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沒來由地相信輪迴是一件浪漫的事,想當然認為自己來生肯定還是做人,甚至還能回到今生今世的種種因緣中,繼續一段段愛恨情仇的故事。這個想法實在有些一廂情願。

如果自己能決定,我想古往今來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死了,但事實不是這樣。 可見臨到命終,一般人都做不得自己的主。

——希阿榮博堪布《次第花開》


六道輪迴苦,孫兒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親鍋內煮

梁武帝時代,當時有一位高僧叫志公和尚,他有很大的神通。當時佛教興起不久,有一個風俗就是大戶人家有喜事都要請和尚來念經,叫“念吉祥經”,就是希望為這家人求福的意思。

一次,一個有錢人家的兒子娶媳婦,便請志公和尚去念經。他一踏進門口,便歎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

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眾人來賀喜,我說真是苦!

原來,這個兒子出生後他的祖母非常疼愛他,總怕他的父母照顧不好他。在他一歲多這位祖母就去世了,在臨終時,她拖著孫兒的手,心裡很捨不得。她說:“你們都成家立業,惟獨我這個小孫兒,沒有人照顧。唉!怎麼辦呢?”說完便帶著這個牽掛去世了。因為這一念牽掛,結果促成了這位祖母來世和孫子的姻緣。祖母死後神識便托生到鄰村成為一個女孩,女孩長大後成了孫子的媳婦。所以說“孫子娶祖母”。

志公和尚往炕上一看,原來,炕上坐的六親眷屬都是從前這家養的豬呀羊呀,後來被宰了吃肉了,現在都投生為人回來做了他家的親戚,所以便說“豬羊炕上坐”!志公和尚往菜鍋裡一看,以前專吃豬羊的六親眷屬,現在反而投生為豬羊回來受人烹割,在鍋子裡還債,因此便說“六親鍋裡煮”。

在外面,一個女孩子正在吃豬蹄子,吃得津津有味,這只豬原來是她前世的母親,所以說“女吃母之肉”。

志公和尚再看看那些奏音樂的,打鑼鼓、吹喇叭、吹笛子,好不熱鬧!有個人用力地打鼓,鼓是驢皮造的,而這驢竟然是他前世的父親啊!所以說“子打父皮鼓”。

於是,“眾人來賀喜”,大家都以為這是喜慶之日,但志公和尚卻歎息:“我說真是苦!”


慈誠羅珠堪布

正是由於前世因緣,現世在我們附近出現的眾生,一定是自己前世的父母,而這些對我們有不可思議恩德的眾生,全是為養育我們而造下了惡業,如今受報墮入旁生,正在我們眼前受苦。我們該怎樣救度他們才好呢?該怎麼報答他們對自己不可思議的恩德呢?布施錢財當然可以報恩,不過並不是最好的辦法,因為錢財布施總有窮盡的一天,到那時候,他們還是會繼續受苦,所以,修法報恩才是最殊勝的方式。我們先修法,得到佛菩薩的果位之後,再來救度他們,那時候就非常方便了。證悟初地菩薩果位之後,一剎那就能度化一百個眾生,那麼一天之內,初地菩薩能度化的眾生有億萬之數;進一步證得第二地菩薩果位時,一剎那可以度化一千個眾生。以此類推,菩薩果位的層次愈高,度眾生的能力就愈強;當然,證悟佛果時的殊勝,就更不可思議了。即使未證佛果,能證初地菩薩的話,救度眾生就已經非常方便了。

——《慧燈之光》第四冊《大圓滿龍欽心髓內加行修法》


索達吉堪布:在漫長的輪回中,親人的本來面目可能很「可怕」

聖者嘎達亞那曾說:「口食父肉打其母,懷抱殺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輪回之法誠稀有。」這個公案前面已講了,在此不再贅述。

《法句譬喻經》中也有個公案,跟它的情節比較相似:往昔佛陀在舍衛國時,當地有一位婆羅門,財富無數,但為人非常吝嗇。有一次,他殺了一隻雞,把所有的門全關上,烹調做成美食,跟妻子和兒子一起分享。

