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大寶積經》

這段經文主要啟示我們,學佛修行要福慧雙修,不能偏於一邊。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說:「慧宜增,福宜惜。」這是在闡述成就道業的兩個重要條件:增慧、惜福。

《佛遺教經》云:「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蕅益大師在《示養德》中說:「慧宜增,福宜惜。」這是在闡述成就道業的兩個重要條件:增慧、惜福。

《佛遺教經》云:「 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

**********************************

在過去迦葉佛時,有兩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長誦經、持戒、坐禪非常勤苦;而弟弟則專修福德,廣行佈施。

後至釋迦牟尼佛出世時,這兩兄弟,一個生在長者居士家中;一個投生為大白象,白象力大無窮,每次出戰都能打勝。生在長者居士家這一個,出家學道,後來證得阿羅漢果,具有六神通。然而,因為前世只注重修慧,而不注重修福,所以他每次出去托鉢都不容易得到食物,經常是托著空鉢。

有一天,他去城裡托鉢,走了好久都沒有辦法得到食物。後來他來到白象殿,看到國王供養白象的食物非常豐美。於是對大象說:「 我和你都有過失。一人重視修福,一人偏於修慧。於是就有今天這樣的果報。你因為不修慧,所以得畜牲報,我因為不修福,所以常常是托著空鉢 」。這大象聽了以後,非常的傷心難過,三天都不吃東西。

專門看護大象的這個人見大象飲食不進,以為是那出家人對大象作了手腳,而使大象生了病。他非常的害怕,於是專門大老遠的去找這個出家修道的人。見到這阿羅漢後,對他說:「 那天你對大白象用了什麼樣的咒術,使白象生了病,三天都不吃東西?」

阿羅漢回答說:「這大象在先世時曾是我的弟弟。我們一起在迦葉佛時出家學道。我只是持戒、誦經、坐禪,而不行佈施;我的弟弟只是廣行佈施而不持戒,不做學問不求智慧。因為他不持戒,不誦經,不坐禪,所以這一世就轉生為大象;因他以前有廣行佈施的因緣,今世他飲食備具各種各樣都是非常的豐盛。而我只是持戒、誦經、坐禪,而又沒有修佈施的法門,今世雖然得阿羅漢果,還是免不了常受飢渴的果報。」

出自《雜譬喻經》

一個是偏於修福,一個是偏於修慧,都沒有福慧雙修。

如果能夠福慧雙修,那才是菩薩道。

福、慧就像鳥的兩翼,鳥在空中飛的時候需要兩個翅膀才能同時飛。

否則的話,只有一隻翅膀的鳥,是不能飛的。

智慧,是佛教的「戒定慧」三學之一,三學增上,才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尤其有了智慧,才能分辨邪正真偽,斷除無明煩惱,進而自度度人;有了慧解,還要實踐體證,也就是「福慧雙修」,知行合一。因此經典說「行足慧目」,智慧就像眼睛,是修學佛法的動力;智慧則來自「聞思修」,沒有耳聞、目看、力行實踐,無法增長智慧;沒有智慧而盲修瞎練,對人生也毫無幫助。

所以身為佛弟子,不僅要服務大眾,也要理解佛法;學佛法也不能光是講說研究,落於口舌,研究結果也應該對社會大眾有所貢獻,才能福慧雙修,圓滿人生大道。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


施慧二俱修,所生具財智;二俱不修者,長夜處貧闇。──《分別業報略經》

不論是做人或者是信仰,佛教常說要福慧雙修、行解並重、知行合一。福或慧、行或解、知或行,都要二者並重,不可偏一。知行合一的「知」就是慧,「行」就是福,這首偈語說「施慧二俱修」,「施」就是福,「慧」就是智,福與慧都要修學。

什麼是修福呢?譬如修橋鋪路,在路上施茶、施水、架設路燈,這是修福。像重視環保,不亂丟垃圾,照顧過往行人的安全,這也是修福。還有平日節約、不浪費,當然也是修福。為人解決問題、助人脫困,亦是修福。此外,恭敬禮拜佛菩薩,更是修福。

