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開示:靜坐念佛五點記數法

此念佛法門的妙用在於,五方輪轉避免了止於一點時容易昏沉,安住大地、十句成片又避免了散亂,如此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執持名號」,一句彌陀念誦聽!

一句彌陀當然是我們所皈依的境,什麼是彌陀?當中有觀想、觀相、持名,古德開示我們末法眾生心思散亂,觀想、觀相很難成就,以名號為所觀境最為簡易和穩當。所以我們根本的皈依處、根本的法寶是名號,來總持阿彌陀佛的功德。

所以在我們整個修行過程的所觀境,不管是禮拜,不管是經行,不管是靜坐,你的身體動作有所變化,你的所緣境永遠是佛號。佛號怎麼去憶念呢?有三個次第,第一個「念」,念從心起,它是從你皈依的心情生起的。我們去憶念,一定要有個所觀境,然後來創造個聲相,或者是四字或者是六字,然後再把它聽回去。念、誦、聽,這樣就是一個專注的力量,一句彌陀念誦聽!慢慢我們達到成片,十句成片三三四,我們把佛號十句當成一個循環。印光大師也說「三三四」,分成三段,念三句、念三句、念四句,產生一種固定的韻調、相續力。

在靜坐念佛的時候,學人自己有一些小的心得可以給大家作個參考:靜坐五點記數法。因為我們靜坐是不能掐珠的,你靜坐的時候,手動是會生病的,印光大師說靜坐的時候掐珠是「身勞神動,久則成病」,所以我們在靜坐時候的記數,可以在大地上安立五個點。

每一個點都念十聲佛號,三三四,念完第一點移到第二個點,再念十句,再移到第三個點,乃至第四個點,到最後第五個點,這樣五個點成一片,剛好五十句佛號為一片。

我們念五點記數法有四點要注意的:

第一「安置地輪,令心下沉」:

這五個點一定要把它安置在大地上,這點很重要!在我們中國的調身方法有很多的宗派,但是共同的原則「使令身體下實上虛」,一定是下半身要用力,上半身要放鬆的。「下實」,腰部以下一定要用力,不管你走路也好,拜佛也好,一定是下半身用力,上半身完全放鬆。你看打拳,不管少林拳、太極拳都是這樣子,少林拳你要先站馬步三個月,就是要落地生根,把腳的抓力練得紮實。

太極拳就更明顯了,你看高手在打太極拳,他的上半身是完全放鬆的,但是他的下半身非常的有力量,你要推他都推不倒的,但他的上半身就像棉花一樣,這是一個調身方法。

為什麼這樣調身?因為我們身體「地水火風」,你一定是要把「火」往下降,把「水」調上來,這叫「煉丹」。道家煉丹是氣沉丹田,把火往下降,然後把舌頭抵住上顎,把甘露水調到舌頭上,這是「煉丹」。但是一般來說,「火」比較輕,「水」比較重,只要稍不注意,「火」就往上升,「水」就往下降,「火」在上面燒,鍋子上沒水,這鍋子就燒破了,就頭痛了、頭暈了…等等,所以有些人不善修行就容易頭痛、頭暈,這是他的「火」氣上升。有些更離譜的是,火氣一上升就去喝冬瓜茶,喝一些降火的東西,你把火氣消掉了,就變成脾胃寒冷,胃寒就沒有消化力。其實我們身體的溫度,地水火風的「火大」很重要,你的消化系統的關鍵在溫度,你的腸胃沒有溫度,吃東西是沒辦法消化的。所以「火」本身不是把它消滅,是把它「還本歸元」,導引到下部去。

所以懺公師父強調拜佛「腳掌用力,上半身放鬆」,這是調身很重要的方法。真正的拜佛方法,一個會拜佛的人,不管天氣多熱,不管他拜幾拜,上半身是不能流汗的,只有下半身可以流汗,這個人是拜佛的高手。

有些人拜佛,我看他拜得滿頭大汗,拜得太急燥,「火」氣上升,心浮氣燥怎麼感應道交呢?你剛開始拜佛,頭部流汗,到第二個階段,頭部不流汗,上半身流汗。這是不錯的,但還是要再進步。到最後,你整個上半身都不流汗,一點汗都沒有。天氣熱的時候,你整個下半身都是濕的,這就拜對了。你這個心非常的寂靜,調身、調息、調心,你都調對了。所以不管我們修什麼行,一定要讓心往下沉,所以止觀的所緣境不能在腰部以上。

有人弘揚淨土法門,教人把佛號放在眉間,這是沒有看經論的人胡說八道!如果這樣子修,你一天念十幾句佛號沒事,如果用功的人一定頭痛,「心之所在,氣之所在」!你專心在頭部,氣就往上衝!這不能開玩笑的,有人教人把心放在頭頂上,那都是誤人子弟!我希望修淨土的人要多多看看祖師的開示,不要自己創出個方法。

所有修行的所緣境,一定要放在腰部以下,放在大地絕對沒有過失;放在丹田還有點過失,有百分之九十的優點,有百分之十的缺點,有種種功德,也有種種過失。離開身體放在地上,是完全沒有過失的!

