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一百種果報,注意!頭一個就是墮地獄!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         
清浙水慈雲灌頂沙門續法集

學佛,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得再好;《無量壽經》念得再多,若不能斷貪瞋痴,就如古人所說「喊破喉嚨也枉然」。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念佛圓通章疏鈔》末後,列舉念佛人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種就是墮地獄。我初學佛時,見到這篇文字,起了疑惑,「念佛即使再不好,也不至於墮阿鼻地獄嘛!為什麼念佛人會墮阿鼻地獄呢?」我請教李老師,老師很慈悲的告訴我,「這是個大問題,我不跟你一個人說,講經時我向大眾說」。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煩惱習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氣,境界現前,貪瞋痴慢還會現行,還會發作,這就沒有用處,不能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所以,灌頂法師這一百種念佛的果報,從念佛墮阿鼻地獄,至念佛成佛。我們用什麼樣的心,用什麼樣的行持,才能得什麼樣的果報,其中因緣也很複雜。

果報中有一種最可怕的「修羅」、「羅剎」。為什麼學佛會學成「阿修羅」,學成「羅剎」?修羅、羅剎,一般稱之為魔王。佛門常講魔子魔孫、魔眷屬。學佛,不作佛子佛孫,而作魔子魔孫,原因是貪瞋痴沒斷,嫉妒、貢高、好勝的意念特別強,這就是修羅、羅剎的業因。如果在佛門修集大福報,他來生就變成大修羅、大羅剎。佛說,除了地獄道,其他四道皆有修羅、羅剎,有天阿修羅、人阿修羅、畜生阿修羅、餓鬼阿修羅。凡是阿修羅、羅剎,心行都很惡毒,在鬼道是惡鬼,在畜生道就是毒蛇猛獸,非常殘忍的傷害一切眾生。人道里,如二次大戰中的希特勒一類的人物,皆屬於阿修羅,瞋恚心很重。他造作這麼重的殺業,享受的福報不久,福享盡了,必墮阿鼻地獄,而墮阿鼻地獄的時間就太長了。

《大寶積經》第二十五會《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經文中所說的,障礙兩位出家法師說法。那種罪過不算太重,一般人都不覺得他有什麼大過失。佛說,他墮地獄一千八百萬年,從地獄出來再得人身,還受五百世的餘報,五百世中愚痴下劣。由此可知,吾人造作罪業的時間很短,幾天,甚至幾個小時;而果報真正不可思議,太可怕了。我們要相信佛的話,佛決定不騙人。《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語」,就是講的完全是事實,不加一點,也不減一點。

如何學佛才不至於變成魔?一定要斷煩惱習氣,要遠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樣跟魔道的緣就斷了。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處世待人接物時。「佛」的心是「平等」,「菩薩」的心是「六度」,「辟支佛」的心是「十二因緣」,「聲聞」的心是「四諦」。由此可知,我們學佛、學菩薩,必須學平等心、清淨心、六度心。時常不捨清淨、平等、慈悲,而行六度,就與佛菩薩相應,增上佛菩薩的緣分。將其他一切的緣斷除,六道、三惡道、魔道的緣皆捨離,學佛才不至於變成魔子魔孫。這樁事非常重要,應該時刻警惕自己,認真的斷惑證真。


凈空老法師:念佛的一百種果報,注意!頭一個就是墮地獄!

文後附:念佛的一百種果報

我們雖然學佛,天天拜佛、天天念經,如果我們的身語意三業依舊不善,還是要墮落,決定不是說拜佛念佛的人就不墮三惡道。大家看看灌頂法師在《念佛圓通章疏鈔》裡面,末後所說念佛一百種果報,這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條就是地獄,念佛人怎麼會落到地獄去?我們得好好的想想。這就是古人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心裡面是五逆十惡,口念彌陀有什麼用?還是要墮無間阿鼻,這是我們要曉得、要警惕。

一個人真正想修學,從心地上下功夫,對一切眾生決定沒有惡意,什麼叫惡意?十惡的念頭任何一條都是惡意,決定沒有。五逆十惡的念頭沒有,我們才能夠保住人身,念佛求生凈土才有指望。這樁事情雖然說難,但是人人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儒家也教人「克念作聖」,念是妄念,就是五逆十惡這些念頭,你能把這念頭克服了,你就是聖人,在佛法裡面克念就作佛。我們曉得這些東西是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因為這個習氣時間太久,力量很強,時時刻刻會起現行,我們很想克服它克服不住,佛教給我們法子很多,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這麼多方法、門徑,無非都是克服妄想習氣的辦法。這麼多方法裡面對我們來講,最方便、最殊勝、最簡單、最容易無過於念佛,念頭才生就立刻轉成阿彌陀佛,這個樣子就叫做功夫得力,決定不讓惡念生起。第一念生,第二念就轉過來,這叫念佛人,這個人叫會念佛。久而久之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這些挂念不起現行,業習種子並沒有斷,是你功夫得力妄念不起現行,這樣的功夫在念佛法門裡面就稱之為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意思,這句佛號確實能夠降伏煩惱,能夠把習氣控制住,佛經上講有這樣的功夫,你就決定得生凈土,這叫帶業往生。

摘錄自:地藏菩薩本願經(第五十集)1998/5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14-012-0050


淨空老法師:有的人念佛念著念著就去了地獄,這是為什麼?

我們念佛能不能往生?最近有好幾個,有人給我們的信息,沒有往生。不但沒有往生,他們都向惡道去了,哪個惡道?地獄惡道。什麼原因?雖然天天念佛拜佛,求生淨土,可是他用的心是輪回心,貢高我慢的心,自以為是的心,妄想分別心,嫉妒障礙心,造作許多罪業自己不知道。現在走了,有人托夢,有人找通靈的,傳遞信息給我,通靈自古就有,這一點不稀奇,每個朝代都有記錄。自贊毀他這是最容易出現的毛病,總以為自己不錯,瞧不起別人,這是什麼罪?這是破壞佛法的罪。因為佛法是和睦的,你不跟人和,佛法講六和,大家在一個道場共修,做不到六和,就是把僧團破壞了。破六和合僧團,罪在無間地獄,所有重罪這是第一個重罪。

不出家、不念佛也許不會墮無間地獄,佛沒錯,你自己錯了,你的師父沒有教你,你在佛的經典上沒有念透,連這些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所以來生,人天的身分都拿不到,你說你冤不冤枉!五戒十善做到了,不失人身,來生到人道來;上品五戒十善,生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你修的大福報,在輪回里面還是享福。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行門定了五個科目,大家要記住,如果記都記不住,你怎麼能做到?你做不到就犯罪,你的前途就不是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反,三惡道,你說多可怕!