什麼是修慧呢?閱讀經典、研究佛法,就是修慧。你聽聞佛法、思惟佛法、實踐佛法,正所謂「以聞思修入三摩地」,便是修慧了。有的人歡喜冥思默想、參禪打坐,同樣也能增長智慧。

一個懂得福慧俱修的人,就能夠「所生具財智」,會為自己帶來財富、福報,智慧如海。然而,「二俱不修者,長夜處貧闇」,倘若福德和智慧都不修的話,就好像處在長夜裡,見不到日月的光明。所以,沒有點亮自性智慧的燈光,人生就是黑暗的,天天與無明、煩惱起舞,找不到解脫之路。

福報、智慧,不是靠別人來賜予,必須依靠自己去修持、去實踐。有謂「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無人可以替代。想要圓滿佛道,除了平日廣修福德以外,也要聽經聞法,深入經藏,長養慧命,才能自利利他,自他兩利。


悟道法師開示:為何有些小貓小狗比人還好命?有些卻成了流浪動物?

『福德固要』,就是福德固然很重要,『而智慧尤要』,智慧尤其重要。為什麼智慧更重要?因為有了智慧你來修,福德就超越人天福報了;如果沒有智慧,修的就變成人天福報,甚至有的還不是人天的福報,修到三惡道的福報去了。

像剛才講的大象掛瓔珞,牠沒智慧愚痴,修痴福,牠墮到畜生道,牠很有福報。你看現在有很多寵物,小貓、小狗比人享福。你看主人都要侍候牠,幫牠洗澡,生病還有醫院,還有穿衣服,晚上睡覺的地方給牠弄得很舒服,死了之後還有墳墓。可能他照顧他的父母都沒有那麼孝順在照顧,照顧他的寵物他可照顧得無微不至。

寵物是畜生道,牠有福報,有些狗牠很有福報。有一些畜生牠沒有福報,就跟人一樣,人也有有福報,也有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就很可憐,做乞丐,向人要飯。你看狗有福報的,牠住的真的人都不如牠。人都不如狗,不如狗、不如貓,真的是這樣。你再看看沒有福報的狗,流浪狗,那就很可憐,沒人要。所以這個都是有沒有福報的問題。

但是福報,最重要要有智慧,比如說我們有錢,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常給我們講,人家供養你的東西、供養你的紅包,那是你的福報;這個福報,有錢是福報,用錢是智慧,你怎麼來支配使用這個錢,這個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亂花亂用,造業;有智慧的人,他會修更大的福報,福報源源不斷。

節錄自:金剛經講義節要(第三十九集)


《替親友出錢做功德絕對功不唐捐》

曹某,有一次參加太原舉辦的灌頂法會。

他有一個50多歲做生意的朋友,對佛法並不了解只是想去湊湊熱鬧。

見到師父的時候,他手裡拿著一杯水,一副滿不在乎的神情。

師父問他:「你來幹什麼了?」他說:「我來看一看。」師父又問:「你來看什麼呢?」他說:「大家說來灌頂,我也來灌頂。」師父再問:「那你對佛法怎麼看?」他說:“馬馬虎虎吧。”於是師父說:“既然如此,那你回去吧。”

他聽了覺得很沒面子,就想走,出門的時候沒走幾步就暈倒了。大家趕緊叫車把他送往醫院。在急救車上他就吐了,還吐得挺厲害。

到了醫院,醫生說是腦出血,很危險。等他醒來就問身邊的人,我怎麼會在醫院待著?我怎麼了?朋友說你暈倒了,我們就把你送來醫院了。

他緩了一會兒就想起來了。他說:「對!我剛才一出門就感覺有個高個子拍我的頭頂,腦袋一下子就變得特別大。然後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等知道的時候,就看到閻王爺開始審我。見到閻王爺,他們就讓我下跪。我還說呢,憑什麼要跪?有個矮個子朝我踹了一腳,我就跪下去了。去醫院時吐得厲害,就是踹這一腳的緣故。

閻王爺把我的生死簿拿過來翻看,對我說:你這個人真是惡貫滿盈,早就該下來了。

可翻到最後一頁的時候,閻王說:咦!怎麼你老婆瞞著你,以你的名義捐了1000塊建了一個塔,那你還有功德了。這個建塔功德無量,放你回去吧。後來就把我放了,我也就醒過來了。 」

後來這個人學佛了。如果不是他老婆瞞著他,以他的名義捐了1000塊錢建塔的話,他也就沒命了。

現在此人學佛挺精進,他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度化了很多人。這是在太原,我身邊發生的真實的事情。資料出自,若真居士口述(天台山翠屏寺)


功德福報能買賣嗎?