所以這地方我們要注意,一定要把心往下沉,讓火氣往下降,舌頭輕輕的頂上顎,甘露水往上升。甘露水上來,火氣下來,這時候你身體能夠寂靜,身體寂靜,內心也容易寂靜。

在台北有個信徒跟我說「他念佛念得很頭痛!」我說「怎麼會頭痛?」他說「印光大師要我們聽佛號的聲音,一句彌陀念誦聽!」我說「你怎麼聽?」,「用耳朵聽,就注意耳朵!」

念誦聽不是注意耳朵,我們耳朵聽聲音是三百六十度,你不要注意耳朵,你要注意佛號。我舉個例子,雖然我們假藉耳朵,不要注意耳朵,耳朵不是我們的所緣境。我們假設釣魚,釣魚要釣魚竿麼,對不對!但是釣魚的時候,你不會注意釣魚竿,你會注意魚吧!懂嗎!釣魚竿只是個前方便而已。你聽就好,不要注意耳朵,你要取的所緣境是佛號,要你聽是要你去注意那個東西,你的所緣境永遠是佛號,讓整個佛號的位置是在下面的!

我們講到靜坐五點記數法,在靜坐的時候要讓心往下緣,下半身不能用力,因為靜坐的時候全身要放鬆,不像拜佛、經行的時候,你可以靠腳的用力讓氣往下沉。

但是靜坐的時候全身都放鬆,怎麼讓心往下沉?靠「心」來控制,就是你的心要注意大地,靠「心」的力量把氣血往下降,所以是「安置地輪,令心下沉」,這是第一點要注意的!

二、「所緣行相,清楚分明」:

你要知道,你所皈依的是彌陀聖號,是你所緣的行相,不管你是拜佛、經行,還是靜坐,我們調身方便不能老是站著,有時候站著,有時候坐著,讓身體動一動,靜一靜,這都是調身方便,但是你心中的所緣境,是去憶念彌陀的聖號,永遠是佛號的聲音,這個所緣境要清楚分明現前。

三、「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我們念佛的時候不要貪多,你一定要要求心中的佛號要清楚分明,念的清清楚楚,嘴巴誦的清清楚楚,耳朵聽的清清楚楚,要明確而有力量!

我們過去在佛學院,我們幾個念佛的法師,我們的自我標準是五點記數法,從第一點到第五點,如果走到第三點打妄想,你已經不知道你念到哪一點?這一片從來,重新開始。破碎的這一片就不要了,這樣給自己一個警惕心!

念佛時沒人督促你,念得好沒人知道,念得壞也沒人管你。我們因地的時候,養成一種含糊儱侗的等流性,你臨命終的時候,很自然就含糊儱侗昏昧狀態。所以你平時就要要求每一句佛號清楚分明地現前,含糊儱侗就重頭開始。這樣的警惕心,養成你一種對佛號的皈依,清楚分明有力量!

諸位想想看我們臨命終的時候,你跟彌陀感應道交就是那一念,並不是多啊,是當下這一念!而這一念是你平常訓練而來的,你平常含糊儱侗,臨終那一念也就含糊儱侗,當然抵不過煩惱跟業力!所以平常念佛就要求你自己一種嚴格的質量管理,念不好就重來,你就會要求自己專心。

四、「先依記數,再求圓融」:

我們一般人是容易懈怠,反正我一天「心不離佛」,其實你不是「心不離佛」,是你念佛時間很少,打妄想時間多!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定課,每一天有一定的靜坐,要求你念幾片才結束。

我們這方法,我是念六字的可能比較慢,念十片要二十五分鐘,念二十片就要五十分鐘,一天念二十片就很不錯了!剛開始可以不要要求那麼高,自己先念五片看看,完整的五片!中間有錯亂重來!你試試看,你會發現念五片是相當不容易的,你才知道你的妄想打得多厲害!妄想等流性的勢力用佛號來取代,剛開始是不容易的;但是一開始你勉強自己,因為你心念不改變,念頭不改變,「打的念頭死,許汝法身活」!念頭在因地時候不好好調伏過去,你臨命終時完蛋的!

