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典故事:為提婆達多申訴的比丘 

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時,五百位大比丘跟隨佛陀修行。

一天,一位比丘來到阿難尊者的住處,徐徐道出心中的疑惑:「聽說,佛陀公開懲誡提婆達多離開僧團,不得與我們共住、共修,還說他會受業報罪苦一大劫,無可救拔!尊者,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阿難尊者頷首默然。

「有什麼因緣,作出這麼嚴重的懲處呢?尊者,佛陀真的清楚提婆達多的修為嗎?他真的是罪不可赦,深重惡極到被逐出僧團的地步了嗎?難道沒有轉寰的餘地?」比丘問道。

阿難尊者語重心長地說:「雖然我的修行、智慧遠不及世尊,但是在他身邊長久以來,深切體會到──佛陀從來不打妄語,身教、言教始終如一。所以一旦佛陀對提婆達多提出懲誡,我相信,必然有其道理。」

這一番懇切的開導,似乎還是無法解開比丘的疑惑。望著他悵然離去的背影,阿難尊者一路思索著、來到了佛陀的住所,並將剛剛發生的事情娓娓道來。

佛陀告訴阿難尊者:「去把這位比丘請到這兒來吧!他一定才出家不久,薰修不深,所以不能相信如來的教導。帶他來解開心中的疑惑吧,否則會成為修行的障礙!」

不久,兩人相偕來到佛陀住處,至誠頂禮後,佛陀問比丘:「是什麼原因使你懷疑我的教導或處置不當、誑惑眾人呢?」

比丘回答:「很多人都親眼見過提婆達多顯大神通,非常敬仰他的修行,為什麼佛陀反而說他會墮落、受一劫重罪呢?」

「無知的人啊,要善護口業,否則將如長夜受無量苦。」

佛陀深切地告誡弟子:「如果提婆達多心中還有毫釐善法,終不致墮落受苦一大劫!提婆達多雖然修行上有些成就,但因貪著世人恭敬利養,犯下出佛身血、壞和合僧等五逆惡業,所以命終將墮地獄受苦。這也提醒我們,利養心重,壞人善本,行者應當引以為鑑。」

比丘聽了幡然醒悟,原來自己也同樣迷失在名利的追求上,所以起了執著煩惱。他立刻向佛懺悔,從此拔除疑根,歡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五》

省思:

俗諺云:「以管窺天,以蠡測海。」眾生的愛執深重,往往見相著相,還不自覺,伴之而起稱、譏、毀、譽、利、衰、苦、樂,作繭自縛種種苦受,所以淨土不得現前。

薰修,就是常常聽經聞法,學習佛的知見,放下我執、法執,才能真正體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經云:「吾視王侯之位,如過隙塵;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禪定,如須彌柱;視佛道,如眼前花」,這念心窮遍十方、涵融無盡,豈是名聞利養所能迷惑。所謂「信為道德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了正知正見,滋長信根,才有力量拔除邪疑等煩惱之根。


誰是你生命中的“提婆達多”

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中,佛陀用了很多篇幅讚歎提婆達多的功德,甚至明確地告訴大家,提婆達多的真實身份是另一尊佛再來。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都與佛為敵,處處為佛設障礙,無數次地傷害佛陀。佛陀為什麼不恨他,還要感恩他、讚美他?因為如果沒有提婆達多,佛陀就不能圓滿六波羅蜜,就不能具足四無量心,就不會成佛。

其實一切眾生成佛之路必做一件事--突破自我,實現無我。

每次當提婆達多傷害佛陀之後,佛陀都會原諒提婆達多,在一次次的原諒中,在生生世世的包容中,佛陀徹底地突破自我,實現了無我的大慈大悲。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提婆達多。

不管他是誰,他如何示現,你一定要找到那個人,要認出那個人,要與他在一起,要愛他,包容他,在他身上實現無我。就像一個拳擊冠軍,在他成功的路上,一定有無數個陪練,而且最後有一個跟他同量級別的對手出現,他要戰勝那個對手,才能獲得冠軍。

你的修行之路,也一定要有許多煩惱的陪練,有與你同量級別的對手,有你生命的另一部分,你的提婆達多。你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每次歷練,你要用佛心與他們相處。

佛為每個人都安排了很多陪練和他的提婆達多,可是,人們太討厭逆境和仇人了,紛紛排斥他們,頑強執著的對抗他們,沒好好把握難得的機會修行,所以至今你都沒有真正得到解脫。發現你的提婆達多,珍惜你遇到的一切逆境,照破在你身上發生的一切,覺悟這一切都是佛為你做的最好安排。在他們身上突破自我,洞達無我,這就是你的修行。


每一尊佛都有一個提婆達多

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若說其事窮劫不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爾時如來。即遣阿難往到地獄。問訊提婆達多。苦可忍不。爾時阿難受如來教。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傍言。為我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言。我喚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爾時牛頭阿傍。即語提婆達多。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提婆達多即言。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念於我耶。阿難言。如來遣我問訊。苦痛可堪忍不。提婆達多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禅樂。佛言。菩薩摩诃薩。修大方便引接眾生。其受生死無量大苦。不以為患。若有人言。提婆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如來爾時。即為大眾顯發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時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虛空神天雨眾天華。遍覆大眾。作天伎樂放大光明。贊言善哉。如來所說法未曾有也。一切大眾聞佛說法。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每一尊佛都有一個提婆達多,不要太去憎恨他們,或許是表法的。


大小乘經典對提婆達多的描述為何不一樣

淨界法師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及身界三,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我們從前面知道,我們這個身體的感受基本上是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是因緣所生。因緣所生,它的確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身觸為緣,生身識界」,是講因緣即假。但「三處都無」,講因緣性空,雖然它有它的作用,但是它沒有真實不變的體性,它的體性是空寂的。它們三個都是非因緣非自然,一個中道的實相。

這個即空即假即中的觸,我們可以從一件事來看,看提婆達多的事情可以看得出來。提婆達多,佛陀在講到他個人的行為的時候,我們看阿含經的描述。阿含經的小乘經典講提婆達多這個人是大惡人,他五逆罪犯了三個:第一個殺阿羅漢,第二個出佛身血,第三個破合和僧。所以,在阿含經裡面,提婆達多等於是今生就現身墮入阿鼻地獄當中。當然,阿含經是一個小乘的思想,講業感緣起,它是從外在的事相來論斷這個人。

