成不增長業了,除非你以後要造作。只要這個業你開始在減少當中,而且是通過如理思惟減少,不是因為外緣不具足,是如理思惟刻意地對治的,這個業叫作不增長業。

我們必須把所有的希望往生的業力要變成增長業。所以念佛你必須要保持意樂。念佛要有氣勢的,越念越多,越來越多,你那個信願行的資糧是要慢慢走,你寧可慢慢走,沒關係。因為你平常都不念佛,突然間拜三千拜,又不拜,這個沒有用,這個最不好。修行,懺公師父講,點點滴滴。一天拜一百拜,明天也拜一百拜,這個很正常。一個人一天拜三千拜,這個不正常,這種暴飲暴食的修行不可取,你必須要增長業。

所以說,當我們開始回光返照的時候、開始把心帶回家的時候,你所有三界的業力,你說,誒,我還打妄想,但是次數減少了,對,就是這樣子,它變成不增長業了,它的勢頭、氣勢被你破壞了。帶業往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你開始遠離它了,它的勢力在慢慢慢慢減損當中,你往生的勢力增長當中,你一定往生,因為它氣勢旺。

我們明白道理以後,我們不是馬上做到,但是我們的勢力開始產生一種消長:三界的業力慢慢減損,出世的業力慢慢增長了,這個就成功了,做到這點就不錯了,你就有把握帶業往生,就是那個業的勢力、三界的勢力被你破壞了。但是這個有一個條件,你要真實地覺悟,然後勉強自己去做,不能觀要他觀,剛開始勉強,時間久就習慣了。

這個地方就講到,整個生命的變化從當下一念的不取,不迷不取不動,不取,不動,讓生死的業力慢慢慢慢淡薄,然後在建立一個新的想象,然後讓這個想象勢力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你來生的因緣就變化了,因為諸法因緣生,當你心念產生變化的時候,你來生的生命也重新佈局了。

佛教不重視結果,重視因地。你因地改變了,果報自然改變,你不要求。佛教的果報沒有一個是求來的,都是修來的。佛教真的是無求。你把因地把握了,諸法因緣生,你因緣具足了,它果報就自然出現;你沒有因緣,你求也沒用。因緣在哪裡?就在你的心中。你要會操作你的內心,來生的確是可以創造的。你要跟著感覺走,那你就永遠活在惡性循環。當然,關鍵在於你要先覺悟,你才能夠做出生命的改變。

你遇到妄想,你念佛也好,你修止觀也好,總而言之,不要跟著它走。不要跟自己的感覺走,跟自己的感覺、跟妄想說不,慢慢慢慢它就變成不增長業了。為什麼?因為它本來就沒有實體,達妄本空。它有力量是你給它的,你把力量抽回來,它就自然枯萎。就是這個道理。

 

善惡不相抵消,但可轉業!因果報應遵循哪些定律?

善人為何得惡報?好人不長命?其實因果自有玄機!

金剛薩埵淨障法門--人生所有煩惱的解藥

懺悔的種類與方法--佛教的兩種懺悔方法

懺悔要在活著的時候才有用

《懺悔三昧》把透支的福報找回來的方法——瞬間具足無量劫善根福德

懺悔法門簡介--業障重者,應修懺悔之法,為治病改命最易之法門

修行是要一直認錯懺悔嗎?懺悔之前要先思惟業果的道理

警惕!忏悔不是追悔,追悔是罪上加罪,為什麼?

不要陷入懺悔的誤區,不停折磨自己,你誦經、拜懺、修福,都是在造業,造業如何能消得了業障?

淨土宗的懺悔和積集資糧,是為了臨終時用的

善惡果報從不會出錯,到底是誰在“管理”?

因果報應遵循哪些定律? 善業和惡業可以相互抵消嗎?

我們為什麼看不到善惡的因果報應?

因果通三世,遲速終有報!有五種情況會使所造的業變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