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以為只要提起佛號,不管你心中怎麼想,佛陀總是有辦法度化你
淨界法師
這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位!你想想看,有一個心,有一個佛,對不對?你現在要知道一件事,誰是主動,誰是被動。是心是主動,還是佛是主動?當然是心。我們內心去造作,佛陀才配合。我們「是心作佛」,我們的心才會出現佛陀的功德。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諸位!佛陀不能夠主動地救拔我們,佛陀只能夠被動地配合。
這個地方對淨土宗就很重要,佛陀度化眾生是有條件的攝受。我們淨土宗很多人有一個盲點,他總是覺得,我不管怎麼顛倒,我不管怎麼放逸,佛陀就是有辦法救我。你這個就是違背了佛陀度化眾生的模式。他講得很清楚,你在心想佛時,佛陀才有辦法度化你。你一天到晚心想娑婆世界,你跟佛陀的本願背道而馳,佛陀怎麼度化你呢?
我再講一次,佛陀只能夠有條件地度化我們。你滿足這個條件了,佛陀度化你;你不滿足條件,佛陀是不得自在。所以你不要以為只要提起佛號,不管你心中怎麼想,佛陀總是有辦法度化你。佛陀沒有這個本事,沒這個本事。你看這個感應道交就知道了。佛陀的攝受他有一道光芒出來的,你要進入到這個光芒,你才可以被攝受。你違背這個光芒,你打娑婆世界的妄想,你背離佛陀的本願,那沒辦法了。因為佛陀沒有能力去進入到你的內心,改變你的妄想,把你的妄想改變成善根。這個妄想是你自己打出來的。
——節錄自《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115》
淨空老法師:把所有境界全看成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如何把魔境轉變成佛境,我們就成功了。怎麼轉法?不從外頭轉,從自己內心轉,外面轉是做不到的,從內心轉很容易。把一切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看成自己最殊勝的增上緣,善人是阿彌陀佛,惡人也是阿彌陀佛,你的境界就轉過來了。
你的心完全定在阿彌陀佛上,順境善緣是阿彌陀佛,逆境惡緣也是阿彌陀佛。他們的示現為什麼?替我消業障的,順境善緣消我善業,善業也是障礙,逆境惡緣消我的惡業,你看善惡業全消掉,清淨心現前了。怎樣才消掉?如如不動就消掉了,順境善緣不生貪戀,這就消掉了;逆境惡緣不生瞋恚,惡業消掉了。
好事,不是壞事,要沒有這些境界,你到哪裡去消!外面環境是中立的,沒好壞,好壞都是自己念頭所感應的。自己以為它好,自己以為它不好,全錯了,根本就沒有自己,哪有外面的環境!大乘教裡面教我們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順境善緣是虛妄,逆境惡緣也是虛妄,一般大乘教裡頭教我們這樣去做。
我們修淨土的人,把所有境界全看成阿彌陀佛,我們念念不離阿彌陀佛,這個佛號才能念好。順境裡頭,貪戀心才起來,阿彌陀佛;逆境惡緣,怨恨心才生起來,阿彌陀佛,都歸阿彌陀佛,好!心裡頭、口裡面、行里頭,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雜念,這叫一心稱念,這叫一向念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菩提心,覺而不迷是菩提心,心裡頭有阿彌陀佛是覺,口裡頭有阿彌陀佛是覺,阿彌陀佛沒有了就迷,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為什麼境界一現前阿彌陀佛就沒有了?我們這一關 沒有守住,沒有把好,所以功夫不得力;這一關要把穩了、把好了,功夫就得力了。我們相信一年的時間足夠了,取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有把握,念念不捨阿彌陀佛。中峰國師說得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禪宗大德說的。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 第106集 檔名:02-037-0106
淨空法師:會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別人
凡夫修行之所以感到非常困難,他不會修。怎麼說不會修?會修的人是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修別人,都是看到別人錯,要修理別人。修理別人,造業!
那些佛菩薩們,他們為什麼能夠成佛菩薩?他不知道修理別人,他知道修理自己。
所以佛家常說「回頭是岸」。回頭修理自己,不能修理別人,別人沒有過失!別人做種種示現,是幫助我修理自己的,這叫修行。
我們許多同修也曾經聽古人用比喻講人生如戲、人生如夢。如戲,一切眾生在演戲!看戲的,我一個人,我一個人看,大眾都在演。他們表演給我看,叫我學習。
他表演正面的,表演善的,我要認真努力跟他學,要反省檢點自己有沒有善心善行?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沒有,趕緊學,希望自己也跟他一樣。
他表演是負面的,表演是個惡相惡行,我們看到了,反省,我有沒有?如果有,趕快改!