問:我也相信念佛是最大的功德,可是念了一段時間好像生活沒有任何變化。請問法師為什麼感應不發生在我身上?

答:問得挺好。其實感應已經發生在你身上了。我們只要念佛,就得到利益了。至於說沒有感覺到任何變化,那不代表沒有感應。就好像一座冰山,下面在溶化,上面還是感覺不到。就好像一個柴堆,上面看不出異樣,下面已經燒著了。我們只要念佛,就有感應。

印光大師說感應有四種:顯感顯應,冥感顯應,顯感冥應,冥感冥應。

一般情況,顯感顯應大家都知道,「我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感應馬上來了。剛才遇到強盜,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強盜走了」——顯感顯應。很明確!

顯感冥應,就是我在念佛,念得很虔誠,每 天念一萬二萬三萬,但是沒有明確的感應。「冥應」就是看不見的、悄悄的、潛在的,但自然在感應了。比如說你這個月本該有一場災難,因為你過去犯了人命案子。現在你念佛了,這場災難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你了,但是你也不知道。本來你這次出門坐車發生車禍,撞的就是你,但是因為你念佛了,遇到堵車了,你還在那裡抱怨「怎麼堵得這麼嚴重!」不知道如果不堵車,開到前面,撞的就是你,說不定大腿就撞斷了。但是你念佛了,擋住你了,腿也護住了,你也不知道。這是顯感冥應。這樣的情況很多,無形當中化解了我們很多的災難,我們不知道。

 

講一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聽過:賣齋的故事。

有個人持齋,持了三年,身上突然得了一種非常嚴重的皮膚病。他說:「都說持齋身體好,你看我還得這麼重的病。我看持齋沒有什麼功德。」就後悔了。

一位朋友對他說:「你別後悔,持齋一定是有功德的。你已經持齋三年了,不妨繼續吃下去,病會好起來的。」

「哪有什麼功德?你看別人吃肉,身體好得很;我持齋了,還生這樣的病,看來是沒有功德的。太后悔了,真不該持齋!」

朋友說:「你既然很後悔,那不妨這樣,你把你持齋的功​​德賣給我,好不好?」——「賣齋」。

他說:「啊?這個也賣?那怎麼賣?誰買?」

朋友說:「我買。」

他說:「怎麼賣?」

朋友說:「很簡單,你就立一個字據:我某某人,持齋三年的功德賣給某某,多少錢。我們一手交錢,一手交字據,好不好?」

他說:「好!反正也沒有用,交給你就交給你。」就賣掉了。

當天晚上他就做了一個夢,來了兩個小鬼, 態度很惡劣地抓他,抓他到閻羅王那裡去。而且說:「某某人,你本來十個月前就該死掉,因為你持齋,延長了壽命,可是現在你把持齋的功德賣掉了,你等於是白白多活了十個月!」他一聽,驚恐萬分,哀求說:「哎呀!那怎麼辦?求求你寬限一天!我明天就去把錢退還,繼續持齋。」兩個小鬼看他很誠懇,就放開他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到朋友,說:「齋我不賣了,錢還給你。」

朋友說:「對不起!昨天一回家,我就在佛前把字據燒掉了。」

那人回家,不久就死了。

你看,這種感應我們能知道嗎?我們會說「念佛有效果嗎?我怎麼沒見到利益?」但是念佛的功德利益確實很大。這是顯感冥應。

還有冥感冥應、冥感顯應。「冥感」就是過去世念過佛,或者父母念佛,結果現在得到很明顯的感應。遇到什麼災難,突然觀世音菩薩前來搭救他,或者阿彌陀佛顯現。他自己好像沒怎麼念佛。這是宿世善根,現在因緣成熟。這叫冥感顯應。


