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橋旦曾堪布:吃素應從修心做起,吃素是不是另一種執著?不要做表面上的修行

一般說來,整個佛教都非常重視吃素,尤其是在我們漢地佛教地區吃素的習俗非常廣泛,历史也很悠久。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我感到非常敬佩。因為吃素就是我們對自己制定的一個修行的戒律,這也是不傷害生命的一個最直接的手段。正如大寶法王所說:「最好的放生就是自己做到吃素」。佛教徒吃素本身就是一種戒,但能否保持正確的態度,則要取決於保持甚麼樣的動機和心態。

某個角度而言「戒」分為三種:一、救難戒。二、善願戒。三、出離戒。它們的分別並非是戒體的差異,而是動機的不同。畏懼惡趣的動機而守戒,此戒為「救難戒」。追逐人天享樂的動機而守戒,此戒則為「善願戒」。為個人超三界、出輪回和獲得解脫的動機而守戒,此戒就成為「小乘戒」。為普度眾生、六度萬行和追求證得佛果的動機而守戒,此戒就成為「大乘戒」。前兩者屬世間法的戒,即是獲得增上生的因。後者才是出世間法的戒,即是證得決定勝的道。增上生是暫時的安樂,決定勝則是究竟的解脫。解脫有兩種,小解脫和大解脫。「出離戒」沒有菩提心的攝持,是屬於小乘的「出離戒」,也是獲得小解脫的因。如果有菩提心攝持的話,它就成為與菩提心一體的「出離戒」,是大乘的「菩薩出離戒」,也是證得大解脫的道。按照大乘佛教的要求,吃素最好的態度應是以菩提心攝持的心態來吃素。

然而,我們並不知道所有吃素的人是否都能保持這樣正確的態度。因為吃素本來就有很多原因存在,有的是因為健康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宗教信仰的原因,有的則是因為道德、動物保護和環保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吃素的情況存在。比如:有些人怕墮入三惡道而吃素,這比較類似於「救難戒」。有些人為追求人天果報而吃素,這比較類似於「善願戒」。前者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墮惡趣而吃素,後者是為了自己享受人天果報而吃素。這種吃素的態度比較狹隘,也很自私。因為這些吃素的態度並不是為了愛護生命或尊重生命而吃素。如果僅以「救難戒」和「善願戒」的態度去吃素的話,那是世間法,不叫真正修行。就好比佛陀的弟弟難陀,剛開始學佛時,他所持守的戒就是「善願戒」。當時佛陀對比丘們說:「誰都不允許與難陀交往。理由是難陀為得人天果報而守戒,我們比丘們是為獲得解脫而守戒,他和我們道行不同,絕不可以和他相處」。從這則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持守「善願戒」的前提下所作所為都不屬於真正的修行。

有些人是為自己獲得解脫而吃素,這比較屬於小乘的「出離戒」。雖然是屬於出世間法,但還是小乘的佛教範疇,這種態度不符合大乘佛法修行者吃素的態度。在漢地,有些人是由於民族傳統和習俗的原因而吃素,除了社會團體和民俗環境不允許外,沒有為別的理由而吃素,以這種態度吃素更談不上是真正的修行,只不過是「無記業」罷了。有些人為了美容、保健和身材而吃素。如果這些以站在佛教的角度看這些人,是不符合修行人吃素的態度。但站在世間的角度而言,是非常好的行為,也是很清淨的生活。關於吃素,根據科學和醫學一致的解釋對健康和長壽有非常大的好處。無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世界上大多數的健康長壽的人,都是長期吃素的人。世界上其它宗教裡也有很多吃素的人,吃素並非是佛教所特有,我們也不應該給這些為健康等原因而吃素的人增加更多的負擔。其實這些為健康美貌而吃素的人,很有可能透過吃素的因緣自然而然的進到佛門裡來,能夠與佛教結上善緣。所以僅僅是「吃素」也會是一個引領大眾結緣佛教的方便之門。

佛教徒吃素的最正確態度應是以發起菩提心來吃素,這是大乘佛教的博大精神之所在。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態正確並不是指我是大乘佛教徒所以大乘佛教吃素是最正確,而是指大乘佛教的思想精神很博大,慈悲智慧很高尚。所以大乘佛教吃素的心態是最正確。大乘佛教的思想和精神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和自度度他。無論是佛教徒還是非佛教徒,誰的自相續中具備大乘的思想和精神,誰就是偉大的。大乘行者吃素的態度純粹是為了愛護和拯救生命的利他之心,是大慈大悲之心。大乘行者吃素的態度是對眾生生命生起真實無偽的菩提心而吃素,也是對眾生生命極其高度尊重而吃素。

大乘佛教徒為甚麼要對眾生生命生起難忍的慈悲和高度尊重呢?