但是,你看大乘經典的態度就不一樣,特別是《法華經》。《法華經·提婆達多品》講到提婆達多,講到兩個重點:

第一個,釋迦牟尼佛在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有一生做大國王。他想要學大乘法門,所以他放棄了王位,到深山去,找到一個阿私陀仙人,向他禮拜,做他的侍者。結果阿私陀仙人把《法華經》的妙理傳給國王。而這個阿私陀仙人是誰呢?正是提婆達多。所以,提婆達多曾經做過釋迦牟尼佛的老師,教導他修學《法華經》的一個老師。這第一點。

第二點,在《法華經》講到第二個重點,就是提婆達多不但做過他的老師,還做過釋迦牟尼佛增上的善知識。他示現很多惡逆的因緣,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快速地成長。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我之所以能夠快速地成就六波羅蜜、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完全是提婆達多的幫助。因為菩薩道,在經典上說,菩薩道只要到初地以上,魔王都不敢動他,連動都不敢動。那魔王不敢動他的話,全世界沒有逆境了。所以,初地以上菩薩的那些惡因緣,都是那些高手來示現的,大權示現。

我問你,你到了初地菩薩,誰敢動你?初禪以上魔王就不敢動你了,只有在欲界定的時候魔王還敢去干擾你。所以,菩薩道的後面的時候,都必須要另外一個菩薩來示現,來幫助他增上。提婆達多正是扮演釋迦牟尼佛增上的一個角色。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其實提婆達多——我們從大乘的了義經來看小乘的經典,把它會通,也就是說,提婆達多整個過程是以大悲心來造罪業,然後來幫助釋迦牟尼佛增上。


【佛教故事】提婆達多妙行方便

一天,比丘們齊聚一堂,同聲讚歎佛陀大慈大悲,即使提婆達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佛陀仍不以為患,反而為其哀愍,放大悲光,遠照其身。佛陀告訴大眾:「提婆達多並非只有今世傷害我,過去世時也常傷害我,我以慈悲力才得以保全性命。」

當時,阿難尊者觀察到在場大眾心中有疑,即從座起,右膝著地,恭敬合掌請示佛陀:「提婆達多過去世時曾毀害世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佛陀開示:「提婆達多三番兩次欲傷害如來,有次在手指甲上塗以能致人於死的毒藥,準備在頂禮時抓住佛足。沒想到頂禮佛足時,毒藥頓時變成甘露。可是提婆達多仍不死心,又想了一計:『佛陀現在在耆闍崛山下,我可以從山頂將大石頭推下,砸死佛陀。』但這次只傷到佛的腳趾,提婆達多也隨即身陷阿鼻地獄。」

佛陀又為大眾開示:「過去久遠劫前,應現如來出現於世。佛滅度後,有一比丘獨在林中坐禪,卻深受虱蟲之苦,於是與其商量坐禪時勿來擾亂,虱子即依教奉行。經過一段時間,有一隻土蚤詢問虱子:『為什麼你的身體如此飽滿肥盛?』虱子告訴土蚤:『我所依附的主人常修禪定,又教我在適當的時間飲食,因為如此,所以所需充足,無有匱乏。』土蚤聞言,即表示要與蝨子一起生活,蝨子說:『只要你能遵守我們的約定就行。』但當比丘開始坐禪時,土蚤聞到血肉香,便忍不住大飽口福一番。結果,這位比丘心生苦惱,即脫衣以火燒之。」

佛陀表示:「那時的坐禪比丘是迦葉佛,土蚤則是提婆達多,虱子即是我,提婆達多為貪利養而傷害我,乃至今日成佛,亦因利養而出佛身血,身陷阿鼻地獄。事實上,提婆達多無數劫以來一直懷著惡心,欲毀害如來,而如來常以慈悲心力憐憫他。我亦因為提婆達多而速得成佛,所以發慈悲心感念他成就我的恩德。」

於是佛陀即遣阿難尊者前往地獄,探視提婆達多是否能忍受地獄之苦。阿難尊者來到地獄門前,向牛頭阿傍說:「請為我傳喚提婆達多。」牛頭阿傍說:「尊者是問哪一尊佛的提婆達多?過去每一尊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尊者說:「我是要找釋迦牟尼佛的提婆達多。」牛頭阿傍隨即喚提婆達多:「阿難尊者在外面,希望和你見面。」提婆達多十分感動地說:「阿難你來了!如來是否還憐念我呢?」阿難尊者回答:「佛陀派我來關心你,是否能夠忍受地獄之苦痛?」提婆達多說:「我雖處阿鼻地獄,卻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

佛陀開示大眾:「菩薩為接引眾生修大方便法,雖受生死無量大苦,卻不以為患。所以不要認為提婆達多入阿鼻地獄即是惡人,實是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方便之示現。」在場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天人散天花遍覆大眾,並作天伎樂,放大光明。一切大眾聞佛所說此微妙法,歡喜作禮而去。

典故摘自《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

省思(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每一尊佛都有提婆達多來成就其道業,當我們遇到逆境時,是否也能正念思惟,這都是善知識的示現?修行唯有秉持正念、修持正見,才能破除執著,看清每一個當下的因緣,都是成就菩提的方便。


震驚:佛說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千萬不可誹謗!

提婆達多實為善知識——我們還是凡夫不具慧眼時,千萬不要以自己的凡胎肉眼妄斷是非,萬一不小心誹謗了菩薩那就完了!

(略釋)此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對佛說:如世尊所說,轉輪王成就少福而無怨敵、四海歸服,何況諸佛成就無量福慧?但是我們看到這個提婆達多真的是如來宿怨啊,到處找機會加害如來!