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緣已成熟,就化現成一個沙門,以神通突然出現在他面前,請他佈施修福。這一家吃得正歡,看到沙門來化緣,就很不高興。婆羅門狠狠地罵道:「你真是無恥,不知慚愧!我們正在吃飯,你卻不請自來。」

沙門回答說:「卿殺父妻母,供養怨家,不知慚羞,反謂乞士,何不慚羞?」意思是,你殺的雞是父親轉世,娶的妻子是母親轉世,養的兒子是前世的怨仇,如此都不知道羞愧的話,卻反說我這個沙門無有慚愧,簡直是豈有此理。

婆羅門聽後大驚。佛陀以神通令其憶起宿命,並為其說法,他當下得證了須陀洹果。

這樣的現象還有很多:美國阿拉斯加州有個人叫波特,他出生於1907年,2歲時就能講自己的前世,說他前世是印第安族的一個人,在一次戰爭中,被敵人用長矛刺死了。而殺他的兇手,正是他這一世媽媽的舅舅,也就是舅公。所以,殺人者與被殺者今生雖然是親戚,但前世卻是互相殘殺的敵人。

著名人類學家馬里奧博士,曾通過催眠等方式,證實人確實存在前世。在他研究的一千多個案例中,有一個輪回再生的事例是這樣的:瑞士的一位大學女教授史貝克,49歲時丈夫艾米去世。之後她買了一隻鸚鵡,這鸚鵡是她丈夫去世那天出生的。她給它起名叫耶維斯,但它就不聽,自顧自地大叫「艾米、艾米」,並能說出他們結婚日,以及過去的婚姻生活。有人剛開始對此不相信,但跟那只鸚鵡交談之後,不得不承認它是艾米的轉世。

當然,生死輪回非常神秘,不一定每個人身上都能發生同樣的事,但不管怎麼樣,如今這樣的事例非常多。所以,親怨都是不定的,沒有必要家人死了就哭,敵人死了就笑,這是一種特別愚痴的執著——現在有個「愚人節」,許多人會以騙人為樂,這完全是在造惡業。本來我們凡夫人就很愚痴了,不需要再加一個「愚人節」。原本這是西方的節日,但現在漢地也喜歡過,很擔心藏地有一天也變成這樣。

還有一則公案:從前,法王赤松德贊的王女蓮明公主,非常美麗、聰明,深得父王疼愛。她剛到17歲時,忽然得了急病,類似於現在的胃出血。國王得知後,連忙派人帶著公主,前往蓮花生大士的修行處,他自己也騎馬隨後趕到。

當時蓮花生大士在桑耶青浦閉關。益西措嘉佛母在另一個山洞修法,此時在她的修行境界中,突然出現蓮師的召喚,於是她立即動身過去。到了山洞之後,她發覺洞口拴了兩匹馬。進到洞里,只見到公主的屍體躺在蓮師面前,國王卻因傷心昏倒在一旁。益西措嘉空行母特別驚訝,問蓮師他們到底怎麼了。蓮花生大士說:「先別問這些,快把國王扶起來。」空行母就用白綢帶,抬起國王的頭,讓他慢慢蘇醒過來。

國王醒來後,為公主的死而痛哭失聲。蓮花生大士開示道:「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有生就必然有死。不僅你的公主會顯現無常,到了一定的時候,國王你也會離開世間。無論是什麼人,臨終時只有佛法最重要……」

國王聽後,心情緩了過來,於是問蓮師:「我現在明白了無常之理,但我的這個王女蓮明公主,也算是一個宿業清淨的人,因為她轉生為國王我赤松德贊的女兒,並有幸遇見了您們這些猶如真佛一樣的大智者、大譯師,可為什麼她的壽命如此短呢?」