淨宗學會最早在美國、加拿大成立,我跟黃念祖老居士見面的時候,美國、加拿大一共有七個淨宗學會,我離開美國的時候,美國、加拿大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我跟大家約定修學的綱領,我們的戒學,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學是淨業三福,這第一個。淨業三福是我們總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共三條,不多,很好記。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我們把第一條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個要做到,這是戒律。那一句佛號念熟了,功夫得力,那叫定共戒。你念到念佛三昧,自自然然會孝親尊師,會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你統統都會做到。所以有定共戒、有道共戒,定共戒是小乘,道共戒是大乘。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你們做到了沒有?

出家,道場是家庭,在一起共住的有師徒、有師兄弟,還有寺廟里頭還有在家居士,四眾在一起共修,一家人,統統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淨土求往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都是一個老師的學生。這一個寺廟的住持和尚他是大家的模範,他是大家修行的一個樣子,他帶頭,他能夠做到,大眾自自然然都會做到。所以住持方丈不好當。我們自己要曉得自己的身分,也要做好榜樣。這三福頭一條我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起心動念想到它,言語造作想到它,可不能違背。你要是違犯了,那正是俗話所說,「人在造,天在看」,天是什麼?護法神,佛菩薩看到了,護法神看到了。我們每天要累積往生的資糧,不能累積六道輪回的資糧,別搞錯了,那就是這五科是必修的課程。

淨業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有沒有做到?眾戒,三皈、五戒、沙彌律儀,至少沙彌律儀在家出家都可以學,應該學。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特別重要,「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看,就是勸進行者這一句是幫助別人,前面十句統統是屬于自己,自己這個十句做好了,讀誦大乘是叫你讀一部經,你學哪個宗派、學哪個法門,主修的這部經典一定要天天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劉素雲居士專修《無量壽經》,她《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念到現在二十年了,她能不開悟嗎?我常講,一千遍小悟,兩千遍大悟,三千遍、四千遍、五千遍大徹大悟。念經是幹什麼?是修定,不是叫你背誦,你要背誦就錯了,那個背誦是附帶的,遍數多了自然會背,不是為了背書去讀經的,不是,為了得三昧。用《無量壽經》修定,得到定叫念佛三昧。海賢老和尚是用一句佛號,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經,他就會念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從這一句佛號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大徹大悟。一悟一切悟,所有障礙都沒有了,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自性流出,你只要見了性,自性流出的一切法沒有一法不知道。通了,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法通一切法通,他沒有障礙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淨業三福這個指導綱領,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要遵守。

再講戒律,戒律首先的,六和。我們有沒有做到六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要求我跟他和。我跟他和,他跟我不和,怎麼辦?我隨和他,只要他做得如法。他不如法,我趕快走路,為什麼?這不是和合僧團,那是斗爭道場。斗爭道場住在那個地方,要是受干擾,那是有罪過的,離開為好,不受干擾。世尊當年在世的弟子,他們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睡覺在哪里?在樹底下。一心在行道,樹下就一個人,沒有兩個人。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求往生,我們要求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其他的不求。

恭錄自《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65集


淨空老法師:基本的常識都沒有,念佛去了地獄,冤不冤枉!

我們念佛能不能往生?最近有好幾個,有人給我們的信息,沒有往生。不但沒有往生,他們都向惡道去了,哪個惡道?地獄惡道。什麼原因?雖然天天念佛拜佛,求生淨土,可是他用的心是輪回心,貢高我慢的心,自以為是的心,妄想分別心,嫉妒障礙心,造作許多罪業自己不知道。現在走了,有人托夢,有人找通靈的,傳遞信息給我,通靈自古就有,這一點不稀奇,每個朝代都有記錄。自贊毀他這是最容易出現的毛病,總以為自己不錯,瞧不起別人,這是什麼罪?這是破壞佛法的罪。因為佛法是和睦的,你不跟人和,佛法講六和,大家在一個道場共修,做不到六和,就是把僧團破壞了。破六和合僧團,罪在無間地獄,所有重罪這是第一個重罪。

不出家、不念佛也許不會墮無間地獄,佛沒錯,你自己錯了,你的師父沒有教你,你在佛的經典上沒有念透,連這些基本的常識都沒有。所以來生,人天的身分都拿不到,你說你冤不冤枉!五戒十善做到了,不失人身,來生到人道來;上品五戒十善,生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你修的大福報,在輪回裡面還是享福。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行門定了五個科目,大家要記住,如果記都記不住,你怎麼能做到?你做不到就犯罪,你的前途就不是極樂世界,跟極樂世界完全相反,三惡道,你說多可怕!

淨宗學會最早在美國、加拿大成立,我跟黃念祖老居士見面的時候,美國、加拿大一共有七個淨宗學會,我離開美國的時候,美國、加拿大有三十多個淨宗學會。我跟大家約定修學的綱領,我們的戒學,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學是淨業三福,這第一個。淨業三福是我們總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共三條,不多,很好記。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我們把第一條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個要做到,這是戒律。那一句佛號念熟了,功夫得力,那叫定共戒。你念念佛三昧,自自然然會孝親尊師,會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你統統都會做到。所以有定共戒、有道共戒,定共戒是小乘,道共戒是大乘。沒有戒律就沒有佛法,你們做到了沒有?

出家,道場是家庭,在一起共住的有師徒、有師兄弟,還有寺廟裡頭還有在家居士,四眾在一起共修,一家人,統統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淨土求往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的弟子,都是一個老師的學生。這一個寺廟的住持和尚他是大家的模範,他是大家修行的一個樣子,他帶頭,他能夠做到,大眾自自然然都會做到。所以住持方丈不好當。我們自己要曉得自己的身分,也要做好榜樣。這三福頭一條我們把它落實在《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把它變成自己的生活,起心動念想到它,言語造作想到它,可不能違背。你要是違犯了,那正是俗話所說,「人在造,天在看」,天是什麼?護法神,佛菩薩看到了,護法神看到了。我們每天要累積往生的資糧,不能累積六道輪回的資糧,別搞錯了,那就是這五科是必修的課程。

淨業三福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有沒有做到?眾戒,三皈、五戒、沙彌律儀,至少沙彌律儀在家出家都可以學,應該學。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深信因果特別重要,「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你看,就是勸進行者這一句是幫助別人,前面十句統統是屬於自己,自己這個十句做好了,讀誦大乘是叫你讀一部經,你學哪個宗派、學哪個法門,主修的這部經典一定要天天念,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劉素雲居士專修《無量壽經》,她《無量壽經》一天念十遍,念到現在二十年了,她能不開悟嗎?我常講,一千遍小悟,兩千遍大悟,三千遍、四千遍、五千遍大徹大悟。念經是幹什麼?是修定,不是叫你背誦,你要背誦就錯了,那個背誦是附帶的,遍數多了自然會背,不是為了背書去讀經的,不是,為了得三昧。用《無量壽經》修定,得到定叫念佛三昧。海賢老和尚是用一句佛號,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經,他就會念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從這一句佛號得三昧,得念佛三昧,大徹大悟。一悟一切悟,所有障礙都沒有了,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從自性流出,你只要見了性,自性流出的一切法沒有一法不知道。通了,所謂一經通一切經通,一法通一切法通,他沒有障礙了,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淨業三福這個指導綱領,每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要遵守。