佛說:善男子,若沒有提婆達多這個善知識的話,世人終難得知如來所成就的不可思議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實為善知識,以善巧方便而與我處處作對現為怨敵,由此顯現如來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無量功德,由如是方便而得降服諸障故,因此令後世人仰慕嚮往成就如是功德而隨佛學。

阿闍世王追隨提婆達多,一次提婆達多就讓阿闍世王害佛,這樣自己可以坐佛的位置統領僧團。此時如來僧團正進城乞食游化,阿闍世王就放醉象狂奔沖向世尊僧團,此時大眾皆悉驚恐,而如來伸手入慈三昧,於手中顯現獅王,醉象見了之後即便驚恐、伏地不起,此時在街道上的大眾一開始還以為佛這次完了,要被大象踩死了,結果佛一伸手就制服了醉象,於是大眾就對如來神力生奇特心,因此皈信佛法僧三寶種植善根,所以這一類事當這樣觀察而得如來義趣,提婆達多無量世中隨逐如來共行菩薩道,以善巧方便顯現為怨家,而於無上菩提終無退轉,助如來顯現諸佛無量功德。然而一些愚痴無知的人以此事為實而說: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真的怨家。而提婆達多實為助佛教化、久為菩提助伴。

善男子,過去500世中我行菩薩道所生之處,提婆達多常為善知識而種種教化方便引導於我,而怨家作對這些事都是其方便示現,為了顯示菩薩以及如來無量功德,然而那些不明如來真實義的愚人則取之為實生是非想,取著人相我相善惡相故,於如來所說諸法空相心不生信而生執取,從而不能與真如本來相應。甚至因此不解如來真實義而於法生誹謗,惡業成熟故當墮三途惡趣大苦惱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提婆達多善知識以善巧方便修行無量勝妙功德、於無上菩提心無退轉,親近十方無量諸佛而積累資糧,一心趣向大乘、以諸波羅蜜趣向究竟彼岸,不久當得成就無上菩提。然而如上所說那些愚人因為不解如來真實義故令善根損壞乃至令無量眾生生是非斷常等惡見,由如是邪見惡業成熟故墮於三惡道中。

(原文)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提婆達多是佛宿怨,覓如來便。」

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

善男子,提婆達多善友知識在於宮內語阿闍世王令害如來,時王故放護財象王令滅如來。善男子,如來見象即調伏之,爾時無量無邊眾生見象調伏生奇特心,即生正信歸依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顯三寶故,善男子,如此之事應如是知。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久來隨逐示現怨家,而諸愚人如實取之作如是言:『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

善男子,乃至過去五百世中所生之處,提婆達多是善知識,示怨家事悉是示現,顯諸菩薩及顯如來無量功德,而諸愚人如實取之:『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以是不善取義因緣墮三塗中,所謂地獄、餓鬼畜生諸苦惱處,

何以故?善男子,提婆達多善知識者善修無量諸勝功德,善修善根,親近諸佛宿植德本,心向大乘,順向大乘,向大乘彼岸,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彼壞心故於未來世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大寶積經 大乘十法會


佛陀與提婆達多的業緣

佛陀的過去生也曾有「惑」。「本生經」中引述,佛陀在未修行、未成佛前,也難免有煩惱和障礙。佛在世時社會的生活條件不比現在,當初佛陀講經的場地常常是在大自然中,不論有多少人,只要有樹蔭的地方,大眾圍坐下來,佛就開始說法。

過去無量劫 延伸至今業

有一次,佛陀為了讓聽經的人都看得到他,所以坐在石頭上,而弟子們全部席地而坐。佛陀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等到講完經要站起來時,因為腰背疼痛難當,竟然無法站立,只好又坐了下來!從他臉上的表情,弟子們可以體會到那分疼痛。

當時,舍利佛坐在最前面,他趕緊上前扶持佛陀起來,佛陀臉上露出了安慰的微笑,意思也就是告訴弟子:「沒事了,不要擔心。」舍利佛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他不因看佛露出笑容就放下心來,他知道佛陀的笑容只是在安慰弟子,其實他的腰背還是疼痛不堪的。

舍利佛因此問佛說:「佛陀啊!您是大覺者,您應該具有超越一切苦痛的能力,為什麼還會受這種身痛的業呢?」佛陀伸伸雙腳、動動身體說:「既然你們心中有此疑問,我就為你們解釋吧!」佛陀說完這句話,又坐了下來說:「你們聽好,現在所受的一切果報,都是承過去無量劫延伸到現在的業。雖然我已經成佛,智慧已經開啟,能夠透徹宇宙的真理,可是我的餘業仍然未除。」

學佛不造惡業 避免受報

佛說,在無量劫之前,有個小國家舉行一個大祭典,國王下令大家做競賽活動,其中有個節目是展現體力互相打鬥,如同現在的摔角一樣。大家選出一位剎帝利的貴族,和另外一位婆羅門的宗教者,讓他們對決,這對人選彼此都孔武有力,勢均力敵,而看起來婆羅門勝過剎帝利。

他們一上場,剎帝利就向婆羅門低聲說:「請你稍微禮讓我一些,如果我勝利了,我會重金報答你。」婆羅門認為禮讓一些也沒有什麼關係,何況又有重金要禮謝。因此正當打鬥到最緊要關頭時,婆羅門真的禮讓一些,因此兩人打成平手,都獲得了國王獎賞。當第二回合要開賽前,剎帝利又要求婆羅門讓他,婆羅門也答應了,因此由剎帝利獲勝。

第一、二回合比賽完畢,剎帝利雖然獲得了很多的得勝金,但卻沒有一點要報答婆羅門的心態,婆羅門心中有些不舒服。在第三回合要開始前,剎帝利又向婆羅門說:「在第一、二回合時你已經禮讓我了,第三回合也請你繼續讓我,結束後,我再一起報答你,賞賜你。」

但婆羅門心中卻不這麼想,他認為:「連續二回合都讓你了,你不但未表示感謝,還要我讓第三回合?」因此他只是笑一笑,沒有答應。上場後,剎帝利認為婆羅門一定會讓他,但婆羅門卻是有備而來,步步逼進,直到剎帝利招架不住被撲倒在地,婆羅門一手抓住剎帝利脖子,一手抓住他的腰椎,也扭斷了他的脖子,然後把他摔到地上,剎帝利因而往生了。但這種比賽不管對方是傷是死,只要是贏方,就是英雄。