蓮師回答:「這也是公主前世的業力所致。往昔,她曾出生在印度東部的嘎瑪西日達城,是布拉古札王的大王妃。那時大王妃沒有孩子,小王妃卻懷了王子,因為嫉妒,大王妃謀害了小王妃的兒子。這位大王妃,就是現在的蓮明公主,由於殺生的果報是短命,以此前世因緣,她今生早早就夭折了。」

蓮師緊接著又說:「其實,蓮明公主也並不是因為宿業清淨,才投生為您的王女。而是因為以前我蓮花生、君王您、菩提薩埵曾轉生為劣種的三個兒子,我們在尼泊爾修建夏絨卡繡大塔,蓮明公主那時生為一隻毒蜂,叮入國王您的微血管,您無意中用手擦拭,碾死了那只毒蜂。正是由於當時的命債,它才轉生為您的王女。」

(要知道,法王赤松德贊是真正的文殊菩薩,他都有這樣以宿債而生的後代,更何況是其他人了?而且,無意中殺死蟲,尚且有這麼可怕的果報,故意殺生就更不用說了。我那天聽說有一個佛教徒,經常給別人講大圓滿,說他的境界如何如何,但在生活中,他特別愛打蚊子,甚至開車時看到蚊子,也會馬上停車打死,然後再繼續開。如果真是這樣,那他以後有什麼樣的命債,會感受怎樣的痛苦?可想而知。)

後來,蓮師為蓮明公主念經,通過密宗的勾招方法,把她的神識勾回身體,然後在她的頂、喉、心三處,分別標嗡、啊、吽三個字。當蓮明公主復活後,蓮師又對她進行灌頂,傳授密法,並在她心中埋下伏藏(這種伏藏,不像把寶瓶埋在地裡一樣,而是通過加持,把法要隱藏在心間。)《空行心滴》,授命她為法嗣,隨後她就去世了。

蓮明公主的後世,就是無垢光尊者。尊者每每憶起前世,都對蓮花生大士非常感恩,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常會提到「大恩蓮花生大士」。後來,他開取了《四心滴》中的《空行心滴》。(以前法王如意寶傳過,我們也講過、修過一部分。)他示現圓寂時,還跟弟子說:「我蓮明公主如今不再住留娑婆世界,就要去往那無死的大樂永地,我的壽命、事業、願力均已圓滿……」可見,聖者也好、凡夫也罷,在漫長的生死輪回中,都經歷過很多很多,有時候令人歡喜,有時候令人悲哀。

尤其是關於蓮明公主,本來我還有一些要講,但在這裡,暫時沒有必要。

這種公案不僅藏地有,漢地歷史上也不乏其數。《華嚴五祖紀》中記載:唐代杜順和尚,有一次到外面化緣時,有個施主抱著兒子,求和尚給他消災延壽。和尚定睛對孩子看了許久,說:「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現在應該給他懺悔。」

吃完飯以後,和尚叫施主把小孩抱到河邊,自己將其拋入水中。這時,施主夫婦捶胸頓足,號啕大哭。和尚說:「你們的兒子還在。」說完用手一指,結果小孩化為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斥責施主說:「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還殺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薩與我解怨,我決不饒你!」說完就消失了。

可見,有些人最疼愛的孩子,也不一定是真正的「親人」。

另外,漢地古代有個員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特別孝順,家中事無大小,均盡心盡力而為;一個不務正業,終日吃喝嫖賭、花天酒地。後來在同一天中,兩個兒子皆因故突然離世。員外萬分傷心,昏厥倒地。

他的神識離開身體後,到中陰法王那裡哭訴。中陰法王聽了,便命人將員外二子押至面前。員外見後喜出望外,立即要長子跟他回去,可原本孝順的長子,此時冷冰冰地說:「我已不是你兒子了。我之所以給你當兒子,是因為前世受你三年恩惠,需要償還這段恩情。十幾年來,我日夜工作,替你效勞,現已還清,你我之間互不相欠,你還是自己回去吧。」