再講戒律,戒律首先的,六和。我們有沒有做到六和?不要求別人跟我和,要求我跟他和。我跟他和,他跟我不和,怎麼辦?我隨和他,只要他做得如法。他不如法,我趕快走路,為什麼?這不是和合僧團,那是鬥爭道場。鬥爭道場住在那個地方,要是受干擾,那是有罪過的,離開為好,不受干擾。世尊當年在世的弟子,他們的生活是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晚上睡覺在哪裡?在樹底下。一心在行道,樹下就一個人,沒有兩個人。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我們要求往生,我們要求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其他的不求。


本幻法師:為追求五欲發心念佛,會入地獄?

佛在《華嚴經》中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意思是修行,必須要發真正菩提心,否則將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在現實當中,我們見到不少的學佛人,他的修諸善法乃至念經念咒或念佛號,根本就沒有發菩提心。就像農村的阿公阿婆也在念經,也在念佛號。問她們為什麼念經,為什麼念佛?她說念經念佛就是為了死後做鬼,以後生活的好一些。跟他講念佛應該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還會反過來教育你一頓,人死了肯定要做鬼的,哪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啊!

我們告訴他,你真的想去淨土,只要真心求阿彌陀佛接引去得了的,他就是堅決的不相信,並且還要說你,你們學佛學偏掉了,你們學佛學過頭了,你們學佛學迷了。人死了,只能做鬼的,哪能去極樂世界啊,極樂世界不是人能隨便去的。但這些阿公阿婆還是每天很用心的在念佛,念經,乃至念咒語等,但他們的大目地只有一個,就是死後做鬼。

我還記得我小孩子的時候,我的太婆也念佛,拿著佛珠常常念阿彌陀佛。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更是坐在凳子上,從早念到晚。但她從來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也不知念佛要求阿彌陀佛接引,就是普通農村老太太們念佛的目的,為了死後做鬼做的好一些。同時念了佛之後,能夠保佑家裡順當。

所以,當一個學佛人忘掉了菩提心,丟失了菩提心,尚且是與魔業相應,那更何況是從沒有發菩提心啊!那更是糟糕。

或許有些人說,念佛號的時候不是講到,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那一個人只要念佛了,縱然從來沒有發菩提心,他應該也能去西方極樂世界呀!但是我們要知道佛法是心法,不是外道的心外求法。一切的法,都是沒有自性的,都是隨著心去轉的,心若是為了菩提,那一切法就會趨向菩提,你念佛的時候就往菩提上趨向了!你若是心為了名利的,那一切法都是為了名利,縱然是持戒、佈施、念經、念佛、念咒語等,那都是為了追求名利。所以這就是發心不正,那最終感得的果報便是歪曲的。

正如,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說的:「諸法無性,盡隨心轉。心為名利,一切趨名利。心為菩提,一切趨菩提。」

所以,我們雖然在念萬德洪名的阿彌陀佛聖號,乃至念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或者很殊勝的咒語。若若念經念咒念佛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追求五欲,那你就是與地獄法界相應了,若不改正,那感得的果報不過是入地獄。念佛念經念咒語,不過是種善根。所以無論是念經也罷,念佛也罷,念咒也罷,發心很重要。特別是修淨土法門,若是沒有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縱然念佛號,那也不過就是自力法門罷了。如果念佛號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五欲,追求名利,追求家庭眷屬的健康平安等等,那就是與三惡道相應了!

正如,清朝慈雲灌頂大師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疏鈔》中說到:「若以念佛一門、攝生世出世法言之。為五欲故、發心念佛、地獄界也(一)。為名利故、發心念佛、餓鬼界也(二)。為眷屬故、發心念佛、畜生界也(三)。為勝他故、發心念佛、修羅界也(四)。畏惡道故、發心念佛、人法界也(五)。求天樂故、發心念佛、天法界也(六)。欣涅槃故、發心念佛、聲聞界也(七)。慕無生故、發心念佛、緣覺界也(八)。欲度他故、發心念佛、菩薩界也(九)。希成佛故、發心念佛、佛法界也(十)。」

佛號功德雖然很殊勝,但你不願求生淨土,並且念佛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世俗的東西,那就是將一顆摩尼寶珠,換成了一顆糖吃。正如古德所言的,醍醐雖好,但若醍醐加了毒藥,那全體醍醐便成了毒藥。同樣佛號雖好,但若不是用來求生淨土,沒有真信切願,那雖然在念佛,怎麼可能達到亂心不得不佛呢?

所謂的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那是在有真信切願的前提下,是有信願行三資糧的前提下。沒有信願行的念佛,那都是自力法門。如果與五欲名利眷屬相應的念佛,那不過就是與三惡道相應罷了。故而學佛法,不能不注重發菩提心!


淨界法師:因地發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報

所以一般受戒學律,聽教看經,參宗坐禪。這個是講到我們修行,當然在三寶當中主要是積功累德。積功累德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有些人他歡喜受戒學律,以持戒來莊嚴自己的身口意,戒波羅蜜的功德;有些人聽教看經,以止觀來莊嚴自己的功德;有些人他是參禪,參宗坐禪。

那麼當然這三個法都是佛陀跟歷代祖師所傳下的正法,都是一個廣大的資糧。但是呢,這樣的一個資糧會因為我們因地發心的不同會出現不同的果報,這以下有五個差別:

但夾帶利名心,便是三途種子。

說我們在持戒或者是研究教理或者是修止觀的時候,我們的存心是為了名利——我希望我這樣的一個造作能夠在我今生當中創造廣大的聲名、得到很多的利養,那麼,這個時候你依止這樣的心境去持戒、看教、參禪,這個時候是一個三途的種子——地獄、惡鬼、畜生的種子。

名利心它本身是一個煩惱的心所,你依止煩惱的因緣來持戒、依止煩惱的因緣來修止觀,那麼所有的善法它就加持在這個煩惱的境界上去了。在律上說,我們因地發心不正,不發菩提心,發世間的名利心來持戒修福,那麼這個持戒修福的善法會因為你這個染污的貪慾的煩惱所染污,那麼你這個果報未來是在三惡道。

你可能到畜生道做一隻牛、羊、豬、狗,那麼在牛羊豬狗當中享受那個粗惡不淨的飲食跟資具。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因地的時候你依止的發心是染污的,所以你就在這種不淨的地方得果報,就是這個意思。