佛陀說完這件事時向弟子說明:「那位婆羅門就是我,剎帝利也就是提婆達多。我過去生因一時的無明,對提婆達多下毒手,所以無量劫以來,不管我到那裡,提婆達多的怨氣總是跟著我,如影隨形般的到處都有他報復我的業障。」佛陀說:「現在我的腰椎疼痛,那是因為餘業未盡。」

佛提及他過去生中與提婆達多的過節,也只不過是要告訴弟子們,他雖已開悟證果,但因過去的無明,造成今生的業報現前。過去生中既然已造了業,今日他也只有歡喜受報啊!現在遭受種種的不如意,是過去的無明所造的業,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的不如意而再造身、口、意業。學佛就是學不要再造惡業,以免未來再遭受果報。

※本文摘自《慈濟月刊》331期


提婆達多和佛陀作對,出佛身血,為什麼佛陀還為他授記作佛?
大菩薩示逆,也下地獄嗎?

大乘佛經裡面,提婆達多是示現五逆的大菩薩,具述見月悟新浪博文《[轉載]提婆達多和佛陀作對,出佛身血,為什麼佛陀還為他授記作佛?》;但是同樣與造逆的六道凡夫一樣,也要下地獄。諸佛、大菩薩雖然超越三界六道因果,但是入三界度化眾生,同樣要遵循六道因果規律,這叫不昧因果。不過,大菩薩示逆與六道凡夫造逆,雖然都下地獄,卻有截然不同的境界。大菩薩為了度化眾生示逆,雖下地獄,卻是虛報、形式上受報;如,提婆達多為了度化眾生示逆而下地獄,在地獄受三禪之樂,具述見月悟新浪博文《略說性具善惡之義》;六道凡夫造逆,乃是為了個人私利、恩怨,下地獄是實報,上刀山,下火海,痛苦不堪。

學習天台宗圓教,首先讓大乘凡夫明白佛的不思議功德,確實對一切法門不取不舍,並且能妙用一切法門度化眾生。但是,大乘凡夫行則當行凡夫行,或意念觀惡即中,應行善用善,惡法門不輕易用之,因為只有諸佛、大菩薩(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以上),才能示現病行,用惡法門而不染,達惡而善惡不二,為不思議之絕待(不對待)善惡。

洛陽佛教2003年第6期

********************************

略說性具善惡之義

月悟

「性具善惡說」是天台宗之極說,並且是天台教學的根本特色。性,指法界性、法性、真如,或稱本、理、體;具,具足,具有之義。性具善惡,即謂眾生之本性,於先天具有善、惡,故又稱性善性惡;眾生如是,如來亦如是。後天行為所生(造)之善、惡,稱為修善、修惡。天台智者大師在《觀音玄義》(《大正藏》)卷34,P882)中,當有人問及「闡提與佛斷何等善惡」時,他斷然地指出:「闡提斷修善盡,但性善在;佛斷修惡盡,但性惡在!」

天台宗圓教講「三諦圓融」。真諦泯一切法,俗諦立一切法,中諦統一切法。雖三而一,雖一而三,互不妨礙。一切有差別的萬事萬物(萬法),皆是真如佛性的具體表現。萬法是生滅法,虛幻不實,並無自性,但此無性之性,卻是真如妙性;真如妙性並無生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但遇眾緣,能生萬法。須知,生滅萬法是真如之相,不變真如是生滅之性。不變隨緣,舉真如之全體,而成生滅之相;隨緣不變,指生滅全體,是真如之性。因此,一切法皆是佛法;一色一香,無非中道。眾生指妄為真,如來覺妄即真。眾生是未覺悟之如來,如來是已覺悟之眾生。真如門內,絕生(眾生)佛(如來)之假名;生滅門中,有性具之善惡。性具善惡,生佛無殊;若論修德,則有天壤之別。

是故,諸佛如來、大菩薩斷修惡盡,卻能善用性惡法門,能於異類中,現同類身,度同類眾。觀音能現焦面鬼王,提婆達多能現一闡提,雖行惡世三途亦無所染。提婆達多與佛陀密切配合,示現一闡提亦能成佛。據《報恩經》載:「爾時如來,即遣阿難,往到地獄,問訊提婆達多,苦可忍不(否)?爾時阿難,受如來教,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旁言:『為我喚提婆達多。』牛頭阿旁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言:『我喚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爾時阿旁,即語提婆達多:『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提婆達多即言:『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念於我耶?』阿難言:『如來遣我問訊,苦痛可堪忍不?』提婆達多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禪樂。』佛言:『菩薩摩訶薩,修大方便,引接眾生,具受生死無量大苦,不以為患。若有人言提婆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而眾生不能全性起修,覺妄即真,故不能善用性惡法門,並且為修惡、造業之因,可悲也夫!然眾生不斷性善,闡提亦有成佛之期。凡有心者,皆當作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不但有情性具善惡,而且無情亦性具善惡,故「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對此,當代天台宗大德慧岳老法師在《天台教學史》中指出:「智者大師更將寂靜涅槃的觀念,移至現實的世界裡,敘述如來絕不是逃避娑婆而樂於寂靜的,誠是普門示現,與正、應二報的眾生同樣的共存,且始終不離娑婆的活動舞台。也因如此,才留性惡(理惡),而不染於惡(修惡),對惡(修惡)自在而不墮,這才是『人間佛陀』的偉大處。」智者大師盡其一生,大暢《妙法蓮華經》。應當依據智者大師《妙法蓮華經文句》所言,七卷二十八品,包括《提婆達多品》,鳩摩羅什大師已經譯全。吉藏、窺基、印順諸師,非專弘法華,所說不足為訓!