員外聽後深感意外,失望之余,只好又勸次子回去。次子說:「我也不是你兒子了。我之所以給你當兒子,是因前世你借我五百兩銀子,一直未還,我是專門來討債的。現在債已還清,我也沒有回去的理由了。」

所以,大家明白親人的本來面目後,對他們就不要特別執著。有些人剛剛學完捨無量心,聽說親朋好友病了、死了,就哭得天昏地暗,這說明你沒修好這些道理,否則對他們不會這麼貪執。當然,這樣的話,世人也許覺得你無情,但實際上,若是懂得了輪回的真相,這種執著確實沒有實在意義。

親人有時比怨敵更有害。在今生中,我們與父母有血緣關係,故他們對我們的關懷、疼愛,令人無法想象。當我們遭受痛苦或不幸時,他們比自己出現這類事還要悲傷。實際上,這全都是往昔互相加害的宿債在作怪。

而如今成為怨敵的人,也是同樣。他們在往昔生生世世中,沒有誰不當過我們父母的。就拿現在來說,雖然你將他看作勢不兩立的仇人,可他也不一定對你有害;就算你將他看成怨敵,他也有不把你當作怨敵的,或者,即使視為仇敵也沒能力加害的。如果是他都沒有加害你,你又憑什麼把他當成怨敵呢?

再者說,依靠怨敵加害的因緣,也可能令你今生的成就增上,遇到正法,甚至成辦究竟利樂。就像無垢光尊者在《竅訣寶藏論》中所說:「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脫道害者恩德大。」換個角度來講,你若通過各種方便投其所好、順其心意,說些溫存柔和的話,那彼此間成為情投意合的親朋,也並不是一件難事。

相反,自認為是親友的人,也有子孫欺騙、甚至殘殺父母的情況。就像現在有些新聞中說,不少子女殺害父母,或者聯合怨敵,把自家所有的家產都搶光。

子女若與父母關係融洽,當他們出現痛苦、不快時,父母比自己出現還難過。為了維護子女,父母常積累下滔天大罪,到了後世必然被引入地獄。如《心地觀經》雲:「世人為子造諸罪,墮在三塗長受苦。」

父母即使希望修持正法,卻常常受到子女親友的牽連拖累,或者父母捨不得子孫、子女拋不下父母,雙方一直依依不捨,以至於耽擱修法、坐失良機,相互間成了修行的最大違緣。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也說:「無常眾親友,亦壞真常法。」貪愛無常的眾多親友,可毀壞我們對常有安樂的證悟解脫。

由此看來,親人有時候甚至比怨敵更有害,對他們特別貪愛,的確是一種顛倒。

從後世來說也是一樣。現在被認為是怨敵的人,將來可能會轉生為自己的骨肉;如今親密無間的親友,來世也許會投生為水火不容的敵人。所以,如果將今生的親怨顯現執為實有,懷著貪嗔積累惡業,這會成為墮入惡趣的墜石,令自己永遠不能從中解脫,這樣做又有什麼必要呢?

因此,我們務必要從自身做起,把一切有情都想成父母與子孫,就像往昔前輩大德傳記中所說的那樣,平等地看待親怨。當然,世人對此一般很難接受,他們總覺得親人跟怨敵有極大區別,這種顛倒的世間觀念,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但自己在修行的過程中,一定要好好地考慮。尤其菩提心的前提就是親怨平等,若沒有生起這種捨心,那麼對天下無邊的眾生,就不可能生起菩提心。


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續緣,因障佛行菩薩道)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次,佛到祗陀園去,路途中,遇一婆羅門老人。

這位老人一見佛陀,一邊情不自禁地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一邊向佛陀撲過去想抱住佛陀,

這時,旁邊的比丘上前攔住,不讓他這麼作,佛陀對眾比丘說:你們不要攔他,否則,他會立刻吐血而亡的。

比丘們讓開了,這位老人就搶上去,緊抱住佛陀的脖子,象久別重逢的父親終於見到自己的兒子一樣,急切地喊: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你、你……。

 