但執著取相,便是人天魔外種子。

前面的修持它依止的是煩惱,那麼這以下依止的邪見,對一切法有一種自性見,執著取向。

比如說我們念佛也是一樣,念佛應該是要追求的是一心不亂,感應道交是以一心不亂的功德做基礎。但是這個念佛人整天就是向外攀緣,老是想見到佛像、見佛的現前。印光大師說,你這個念佛啊,你內心當中不能向內去調伏你的散亂心,依止攀緣心來念佛,念佛就是想要看到佛、看到極樂世界的出現,那麼這樣子呢是人天魔外種子。

這個主要的就是一種邪見,不能把一切法會歸到一念的心性。一般這個喜歡感應神通的人,這種種姓,他下輩子容易變成鬼神道,好一點的話呢,不破戒,就是佛教的護法,如果是破戒的話就到魔道去了,那麼這個就是他內心當中沒有依止一個正法,心外求法來修行。

但一味出離生死,便是二乘種子。

前面兩個發心依止煩惱跟邪見,那就在三界裡面得果報,雜染的境界,這以下是清淨的法界了。但是這個清淨的法界,一味出離,他就是「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一心一意地只是要追求出世的涅槃,那麼這樣子變成了一個二乘的種姓。

但具真實自覺覺他心,便是菩薩種子。

能夠有這個自覺覺他,自覺主要是一個自利的功德,為了上求佛道;同時有大悲心,不忍眾生苦,不願聖教衰,下化眾生。那麼這樣子是菩薩種子。前面的一味出離,他這個心是心淨,但是呢,發心比較小;真實自覺覺他心,他的發心比較大,自利利他。

看第三,但從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共迴向淨土,普與眾生同登極樂,便是無上菩提種子。

前面的菩提心還是一種世俗菩提心,它還是在這個有相的境界分別,這以下的菩提心是勝義菩提心,它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它是怎麼回事呢?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

它從自利的角度,能夠從一念的心性從有相的境界往「自覺聖智」(自覺聖智就是我們一念的清淨心)上趣入,就是攝用歸體;那麼從利他的角度,又能夠以一念清淨的光明的心依體起用、發起大悲心。

總之呢,徹其源底,能夠會歸到一切法的本源。然後呢,「共迴向淨土,普與眾生同登極樂,便是無上菩提種子。」

「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就是菩薩行者他讀誦大乘經典,他能夠解第一義諦,他能夠明白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道理。我們一念的分別心啊,當然在作用上有各式各樣的差別,這個人貪煩惱重、這個人嗔煩惱重,這個人佈施的善根強、這個人持戒的善根強,但是當我們把這些差別的作用都把它剝開來,然後把一念的心性會歸到它最初那個明瞭的覺性的時候,那種如的境界跟佛那個如的境界是無差別的。他從這個地方體悟到以後呢,開始去發菩提心。

有一天密勒日巴尊者在說法,說法的時候,當然他為眾生說法主要是人類啊,為他的弟子說法。剛好有一隻小狗走過去了,這個時候他馬上停下來為這隻狗加持。走了以後,弟子就說,師父啊,它是一隻狗,您為它加持有用嗎?密勒日巴尊者說,你們看它是一隻狗,就是凡夫眼睛看到就是一種外表的因果的果報相,密勒日巴尊者說,我看到的是它的佛性,看到它現前一念心性跟諸佛那種即空即假即中那個如的境界是沒有差別的,我看到的是它現前一念心性。

所以說呢,前面的「但具真實自覺覺他心」這種世俗菩提心經過般若波羅蜜的引導以後,它就能夠提陞到一種「自覺聖趣,光明發輝,徹其源底」那個平等的大悲心,這個叫勝義菩提心。

我們持戒、聽教或者坐禪,就是你這樣的善法,因為你不同的發心的引導,你未來的果報就有這五個差別。

我們現在在研究《百法明門論》,《百法明門論》那個別境、那個欲,「欲、勝解、念、定、慧」那個欲,欲就是一個希望,這個心所是很重要的。在唯識學上說,我們的心念當中每一個念頭不一定能夠創造堅定的業力的,不一定。那麼什麼樣的業力對我們的生命有決定性、有主宰性呢?就是由這個欲、由希望所引導的業力,這樣子的業力是很有力量的。

比如說,我們有時候去外面,隨便的一個善法、慈善事業,有因緣我們就做了,這樣的慈善事業不一定馬上能夠在我們生命當中發揮重大的作用。但是,假設你心中經常有這樣一個希望,由這個欲的引導去造作身口意的時候,這個業力就很大。

那麼這以下五種的發心,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三類。

前面的兩類,它這樣的一個做法主要的是追求、心中的希望就是五欲的境界,就是這個世間的財色名食睡的境界,五欲的境界。他希望,為什麼持戒、為什麼聽經、為什麼修止觀呢?他心中希望得到的是世間的五欲。

那麼第二種,他心中的欲是一種偏空的涅槃,追求一種出世間的涅槃,這當然更殊勝了。

那麼第三種,這個菩提心啊,他心中的希望是無上菩提。所以說呢,三種不同的希望它引導這樣的善法就會趨向於不同的果報,大方向有這樣三個差別。


入川法師:如何在臨命終時落實信願心

念佛就能往生嗎?

清朝續法法師曾著文論述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若以念佛一門、攝生世出世法言之。為五欲故,發心念佛,地獄界也。為名利故,發心念佛,餓鬼界也。為眷屬故,發心念佛,畜生界也。為勝他故,發心念佛,修羅界也。畏惡道故,發心念佛,人法界也。求天樂故,發心念佛,天法界也……故知念佛一法、攝盡一切法矣。」

所謂: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即就念佛法門來論,如果不是從內心深處真正發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而是以避禍求福、趨樂避苦之心念佛,將「南無阿彌陀佛」這一萬德洪名用在求人天福報上,在臨終大限到來時,心心念念都在兒女情仇上,都在五欲六塵上,自然難與彌陀慈悲願力感通,往生西方自何談起?

那麼怎樣才能往生?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上講得很清楚:「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可見在往生西方極樂這個問題上,信願心是最關鍵的因素。也就是說,只念佛而不相信「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不相信「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不信「二有」,不求往生,自然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的信願是否真切?