【先修福? 還是先修慧?】— 湛嚴法師

「沒有福報的人,你修什麼都不快樂!」

為什麼?因為你福報不夠,就像一個乞丐一樣,要做什麼都不方便,連跟人家乞食一餐都有困難。所以修行一開始,要先學修福報,這樣慢慢來。

過去有一位貢噶老人(女眾),她是在家居士,修到肉身不壞,也學了很多密法。然後,有一個弟子來跟她求法,跟她說:「我想學你的金剛訣,請教我如何破魔!」他就很認真學,把金剛訣修得很厲害。他可以把金剛杵直接插在水面上,都不會沉下去;還可以把金剛杵,直接插在很堅硬的石頭上面!

因為這樣,他就認為自己修的不錯了,想離開這位上師,可是這個上師一直跟他警告:「你要修福報,而不是修這個,修這個沒有用,唯有福報才可以讓你開悟!」但是這位弟子不聽勸啊,自己就跑去深山裡面閉關。

然後有一次,當他在山裡面閉關的時候,突然有一顆大石頭從上面掉下來,他當下來不及閃,就拿起金剛杵一比,結果那顆大石頭變成兩半,還好沒被壓死!可是沒想到這一劫逃過之後,又有一次他在走路,結果不小心摔傷了,腳扭傷沒辦法走路,然後那天山上又下大雪,快要被冷死的時候,有一個去山上找草藥的老阿嬤,救了他一命!

後來他清醒之後,上師就跟他說:

「你看,如果你累劫沒有修福報,這個老阿嬤不可能會救你,因為你有這一難,或許因緣具足了,才剛好救了你這條命,那你要不要相信,修福報更重要啊!」

啊!」

可是那個弟子還是很執著、不願意相信,一直想著:「我要開發智慧,才有辦法解脫...」然後就是一直不肯聽從上師講的。

後來命救回來之後,

上師又一直跟他叮嚀:

「修福報比智慧更重要。」

但是這個弟子就鐵齒,不聽勸,就這樣跟他上師講:「如果智慧沒有比福報更重要,我把經本丟到空中,(他把一本經本拿在手上),如果經本掉下來,表示智慧比福報重要!」

然後他就把經本往空中一丟.....結果,有沒有掉下來?沒有掉下來.....為什麼?因為被文殊師利 接走了

經本被文殊菩薩接走之後,上師就跟他講:「如果你沒有福報,智慧對你沒有用的,你要先修福報,智慧自然就來。沒有福報的人,你開發智慧會變成邪知邪見,你會用這個智慧,去傷害別人;你會用這個智慧,養成自己的貢高我慢.....所以修任何法門,你都要從福報開始去修。」

所以經過這樣以後,那位弟子就開始很老實的、乖乖的跟著他的上師修福報。

所以各位,修福報重不重要?(重要)因為你不修福報,你的障礙就會很多,所以要跟眾生結善緣,一直培福,看到哪裡有需要的就佈施一點。

佛也在經典跟我們講了~如果有人供養到世間一位阿羅漢,或是一位辟支佛,還不如你去慈悲佈施、幫助餓鬼道、畜生道的功德,供養一位阿羅漢功德多大? 五百劫不墮三塗,雖然功德這麼大,但是不如你去真正落實慈悲,去幫助這些鬼道、畜生道,佛說這功德沒辦法計算。

但還是一樣,修行也不能執著哪一個法門,我要修這個不要修這個,這樣不夠圓滿。


淨空法師:修福修慧,不能分割

福跟慧,一個是表,一個是里,它往往是不能分割的,它的體是相同的。如果有福沒有慧,這個福報不是真實的;不但不能成就道業,對事業也有很大的副作用,這就是一般人所熟知的叫造業!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例如飲食,財富是福報,你有財富,如果你沒有智慧,有錢人家一天吃一隻雞,這很平常的事情。一天殺一隻雞,吃上幾年,你知不知道 你跟眾生結了多少怨仇?你今天是福報現前,走運的時候,這些冤家債主對你無可奈何,不敢靠近你。不過你的好運不能永遠保持,好運走完了,壞運就來了;壞運來了的時候,冤家債主就要來報復,那個時候你怎麼辦?這就是有福沒有智慧,往往造作很重的罪業,招得來生不如意,這樣的業報必定在三途。

諸位想想,這哪裡是福?不如沒有!有福又有慧就好了,他有財富,他可以為社會造福、利益一切眾生,則他的富貴,子子孫孫都享受不盡。可見得「慧」重要!