親熱了良久,這位老人鬆開手,激動的心才漸漸的平靜下來。

這時,佛陀給他傳了相應的法,這位老人馬上獲得預流果位。

此時,得果的老人向佛陀祈求道:我願在佛陀的教法下出家,請佛陀慈悲攝受。

世尊欣然答應並攝受了他,當下以善來比丘之方便言詞為他授了近圓戒,

他身披三衣、手持缽盂濾水器,成了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世尊為他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教言,

他自己也是勇猛精進,滅盡了三界輪回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在拜見您的成千上萬個男人中,沒有一個像這位老人一樣如此對待您的,今老人之舉是以何因緣?唯願為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親。

他往昔的習氣現前,所以,才會有今天這些行為。

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您的父親,那為什麼今生不作您的父親呢?

世尊複言:凡大菩薩好行佈施,具足出離心,但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經常對我佈施與生出離心造的違緣太多了。

最後我發了一個願:願他以後不要再作我的父親。

另外我今生的父親淨飯王曾發願作佛的父親,這兩個因緣和合,所以,他今生沒作我的父親。

那麼請問世尊,淨飯王往昔是如何發願的呢?

世尊告曰:早在九十一個大劫前,有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出世,

有一位大商主供養佛陀時,見佛身相十分莊嚴,就發了一個願:

願將來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樣的兒子。

當時的商主就是今世的淨飯王,以此願力他今生作我的父親。

 

請問世尊,那位婆羅門老人以何因緣今生貧窮,人已年邁,才值遇佛陀出家?

世尊曰:因為他生生世世對大菩薩行佈施與生出離心造種種違緣,尤其是對我出家造種種違緣,故他今世貧窮,老年時才遇佛出家。

世尊,他以何因緣對佛生歡喜心,於佛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

世尊說:這是他往昔的願力。

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臨終時發願:

我一生中出家修持,雖然沒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

令佛歡喜,出家斷盡三界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證阿羅漢果。


輪迴路遠,孰是親,孰是怨?輪回中的媽媽,你不再認識她!

識體輪回,六趣無非父母
生死變易,三界孰辨怨親

1、五百世的媽媽

一次,佛陀與僧眾正在路上行走,遠處走來一位老婦人,她看見佛陀的莊嚴法相後,心頭猛地一抖,怔怔地呆立在那裡,之後不顧一切地趨向佛陀,口裡哭喊著:「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啊…….」,身旁的比丘們連忙伸手去阻止,這時佛陀卻說:「不要阻攔她,她真是我的母親。」

面對眾人驚愕的目光,佛陀說:「在過去世,這位老人家曾做我的母親五百次,今天她看到我時,憶起了往世的宿緣,她的確是我的母親啊!」

2、禮敬白骨的佛陀

又有一次,佛陀見到路邊有一堆白骨,就向這堆白骨恭恭敬敬地禮拜。

弟子們很是疑惑,佛陀說:「這具白骨的主人,她在生前曾經做過我的母親,而且不只一次地做過我的母親。無量劫以來,她做我的母親時的白骨如果堆積起來,比世界上最高的山須彌山還要高,我喝過的母親的奶水如果盛起來,比四海水累積起來還要多。」

3、你的媽媽,你卻不一定認得

有一位母親在彌留之際,特別想念自己的女兒,女兒在急迫趕回看望母親的路上,母親終究還是沒有捱到那個時刻,在對女兒的聲聲呼喚與無限渴念中離開了人世。由於臨終時強烈的貪執與想念的緣故,這位母親死後轉生為一個小蟲,趴在了女兒的胳膊上親近她,而當女兒發現小蟲時,非常自然、冷漠又略帶厭惡地「啪」地拍下去,小蟲即刻沒有任何反抗地被碾死。這個過程被一位尊者在定中觀察到,尊者深深地嘆息道:「這個女兒親手殺死了極度想念她的母親呀!」

4、輪迴路遠,孰是親,孰是怨?