客觀來講,我們大多數人平時口頭上的信願基本上是停留在信解行證中「解」的境界。凡夫心念散亂,這種由我們業識心造作的心理狀態就有如茫茫的大海,無邊無際。我們平時的信願心就是那只漂浮在我們業識大海上的船,當我們說我們有信願心的時候,更多的時候意味著我們只是看到了這隻船而已,看到船並不意味著上了船。我們的心識還是在業識的大海上沉淪起伏,隨緣好惡、隨浪起伏。

臨命終時,四大漸離,當期業報階段結束,下期業報境漸次現前,但五蘊沒空,心仍然在業識海中。如果沒有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只能依業受報,所謂「業報如秤,重者先牽」。在這個關鍵時候,我們只有因著真信切願,懇切持名,藉此一句萬德洪名,方能與彌陀大悲願力感應道交。我們的懇切求往生之心與彌陀的大慈悲救度心相應,佛光注照,六道境隱沒,西方勝景自然現前。只有在臨終這個關鍵時刻,方能真正體證善導大師之「水火二河白道喻」之真實境界,真正體味「如救頭燃」之迫切心情。

只有在這個生死關頭,在這種真實的心態中,我們的心才是上了信願這條船,所有的真信切願都凝聚在這一聲聲佛號之中。

怎樣才能做到真信切願?

由於千生萬劫業力的作用,我們當下一念,不落在佛號上,就自然會落在五欲六塵上,只有隨時隨地,將心念安住在這一聲佛號上,才能與五欲六塵漸行漸遠,與解脫淨業愈來愈近。「熟處使生,生處令熟」,這就是我們強調平日念佛的原因所在。就業報身來講,「愛不重不生娑婆」,六道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我們的情執。沉沒在業識大海中的眾生,在臨終一刻,哪怕是暫時放下令我們沉沒無休的五欲六塵,仰仗佛力,登上信願慈舟,即可出離輪迴。

從這個角度來論,能否在心念中放下那些我們平日牽纏不休的人與事,就是驗證我們是否真信切願的關鍵。而看破與放下的功夫是要在平時做的,我們只有在心性修行上著力,在一切順逆境緣中歷事煉心,蕩滌心胸,方能在關鍵時候徑登慈舟。

何處放不下,何處即成障礙。

所以說,我們在參與助念的團隊中談道德、談良心、談素質,這絕不是單純與空洞的說教,而是提醒大家從心性深處修起,去除我執、法執,這不僅僅是成就一個和合團隊所需要的,更是保證助念質量所需要的,說到根子上,也是保證我們個人真信切願、順利往生所需要的。

如何提高道德、良心與素質?

別無他求,還是這一句佛號。

不同的是,如果從清淨自性的角度去念佛,自會在無著無縛處下功夫,以三輪體空之般若智慧稱念這一句萬德洪名。久而久之,清淨心自然現前,大悲心油然而生,與眾生同體之感也就有了真實體悟。

以此種心態念佛送往生,亡者自然得益。況且,在此清淨慈悲心中,哪裡有亡者?哪裡有我?哪裡有人我是非?所謂悲智雙運、所謂自利利他,在這一刻就表現得非常自然了。

作為凡夫,我們在臨終一刻出現心態的波動是非常自然的。如果單純地強調清淨心念佛,反而會讓我們出現一些心理困擾,越是追求清淨,就越是與清淨心背道而馳。玄奘大師在羅什大師的《阿彌陀經》譯本後又著手重譯此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將羅什大師譯本中的「一心不亂」改為「繫念不亂」,這就是讓我們在平時的修習中,把繁雜的心念繫在這一句佛號上。「是善男子或善女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其無量聲聞弟子、菩薩眾俱前後圍繞,來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亂;既舍命已,隨佛眾會,生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經典上講得很清楚,只要我們真信切願,與阿彌陀佛慈悲願力感應,剩下的事就是阿彌陀佛的事了,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加佑」讓我們「心不亂」,此心安住在佛的大光明境界中,等當期之穢土業報身舍棄後,蓮華化生,清虛之體自然成就。如此過程,法爾自然,可見只要信願心真實具足,清淨心也就自然現前,兩者之間是沒有矛盾的。


大安法師: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眾生的共業都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扭轉狂瀾。但平時由於久習相安,這個厭離之心很難出得來的。我們念念佛,好像念得很感動,等回到家裡,又賺了很多錢,又有很多享受,這時候想一想,哎呀,這就是我的極樂國了,厭離心就沒有了。

當時印祖有一個弟子,學佛多年,也念過佛,他給印祖寫一封信,向印祖匯報他在一個特定的時刻發起了真實的厭離心。這是一個上海的居士。是什麼時候發出厭離心呢?當時日軍的飛機轟炸上海的時候,日本飛機在投擲炸彈,他在空曠的地方,他也沒有跑,上面是飛機盤旋轟炸的聲音,這時候他就合掌站在原地,念「南無阿彌陀佛」。那個時候他真的是發起了厭離心,他都不跑,他就想:你炸吧,你炸吧,你炸死我,我馬上就去西方極樂世界了,這個地方不想呆了。「寧做太平犬,不做戰時人」啊。

在戰爭時代的人,那太苦了,到處逃難,苦不堪言哪。被人宰殺就像宰殺一個動物一樣的,生命的價值根本就沒有,所以厭離心極大。他也不逃跑了,趕緊求往生。所以印祖說我們要有速求往生之心,然後到西方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得無生法忍,再來娑婆世界,普度一切有緣眾生,這才是我們正確的發心。


大安法師:淨業行人應畢生致力於培養「向西定勢」

《大智度論》裡面有一位國王,是個虔誠的優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問佛陀:「我常需要處理政務,有時甚至不得不領兵打仗。這種時候,我的心就會很散亂。如果我在臨命終時,心也散亂,沒有專注在念佛上,能不能到好的地方去呢?是否會投生到惡處?」

佛對他說:「不要擔心,如果平時有強大的善業熏習力量,你一定能生到好的地方去。」

佛說了一個比喻:有一棵樹,它以向東邊傾斜的姿勢生長,這樣一直向東長,就形成了傾向性。那麼,等到把這棵樹砍倒的時候,無論從哪裡砍,怎麼砍,它一定是向東倒下的。

通過這個比喻可以知道,如果我們的阿賴耶識中,佛號的熏習力量很大,臨命終時無論以怎樣的方式死亡,當阿賴耶識脫離四大(地、水、火、風),那個最強的力量都會牽引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這是平時修行的功夫。再加上阿彌陀佛二六時中都在繫念、關照著我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是臨命終,臨終時有什麼困難,那麼當此緊要關頭,阿彌陀佛的「臨終接引願」馬上就會顯現他的無作妙用。

所以只要我們平時堅定信願,精進持名,放心,一定能往生!

一方面,有真切的信願,就已經登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另一方面,以此信願心至誠念佛,熏習的力量就形成了傾向性,臨終必然倒向西方淨土。作為淨業行人,應畢生致力於培養這樣強大的「向西定勢」。


大安法師:「婬心不除,塵不可出」與「帶業往生」矛盾嗎

問:《楞嚴經》云:「婬心不除,塵不可出」。又聽師父說要修到阿羅漢的果位,淫慾的念頭方可斷盡,如此看來我等凡夫想出六道輪迴是非常困難的。但淨土法門又說任何眾生只要具足信願,持名乃至十念,必得帶業往生。這一難一易兩種說法,如何理解?矛盾嗎?