這種心行,我看了不舒服,我看了不滿意,那我有這個心行,別人看到會滿意嗎?會歡喜嗎?趕緊改過,改惡。
如果看到人家的惡心惡行,回頭想想我自己沒有?沒有,好,勉勵自己不要犯這個過失。
你要能這樣用心,祖師大德就是說:你會了!會,不會,關鍵就在此地。
你會了沒有?我們要在這裡學習,要會修,要會學,六根,眼會看,耳會聽,這六根逐漸聰明伶俐、管用,逐漸逐漸恢復到本能。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八六六卷) 2002/9/29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2-017-0866
[淨土教觀學苑] 開學典禮院長開示 (20130414)
教觀學苑學典禮開示
今天是我們淨土教觀學苑的開學典禮,學人代表整個淨土教觀學苑的工作團隊,來跟諸位報告我們創辦淨土教觀學苑的宗旨。
我想諸位看到這個標題,首先注目到的是淨土兩個字。淨土就是我們心中,一定有佛的功德,因為它是佛力加被的法門,所以聽到淨土,就知道是要提起佛號的。那為什麼在念佛的過程當中,要加一個教觀呢?因為我們的佛號,假設沒有智慧的觀照、沒有智慧的引導,這樣的佛號是很難到達淨土的。
一般人的佛號,他的活動範圍,只有在三界活動,所以一般人的念佛,是很難超越三界的。如果我們很深入的去瞭解歷代的淨土宗祖師,會發覺在淨土宗的祖師的開示當中,尤其是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他明顯的把念佛分成兩個層次的念佛:一個是善念式的念佛、另一個則是善根式的念佛。
我們剛開始接觸淨土,主要的內心世界就是一種信仰,我們相信阿彌陀佛的功德是無所不在的,相信阿彌陀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們,所以我們願意在心中把佛號提起來。但這個佛號,它完全靠信仰的支持,它是很難堅固、很難究竟圓滿的,這種念佛──善念式的念佛,它只會在我們生命當中,創造一種安樂的功德,所以我們應該從善念式的念佛慢慢的提升到善根式的念佛。
你必須有個根,佛法只要講到根,那就是一種智慧的覺悟、對真理的觀照。我們透過智慧的觀照,就可以把這個佛號的力量,完全表達出來,而能夠究竟的解脫──所謂的臨終正念往生西方。
所以我們今天創辦《淨土教觀學苑》,其實是希望幫助所有念佛的人,我們希望你能夠從善念的念佛,而提升到善根式的念佛。這個過程我們會有三年的時間來做個教育,今天利用開學典禮的過程簡單的說明一下。
第一個先說因地的修學,再談果地的功德。先看因地:
在淨土宗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當中是會出現兩種力量,一個是佛陀的加持力,一個是我們心靈的開創力,佛力跟心力的交互作用。先看佛力:
當然我們要有佛力的加持,一定得有個所緣境。我們想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誰代表阿彌陀佛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音聲。因為它最容易進入到我們的世界,音聲跟我們的關係最為直接,而觀想、觀相相對就複雜。所以當我們提起一個音聲時,要能夠達到佛力的加被,必須有專注力跟相續力兩種力量出現。
一般人很容易做到專注,所謂:一句彌陀念誦聽對不對?當你提起佛號──念從心起,然後你創造一個音聲──聲從口出,第三個你把它聽回去。所以當你聽得到你的聲音的時候,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你心中已經出現了,這個時候你背後的力量,是什麼支持你的佛號呢?信仰,一種信仰。
但這種信仰是很難抗拒無始的妄想,所以我們剛開始在心中,只能夠創造點狀的佛號,就是念念佛打打妄想、打打妄想你還念念佛。在妄想的隙縫當中創造佛號,因為你沒辦法抗拒妄想,你只有趁你沒有打妄想的時候提起佛號,你不能跟妄想直接抗拒的,沒辦法!
因為你念佛的時間是今生才開始栽培,因為你的妄想是打了無量劫,是熟境界。
所以我們剛開始的念佛,必須在佛堂、必須在沒有人干擾你、沒有人刺激你的時候,你在佛堂當中把冷氣打開,心平氣和然後提起佛號。剛開始是在沒有敵人的狀態之下去提起佛號,正常的。但是我們可以再進步,我們可以從專注力,而提升到一種相續的力量,讓點狀的佛號,變成片狀的佛號。心於佛號專一安住,提升到心於佛號相續安住,這個時候就不是只有信仰而已,信仰的力量已經不夠創造相續的佛號,你就必須有智慧的觀照了。
你的佛號跟你的心理的水平是有關係的。你心理的素質不夠,你是創造不好堅定的佛號的!因為你的佛號是誰在念呢?不是嘴巴念佛,那個佛號是那顆明瞭的心在推動佛號,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才會變成不可思議。所以你如果要提升你的佛號的水平,就必須要提升你心理的素質,因為這個佛號是你的心在憶念它,是能念的心,是那個明瞭的心在念佛的,不是嘴巴念佛。
那怎麼樣來提升我們的心理素質,讓佛號更堅定呢?