起初,恭讀小乘阿含經典,以為提婆達多是佛陀的死對頭,犯五逆重罪,命終墮地獄。

在佛陀的晚年,其堂兄弟提婆達多圖企篡奪佛位,先派刺客行刺釋迦未遂,再以醉象踏佛、巨石砸佛未遂,硬的不行來軟的,竟不惜標新立異提出極端的「五法」來分裂僧團,破和合僧,私自挑撥五百比丘離開佛陀。五法是指:盡形壽著糞掃衣;盡形壽常乞食;盡形壽唯一坐食;盡形壽常露坐;盡形壽不食一切魚、肉、血味、鹽、酥、乳等。

及至敬讀大乘《大寶積經》第二十八卷:「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善友知識,在於宮內語阿闍世王,令害如來,時王故放護財象,王令滅如來。善男子!如來見象即調伏之!爾時,無量無邊眾生,見象調伏生奇特心,即生正信歸依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顯三寶故。善男子!如此之事應如是知,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久來隨逐示現怨家。而諸愚人如實取之,作如是言,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善男子!乃至過去五百世中所生之處,提婆達多是善知識,示怨家事,悉是示現,顯諸菩薩,及顯如來無量功德。而諸愚人如實取之,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以是不善取義因緣,墮三塗中,所謂地獄、餓鬼、畜生諸苦惱處。何以故?善男子!提婆達多善知識者,善修無量諸勝功德,善修善根,親近諸佛宿殖德本。心向大乘,順向大乘,向大乘彼岸,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彼(愚人)壞心故,於未來世,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疑團頓解,如飲甘露。原來,提婆達多為度眾生,與佛陀密切配合,示現大病行(一闡提、極惡之人),以顯如來真實功德。

在法華會上,佛陀提到,提婆達多過去是佛陀的老師,身為仙人,為佛陀宣講「成佛的《妙法蓮華經》」 。佛說偈言:「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椎鍾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時有阿私僧,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採薪及果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倦,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與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至得成佛,今故為汝說。」佛陀讚嘆提婆達多,為他授記作佛:「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明白了這一殊勝因緣,我們才知道提婆達多又示現佛陀最大的善知識,佛陀因受持「成佛的《妙法蓮華經》」而最終成佛。

佛陀和提婆達多則為了度化眾生,不舍一法,誠如維摩詰經所言「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運用譬喻、示現、善巧、方便種種手法(欲),無非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智),畢竟成佛

在法華會上,佛陀提到,提婆達多過去是佛陀的老師,身為仙人,為佛陀宣講「成佛的《妙法蓮華經》」 。佛說偈言:「我念過去劫,為求大法故,雖作世國王,不貪五欲樂,椎鍾告四方,誰有大法者,若為我解說,身當為奴僕。時有阿私僧,來白於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間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當為汝說。時王聞仙言,心生大喜悅,即便隨仙人,供給於所須,採薪及果蓏,隨時恭敬與。情存妙法故,身心無懈倦,普為諸眾生,勤求於大法,亦不為己身,及與五欲樂。故為大國王,勤求獲此法,遂至得成佛,今故為汝說。」佛陀讚嘆提婆達多,為他授記作佛:「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密,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明白了這一殊勝因緣,我們才知道提婆達多又示現佛陀最大的善知識,佛陀因受持「成佛的《妙法蓮華經》」而最終成佛。

佛陀和提婆達多則為了度化眾生,不舍一法,誠如維摩詰經所言「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運用譬喻、示現、善巧、方便種種手法(欲),無非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智),畢竟成佛。

 

本文摘自月悟法師博客《法華經》之〈譬喻品〉,〈勸持品〉雲:佛滅後,此弘傳經將有毀謗輕賤此經者,其將得如何報;將有貪圖養比丘,非此經,謂此經為邪等等,或可推測此經於成弘傳之初所受到的質疑詆毀,甚且由於〈提婆達多品〉記載極惡之人提婆達多蒙佛授記,將可成佛之,因而甚至有人質疑此經乃提婆達多所作。

根據印順法師的思想,法華經的後面有可能是認為增加的,非佛親說。據隋代智顗《妙法華經文 》所云,譯本原即已譯有二十八品,但因長安宮人請求此品於宮中,乃只傳二十七品於世。然而,吉藏《法華義疏》,窺基《妙法華經玄贊》皆反駁其,提出譯本原無此品,乃後人添入之,此後,關於《法華經.提婆品》在經典成史上存在爭議。

所以,我們要客觀的去看待一切佛教的經典,客觀的分析,到達哪個是屬於真正佛說的經典。闡提也有佛性啊。

再說,如果你看過禪宗里提婆達多的故事就會明白他實際上是什麼人了。


北傳佛教為什麼說提婆達多是大菩薩?

時,淨無垢寶月王光菩薩摩訶薩言:「世尊!提婆達多是佛宿怨,覓如來便。」佛言:「善男子,若無提婆善知識者,終不得知如來具有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是善知識,共我諍勝,現作怨家,得顯如來無量功德。善男子,提婆達多善友知識,在於宮內,語阿闍世王,令害如來。時王故放護財象王,令滅如來。善男子,如來見象,即調伏之。爾時,無量無邊眾生見象調伏,生奇特心,即生正信,歸依三寶,所謂:佛寶、法寶、僧寶。顯三寶故,善男子,如此之事,應如是知。提婆達多是善知識,久來隨逐,示現怨家。而諸愚人如實取之,作如是言:『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善男子,乃至過去五百世中,所生之處,提婆達多是善知識,示怨家事,悉是示現,顯諸菩薩,及顯如來無量功德。而諸愚人如實取之:『提婆達多是害佛者、是怨家者。』以是不善取義因緣,墮三塗中,所謂:地獄、餓鬼、畜生,諸苦惱處,何以故?善男子,提婆達多善知識者,善修無量諸勝功德,善修善根,親近諸佛,宿殖德本,心向大乘,順向大乘,向大乘彼岸,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彼壞心故,於未來世,生於地獄、餓鬼、畜生,諸惡道中!」

關於提婆達多,有兩種說法:

一、在不承認大乘的人看來,提婆達多翻案是在大乘興起之後,法華經的出現。

二、在大乘看來,提婆達多是故意跟世尊作對,示現犯五逆重罪下地獄。

提婆達多的未來:

南傳說,未來提婆達多會成為獨覺佛。

大乘說,未來提婆達多會成佛,號天王如來。

=================

關於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曾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廣泛流行,已發現有分布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的梵文寫本40餘種。這些寫本大致可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所屬的寫本大致為11世紀以後的作品,一般保持完整,目前已出版5種校訂本。