大安法師答:《楞嚴經》,佛門當中稱為開悟的《楞嚴》。從《二十五圓通章》來看,先要了解真妄二心,然後要以不生不滅的那個因獲得不生不滅的果位。那要找到不生不滅的因,就是叫作舍識用根,舍那個分別識,用不分別的那個性,比如見性、念性、耳根的聞性,是談這個。所以二十五圓通指向的是你要證得圓通,證得圓通就是破無明的境界,至少是破一分無明。觀音菩薩耳根圓通「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那馬上證得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那個體性,上與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

他馬上就有三十二應、十四種無畏、種種的應化身,這些都至少是圓教初住的水平。圓教初住的水平,從斷惑的程度來看,要斷見思惑。斷見思惑,這裡的談淫慾的心,屬于思惑的範圍。婬怒癡三毒煩惱,這是欲界眾生最難斷的。所以從小乘果位來說,斷見惑的初果聖人,他還有淫慾心,正因為有淫慾心,他才會有七次往返天上人間,還要七次來這個世間。到了二果斯陀含,他的淫慾心比較薄,還要來一次。證到三果阿那含,他就沒有欲界的淫慾心了,他就生到五不還天,五淨居天,在那裡斷上二界的思惑。那離開飲食男女,就是初禪就沒有這個淫慾了,他就可以生到色界天。

所以,自力法門豎出三界是很難的,凡夫想斷這個淫慾心很難。眾生煩惱越來越重,業障越來越重,這個淫慾的煩惱是越來越重。你只要看看網絡、報紙、小說,這些都是這方面的煩惱,越來越重。

了解到這個問題,凡夫想靠自力斷見思惑出輪迴是非常困難的,這是事實。這要有自知之明。就在這種情況下,才凸顯了淨土法門的這種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也是阿彌陀佛見證到他方世界的眾生尤其是五濁惡世的眾生斷這個婬怒癡三毒煩惱之難,難於上青天,所以才用悲心來發四十八大願,建立西方淨土,建立六字名號,令我等眾生信願念佛,感通佛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拿蓮台來接引,帶業往生。所以既然帶業,就是你有淫慾心,有淫慾的行為也沒有關係。

為什麼居士能夠往生?居士他就沒有斷婬嘛。但是你不能邪婬了,正婬是允許的。這是屬於特別法門。本來上樓梯,上一百零八層樓梯是要爬樓梯的,但有一種特別法門給你安了一個電梯,一般是沒有這個電梯的,阿彌陀佛太慈悲了,給你安了一個電梯。你只要坐上了電梯,哪怕你是一個殘疾人、連樓梯都爬不動的人,你也可以「唰」一下子到了一百零八層的頂層去,很快。是這個意思。


是否要祈求阿彌陀佛幫助驅除貪瞋癡

問:是否能夠在念佛號之前祈求阿彌陀佛佛光加持,幫助我,驅除心中的貪、瞋、癡?

大安法師答:持念「南無阿彌陀佛」信願行具足,念念往生啊!此刻西方淨土七寶蓮池中,標上你的名字蓮華放出光明,蓮華越來越大。念佛時,即有阿彌陀佛光明加持,我們至心「南無」(全身心歸命),就是真正的祈求。

有了彌陀強力的加持,就能有效地驅除自己的貪瞋癡。貪瞋癡如浮雲,念佛猶如智慧之風,風吹雲散,性天法爾朗徹。妄念來了不要去管他,一定要轉化為佛號的念頭,念頭轉化,也要經過由生轉熟的過程。現在有些人邊念佛邊琢磨有不有清淨心,聽說要清淨心才能往生呀,所以就刻意觀察念頭,哎呀,我這一念又不清淨了,這裡妄想雜念又起來了。這怎麼辦,怎麼辦?完蛋了,我不能往生了,因為我沒有清淨心。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自設障礙,並無聖言量的依據,純是自己凡夫的知見,不可依從。


慈雲灌頂法師:不能不知: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 

原來,念佛人也有不同的果報,請大家一定認真閱讀,認真思維,千萬不要自誤啊!

清浙水慈雲灌頂沙門續法集

一、為五欲故,發心念佛,地獄界也。   
二、為名利故,發心念佛,餓鬼界也。   
三、為眷屬故,發心念佛,畜生界也。   
四、為勝他故,發心念佛,修羅界也。   
五、畏惡道故,發心念佛,人法界也。   
六、求天樂故,發心念佛,天法界也。   
七、欣涅盤故,發心念佛,聲聞界也。   
八、慕無生故,發心念佛,緣覺界也。   
九、欲度他故,發心念佛,菩薩界也。   
十、希成佛故,發心念佛,佛法界也。   
十一、堅心念佛,地大也。   
十二、喜心念佛,水大也。   
十三、熱心念佛,火大也。   
十四、勤心念佛,風大也。   
十五、虛心念佛,空大也。   
十六、靈心念佛,根大也。   
十七、想心念佛,識大也。   
十八、念佛旋見,眼根也。   
十九、念佛反聞,耳根也。   
二十、念佛轉嗅,鼻根也。   
二一、念佛還嘗,舌根也。   
二二、念佛攝覺,身根也。   
二三、念佛逆知,意根也。   
二四、念佛觀像,色塵也。   
二五、念佛聽名,聲塵也。   
二六、念佛染香,香塵也。   
二七、念佛有味,味塵也。   
二八、念佛光嚴,觸塵也。   
二九、念佛觀想,法塵也。   
三十、眼不別色,眼識念佛也。   
三一、耳不別聲,耳識念佛也。   
三二、鼻不別香,鼻識念佛也。   
三三、舌不別味,舌識念佛也。   
三四、身不別觸,身識念佛也。   
三五 、意不別法,意識念佛也。   
三六、怖生死苦,苦諦念佛也。   
三七、息諸惑業,集諦念佛也。   
三八、修戒定慧,道諦念佛也。   
三九、證寂滅理,滅諦念佛也。   
四十、煩惱不生,無明緣念佛也。   
四一、不作諸業,行緣念佛也。   
四二、不託母胎,識緣念佛也。   
四三、色心斷滅,名色緣念佛也。   
四四、諸根灰泯,六入緣念佛也。   
四五、根塵識離,觸緣念佛也。   
四六、不領前境,受緣念佛也。   
四七、不貪財色,愛緣念佛也。   
四八、不求塵欲,取緣念佛也。   
四九、業無有成,有緣念佛也。   
五十、不受後陰,生緣念佛也。   
五一、空無熟壞,老死緣念佛也。   
五二、一心念佛,萬緣自舍,施度也。   
五三、一心念佛,諸惡自止,戒度也。
五四、一心念佛,心自柔順,忍度也。   
五五、一心念佛,永不退轉,進度也。   
五六、一心念佛,余想不生,禪度也。   
五七、一心念佛,正智分明,智度也。   
五八、一心念佛,成正 知,菩提也。   
五九、一心念佛,常樂我凈,涅盤也。   
六十、寂靜念佛,空如來藏也。   
六一、想像念佛,不空如來藏也。   
六二、圓通念佛,空不空如來藏也。   
六三、日出念佛,先照時也。   
六四、食時念佛,轉照初也。   
六五、亭午念佛,轉照中也。   
六六、晡時念佛,轉照後也。   
六七、日沒念佛,還照時也。   
六八、念心外佛,小教也。   
六九、念心內佛,始教也。   
七十、念即心佛,終教也。   
七一、念非心佛,頓教也。   
七二、念普融佛,圓教也。   
七三、有佛有心,凈念相繼,事法界也。   
七四、無佛無心,不假方便,理法界也。   
七五、念佛念心,入無生忍,事理無礙法界也。  
七六、若佛若心, 含無盡,事事無礙法界也。   
七七、一念佛門,含無盡義,總相也。   
七八、四五義門,非一念佛,別相也。   
七九、十六觀等,同成念佛,同相也。   
八十、依報清凈,非正莊嚴,異相也。   
八一、念佛一門,攬諸義成,成相也。   
八二、四種五種,各住自位,壞相也。   
八三、依正功德,念佛便周,同時具足相應門也。   
八四、 周諸法,不離念佛,廣狹自在無礙門也。   
八五、一根念佛,六根都攝,一多相容不同門也。   
八六、念佛三昧,即一切法,諸法相即自在門也。   
八七、正念佛時,余門不現,秘密隱顯俱成門也。   
八八、此念佛門,一切齊攝,微細相容安立門也。   
八九、五種念佛,互攝重重,因陀羅網境界門也。   
九十、見念佛門,即見無盡,託事顯法生解門也。   
九一、前後念佛,不異當念,十世隔法異成門也。   
九二、念佛一法,帶無盡法,主伴圓明具德門也。   
九三、念自心佛,本覺也。   
九四、念佛信心,始覺中名字也。   
九五、念佛解心,始覺中相似也。   
九六、念佛證心,始覺中分證也。   
九七、念佛成佛,究竟覺也。   
九八、當念佛時,寂寞無為,法身佛也。   
九九、當念佛時,無德不具,報身佛也。   
一百、當念佛時,凡聖並欣,化身佛也。


