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什麼時候成佛?
文/聖玄法師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在《地藏菩薩本願經》里,講到遠古之時,有兩位國王,為了度化眾生,一位發願,早成佛道,來度化一切眾生;一位則發願,如果不先度眾生之罪苦,令眾生安樂,盡皆成佛,我終不成佛!
這兩種發心代表了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的兩種方式,都流露出對眾生的慈悲與對成佛的嚮往。而這兩位菩薩都得償所願,一位早已成佛,名為一切智成就如來,另一位則一直在我們這苦難的世間救度眾生,他就是地藏菩薩!
總有人會問:地藏菩薩什麼時候成佛呢?
成佛為了什麼?
要知道地藏菩薩何時成佛,我們得先思維一番,為何要成佛?歸根到底,成佛意味著「度一切苦厄」。
「度一切苦厄」,不僅僅是度暫時的痛苦,也不是斷除一己之苦惱。而是度一切眾生的根本苦厄。
如果學佛只是為了自己成佛,如果將度眾生當作成佛道路上的歷練而已,將服務眾生當作給自己積累福德的工具,其實這並沒有心懷眾生的大悲心,還很容易變成一個宗教利己主義者。
真正菩薩的發心則是度眾生成佛。
不僅僅是為了自身成佛,更是為了眾生能夠到達安樂的彼岸。
換句話說,成佛的目的是為了度眾生,一切以眾生的安樂利益為出發點,正如《華嚴經》所云:「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這便有了《地藏經》中那兩位國王,他們同樣以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為目的,一位則選擇了修行成佛,來引導眾生解脫的方式;另一位則選擇了與眾生同舟共濟,去為眾生奉獻的方式。
他們的大悲心同樣偉大,同樣令人動容!
慈悲有底線嗎?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陀講述菩薩摩訶薩如何修慈悲,用了一個比喻——「得住極愛一子之地」,也就是說,菩薩愛護每一個眾生,就像極端地愛護自己的獨生子那樣,見到孩子平安快樂,心中就歡喜!哪怕是見到一個眾生遇到苦痛,心中就無法舍離,愁惱不已。
就這樣,如果菩薩見到眾生墮於地獄之中,就願意和他一起到地獄中投生!這是為何呢?因為菩薩見到地獄的眾生在受苦之時,若是生起一念悔改之心,他就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為他演說種種解脫之法,哪怕讓他生起一念善根,菩薩也會覺得值了。
如此這般,絕不肯放棄任何一個眾生。這樣無私的大悲心,何人能比呢?
在唐代的雍州,有一戶李姓人家,日日吃齋守戒,供奉了一尊一尺多高的地藏菩薩像。
可是家中的老僕人不信正法,偷偷將菩薩像拋於野外。第二天,這個僕人居然一口氣上不來就昏死過去,家人正準備為她料理後事,哪曉得一天後她就醒了過來,向大家講述了她的經歷:
「我剛才好像是死了,見到兩個騎馬的官人,對著我讀了一個公文『婢,毀辱聖像,投舍荒野,既犯大罪,須召王廳』,便給我戴上一重又一重枷鎖,我見到了一個很威嚴的人,似乎就是閻王,他對著我呵斥了半天,說了我的種種罪狀,要將我打入大地獄。突然,一個僧人走到了大廳中,所有人都對他畢恭畢敬,那僧人說:『這個人,是我的施主家的僕人,雖然她厭惡我,但我並不捨棄她!願大王您哀憫於她,莫要怪罪,為她增福延壽,放她回到人間!』我當時內心極為懺悔,就默默念『南無地藏大菩薩』,一下子大廳里的罪人都枷鎖自然消失,人也馬上消失不見了。那位僧人牽著我的手走出了這個大廳,我就醒過來了。」
此後,雍州百姓敬信地藏菩薩更加虔誠。
由此可見地藏菩薩對一切眾生深沉的愛,不舍的耐心,是何等堅忍。
一般人所謂的愛,是建立在「我的」基礎上,盲目地投入財富與情感,也是為了從他們身上獲得情感的認同或自我的存在價值。但菩薩的慈悲心遠離了一切對「自我」的貪著,所以不論你我有多少毛病缺點,菩薩都不會放棄我們。
菩薩的慈悲有底線嗎?沒有!這種胸懷值得我們一切眾生永為依怙,也值得我們見賢思齊,學習效仿。
地藏菩薩何時成佛?
所謂「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何時才能成佛呢?經中說「照見五蘊皆空」,地獄何嘗不是五蘊和合,在地藏菩薩的境界中,地獄又何嘗不空呢。
其實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一開始,佛陀就已經為大眾講述了:
地藏菩薩發心以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證得了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大智慧,功德滿足。正是因為他的本願自在力,權巧現化,影應十方。而地藏菩薩雖然在一切剎土都分身救護,但是他對我們這個五濁惡世特別有緣!
應以菩薩身得度者,地藏菩薩即現菩薩身而為說法!因為此世界眾生與他的緣分深厚與地藏菩薩的宏大願力,他一直在注視著我們,就如同注視著他的獨生子一般。
成熟的菩薩大悲心,永遠與體悟空性的智慧相伴。
正如《華嚴經》所說:「如來成正覺時,於其身中普見一切眾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眾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因徹底了知一切眾生皆無性,方才真正以大悲眼觀眾生,亦不著眾生之想,亦不著無眾生之想,就這樣心無掛礙,但竭盡全力地救護一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