當然必須有歷代祖師的傳承,這當中善導大師講的最簡單,就是修皈依。你不是只有信仰而已,你必須要通身靠倒。我們必須觀想,自己是生死罪障凡夫,無量劫來常沒常流轉,沒有出離的力量。第一個你要觀照,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定位,一個人要先瞭解自己,我們的定位只有八個字,就是業障深重、求出無門。
第二個我們要相信阿彌陀佛,有廣大的加持力,他一定可以救拔我,彌陀大願必定救拔,這兩種智慧。一個對自己的瞭解、一個對佛陀的信解,佛陀是怎麼回事?彌陀的願力廣大,他必定救拔。
印光大師又加了一個,他說這兩個還不夠,就是無常迅速,早作準備。印光大師把善導大師的這個思想又加了一句話:你要把死亡這件事情放在心中,就是你沒有太多時間了,你沒有太多時間打妄想了。他說一個人要把佛號念好,要把死字掛在額頭上,就是說你的生命不多了,你必須有一種危機意識。
我們再把善導大師跟印光大師,這兩個智慧的觀照,把它加起來就是三個智慧:第一個你觀想你自己業障深重,求出無門;第二個你觀想阿彌陀佛,本願廣大必定救拔;第三個你要知道你自己無常將至,必須早作準備。你說,誒,我還年輕,是吧?怕啥!不可以這樣講,年輕人往生的多的去了!
所以透過智慧的觀照,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佛號,就不是只是一種點狀的信仰。點狀的信仰就是說,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它只是在你做完工作、去旅遊,你把生命的時間都扣掉以後,剩下的時間才給阿彌陀佛,他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這個叫做信仰。
你這樣子是很難把佛號念好,因為你的心態,佛號在你心中的定位,只是你生命的一小部分,它沒有足夠的力量來產生對你生命的改造,不可能!但是它會讓你生命當中,活得快樂一點,阿彌陀佛對我們的加持是相互的關係不是單方面的關係。
諸位要知道,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你對阿彌陀佛的付出有多大,他會給你多大的回應。所以我們透過智慧的觀照,就會知道其實阿彌陀佛是我們的全部,叫做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這句佛號你是怎麼想的這很重要!你念佛的時候你是怎麼想?這就是你的智慧水平,你對人生的理解有多深了。你認為它是一部分,它就表現一部分的力量給你;你認為它是全部,它就給你全面的加持,所以你想在心中創造佛號,那就要有智慧了。所以印光大師把念佛再加上智慧的觀照所產生的信心就叫做真實的信心,而不是一般的信心了。
有些人念佛,他也不觀照的,就是一路念,念到時間到就出來,該干啥,就干啥,就這樣子。他也不知道自己怎麼回事、也不知道阿彌陀佛怎麼回事,他也不知道這個死亡什麼時候到,不管,完全靠信仰,點狀的念佛、片段的功德。
所以念佛的人第一件事情,先完全接受彌陀全部的光明,就是你必須把心態準備好,這個是需要教育的。你必須瞭解自己,你為什麼流轉,你為什麼會在三界生生世世的流轉,這個事情一定有原因的。
第二個,阿彌陀佛為什麼在十方諸佛當中,能得到十方諸佛唯一的贊嘆?憑什麼釋迦牟尼佛講完阿彌陀佛的時候,六方諸佛會贊嘆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憑什麼?他在諸佛當中有什麼樣的特色,你都必須瞭解的。你對佛陀不瞭解,你不可能把生命交給他的,不可能!不合邏輯。我們不可能把我們所有的生命,交給一個陌生的東西,不可能,完全憑信仰是做不到的。
所以我們在念佛的過程當中,除了一念的信仰以外,智慧的觀照就變得很重要了。它會讓你的信仰更加堅固、更加的廣大,讓你的生命能夠完全的投入,無所保留的一心歸命通身靠倒,這都是要教育的。而關於這塊,淨土教觀學苑安排的淨土學,就是在培養大家怎麼樣能夠創造一個全面的佛號的功德,而不是只是片段佛號的功德。
這個地方是佛力不可思議,這一塊我們會有一些相關的課程,提升大家念佛的水平,讓佛陀的光明,在你的心中全面的開展出來,當你心理準備好了,佛陀的光明會全部在你心中散髮出來。
我們再看第二點,這個是淨土宗最弱的一塊,心力不可思議。
心力從佛法的角度,我們心裡是沒有什麼力量,當然我們本來有力量,但是後來被很多的問題障礙住了,所以我們必須把很多原來的力量表達出來。如果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在淨土宗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需有三種的力量出現且缺一不可,這三種力量都跟智慧有關係,你不可能天生就有,都是經過後天的教育,首先我們看第一個,安住力,這最根本。
在《楞嚴經》裡面說,每一個人都是不安住的、有攀緣心,這是習慣不要教育的。攀緣心有什麼問題呢?它讓我們的生命不得自在,我們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攀緣外境,我們就住在外境心隨境轉。心隨境轉有兩個過失,如果你沒有在打坐,那就你感覺不出攀緣心有什麼過失。
第一個你在禪定當中,我們過去的業力,會出現很多的影像,只要你仁者心動你就完了,這第一個過失,破壞你禪定的功德。第二個最可怕的是臨命終時,諸位!臨命終它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景況,絕對不是!古人說:臘月三十算總賬,那是算賬的關頭。我們先不談過去的業力,這一塊太複雜了,就談談今生的業力、談談你今生從小到大這幾十年所做的事情就夠了,算這筆帳就夠了。
唯識學上說,你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可能忘掉了,但是臨終的時候都會現前,你一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樂,在一瞬間都會讓你重新看到,所以你的心是百感交集。只要你的心看到這個所緣境、只要你動個念頭,你的佛號就沒了,因為心隨境轉,你就去投胎啦,中陰身就是這樣,一念差池全體慘,你才知道生死業力的可怕,所以這個生死關不容易過。
為什麼呢?