凈空法師:念佛的心態

我們看今天修凈土同修很多,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甚至於念佛還墮地獄。我是早年跟李老師學經教,第一次看到慈雲灌頂法師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是清朝初年乾隆年間的慈雲灌頂大師。這一位老人也非常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日本《卍續藏》,蒐集他的注經跟論述有二十多種,非常豐富。那本小冊子是他老人家對《楞嚴經.圓通章》的註解,我們知道,「圓通章」文字不多,只有二百四十四個字,比《般若心經》還少,《般若心經》是二百六十個字,它二百四十四個字,註解得非常豐富、非常詳細。末後,到末後的一章,它講念佛人,有一百種不同的果報,第一個就是墮地獄。我看到這個結論,我懷疑,念佛不管怎麽樣念得再不好,總不至於念到地獄去了,怎麽想也想不通。我就拿著這本書去見李老師,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一看:這是大事,這不是小事,我不跟你一個人講,我在講經的時候給大家講。

念佛的心態重要,跟禪宗宗門的義趣是相同的,你會念嗎?今天念佛,實在講會念的人太少了,不會念的人太多了,凡是真正會念的沒有一個不往生,不會念的三途六道統統有分。我這才明白,瞋恚心念佛,念佛還發脾氣、還生氣,這是地獄道;念佛不斷貪心,餓鬼道;念佛愚痴,邪正不分、是非不明,畜生道;能把五戒十善做好,這念佛才能到人道,這我們才恍然大悟。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無量壽經》上的,那個往生的條件是什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是什麽?經論上解釋得很多,我們綜合經論上的解釋,用十個字來表明它,菩提心的體是真誠心。我們有沒有真誠?念佛的心是真誠,待人接物都是真誠,一片真誠這個才行。我念佛的時候用真誠心,我不念佛的時候就用虛偽心,怎麽行?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明教理,你不了解諸法實相,所以你的真誠心顯不出來,你所用的心全是妄心,全是自私自利的心,這個跟阿彌陀佛不相應。凈宗的殊勝稱為最勝之道,實在講就是指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彌陀的本願。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起心動念跟四十八願對照,你跟哪一願相應,可以說一條都沒有,你怎麽能往生?起心動念從來沒有忘了我,只要有我,連帶的就是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這些東西障道因緣。不是佛不慈悲不來接引你,這些東西障礙,沒障礙佛那邊,障礙自己這邊。所以自己縱然有感,佛有應,佛是來應沒錯,但是佛的應你感受不到,統統被障礙障住了。

所以世尊滅度之前,教導我們兩樁事情非常重要,阿難尊者所問的,其實是代我們問的。佛陀在世我們依佛為師,向佛學習,佛陀不在了我們依誰為師?佛說了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這就說得很清楚,一定要持戒,一定要能吃苦,不怕苦。為什麽?持戒就跟佛陀在世沒兩樣,願意吃苦增長道心,你不會迷於世俗,你不會墮落。特別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內有三毒煩惱,佛法講貪瞋痴是三毒,我現在講五毒,根本煩惱貪瞋痴,後面還有慢、還有疑、還有惡見,我講五個,貪瞋痴慢疑。這個疑問題很嚴重,我們對佛菩薩懷疑、對經教懷疑,那你怎麽能接受?印光大師教導我們學佛研究經教,「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誠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現代的人絕大多數心浮氣躁,這樣的心態即使諸佛菩薩慈悲來教導我們,我們都不能接受,為什麽?誠敬心沒有。由此可知,絕對不是佛菩薩不慈悲,佛菩薩非常慈悲,慈悲到極處。而是怪我們自己,我們自己錯了,不是在別人身上,這個不能不知道。真想學佛、真想成就,一定要依教奉行,要知道世尊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非常好的榜樣,他教我們持戒,他做到了;他教我們以苦為師,他也做到了。


淨空老法師法語:念佛人墮地獄、變餓鬼、變畜生,我看到非常驚訝!

我曾經跟諸位講過,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學習《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我採取的是灌頂大師,乾隆時代的人,他的註解。因為《大勢至圓通章》很少人做註子,他的註解收在《卍續藏經》裡面,分量很大。

《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我學這個本子,這個本子最後一頁,灌頂大師告訴我們,念佛人有一百種果報,開頭第一段,念佛人墮地獄、變餓鬼、變畜生,我看到非常驚訝。

念佛再不好也不至於墮阿鼻地獄,怎麼念佛人會頭一句就是阿鼻地獄?