釋迦牟尼佛有位大弟子叫嘎德雅納,是小乘的大成就者,有關他的傳記記載於釋迦牟尼佛的律藏中。

一次尊者化緣過程中,看到一位女施主懷抱著兒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魚肉,並用石頭擊打一隻正在啃食魚骨頭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觀察發現,女人所吃的魚,正是她死去父親的轉世,用石頭擊打的母狗是她母親投生而來,而懷抱的嬰兒恰恰是前世殺害她的仇人,尊者無限地感慨:「吃父親的肉打母親,母親啃食父親骨,懷抱殺己之仇人,輪回之法誠希有。

慈愛的老母親正這樣翹首期盼著我們的救度!

一切有情都曾做過我的母親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的重逢。無論今天的你我扮演的是何種角色,都不過是輪迴路上的母子相遇。

僅一個有情眾生,做過我母親的次數都不可計量。

如《親友書》云:「雖將地丸如柏子,數母邊際未能盡。」我在這無窮無數的轉生裡,每一次都有一位母親。這其中就任何一個有情來說,曾經做過我母親的數量都沒辦法給出一個確定的數量,那不是有限的數字。

這是輪回的真相,雖然我們已經不再能認出她。


漫長的輪迴中,親人多半是怨親債主 !! 

《法句譬喻經》云..往昔佛陀在舍衛國時,當地有一位婆羅門,財富無數,但為人非常吝嗇。有一次,他殺了一隻雞,把所有的門全關上,烹調做成美食,跟妻子和兒子一起分享。

佛陀知道度化他的因緣已成熟,就化現成一個沙門,以神通突然出現在他面前,請他布施修福。這一家吃得正歡,看到沙門來化緣,就很不高興。婆羅門狠狠地罵道:“你真是無恥,不知慚愧!我們正在吃飯,你卻不請自來。”

沙門回答說:“卿殺父妻母,供養怨家,不知慚羞,反謂乞士,何不慚羞?”

意思是,你殺的雞是父親轉世,娶的妻子是母親轉世,養的兒子是前世的怨仇,如此都不知道羞愧的話,卻反說我這個沙門無有慚愧,簡直是豈有此理。

婆羅門聽後大驚。佛陀以神通令其憶起宿命,並為其說法,他當下得證了須陀洹果。

這樣的現像還有很多:美國阿拉斯加州有個人叫波特,他出生於1907年,2歲時就能講自己的前世,說他前世是印第安族的一個人,在一次戰爭中,被敵人用長矛刺死了。而殺他的兇手,正是他這一世媽媽的舅舅,也就是舅公。所以,殺人者與被殺者今生雖然是親戚,但前世卻是互相殘殺的敵人。

法王赤松德讚的王女蓮明公主,非常美麗、聰明,深得父王疼愛。她剛到17歲時,忽然得了急病,類似於現在的胃出血。國王得知後,連忙派人帶著公主,前往蓮花生大士的修行處,他自己也騎馬隨後趕到。

當時蓮花生大士在桑耶青浦閉關。益西措嘉佛母在另一個山洞修法,此時在她的修行境界中,突然出現蓮師的召喚,於是她立即動身過去。到了山洞之後,她發覺洞口拴了兩匹馬。

進到洞裡,只見到公主的屍體躺在蓮師面前,國王卻因傷心昏倒在一旁。益西措嘉空行母特別驚訝,問蓮師他們到底怎麼了。蓮花生大士說:“先別問這些,快把國王扶起來。”空行母就用白綢帶,抬起國王的頭,讓他慢慢甦醒過來。

國王醒來後,為公主的死而痛哭失聲。蓮花生大士開示道:“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有生就必然有死。不僅你的公主會顯現無常,到了一定的時候,國王你也會離開世間。無論是什麼人,臨終時只有佛法最重要……”

國王聽後,心情緩了過來,於是問蓮師:“我現在明白了無常之理,但我的這個王女蓮明公主,也算是一個宿業清淨的人,因為她轉生為國王我赤松德贊的女兒,並有幸遇見了您們這些猶如真佛一樣的大智者、大譯師,可為什麼她的​​壽命如此短呢?”