所以你要趁你精神體力好的時候,趕快把你強大的煩惱妄想的勢力扭轉過來,讓你心中佛號永遠是最強的勢力,妄想雖然不能斷,起碼淡薄一點。

剛開始先記數,然後你的佛號運轉正常了,你記數也好,不記數也好,行住坐臥「五點記數法:一句彌陀念誦聽,十句成片三三四」;「五點記數法」都不用了,你的佛號就任運現前。但是剛開始先有個目標會好一點!

「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執持」就是把東西給抓住,這個地方是要抓住佛號,你的心要抓住佛號,怎麼抓呢?一句佛號念、誦、聽!

靜坐念佛五點記數法-1.jpg


淨界法師:五點計數法需要注意的四個地方

這當中,如果我們在靜坐的時候,我們也提供一個方法給大家參考。有五點計數法。一、二、三、四、五,每一個點你就念十句,這一個片剛好是五十句佛號。打坐當中要念的時候,有四個地方要注意。

●第一點,安置地上,令心下沈:

你在坐的話就在前面的地方觀想前面五個點,不是說真的有五個點,你自己觀想。有一個相對位子,這個地方,就是注意,令心下沈。我們在修「止」的時候,你的所緣境要在腰部以下。有些人念佛的時候注意耳朵,你一定會頭痛。印光大師叫你聽聲音,不是叫你注意耳朵,聲音是遍滿法界的。你要把你的心安置在地上,你的氣血才往下降,所以我們的身體是地、水、火、風所沈。

這個火大很重要。你這個火要往下降,不要讓它往上沈。所以我們不管是拜佛、念佛,你的所緣境盡量往下降。有些人念佛的時候注意這個地方,那你遲早要高血壓的,心之所在氣之所在,氣之所在血之所在。你注意這個地方,氣往上衝,血也往上衝。你身體出狀況,你就不能念佛。拜佛也是這樣,我們過幾天拜佛,也是教大家,你要腳掌用力,上半身放鬆,就像打太極拳一樣,下實上虛。上半身全部放鬆,腳掌微微用力。

真正拜佛的高手,他拜佛不流汗,上半身不流汗。有的初學者,拜兩百拜,滿身大汗,這個是初學者。真正的高手拜佛的時候,他下半身用力,上半身放鬆,他只有腰部以下流汗,上半身完全是乾淨的。他的心完全是往下沈,這樣子才是調身之道。

我們念佛人不要忽略了調身,你是借假修真。你身體健康狀況不好,你就很難專注。有些人念佛的時候上火,就吃退火的東西,吃什麼青草茶了。我們身體非常需要火,這個火是溫度,你經常吃退火的東西,就脾胃寒冷,消化不良。所以我們這個火要還本歸源,要把它導到下面的丹田。導下之道,就是你一定要讓你的所緣境往下沈,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所緣形象,清楚分明。

你所念的佛號一定要清楚地現前,那麼你才能夠專注的憶念。你如果念佛的時候,你都不出聲音,那我問你,心裡佛號專一安住,你怎麼專一安住呢?你跟誰專一安住呢?你不創造聲音,就是法塵,第六意識的法塵。法塵很難意念的。

諸位要知道,我們持名法門的所緣境是一個聲音,不是法塵,不是第六意識的法塵,是個聲音。既然是聲音,是你自己的聲音。你自己不創造聲音,你就不能安住,你不能在佛號上安住。你安住別人的聲音,你向外攀緣。所以,你一定要把你的佛號的聲音現前。不一定要念很大聲。所以黃念祖老居士,他鼓勵我們金剛持。他說,你出太大聲音傷氣,完全不出聲音,你沒辦法去安住。所以他嘴巴震動,微微出聲,叫金剛持。

●第三點,寧可少念,不可草率。

這個地方非常重要。我總覺得,我們修行人,很務實地面對自己的生命。你要知道,你的生命不是博取別人的贊嘆,你是要離苦得樂。你有多少時間,你就念多少佛號。不一定說我一天念一萬聲、兩萬聲。這些虛妄的相貌,沒有必要。你把佛號,每一句佛號念得很清楚、分明、有力量。諸位應該知道業力的因緣。業力不在於造得多,在造得強,心強業強。這個公案很多,我們現在沒有時間解釋。