因為你臨命終的時候,它不是風平浪靜。我們要怎麼樣訓練我自己,不隨外境的干擾,這個是很重要的,你才能夠很自在的,憶念你的佛號,然後跟彌陀的本願接觸、跟彌陀的本願感應而往生西方,不受這種外在業力的干擾。其實光是生死業力,它不可能讓你投胎的,那是一種因──親因,你一定要動念頭、你要動愛取,你只要不動念頭,這個業力它沒辦法影響你的。所以你跟業力也是感應道交,你要不感應它,它有跟沒有一樣的,有地雷我不去碰它,就等於沒有。
所以臨終的正念,諸位你要知道,我們不是今生才來到人世間,我們在人世間打滾太久了,這個因緣業力錯綜複雜,誰都不知道臨命終的時候,會出現什麼景像來刺激我們。但是,我們可以做好準備,就是你心中必須有個機制、有個系統,在遇到境界的時候,能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
那怎麼辦呢?
這個事情遲早要發生的,別擔心!佛陀有的是方法。佛陀告訴我們說,你應該要瞭解,什麼叫做諸法因緣生,這句話很多人不懂,嘴巴講諸法因緣生,其實你不一定懂什麼叫諸法因緣生,不瞭解空性、你就不瞭解因緣,這兩個是有關係的。
佛法的空性,它不是講現在是空,不是這樣子。佛法的空性,從《楞嚴經》的解釋就是說,你本來是空性的,本來是空的,佛法的空性是建立在你的原點──你生命的原點,你本來是清淨,它沒有說你現在清淨,沒有說!你本來是清淨的,我們本來是清淨的,這說明什麼事情呢?說明這些都是妄想創造出來的,你本來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楞嚴經》講,你要能夠在臨終的時候,當你人生的所有的遭遇境緣現前的時候,能夠保持不迷、不取、不動,你首先要瞭解,你的人生是怎麼回事?我們的人生,只有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來無所從、去無所止,人生沒有開始,它也沒有結果。
你說你那有開始?我們瞭解人生,佛陀最喜歡用做夢來譬喻,你把做夢瞭解了,你就瞭解人生了。你做夢有開始嗎?你一個晚上做五個夢:第一個夢夢到你是國王,從什麼地方開始的?沒有開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業力成熟了,啪!無中生有現出來;你今生會跟誰結婚、你今生會做什麼工作,那是你過去生,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方,造了一個業這個業成熟了,啪!這個大海裡面的水泡冒出來了──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沒有開始,人生是無中生有,是從空性中顯現出來的一個假相,那是一種業力的釋放,就跟做夢一樣,完全是你的夢心顯現出來,沒有開始。
你說你做轉輪聖王做完了,誒,第二個夢變成螞蟻,因為你福報享盡了。你說我前一個夢,我是國王的,我買了很多的珍寶,我上輩子做轉輪聖王,買那麼多的珍寶跑那裡去了呢?沒有了!因緣和合,虛妄名滅,人生沒有結果,沒有一個人有結果的。你福報大住在豪宅,最後也沒有結果;你福報很差,你也沒有結果,所以人生只是個過程,是一種業力的釋放,那是一個因緣的假相而已。
人生,主要是來還債的,當然我們還債也在創造未來,但是主要是還債──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只要跟生命的果報,跟結果有關係的,都是跟業有關係,只是你用什麼心態來面對它而已。
諸位你要知道,你臨終要能夠不隨境轉,你平常就要訓練你自己不隨境轉,你不可能說你平常沒有這種功能,臨終突然間出現這種功能,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佛法不講無中生有,一定有因緣,你現在要栽培它,它以後才會出現,如果你現在的心,別人嘴巴一動、別人講一句話,你的情緒就很嚴重,你臨命終的時候,你一定會受到外境干擾,一定的!這是等流性嘛,你上游的水流是黑的,流到下游自然是黑的,除非你在過程產生了修學、產生了變化,否則你上游是什麼、你平常是什麼,你臨終就一定是什麼。
所以佛陀要我們不要把現在的假相看得太重,你要想一想,憶念真如、想想你本來面目,你本來是清淨的、你本來無一物,你何必去惹這個塵埃呢?既然人生只是個過程,你何必多事呢?弄得你通身的業力,弄得你臨命終這麼被動,因為你到最後什麼都帶不走!
所以真正的覺悟,是你平常就必須培養的,我不相信你平常是顛顛倒倒的,臨終突然間有正念,我不相信!這個不合乎佛教因緣觀。那你那個正念誰給你的、你怎麼有這個正念呢?上帝給你的,不可能!