佛法非常重視修福修慧。你看我們皈依三寶,在皈依的誓詞裡面,「皈依佛,兩足尊」,「兩」就是福與慧,「足」是滿足,福慧圓滿!這是世出世間最受人尊敬的,他的福報圓滿、智慧圓滿,這是佛。因此佛教導我們修行,一開端也是教導我們要福慧雙修,道理就在此地。我們現在在迷位,沒有覺悟。自性裡面確實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德相就是福報,跟如來果地上的福慧沒有一絲毫差別,但是現在迷失了自性,福慧顯現不出來。

我們在六道裡面受這些苦難,佛教導我們怎樣出離輪回。輪回不是佛造的,也不是菩薩造的,也不是上帝、鬼神造的,與他們統統不相干。輪回從哪裡來的?自己造的。這個麻煩大了,自作自受!所以這個問題還要自己解決,別人不能幫我們解決。但是我們自己造,自己受,自己迷失了,所作所為,諸佛菩薩心地很清淨,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我們在造業,看我們在受報。佛菩薩慈悲指引我們,把這些事實真相為我們說穿,於是我們明白了,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能夠出離。

而佛又提供了許許多多的好方法,讓我們福慧雙修。佛的方法雖然很好,也很有效,可是世間人聽了之後不相信,不肯去照作,什麼原因?沒有智慧!人家給你講老實話、講真話,你懷疑不相信;碰到另外一個人欺騙你,你相信,到吃虧上當的時候才覺悟,覺悟已經遲了,來不及了,這是愚痴。愚痴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沒有真正的福報,想修福,結果修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實的。真正的福報還得要靠有智慧,你才能夠修、才能夠種福。沒智慧到哪去種福?

佛告訴我們,世間有三種福田,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雖然知道,並不很清楚,換句話說,含糊籠統,因此對你的修學依舊是沒有幫助。這三種福田,第一種是「恩田」,於我有恩的父母,父母是恩田;第二是老師,叫「敬田」,佛包括在老師裡面,老師教導我們,所以佛菩薩、老師也是福田,我們以真誠恭敬心奉事師長;另外是一切眾生,叫「悲田」,我們要有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人不能離開社會而生存,我們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要仰賴廣大的群眾。


《 一個人最好的修行,是從心開始!》 — 幸給喇嘛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經常做義工,捐贈財物、獻血、捐獻器官等,以及人天佛教所倡導的種種行為,就是佛法融入到生活當中的具體體現。

雖然我們不能斷然否定,這也是佛法融入生活,但假如心裡沒有慈悲利他心和出離心,這樣的愛心與慈悲心外道也有,社會上的好心人也有,這只能算是做好事,而不是佛教特有的行為。

要想將佛法融入生活,首先心中要有佛法,如果心里根本沒有佛法,那拿什麼去融入到生活當中呢?根本沒有辦法。

所以首先要有正知正見,要有出離心和菩提心,這樣才能將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無論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整個生命輪迴當中,我們最大的三個問題是:

第一,貪慾心:貪財、貪名、貪所有世間的東西,終日為名繮利鎖所捆縛,這都叫做貪慾心,這是我們流轉輪迴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第二,自私心: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損人利己,這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三,更嚴重的就是執著:對任何事物都患得患失,執持不放。正是因為這三個禍害,才讓我們流轉輪迴無法解脫。

而對治這三個問題的法門,纔是真正的佛法,貪慾心的對治是出離心。

有了出離心就可以斷除或控制貪慾心;自私心的對治是菩提心。有了菩提心就可以減少或消滅自私心;執著的對治是證悟空性。證悟空性以後,包括貪慾、自私、執著在內的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所以證悟空性是最關鍵的。