你看佛在世的時候,很多貧窮人,他只是佈施少許的東西,他的功德超過大富長者,因為他的佈施心強。佈施的業如此,念佛亦復如是。你只是悠悠泛泛把佛號念得亂七八糟,你一輩子念下來,你比不上人家念一個小時的專注。因為你的力量都是薄弱的。所以我們寧可要求自己這種品質的管制,我好好地專注念,每一片佛號念得清楚分明。

●第四點,先求計數,再入圓融。

你給自己一個目標,我一天當中,我就是心不離佛。你心不離佛,你一天念沒幾聲的,大部分在打妄想。所以你自己要求,我自己要求先念五片、六片,再念二十片。二十片就有點功夫了,四十分鐘。你坐下來,二十片,法喜充滿,四十分鐘,一坐四十分鐘。當然剛開始不要那麼高,你要求自己慢慢地進步,step by step 進步。

當然這個地方,我必須說明一點,我們今天在念佛的時候,你要知道你的專注力跟相續力。這是重點,你不要養成一個含糊籠統的習慣。印光大師說,念佛的時候,心中念得楚楚,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聽得清清楚楚。你看這個清清楚楚什麼意思,就是專注、相續。

在春秋戰國時代,大家都聽過一個公案,叫曹劌用兵。春秋五霸第一霸,當然齊桓公了。齊桓公相管仲,九會諸侯一匡天下。他是五霸當中的初霸,第一霸。但是齊桓公剛開始出道的時候,他也有挫折的時候,因為齊國是個大國,它跟魯國發生了糾紛。魯國是個小國,他就要帶著軍隊去攻打魯國。當初管仲是不同意,說:「大王,你這次出兵,對你不利。」但齊桓公那個時候已經意氣用事,沒辦法了,就派鮑叔牙將軍,帶了幾十萬軍隊去攻打魯國。魯國沒辦法了,小國對大國當以智,用智慧,不能跟它硬乾那。這個時候,魯國就徵召曹劌。他是一個有智慧的謀者。曹劌帶著將近一比十的兵力,來面對齊國的大軍。

這個時候曹劌怎麼用兵呢?齊國它們打仗時,古時候要先鳴鼓。齊國鳴第一次鼓時就攻擊了,魯國就退。鮑叔牙就說,你怎麼不跟我打呢?再擊鼓,再攻擊,魯國又再退。齊國在擊第三次鼓時,魯國先退以後,曹劌就開始擊鼓,這個時候一下就把齊國給打敗了。以少抵眾。這個時候,魯國國君很高興,哎呀,你怎麼這麼厲害?他說這不是什麼厲害,這當中有個道理。曹劌說:「夫戰,勇氣也。」戰爭打的不是多寡,打的是氣勢。這個氣勢是怎麼回事呢?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氣勢最旺的時候是第一次,他第一次正是氣勢旺的時候,我們不要跟他碰觸,一鼓作氣。第二次的時候已經衰了,第三次已經枯竭了。那麼,「彼竭我盈,故克之。」他最弱的時候,我是最強的時候。我是趁這個機會投機去贏他的。其實,世間上的道理很多是相通的。戰爭打的是氣勢,念佛也是氣勢。

我們今天,如果你不注重專注,你含糊籠統念一輩子佛,你也比不上初學者念一天的佛號。你那個佛號太散漫,你都不要求嘛。你平常養成了這種習慣,你臨終的時候,這個等流性,佛號也是散漫的佛號。你怎麼抵抗你臨終時的妄念?沒辦法,你打不過你的妄念的。你平常的時候就很認真地去栽培專注的佛號,你臨終出現的佛號就是專注的佛號。因為,你栽培的功能種子就是這種種子。

所以,諸位要知道,我們臨終的時候,跟彌陀感應道交就是那一念,那一念而已。所以你真正念佛號,當然,如果有時間,越多越好。但是,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的話,你寧可要求專注,這個地方是一個成敗關鍵。這就是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先成就禪定的奢摩它止。這個禪定方法就是專注力、相續力。聽你自己的聲音,聽當下的聲音。這個就是把佛號聽得清楚分明。

 

學佛後,非做定課不可嗎?在家學佛者如何定早晚課

 

大勢至菩薩教消業障最快的十念法,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如何正確運用十念記數法念佛

 

念佛必須得定量定時!初學念佛不可散念,必須計數

 

在家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真正的修行者是「水滴式」的修行,「暴風雨式」的很難持久!

 

專念阿彌陀佛,從前那些佛菩薩都不念了,他們會不會怪我、不保佑我?

 

念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念自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