福報是可以,佛陀可以送你福報,福報可以透過回向,相互的受用,大家可以分享;智慧不能分享,智慧這一塊不能分享、善根不能分享不能取代的。
所以這個安住力,對淨土宗人來講很重要,雖然臨命終你可能只需要三分鐘、五分鐘的安住,因為你只要衝過臨終的時候這個妄想的現前,你只要熬得過去,阿彌陀佛就現前了。
可能你臨終只需要五分鐘的正念,但是,你臨命終五分鐘的正念,你平常要花很多很多時間來栽培,因為你別無選擇。當然,這個也看你的善根,有些人善根深厚,他聽了幾遍他就懂了,因為你有一個美好的過去,你過去很用功;有些人善根差,也沒關係也不要自暴自棄,只要你肯努力,你就會改變。你說書到今生讀已遲,你今生不讀更遲,是吧!所以不管我們的過去,反正過去已經過去了,關鍵是能夠把握的是現在。我們一定要在臨終的時候,培養一個向真如、空性安住的力量,就是至少你看到一個因緣假相,不要馬上就動,這樣你什麼事都辦不好,這樣子念佛的話,你人生完全是充滿了不確定。
修行不是把自己的功德,創造出來就算了,你要面對很多很多的考驗的,我們第一堂課講到佛陀的成道,你就知道了。你自己要有一些對治力、調伏力,因為你過去的業力、你過去的妄想,它絕對不會放過你的,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注意,這一塊我們會花很多時間,來說明什麼是空性,讓你的心慢慢慢慢的往內收,把心帶回家。
其實人生你攀緣這個東西,對你一點好處都沒有,它不會因為你的攀緣,而變得更好,你只要做你該做的事就好,不要打太多的妄想,這都沒有用的。我們總是覺得說,我想的越多,就會把事情做得好,不是這個意思,你錯了!凡事盡心盡力,成敗交給業力,你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盡心盡力問心無愧就好。
所以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教育,雖然臨命終你可能只需要五分鐘的安住,但是我們要花三年的時間,教育你怎麼樣安住,一個思想的改變不是簡單的!教育只能夠潛移默化,除非你是六祖大師,你是頓悟的,這種人很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慢慢改變的,今天改變一點點,今天走三步,然後退兩步,明天再走三步,再退兩步,慢慢、慢慢累積,點點滴滴,滴水長流則能穿石,我們的根性不夠,只能這樣子,透過教育慢慢的改變。
第二個,調伏力,就是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念佛乾啥要調伏,問題是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很強大的生死業力,其實空正見只是根本,調伏力跟引導力是別相。
我先講生死業力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投胎,都是由業力而來的,但是業力形成的因緣,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的。在《楞嚴經》上說,什麼叫生死業力?當我們的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這個外境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一個事情,我們先有感受,這個時候沒有影像只有感受,如果是滿我們心中的希望的,則出現快樂的感受,如果它是違背我們心意的,那就出現痛苦的感受。但是感受過去,馬上經過想象,就會創造一個影像出來,這個影像第三個就是受想行,我們就住在這個影像了,而且就深深好樂。
如果這個影像是來自於痛苦的,問題不大,痛苦的經驗對我們不會產生一種牽引的力量,最可怕的是,它曾經讓你感受到快樂、讓你感受到幸福的感受,而這個影像你就會產生堅固的執取,叫愛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死了以後,如果你沒有經過佛法的訓練,你一定會來三界投胎,一定會再來的,因為你內心的深處,對某一個人、或者某一件事有一種堅固的影像,這個影像就是愛取。
也就是說其實每一個人,對生命的瞭解都是片段的,沒有一個人看到人生的全貌,只希望我心中的影像再出現,其實人生苦多樂少,我們付出太多得到的快樂太少,佛陀說,就像刀上的蜂蜜,為了要舔那個微少的蜂蜜,我們被刀子給割傷了,但是卻沒辦法記取教訓,每一次都願意來輪回,因為我們被心中的影像騙了。
我們為什麼認為人生美好呢?
因為,你根本不在乎外境是怎麼回事,你在乎的是你心中的妄想,問題在這裡。當你在回憶人生的時候,你是把過去的影像拿來回憶,所以你被你的妄想嚴重的誤導,這叫做無明,或者叫盲點,如果你在臨終之前,你沒有成功的把心中的影像給化掉,你不可能往生。
你說我往生的願力很強,諸位,你念佛的願力怎麼強,你不可能強過你無始劫來那個數數現行、深深好樂、那個多生多劫栽培出來那個業力強,你不可能的,就像憨山大師說的,你念佛是今生才栽培,扣掉工作、吃飯、睡覺,念佛頂多四個小時,你一天二十四個小時,打了二十小時的妄想,連睡覺都打妄想,你用四個小時的佛號,去拼二十小時的妄想,而且你也不見得能夠念四個小時的佛號,你就知道了。
所以解決問題不是靠行力,要靠善巧智慧,你要轉,要轉識成智。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要思惟苦諦,其實你心中的影像,雖然給你快樂,但是它也給你很多很多的痛苦,它讓你生生世世的輪回,讓你每一世的輪回,都深受老病死的折磨,甚至於嚴重一點,它把你帶到三惡道去,你付出的代價太多,你得到的快樂太少,你划不來的,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我們到極樂世界也是快樂的境界,而且快樂五塵也是有影像,不過這種快樂沒有過失,你喜歡吃蜂蜜,這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要吃刀上的蜂蜜,你吃玻璃杯裡面的蜂蜜,多好呢!