對大多數佛教徒來說,專職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較虔誠的修行人,每天嚴格地修持佛法的時間,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四個小時,剩下的二十幾個小時,都會被世間瑣事所困。

如果不能將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們的絕大部分時間就會浪費掉。反之,如果能將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為正法所攝持,將吃、住、行、臥等,在內的所有行為都轉為道用,將會有很多益處:

第一,不會造業;第二,生活會更有意義;第三,會更加開心、幸福與充實,生活質量也會逐步提高。

行為是什麼?就是日常生活當中,包括吃、住、行、臥在內的一切活動,無論思想的活動還是身體的運動,都叫做行為。

通過發願,而把一切庸俗、平凡,且與菩薩道毫不相關的行為轉為菩薩道,就是行為轉為道用。

比如:吃飯前發願,吃完飯後我要去放生、磕頭等,就能把“吃飯”變成善業,將來肯定會獲得善果;而只想填飽肚子的人,他的“吃飯”就成了既非善、亦非惡的無記業,是一種很平常的生活,也就不會有特殊的善惡果報。

所以,動機、發願至關重要,如果懂得如何把行為轉為道用,平時也能落實到生活上,則可以在工作、生活的同時,積累很大的資糧,這不需要另外花費時間,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時,就可以起到一石二鳥之功,所以很重要也很有意義。


【原來「積累福報」竟如此簡單!】

能看到是有福之人,能實行更是大福報!

曾經讀到一個感人的故事:

法師帶著弟子到一戶貧苦人家化緣,這家的主婦做了一碗麵疙瘩來供養。這時法師問弟子:“你知道碗裡的是什麼嗎?”

弟子回答:“這是麵疙瘩啊,師父。”

法師搖搖頭,莊重地回答:“不,這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

這個婦女頓時跪拜在法師身前,泣不成聲。原來她在做麵疙瘩時,每做一個就會虔誠地念一句“阿彌陀佛”!

不是做幾件好事,去寺廟捐點錢才能積累福報,也不是只有打坐念經才是功德。真正的功德福報在於我們的“發心”。

如果心裡懷著虔誠與慈悲,心裡裝著一切眾生,那麼,每一個言談舉止都有無量的功德。

 

■上班族如何做功德?

在工作的時候,應如是發心祈願:“我的工作就是道場,願我的盡心工作,為社會創造和諧、為眾人帶去喜樂,願與所有眾生共創人間淨土,自在解脫。”

 

■老闆如何做功德?

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都應發願迴向眾生,時時觀想:“我的事業是為眾生謀福祉,我的財富源自社會,也將回報社會。願我的事業為員工、客戶以及他們的家人帶來幸福喜樂,願所有眾生快樂安詳、得以解脫!”

 

■司機如何做功德?

應如是觀想並發願:“我的車就是道場,讓所有乘車的人都種下成佛的因緣,消除煩惱,離苦得樂,成就佛道。”並可在車裡播放一些靜心音樂或咒語等,以清涼世界、播種善因。

如果每天開車時都這樣觀想發願,那麼你的車就是廣度眾生的大乘之車,日積月累,所做功德如恆河沙數不可計量。

 

■服務員如何做功德?

在清掃、洗碗、擇菜的時候做如是觀想:“願我的工作把所有眾生的煩惱、惡業都清洗乾淨,心得清淨自在,離苦得樂,種下成佛的因緣。”並可以選擇持誦一個佛號或大悲咒,這樣不但可以自己消業,也可以通過你的念誦感動諸佛菩薩來加持你的工作,以此來利益眾生。

 

■廚師如何做功德?