蓮師回答:“這也是公主前世的業力所致。往昔,她曾出生在印度東部的嘎瑪西日達城,是布拉古札王的大王妃。那時大王妃沒有孩子,小王妃卻懷了王子,因為嫉妒,大王妃謀害了小王妃的兒子。這位大王妃,就是現在的蓮明公主,由於殺生的果報是短命,以此前世因緣,她今生早早就夭折了。”

蓮師緊接著又說:“其實,蓮明公主也並不是因為宿業清淨,才投生為您的王女。而是因為以前我蓮花生、君王您、菩提薩埵曾轉生為劣種的三個兒子,我們在尼泊爾修建夏絨卡繡大塔,蓮明公主那時生為一隻毒蜂,叮入國王您的微血管,您無意中用手擦拭,碾死了那隻毒蜂。正是由於當時的命債,它才轉生為您的王女。”


大安法師:當年的恩愛,今世作冤家;往世的冤家仇人,今世成了骨肉!

這個六道眾生尤其跟畜生道眾生,現在是他變成畜生,我們去吃它,就成了冤家,殊不知道這些原來是恩愛的六親眷屬啊。常常這個恩愛和怨仇,它是互為表裡呀,怨從親出啊。當年的恩愛,今世作冤家;往世的冤家仇人,今世成了骨肉,作為你的骨肉子女了;昔日的母親,今天給你作媳婦了;原來的你的父親,這一世給你作丈夫了。你看在這種輪回當中,整個倫常關係都完全地顛倒了。但這個,業力凡夫是不知道的,只有宿命通的人才知道。

這個《法句喻經》裡面有一個故事。說捨衛國有一個婆羅門,他很富有,但是很慳貪,每當吃飯的時候他都要把門關上,怕別人看到他吃什麼好東西。有一天,他就燒了一隻雞,這個夫婦倆,中間還有一個小兒子,一家三口在那裡其樂融融來美食。這個夫婦倆就是不斷地夾這個雞肉給這個小兒口中吃,這麼一個場面。佛是二六時中觀察一切眾生,知道這個婆羅門宿世的福德善根成熟了,可以得度了,於是就變化成一個沙門,就忽然顯現在他們家裡。這婆羅門一見就很憤怒,說你這個道人無恥,為什麼到我家裡來呀?就罵這個沙門。這個沙門就說,你自己愚痴,你還說別人嗎?你是殺父娶母,供養冤家,你還能說道人無恥嗎?那婆羅門一聽,哎,我怎麼殺父娶母啊?那這個沙門就說,你鍋裡面的那個雞就是你前世的父親,是你前世的父親就很慳貪,就墮到了雞裡面;這個小孩子,往世都是做羅剎,跟你是冤家對頭,你多生多劫都被他害了,今世你的惡業還沒有盡,他又來害你;這個妻子就是你前世的母親,由於你母親對你很恩愛,恩愛根深故,就又投到這邊來做你的妻子。那這種情況,愚痴的人不知道,唯有道人了了皆見。那這個婆羅門還是有點不相信,不相信佛就現威神,讓他有宿命通。這婆羅門透過這個宿命的通啊,哎,相信了,這個雞還真的是他的父親,這個妻子還真的是他前世的母親,這個小兒子還真的是他的冤家。所以他就懺悔了。這就是業力呀。懺悔受五戒,佛為他說法,就得到初果的位次——須陀洹。

所以你說,如果有宿命通,知道我們今世的這些夫妻、子女等等關係,那真的是很羞恥。那幸虧還是懵懵懂懂不知道,一知道還敢結婚嗎?這個「天眼」,天眼通的人看到了,「則可笑可憐」哪。你把一個冤家看得掌上明珠,這不是很可笑嗎?你把自己的父親作雞肉來吃,吃得津津有味,這不是很可憐嗎?


廣欽老和尚:我們為什麼要受輪迴之苦,只因為七情五欲!