如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原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1082年書寫的梵文貝葉寫本,內容完整無缺,字體清晰優美,受到專家學者的重視。在基爾基特地區發現的克什米爾體系抄本,多數屬於斷片,從字體上看,一般是5~6世紀的作品,比較古老。在新疆喀什噶爾等幾個地區發現的大多數也是殘片,內容與尼泊爾系的抄本比較接近,從字體上看,大致是7~8世紀的作品。梵文《妙法蓮華經》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此經共有漢譯、藏譯等的全譯本和部分譯本的梵漢對照、梵文改訂本等17種。除後秦鳩摩羅什譯的7卷28品,為後世廣泛流傳者外,尚有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10卷27品;隋闍那崛多和達摩笈多重勘梵文,譯為《添品妙法蓮華經》7 卷27品。 藏譯本為日帝覺和智軍所譯,題名《正法白蓮華大乘經》,1924年河口慧海對照梵本日譯出版,名《藏梵傳譯法華經》。 鳩摩羅什所譯《法華經》,在中國漢地流傳甚廣。

==================

《提婆達多問題的再研究》:探索佛教史上的一樁千古懸案

唐忠毛

《提婆達多問題的再研究》,夏金華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

在古代印度佛教經典的記載中,提婆達多(亦稱「調達」)是一個非常令人困擾的人物。據說,他是釋迦牟尼佛在俗時的堂弟。在佛陀成道後的第五年回到家鄉迦毗羅衛省親時,提婆達多即投身於佛陀座下成為弟子。在佛陀晚年時,提婆達多為了達到爭奪其僧團的領導權的目的,先後犯下了「三項大罪」——謀殺佛陀、殺蓮花色羅漢尼,以及「破和合僧」。不過,有關提婆達多事件,歷來頗多爭議,不同的佛教經典對他的評價也存在明顯的分歧,甚至有天壤之別。

大乘經典對提婆達多常懷稱頌之情,不遺餘力,認為其功德無量,幾與佛陀等齊,如《法華經》《華嚴經》《大般涅槃經》《大方等無想經》《寶積經》等;而在說一切有部的老上座們的筆下,他又成了謀害釋迦佛、殺死羅漢尼、「出佛身血」的「惡魔」,是十惡不赦的地獄種子。前後對比強烈,針鋒相對,矛盾重重。

關於提婆達多這一迷霧般的懸案,海內外諸多前輩時有探索求真的衝動與努力,如印順法師、季羨林、王邦維、藍吉富、中村元、穆克紀、阿部慈圓等名家,對此均有所涉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與立場出發,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基本認定,提婆達多謀害佛陀、羅漢等行為真實無疑。然而,問題並未因此結束,反而更為令人疑惑,既然調達是「惡魔」,那為何大乘經典對他如此讚賞有加?以往所有的研究均沒有對這個問題做出合理的回答。因此,提婆達多的問題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蓋棺定論。

繼上述前輩時賢之後,上海社會科學院的知名佛學專家夏金華研究員也加入到了探索求真的隊伍之中,他歷時數年,深入經藏,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鉤沉索隱,終成新著《提婆達多問題的再研究》一書。

該書將提婆達多三次——放醉象、推巨石、以手指浸毒——謀害佛陀的事件作為未遂的謀殺案來處理,從分析其動機入手,立足於深厚紮實的文獻史實與考證功夫,對提婆達多未遂的謀殺、殺蓮花色羅漢尼,以及「破僧」等相關事件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剖析,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得出了如下創見:

首先,作者認為,提婆達多不存在害佛的動機。因為成佛,主要靠的是自身長期不懈的修持,以達到最高的勝境,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聖人;其次,還要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二者缺一不可,這兩條均不可能通過謀殺的手段取得。很難想像,信徒會擁戴一個殺死老佛的罪犯?既然謀殺無助於他成為「新佛」,反而有害,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一定是別有原因。

再說,謀殺總應該是秘密進行的,竭力做到不為人知才對。然而,調達的多次謀殺,基本是公開的,尤其是放醉象害佛,完全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這違背了作為謀殺案的基本定義,明顯不合常理。況且,他事先早已知道釋迦牟尼有能力制伏醉象,明顯的證據是,《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七記載,當阿闍世太子告訴他,佛成功地制服了醉象並毫髮無損時,調達所說一語道破天機:「沙門瞿曇(指佛)有幻惑之咒,能使外道異學皆悉靡伏,何況畜生之類?」

這說明兇手並不想真正殺死釋迦,而是試圖通過制伏醉象的神力,來彰顯佛的偉大與慈悲(不記恨調達的謀殺行為),以提升佛在信徒中的影響力,使佛教僧團處於優勢地位,從而擊敗耆那教。而提婆達多本人則甘願承擔「惡魔」的罪名,犧牲自己。這就是大乘經典讚揚調達是「大菩薩」的理由所在。

其次,提婆達多也沒有殺害蓮華色比丘尼。這件事僅為說一切有部上座一家的記載,如此大事,漢傳大小乘經、南傳巴利文經典為何均隻字不提?其他一些事實,也可以證實,沒有證據證明他殺害了蓮花色,故而難以信從。而根據文獻的考證來說,這極可能是《律藏》的編撰者將《增一阿含》中有關調達誤殺法施比丘尼一事移花接木而成,以便將提婆達多塑造成觸犯五逆大罪的「惡魔」形象,以打擊僧團中釋種比丘的勢力。佛陀晚年,婆羅門比丘對釋種出家執行了「留難」,以致釋迦牟尼臨終時特別指出並加以廢除,即是明顯的例證。如果從有部誣陷調達侮辱耶輸陀羅的記載手法來看,他們故意栽贓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三,提婆達多的「破僧」行為,佛典的記載說明,這也是與佛陀事先安排好的,並非他惡意所為。佛陀晚年,耆那教教主大雄去世,其教團隨之因爭訟而發生嚴重分裂,此事引起了佛教僧團內部的強烈震動,佛陀及僧團大眾對未來佛教可能面臨的分裂局面表示嚴重的憂慮。無論是漢譯佛典,還是巴利文經籍均可證明這一點。調達之所以採取虛假的「破僧」行為,其真正目的是為了直面耆那教分裂為兩大派的事實對佛教僧團形成的有力衝擊。佛教僧團內部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婆羅門比丘與釋種比丘兩股勢力的鬥爭(此在該書第三章《僧伽內部的爭訟分裂與防治及調達之「破僧」》有詳細論述)。調達之「破僧」,就像是一場「演習」,意在提前警示、教育僧團大眾,以增強內部凝聚力,應對後佛陀時代可能出現的僧團爭訟與分裂行為的巨大挑戰。