所以我們要透過智慧來化解心中的問題,你今天會坐在這裡,仁者心中,必有一物,這個是六祖大師說的,你心中或多或少,一定有一個影像在牽引著你。在世間法說,這個是一種追求物質的動力──慾望。他為什麼辛苦的去讀大學、他為什麼辛苦的工作呢?他心中一定有個東西在支持他,就是一種妄想、一種影像,每一個影像不同,有些人要買房子、有些人是想乾啥,這個都跟他過去的生活經驗、他的遭遇有關係,可能今生也可能前生,但不管是怎麼來的,已經不重要,重要是要把它消滅,這個要靠智慧。
你必須跟自己溝通,告訴你自己,放掉它對你是有好處的!我們的心中是要有寄託的沒有錯,凡夫不能無住。但是你有更好的寄託,你可以把你的心,寄託在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宮殿樓閣,它也會讓你快樂,但這個快樂沒有過失,是不是?你不要把影像寄託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你都要付出代價的,你何必呢?
所以我們從內心的安住開始調伏,我們透過教理的學習,你開始檢查你內心,你那裡出了毛病?你今天會輪回,你一定有問題,你沒有問題你不可能輪回,除非你乘願再來。仁者心中,必有一物,那個東西你沒有消掉,臨命終的時候,多大的念佛都沒有用,真的,你不是它的對手。
我希望大家不要低估你無始劫來,所留下的那些妄想的力量,不要低估了它們,它生生世世陪伴著你。所以我們必須透過教育來調伏,我們只能提供觀念,當然做還是諸位要去做,但是我們把方法告訴你,怎麼去檢查你的妄想,怎麼去做一些修正、調伏你的愛取,把你生死的業力斬斷,臨終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去束縛你了,你才能夠輕鬆自在的往生。如果三界的業力,把你綁得死死的,你臨終是跑不出去,所以為什麼要厭離娑婆才能夠欣求極樂?你要把你這個三界的繩子,先把它解開來,你才可能去的,假使不處理我們生死問題,那祖師講直接欣求極樂就好了,乾嘛要厭離娑婆呢?
你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個把這個三界的繩子解開來、第二個才跳得出去。所以這個調伏力,這也是我們教育的重點。從苦諦的思惟,告訴你自己,老是執著你心中的影像,雖然它會給你短暫的快樂,但是你想一想它背後那把刀,你為了這個付出了多慘痛的代價,你想一想,你值得嗎?
第三個引導力。憶念淨土、欣求極樂。
從小乘的角度,他只要做前面兩個就夠了─安住力;安住空性、調伏愛取,就是空正見跟出離心。大乘佛法要多一個引導,他要趣向淨土、欣向菩提。佛號必須有一個願力來引導──發願。
前面都是消滅的、都是在破壞過去,這個引導是在引導未來,不過引導力,很多淨土宗的修學者,他的佛號的引導,只有到淨土,我只能夠說非常可惜,你可以做得更好!
諸位你想想看,你為什麼到淨土去,你不是享受快樂,你看《阿彌陀經》前半段,用快樂來引導你,七寶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彌陀經》的中半段的時候,佛陀口氣一轉,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開始講聖道的功德,你往生是因為不退轉。
諸位,如果只為了快樂,你不用大費周章到淨土去,到諸天去就好了,諸天就夠快樂了;你到淨土去,是為了成佛而去的,為菩提道求生淨土。阿彌陀佛花了五劫的時間思考出來的淨土,如果只是為了快樂,需要思考五劫嗎?他把諸天的快樂,複製過來就好啦!身體健康、神通自在、宮殿樓閣,這個諸天都已經現成的東西,難就難在這個快樂的背後,它有聖道的力量,這個就是需要他思惟、為實施權,表面是快樂,背後是聖道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創造淨土,他的內心真正的意思,是要讓我們成佛的,快樂只是個方便法門。
因此你必須把成佛,納入你的生命的規劃。我再講一次,你是為了成佛才到淨土去的,淨土不是你的終極目的,它只是你一個過渡。
諸法因緣生,諸位!你現在的規劃錯誤,你以後一定會後悔,你少做這個動作到了淨土,你就會覺得進步比別人慢,成就比別人小,因為你剛開始沒有做好規劃。所以我必須教育大家,你必須有往生淨土的願力、你必須有成佛的願力,這兩個不衝突的,你可以一次做好,為什麼要分兩段呢?