在炒菜時,可以一邊念佛或念咒,或者念經,並發願祈福:“願以我所做的淨食,饒益一切眾生,願他們都得飽滿富足,煩惱消滅,皆種成佛種子,畢竟離苦得樂。”或是這樣想:“願以此香積妙供,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濟六道貧,等施無差別。”這樣帶著慈悲的心願做菜,就可利益群生,功德無邊。

 

■裁縫可如此觀想:

讓所有穿我所製衣服的眾生,都種下一顆菩提種子,與佛結緣,體相莊嚴,幸福和美。

 

■行醫的可以如此發願:

願一切眾生因我的工作,療癒身心之苦,平安喜樂,並以健康和諧的身心,修習一切善法,成就無上菩提,解脫自在。平時可持誦「藥師心咒」和「藥師佛」的佛號。

 

■做理髮、洗頭等服務工作的,可這樣觀想:

願每一位我所服務的眾生,消除一切塵垢,心得清淨自在,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做演員、歌手的,可如此發願:

願所有見我形相、聽我歌聲的眾生都能種下成佛的因緣,從音聲入道,遠離煩惱,畢竟解脫。

 

■做老師的可如此觀想:

願每一個我教的孩子,都廣種善根,消除惡業;開啟自心智慧,畢竟離苦得樂,成就無上菩提。

 

■家庭主婦如何做功德?

家中即道場,家事即佛事。在做家務或燒菜燒飯時,如果念念帶著抱怨、不滿和氣憤,那麼這個菜一定有毒,這個家也一定不會和諧幸福。所以應把家務當成修行,生起這樣的善念:

願我所做的一切,給家人帶來幸福、健康、平安,願天下家庭皆聞佛法,離苦得樂,共成佛道。

心量越大,功德越大。

在做每一件事時,心中繫念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所獲功德也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

 

有人也許會問:我為了生計,在飯店或魚市工作,每天做的都是殺生的事情,一時又無法轉行,這不是造業嗎?該如何做功德呢?

其實這也能做功德。在每天工作時,在心中至誠發願:

“祈請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慈悲,弟子無奈以殺生為業,但弟子懇請佛力加持,讓所有被殺的眾生皆能遠離生死、恐怖諸般苦惱,心得解脫。願你們盡此報後,往生善處,因果成熟,見佛聞法,終成佛道”。

然後用心為眾生說三遍“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再念誦佛號度化他們,這樣就能轉造業為功德,積累菩提道上的廣大資糧。

功德是做不盡的,各行各業都能做,只要有慈心,悲心,菩提心,心繫眾生,心繫法界,無論何時、何地、何事,都可以成為我們做功德的道場。

最後還要提醒你,我們做功德沒有錯,但一定不可執著。《金剛經》中說:“若人無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無相布施才是無上的布施。我們只要一心去做,不必問收穫回報,不可抱「有求」之心,一切隨緣任運,自有真功德。

 

人間無處不道場,事事處處皆佛事。只要時時繫念一切眾生,行、住、坐、臥、衣、食、住、行、工作之時,念念不忘,久久行之,你會發現自己心量變大了,我執變小了。直到有一天,你會發現:念念執著的“我”突然消失了,把“我”給忘記了。這時自然證得無我,解脫自在,得無邊清淨。

每天早晨醒來時,我們的第一念就應如是觀想:“今天,願所有見我面的,聽我聲的,聞我名的所有眾生,都因我而喜悅祥和,心得清淨,少欲少惱,種下一顆菩提種子。願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功德,迴向盡虛空遍法界所有眾生,解脫煩惱,共成佛道。”然後起身開始一天的生活。

總之,要有心、要發心、要用心,念念把心放在眾生上;反之,如果我們的心每天念念放在“我”上、放在煩惱上,就只能造業受報,六道輪迴。

生活無處不修行,人間處處是道場。

 

驚歎三世怨,福報的陷阱

不要太早把你福報變成錢財

文昌帝君輪回故事:十七世作善修福,卻因瞋發願,墮落蛇身

對你來生的影響,是善業比較重要還是善念?

什麼是今生真正的福報、最大的福報?家裡沒有修行人,子孫難以興旺!

功德、福德、福報三者有何不同?

一開始就修福報,對你非常不吉祥!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為何有些人積集善業到最後是痛苦的呢?

外在的因緣,你最好不碰,輕輕走過就好

天道忌滿,人道忌全,人不能讓生命十全十美!否則物極必反!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蓮心 的頭像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菩提蓮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