縱觀《提婆達多問題的再研究》一書,作者之所以能得出全新的結論,除了紮實的文獻功底與辨析能力之外,主要還在於研究方法上的獨到之處:

其一,作者將提婆達多事件還原並放置於當時的真實歷史與社會事件背景下,透過當時僧團內部釋種比丘與婆羅門比丘之間的的矛盾分歧,以及與耆那教的鬥爭,來重新審視提婆達多這個懸案。尤其是抓住了與耆那教的角逐,對於揭開調達「害佛」與「破僧」二事的謎底,可謂神來之筆。爭取生存空間的鬥爭,與人類文明史的發展,如影隨形。作者在掌握充分的史料依據的基礎上,於第四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

耆那教是佛教的勁敵,二者看似信仰之爭,其實質是爭奪供養與在廣大信眾中的影響力,尤其是富有的王族、商人,雙方是為各自教團的生存和發展而戰。古代印度龐大的出家僧團,社會人的供養,是其生活資料的唯一來源。佛教後來居上,逐步蠶食了耆那教在王舍城、毗舍離等地的原有地盤,導致兩派關係勢同水火,相互論辯是家常便飯。

雙方的競爭日趨激烈,以致後來發展到佛的大弟子目犍連被耆那教徒殘酷地殺害,甚至釋迦牟尼本人也遭耆那教徒的未遂謀殺。所有這些,也是促使佛與提婆達多共同推出「醉象害佛」等系列未遂的謀殺事件、為釋迦佛使用神通教化信徒提供展示機會,以贏得廣大信徒的最重要的因素。

由於提婆達多事件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而採取的一系列意在維護佛教僧團利益與長遠發展的不得已的手段,自然是無法公開表達其中的意圖的。因此,上座部的記載僅關注於提婆達多事件的表象,他們才懶得去關心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這些事情足以將他戴上「惡魔」的罪名,永世不得翻身,並可以藉此有效打擊釋種勢力。同樣,大乘佛典有心為提婆達多翻案,也只能點到為止,難以一吐為快。至於提婆達多的弟子們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內情,使得部分弟子並未跟隨大弟子舍利弗、目犍連回到靈鷲山,而是繼續留下來,堅持實行護提婆達多的主張,從而形成了後來所謂的「提婆達多學派」。作者認為,只有還原與提婆達多問題密不可分的真實歷史實態與事件本身,才有可能將提婆達多問題的本來面目清晰明朗地展現出來。

其二,在遍閱南傳巴利文、漢傳經律中所有相關文獻的基礎上,作者運用了犯罪心理學的原理,力圖通過剖析佛典所記提婆達多殺佛的動機,還原事實真相。

以往圍繞提婆達多懸案的諸多研究,不少都片面地停留在佛典敘說之中,並偏好於使用上座部佛典的史料,而對於大乘經典的記載基本視而不見。其理由無非是,大乘經典乃繼部派之後起,離佛陀時代較遠,故而不足為據。這樣一來,研究者往往就陷入各種佛典文獻述說的糾葛之中,顧此失彼,不能撥雲見日。《提婆達多問題的再研究》一書則跳出以往的窠臼,既立足於充分的大小乘經典史實,又不囿於經典本身,而是大膽結合時代的歷史事件與心理動機的分析,故而其結論也相對更為合理可靠。

本人以為,有關提婆達多問題的研究,也許至今仍然面臨著類似當年胡適與鈴木大拙之公案的爭論——那就是如何取捨「歷史的真實」與「信仰解讀下的佛教經典真實」。佛教經典的記載可以作為尋徑探幽的依據,但歷史真實的探究卻非常之難,或許其中的部分內容將永成懸案。正因為如此,我更加敬佩作者的治學勇氣。

該書《弁言》中有一段文采斐然的字句,錄於此作為本文的結尾:

深秋某日,夕陽殘照,木葉紛飛。予諷誦內典於西窗之下,至『釋迦馴服醉象』一節,字裡行間,忽爾有省。遂深入經藏,沿草蛇灰線之跡,追根溯源,旁及外道,輾轉求通,直至疑團冰釋。幾易寒暑,乃成斯編,意在還調達之本來面目耳。……黃泉易逝,青史難誣,調達有焉。若以一人之是,謂千萬人皆非,則吾豈敢!

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求真求實的探索精神,也體味到其內心深處那種真切深厚的佛教情懷。

我們還是看一看南懷瑾先生的開示:

佛講到法華經時才說:『你們別搞錯啦!提婆達多是何許人也?他是我最初發心學佛時的老師。他引導我,怕我道心退轉,所以生生世世來折磨我,其實他早已成就,你以為他真下地獄啊?』阿難同其兄弟觀察提婆達多在最深一層地獄。阿難請求世尊用神通把提婆達多從地獄度上來。佛說:『阿難你好愚痴啊!不是我不肯度他,是他不肯離開地獄。』阿難不信,佛把阿難送到地獄,果然看到提婆達多,阿難問哥哥在地獄苦不苦?提婆達多回答說:『哼!我在這裡比三禪天還要快樂,有什麼苦?』阿難問他想不想離開地獄,提婆達多說:『去!去!去!誰把你送下來的?我在這裡比三禪天境界還快樂,為何要離開?』這是個大秘密。所以地藏王菩薩願意在地獄等我們,等我們這些業障重的眾生下去。

我是學南傳的。

記得有說過提婆達多和他的大弟子會在未來成就獨覺佛。但是他不是菩薩。至於所謂了再來,示現,唱戲,是北傳大乘教的東西。

印度電視劇《佛陀》中有這樣一段:

佛陀的父親家族希望把悉達多太子培養成轉輪聖王。而不是棄絕者

提婆達多的母親祥光夫人卻為了提婆繼承王位,屢次誘導或逼迫悉達多太子去出家。悉達多果然出家了。成佛後回到迦毗羅衛。祥光夫人有所懺悔,向佛陀道歉。但是佛佗說:當初你不逼我的話,我也不會出家並且因此而覺悟,你是我最大的幫助者。

所以,從世間的角度來看,就是智慧出,有大偽。提婆達多是佛陀的襯托者。

在聖者看來,一切世間並無區別。有空研究他是不是菩薩,還不如自己努力解脫去成就聖者。

阿姜查:一切世間都是不確定的。沒有到阿羅漢之前,不要認為自己是對的。

幫人有順的,也有逆的。提婆達多用逆的方式,幫助釋迦牟尼佛成佛。從這個角度看,提婆達多應該是菩薩。佛在《妙法蓮華經》里稱提婆達多為善知識。佛在《大悲華經》里講: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發願在五濁惡世成佛,提婆達多的很很久以前的前世發願,生生世世和釋迦牟尼佛作對久。因為提婆達多派勢力很大,而且在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這說明提婆達多是一個有本事的人。

課堂里,老師循循善誘,幫我們指明人生的方向;

生活中,道路風雨飄搖,助我們茁壯的成長。

有的人經歷風雨後倒下,風雨就是提婆達多;

有的人經歷風雨後依舊,風雨就是提婆達多菩薩。

提婆達多也好,波旬也罷,他們就是我們修行路上的試金石。

如學生高考,有的學生喜歡,有的學生討厭。考試卷就是一張紙,考試的是我們自己。提婆達多亦復如是。

無論南傳北傳,無論宗門教下,重要的不是提婆達多是不是菩薩,重要的是問問自己像不像提婆達多。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提婆達多的因緣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提婆達多,也是佛的一個堂弟,他專門反對佛,及佛所做的一切事情。有人說他與佛是冤家,有仇恨、有怨。不是!釋迦牟尼佛的成佛,就是提婆達多幫助他成的;不單幫助他一世,提婆達多生生世世都是幫助釋迦牟尼佛成就道業。不過是幫助的道路不同,他是在相反的道路上來幫助佛;所謂「逆助」,不是「順助」。怎麼叫逆助?好像現在有一個人發心修道,另有一個人,一天到晚就給他麻煩,不是罵他一頓,就是誚他一頓,再不然就給他一點苦頭吃,總而言之,總給他麻煩,這正是從反面來考驗。

還記得果某問我說:「我要試驗人可以不可以?」我說:「不可以!你要是證得果了,知道一試驗他,他就成道了,那可以的;你若沒有證果,就不要試驗人!」你若試驗人,人家也要試驗你;你試驗人,人受不了了,就墮落;人家試驗你,你也受不了了,也墮落了。

提婆達多就不同,提婆達多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他的神通和佛是一樣大的,所以他來反面幫助佛。從這一品就知道了,釋迦牟尼佛成佛,是過去聽提婆達多給他講《法華經》,他才到現在成佛。

「提婆達多」這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呢?「提婆達多」是梵語,翻譯為天熱。因為他在世的時候,專門從反面來幫助人,令人心裏都覺得熱惱;這是以因緣為名──以「天熱」的因緣,就起的這個名字。提婆達多為什麼這麼樣子反面來幫助佛成道業?這也有一個因緣,現在我先講一講這個因緣。

在過去,有一位大富長者,名須檀。這須檀長者富有奇珍,有七種寶貝,是很富有的。他有個兒子叫須摩提。後來這須檀長者他太太死了,又討一個小老婆,這二太太又生了一個兒子,叫修毘耶。生了這小兒子,這個須檀長者已經老了;等小兒子大約十八九歲,年紀不太大時,他就死了。爸爸死了,這兩兄弟就要分家,要分財產。須摩提一想,我要是分給他一半,那我不就少了嗎?就想了一個方法。想什麼方法呢?

須摩提就對修毘耶說:「靈鷲山那地方很好玩的,我們到那山上去玩一玩!」修毘耶說:「好哇!我早就想到那地方去!」兩兄弟商量好了,就一起去。到那地方,就往山上走,走到高山的澗,須摩提就把這個小弟弟給推到山澗裏。這一摔,頭也摔碎、骨頭也摔爛了;須摩提又用石頭把他的身體打了很多塊,給弄死了。他把家產全都佔了。

須摩提是誰呢?就是釋迦牟尼佛。你不要以為釋迦牟尼佛就盡做好事,他也殺過人的。修毘耶是誰呢?就是提婆達多。他們的爸爸須檀長者是誰呢?就是阿闍世王。你記得他母親韋提希?阿闍世王把他父親圈到七道門的監獄裏邊,就是這個王。因為提婆達多和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都有種種的關係、種種的因緣,所以釋迦牟尼佛成佛了,提婆達多也還來給他麻煩。

這一品,不是說這一些事情,是說的提婆達多幫助釋迦牟尼佛成佛。可以說是怨憎會苦,但是不叫怨憎會苦,這叫「怨憎會樂」。怎麼樂呢?釋迦牟尼佛是提婆達多越反對他,他越歡喜,所以這不是怨;因為不是怨,所以他們生生世世都生在一處,大家互相幫助。若是怨,好像兩個人不相和,你往那邊走,他往那邊走,越走越遠,不會走在一起;所以這證明不是怨。

C2. 難易得果證法平等 分二
D1. 明昔日達多通經釋迦資之成道
D2. 明今日文殊弘經龍女因之成佛 D1. 分三
E1. 明往昔師弟持經之相 E2. 結會古今 E3. 勸信生善 E1.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F1. 分四
G1. 明求法時節 G2. 正明求法 G3. 求得法師 G4. 受法奉行
今G1.

有些佛教典籍說,其實提婆達多是來示現作反派角色,讓眾生體悟作五逆罪者會墮落地獄。

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中說過去諸佛皆有提婆達多,而提婆達多在阿鼻地獄中「如比丘入三禪樂」。

 

大魔王多是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

成佛以後也要受報嗎?佛陀十難

當佛陀生病的時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