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婆羅門叫做生漏,有一天他來到佛的精舍,向佛陀請教:「瞿曇沙門,請教您,假使面對惡知識,要如何和他相對?」

佛陀回答:「觀,觀如月。雖然他是很壞的人,但是,把他當成月來觀想。」

婆羅門聽不懂,再一次問佛:「瞿曇沙門,如果遇到善知識,又要如何面對?」

佛陀同樣回答:「要觀,觀如月。」

這位婆羅門就問:「佛陀,瞿曇,您能不能再詳細為我解釋一下?您說對待惡人,叫我『觀,觀如月』;對待善人,也叫我『觀,觀如月』,我不能了解。」

佛陀微笑向婆羅門說:「如果面對惡人,不能和他對立,針鋒相對必定會起衝突。人生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報。面對惡人時就觀想,觀想每月月中到月底時的月亮,從月圓時不斷有了缺角,慢慢地,月亮就會退隱不見了。」

因此,面對惡知識,不要去惹他,也不要去理他,退忍一下,惡知識自己會慢慢墮落,就像月亮一樣,從月圓時終至缺蝕,慢慢消退不見,最後會承受到自己的果報。

婆羅門再問:「若是善知識呢,為什麼也要觀月呢?」

佛陀再說:「天上的月亮,從月初時會慢慢從缺而圓滿,這就是善知識的德,也就是信、戒、聞、施、智慧等德行在增長。」

善知識有了信,信是道源功德母,能長養一切諸善根,善知識的善根慢慢成長起來後,有了信心,就能守戒,守戒就不犯錯,能守戒就能多聽、多了解。

了解之後,就知道善的要精進;惡的要停止。自然就懂得布施、付出去做對人群有益之事,這就是造福,在造福中自然生長智慧。

因此善知識的德行就好像月初的一彎明月,會隨著時日,慢慢地一直增長,到了月中時,滿月光華,表示修德圓滿。

若是以觀月的心態去觀善惡,就可知道,人生善惡都是自己所造。

沒有因緣果報觀念的人就會為惡,德行就像月會消失光明,最後會消退、黑暗,猶如墮入地獄一般。

善知識的德行則會慢慢增長,一如月的圓滿。如果能這樣觀想,就知道善惡如何選擇,如何親近善知識,如何遠離惡知識。

這是佛陀的教育,在經由觀察別人之中,也要反觀自己,觀察自己的德行是像增加中的明月還是像消退中的月亮。

月亮本來就是圓的,這就像人人本性普皆平等,都是善性本具。

但因為欠缺信、戒、聞、施、智慧,導致無明不斷產生,而迷失了本性,遂造作惡業,就像原來的滿月慢慢不斷消退。

期待大家不但自己要時時接近善知識,還要做他人的善知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