佛陀法華會上說,舍利弗尊者在以前的經典,那是多麼威風,智慧第一,佛陀什麼事都叫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去做,到法華會上舍利弗尊者是羞愧得,那實在是感到非常的後悔。他說我一個阿羅漢,我跟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證得空性、我也證得空性,他有安住力、調伏力,我都有,為什麼文殊菩薩能夠坐千葉寶蓮,到十方世界轉大法輪,我現在只能夠在山上思惟空、無相、無我,我們產生的作用為什麼差這麼多?他甚至於懷疑佛陀,是不是有所偏心。佛陀說,這跟我沒有關係!我的說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是棵小草,你心中的水分少,如果你是棵大樹,你自然吸收的水分多,這個是你們自己的根機,跟雨水沒有關係,你不能夠說雨水吸收的水分少,你怪雨水,對不對?你自己沒有準備好。
諸位!你與其到了淨土再來後悔,為什麼現在不多做一點?所以我們要強調發菩提心,除了求生淨土還得發菩提心,這兩個是缺一不可的,因為你遲早要成佛的,這兩個是沒有衝突。
引導力有兩種引導,第一個引導你趣向淨土,第二個引導你成就佛道。雖然現在還做不到,但是我們必須把這個願力放進去,這個就是種性,因為你必須有這個種子,才可能會出現這個水果的,你不能到了後面再做,有點來不及了。
所以《法華經》上說,直接成佛的是最好的,那些小乘的學者,一開始因為對三界的痛苦感受太深了,所以他們就趕快跳離三界,到涅槃的地方,然後再回小向大,那這很折騰。你看法華會上說,這種回小向大的人,雖然回小向大,他過去的習氣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不喜歡跟人家接觸的習慣性,還有就是法執,對清淨法的執著,都不斷的干擾他,其實很多事情你可以一次把它做好,一次到位這個最好。
總而言之,我們教育除了讓大家提起佛號,還希望你們心中產生三種力量: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
你的心力必須要做好準備,我們不知道,臨命終你會發生什麼事,有些人福報好善終,他在很多人助念當中往生,這個人他多生的福報夠;有些人可能發生車禍、有些人可能在加護病房等等,臨命終的所緣境是不可預測的,這個跟業力有關係,但是有一點是你可以做好,你可以做好全盤的準備,這個是你可以做的──做好心態的準備。
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佛法的教育,因為你沒有透過佛法的教育,從世間的經驗是得不到這三種力量,不可能的!如果可以的話那佛陀就別出世了。所有的智慧都必須從佛法的學習而來,叫傳承。世間上沒有這方面的傳承,不可能。
從佛力跟心力的結合,一句佛號三力具足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看第二個,果地功德──臨終的正念。
我們臨命終的時候把淨土的善根,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把佛號提起來,然後我們那個能念的心,具足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就能夠成功的解脫一切業力、妄想的干擾,而跟彌陀感應道交往生淨土,這個就是我們淨土教觀學苑,三年的目的就在這裡。雖然臨終的正念可能只需要五分鐘、十分鐘、三十分鐘,但是我們要花三年的時間教育大家,但是值得。
身為一個法師,我知道諸位不容易,你們在生活當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閒,壓力很大,但是我告訴大家你別無選擇,因為你只有透過佛法的學習,如果我能夠把善根直接給你,那就最快了。但所有的法師不可能把善根送給你,我們只能夠把自己走過的路,我是這樣過來的,我把這個路帶大家走一遍。我們經過佛學院的教育,我們這樣走過來的:如是我聞、如是我修,很多的過程是不能取代的,你要親自去走,我們願意把這個過程,重新帶大家走一遍,但是諸位你們得到多少,就看你的用心程度了。不過大家不妨想一想,你得到人身不容易,出世的時候遇到佛法的住世,不容易,你是不是應該把握呢?你錯過了這次的機會,你以後還會有機會嗎?難啊!哪一個人願意再陪你再走一趟,不容易啊!
所以與其你生生世世,糊裡糊塗的流轉,你是不是應該做些改變,把握機會從這個地方跳出去,所以我希望大家珍惜這個機會,陳會長的慈悲,他促成這個因緣,我們感謝陳會長,也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
好!在開學最後我簡單講幾句話,就是說我今生辦了幾個僧團的教育、也辦了幾個居士的佛學院,在我印象裡面,第一屆都是很殊勝,第一屆,真的!這個很奇怪,這個道理是什麼我還沒抓到,但是每一次只要第一屆,不管是淨律學佛院第一屆,或者是北齋的,我以前在懺公師父的慈命之下,在台灣辦的一個法界學院、蓮因北部齋戒學會,可能有些人聽過就是北齋,也是第一屆很多人受益,第二屆、第三屆慢慢就差了。所以諸位有幸成為第一屆,我預測三年後,你們會告訴自己不虛此行,我只能夠說你會覺得值得,這三年的辛苦是值得的,絕對不會讓大家空過的。
我們經歷過很多的生命,但是過去已經不能改變了,因為它是一個既成的事實,過去只能當回憶。但問題在哪裡呢?因為每一期的生命,都會留下些東西下來,當然有好的,我們也不否認,過去有美好的一面,但是從唯識的角度,大部分都是生死業力、都是障礙的多,我們留下的痕跡,壞的比好的多太多了。