這一大篇灌頂法師的開示,從墮阿鼻地獄,一直到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那是在第一百條,頭一條是講墮阿鼻地獄。

我非常驚訝、疑惑,拿去向老師請教,老師一看說這是大問題,我不能單獨跟你講,我講經的時候會跟大家說。如果是你天天念佛,還幹貪瞋痴慢,還幹損人利己,特別是嫉妒心破壞佛法,障礙眾生聞法的機緣,這個罪墮阿鼻地獄。

佛經上講,殺人罪小,殺人是殺人身命,這個罪很小;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大了,決定是阿鼻地獄。

以後我們看到《彌勒菩薩所問經》,也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經上告訴我們,舉一個事實的例子,兩個法師講經說法,聽眾很多,供養也很多。另外有幾個比丘生起嫉妒心,惡意的破壞,在信眾當中破壞,說這兩個法師很會講經,但是不守清規,不守戒律,沒有品德,聽眾聽了之後就散掉。以後這批毀謗、造謠生事墮阿鼻地獄,地獄出來之後變餓鬼、變畜生,最後業障消掉之後回到人間,生生世世愚痴,沒有智慧。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這個經好像我記得我講過三遍,另一個經題是《彌勒菩薩所問經》,是一部經兩個不同的經題。所以破壞正法,破壞眾生聞法的機緣,這個罪比什麼都重,你不生地獄到哪去?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大勢至菩薩圓通章疏鈔》最後這一頁,可以把它單印成單章流通,特別讓大家警惕到,念佛要學佛,念佛不能違背佛陀教誨。 那是打著佛的招牌來滅佛法,那個罪是更重了。所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怎麼可以幹這種糊塗事?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生生不墮這就是聞常住,他就不離常住,他心裡常有常住。聞彌陀不離彌陀,心心念念常有彌陀,他當然不墮地獄、不墮三途,真正發願往生淨土決定得生。

淨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五三集) 


慧淨法師:為什麼念佛三年還墮到地獄?

問:師父,剛才您在為大家開示《無量壽經》大意時,講了一個公案,就是一個婆羅門和他的妻子一起念佛,念了三年,那為什麼這個婆羅門念佛念了三年,他還是墮到地獄,請師父開示。

答:是的,這或許他雖然稱念,但卻是一種勉強的念,應付式的念。

雖然墮落地獄了,但畢竟他在生有念佛,這一句名號也會在某一種機緣下顯示它的功能,所以結果它的功能也顯現出來了,雖然沒有即刻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功能顯現出來了。

或許這也是彌陀的安排,使他到地獄去,借這個名號度更多的眾生,同時又讓他還陽來告訴人家這一則典故,使凡是聽到的人都感動,都稱名念佛,然後又傳布出去。或許有這一種含義存在,因為他的事跡,就是很簡要的這樣述說而已,至于其它的前後原因是什麼,並沒有交代,所以,我們只能這樣推論。

我們知道,這一句名號能夠使稱念的人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婆羅門不能往生,那有種種原因。

往往能夠往生的當然都是一生專稱佛名的人,一生專稱佛名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他之所以專稱佛名,當然有他的動機目的,他的動機目的無非是厭離娑婆,願生極樂,然後才會去稱念這一句名號,至于說他有了這個動機而稱念這一句名號的時候,他對于彌陀的救度是否有充分的了解,那已經無關緊要了,就必定往生,因為,他已經合乎往生的條件了──厭離娑婆,願生極樂,專稱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

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往往會半途而廢,就像剛剛所問的一些老太婆,告訴她這一句名號非常好,只要稱念,能消業障增福慧,可是她生死心不懇切,所以,一遇到病痛逆境,就不念了,那不念了,似乎這一個緣就斷了,就減少了。《阿彌陀經》里面說:

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是諸善男子善女子,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意思說他有真正的願,現在有真正的願,現在就往生,現在如果沒有往生,條件因緣不具足,現在不往生,將來也會往生。所以,後面的經文就說:

是諸人等,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

已發願的或許已經往生,不然的話就現在往生,因為他有這個願,不管早與晚,都會往生,所以說:“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就“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不怕不往生,就怕你沒有這個願,厭離娑婆,願生極樂,自然就會稱名。

那不稱名能往生嗎?照樣往生,因為曇鸞祖師曾經說過,他說:

若人但聞彼國土清淨安樂,克念願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曇鸞祖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只是聽到極樂世界這個國土是一個清淨安樂的國土,啊!有那麼好的地方啊,那我一定要去,克念願生,“克念”就是切實有願生的心念,一意西馳,一心向往,一生不變,所以叫做“克念願生,亦得往生,”這一種眾生也能往生極樂世界。

同時,即入正定聚,已經是必定往生成佛的身份了叫正定聚,所以那一種願生已經是含信在里邊了。因為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願有信,行也就在里邊了,因為,行是阿彌陀佛兆載永劫所累積的功德,是要送給願往生的眾生,願往生的眾生,在第十八願來講是經過彌陀所呼喚的眾生啊!

剛剛講的這一種眾生無形中也是經過彌陀所呼喚的,為什麼?彌陀的呼喚是隨時隨地都在呼喚我們,有情無情都在為我們說法,他以極樂世界的清淨莊嚴來吸引我們,這個就是彌陀的呼喚,只要引起我們願往生的心,阿彌陀佛呼喚的目的也就達成了。

來源:《淨土三經一論大意》

 

教別人學佛,為何還入地獄?教人念佛的方法與原則

天天念佛,為何還有很多人墮三惡道?

用攀緣心念佛拜佛,竟成了阿修羅!

學習「唯識觀」,人生得自在!

不要以為念佛就可以往生!念佛無法往生的真相!

你真的想求生西方嗎?看平時的表現,就知道你是否真心想往生西方!

你用攀緣心念佛,用攀緣心來拜佛,你要小心!

來生再得人身,比往生極樂世界還難

一聲南無阿彌陀佛,等於總念一切佛、一切經、一切咒

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

危險!念佛念經念咒未必是修佛法!

念佛、誦經、消業大比較

六道輪迴的痛苦——地獄、餓鬼道的眾生還能念佛嗎?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菩薩行六度中,為什麼稱五度如盲,般若為導,為何如此說?

心正法正,心邪法邪,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

若不往生淨土,將來必墮地獄

魔不是青面獠牙,會顯得甜甜蜜蜜,讓你見到他,就不想離開他

印光大師呵斥「念佛沒念好」--須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嗎?

何等為 淨業三福?

佛法的設計從來就不是讓你這一生變得更美好,是來翻轉生命的

沒有出離心的攝持,所修的法再高也沒有意義!

修學凈土宗要不要聞思,學習教理?

佛法的命根就是聞思修行

 

念佛一百種果報!基本常識都沒有,念佛去了地獄,冤不冤枉!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