人為何受輪迴?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為財色名食睡,煩惱也就而至,業也就這樣造出來了。——《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輪迴是有的,不要以為沒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辦喜事,拍手大笑,你看他娶他祖媽,吃他姑姨,人家罵他們是空和尚亂講話,他叫一隻豬的名字,那隻豬,真的走過來,確實有輪迴。——《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68

沒有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迴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迴。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224

女人少修五百世,會修的就此身可解脫,不要顧身體,食飽就好,穿暖即可,不想睡就不要硬睡,相反則貪、迷、散亂、無道心。——《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麽,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麽,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32-33

老和尚又說:“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相互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養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相繼,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念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迴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恩,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情,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來世可能為怨家債主,有的甚或墮入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一般,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00

要得到父母同意而出家,那是不可能的,父母親眷都是希望我們和他們一樣,走那條生死的路。既然我們也知道要圖報親恩,就應該出家走了脫生死的路,把父母引度過來,免其生死輪迴苦,令他們得到解脫安樂,這才是真正地盡到孝道,如果要以世俗的方式來還盡孝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這娑婆世界,一代一代所走的路,都不離其轍,而結果也不出生死輪迴。假設你現在不出家,順父母的意思結婚,物件若不理想,父母也為你難過操心,物件若是適你的意,是否也同時合父母的意?若不能,豈不又徒增父母的難過和失望,這樣,你將再以何方式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出家修行,能度脫父母,度歷代祖先,也能報師長恩,所謂能上報四重恩,這樣,我們人生走這一趟,才有個目的,有個價值,也才有一條解脫的路,否則,懵懵懂懂地亂闖亂走,再墜入四生輪迴中,也就枉費我們這個難得的人身了。——《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06-107

一個修行人,在自度期間,必須衣、食、名、利、世間情愛種種,均能放得下、看得破,可以無罣礙,可以自處解脫,而不受羈絆,不受纏縛,才算是自身已了,才可以出來度眾,接受供養,再把此供養轉施為利益眾生的事業。——《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126

老和尚說:“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屬的愛別離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那麽一點家庭意識,那還是生死輪迴。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門,找一條解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適,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迴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使活了兩百歲,也不過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迴。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終究要毀壞,是無法讓我們永久依賴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廣欽老和尚和行持語錄》頁114

你們女眾已經染重症(感情重),不要再來那愛情愛別離。喜歡常常在一起睡,說你為什麽不跟我好。要分開,遠離一點,如果執著下去,就是邪了。——《廣欽老和尚開示錄》頁56

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裡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迴,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俗氣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淨,到時要往生西方才有希望,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辦法報親恩。——《廣欽老和尚行持語錄》頁50

 

修行之路雖苦,但遠不及輪迴之苦

如果你活得很快樂,知道該感謝誰嗎?餓鬼鞭屍、天人禮屍

福報相當,方為夫妻 (求好姻緣,先要提升福報)

愛可生愛,亦可生憎!今生感情上特別執著的,往往是前世怨敵來討債

牽引你墮餓鬼道的,是你最愛的人;牽引你到地獄道,是你最恨的人

真正的好夫妻緣,也很難超過10年

凡夫眾生感情是願力和業力的結合

最愛自己--其實除了自己,誰也不愛

能回憶前世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發願!能使你記起無數個前世之事的兩個佛號!

因果報應遵循哪些定律? 善業和惡業可以相互抵消嗎?

經過投胎,我們就忘記前世了。但我們前生的業力習氣,會在我們這一生展示出來。

怎樣把累世的命債、錢財、人情債、統統還清?看完你就明白!

 

佛說五種因緣成為一家人

 

我女兒的前世竟是我一長輩,看到“證據”時,我呆得說不出話!

 

你能替媽媽分擔痛苦嗎? 怎樣才是最好的報恩?

 

千萬不要給人做媒、勸人結婚,罪過無量

 

不吃牛肉福祿壽三星已在身邊保護您

 

豬長人手,人長豬蹄,因果輪迴就在身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