我們今生開始要處理生死問題了,這問題就來了,如果你學佛只是讓你自己增加福報、來生活得快樂一點,那你這個問題都不要去碰,你該乾啥,還乾啥,你就糊裡糊塗過下去,反正來生做個大國王、大富長者,享受一下快樂的美夢就算了,但是如果你要了生脫死,這個問題就嚴重了,你要把這個隱藏無量劫的水溝要打開來,去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業力、第二個思想,就是你的妄想。
如果你今天是走聖道門,走難行道的、藏傳佛教的,它兩個都要做,叫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他們要處理業力的問題,也要處理思想的問題,因為他要生生世世在三界流轉,慢慢的懺除罪障、積集資糧。
淨土宗我們佔了便宜,只要處理一個問題,我們可以暫時不處理生死業力,叫帶業往生。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帶著妄想往生,不可能。你一定要正念,淨土宗你可以先不碰你的業力這一塊,但是你思想這一塊要處理,因為它要求臨終的時候,你的煩惱、妄想,不能在現行位,必須在種子位,它是在一種調伏的狀態。這問題就來了,淨土宗對于思想問題,要求非常嚴格,你只要一念妄動,你說我就動這一次,對不起你就沒有機會了,因為一念妄動你就投胎了,你哪還有機會說:誒!我後悔了再給我一次機會,沒有了!你只要一念妄動,你就要付出幾十年生老病死的代價。
所以臨終的時候,你只要做錯了事情,你就要付出代價,要用一生的生命,去償還你當初的錯誤,再來一次。但是我要提醒你,來生再來的時候,可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如果你有志於往生,你最好把握住現在,你最好把握現在。
從佛陀的預言,我們現在是在一種下坡的階段,叫末法時代。它一代不如一代──魔強法弱,正法的力量慢慢薄弱了,干擾你的、誘惑你的,邪法力量會越來越強。當然這個趨勢有多大,不知道!可能是直接下來、也可能是緩慢,但是大方向我們是走在佛法的下勢的階段。如果你今生不往生,你來生更難往生,你最好早做準備,不要把希望放在來生,你最好有背水一戰的決心,後面沒有退路了,你才能夠提起精神好好學習。
如果我們今天不接受教育,我告訴大家,按照正常情況你不可能往生了,因為你生生世世所留下的功能,不可能讓你創造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不可能的。你要可以的話,那你根本就不要學佛了,你自己有本事能夠面對生死,那佛陀出世乾啥呢?
當然,你沒有學佛法,你也是不知道怕,問題在這裡。你沒有學唯識、沒有學《楞嚴經》,沒有學很多佛法,你根本什麼都不知道,因為你整天跟妄想打在一起,你也不知道你出現什麼問題,你也不知道你到底哪裡生病了,你完全不知道,你就傻不愣登的過一生,到臨終的時候就隨業流轉了,就這樣子。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怕,問題就在這裡。我們是需要教育才會改變的,我們現在是走在一種順生死流的階段,你必須要教育才能夠產生反轉的,修行是要作改變的,不是順其自然。你沒有資格講順其自然,現在還沒有資格,你現在要作出改變的,因為你的問題太多了。
在淨土宗你不一定要修很大福報,關於業力斷惡修善這一塊,你起碼的五戒要守好,因為重大的罪業會干擾你的正念,它會產生障礙,你起碼的戒律持好。但是思想這一塊是非常重要的,臨終你不能起一念的顛倒的,當你提起佛號的時候,它經不起一念的顛倒,而且你沒有第二次機會了,你只要念頭一動就沒了,就投胎了,你不可能再回到臨命終狀態,不可能的。臨命終的時候,你沒有第二次,只能夠百分之百的成功,所以你一定要在思想改造這一塊不要輕忽,就是我們說的正念分明。
很多淨土宗的人,他以為不需要改變,他就能夠正念分明,他低估了妄想的勢力,以為只要把眼睛閉起來,你什麼都沒看到。你想想看,你為什麼生生世世會輪回,這難道沒有原因嗎?難道這些東西你不處理它,它就可以放過你嗎,所以我們叫做逆生死流啊!我們現在是魚,是逆生死流,你要改造你內心的問題──顛倒妄想。
所以諸位,按照佛法的定義,我們現在是生病了,你不吃藥它不可能好的。當然我們不要斷根,我們不要斷煩惱,但是起碼你必須讓那個煩惱在調伏的狀態、在你的控制範圍。它的確可以帶業往生,但是你必須要正念分明,那表示說你可以不斷煩惱,但是你必須調伏煩惱,這個就必須要有一些智慧的觀照,不是你強壓得住的,你壓不住它的。
所以佛法為什麼要事修跟理觀,提起佛號一定要智慧觀照,否則你過不了你臨終的妄想關的,妄想關、煩惱關、生死關,三關你都過不了,最後你還是被打回來了。你不能怪阿彌陀佛不幫助你,有些東西他是做不了主,他沒辦法給你的。身為阿彌陀佛,他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他能夠做的已經做到極限,問題是我們準備好了沒有?阿彌陀佛準備好了,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有些事情阿彌陀佛沒辦法做的,所以我相信事出必有因。
諸位,今天能夠坐在這裡,你跟三寶的緣結得很深,我只能告訴大家,諸位很幸運,我們今天能夠開六個課程,找這麼多台灣的法師在百忙當中,過來陪大家學習這個課程,就好像我經常講,一個大學生教國中生一樣,陪你們走一趟。因為這個課程我們都太熟悉了,所以這是諸位的福德因緣,要好好珍惜,還有陳會長的發心,提供大家這麼好的環境,總言之,我們準備要上路了,就這樣子,好,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