理由有三:一、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父母,二、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三、將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首先我們應認知:過去的時候一切眾生曾經是我們的父母親,包括牛、羊、老鼠、螃蟹、蟑螂、螞蟻等等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殺害它們就等於殺害父母,吃了它們就等於吃了父母。《毗奈耶經》中記載說:有個人特別疼愛兒子,為兒子造了很多很多的業。臨死時,由於放不下兒子,竟轉生成了一頭自家的牛。後來他的兒子把這牛殺了,吃了牛肉。牛死後,再次轉生為自家的牛,兒子又把它殺了。第三次他仍轉生為自家的牛,當兒子再次準備殺它時,舍利子出現在他家的門口。透過神通觀察:發現牛一直在自言自語說:「我已經來兩次了,都被你殺了。我最愛的兒子啊,現在你又要殺我,我非常難受,實在是忍受不了,又沒辦法抵抗啊。」尊者將此話告訴了「牛」的兒子,後來兒子就把這頭牛放了生。根據這個公案,我們毫無疑問的獲知,當下我們經常吃的肉,過去生曾是我們的父母親人。

其次,我們應認知:現在的時候一切眾生是修行的所依助緣,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修行對象。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修法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眾,豈有此言教」。所以,從修行所依助緣的角度而言,眾生與佛的作用是相等的。若以修行所依的助緣來說,佛和眾生是同等的重要,那我們為甚麼只尊重佛陀而不尊重眾生呢?我們修行人必須平等的去尊重眾生,因為沒有它們我們就無法生起菩提心,沒有菩提心就無法達成六度萬行等等的福慧資糧。沒有福慧資糧,成佛豈不是空談。正如《華嚴經》中說:「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心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龍樹菩薩也說過:「眾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於眾敬如師」。一切眾生是行者趨入菩提的根本因,如果想要成佛的話,應當將眾生與自己的上師一樣地恭敬承侍。所有的眾生對我們的恩德都是不可思議的,如果殺害或吃掉它們,等同於我們對它們恩將仇報。

再次我們應認知:未來的時候一切眾生是未來的佛陀,由於一切眾生生命皆有佛性,它們都將是未來的佛,傷害它們就等於傷害諸佛,吃了它們就等於吃了諸佛。正如《二觀察續》雲:「眾生本為佛,然為客塵遮,垢淨即現佛」。噶舉祖師岡波巴大師在《解脫莊嚴寶論》中說:「所謂法性真如無有差別者,佛陀的真如和眾生的真如沒有賢劣、大小和高下的差別故,眾生具有如來藏」。第三世大寶法王在《大手印祈願文》中說:「眾生自性即是佛,然而迷故漂輪回,於受無窮苦有情,願生難忍大悲心。」巴珠仁波切也說:「我們聞法眾眷屬也同樣具有如來藏,已獲得了珍寶人身,並遇到了善知識以方便教言攝受,所以是未來佛」。在這方面有大量的教證理證和實踐例證的詳實資料,此處不再詳細說明。根據大乘佛教的觀點,從上述的過去、現在、未來時等三個角度去思維而不殺害生命,並在嚴格要求吃素的前提下,愛護生命、救護生命,尊重生命。即便是在健康情況不佳為了補充身體的營養而吃肉時,也要加倍地為它們做回向和超度。

在很多佛經中,都曾以教證和理證充分證明過一切有情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他們現在是我們修行的助緣,未來是成就的佛陀,但這種說法不一定會被所有人能理解或接受,因為這是佛教特有的主張。其它的宗教都沒有這樣的理念,包括基督教的慈悲也僅僅是局限在人類,而不是對所有生命。所以對於半信半疑、甚至不信佛的人而言,佛法的道理講得再精彩也起不了任何作用。即使你不承認這些道理,但也不應該殺害眾生生命。至少我們應該從人性珍惜自己生命的角度去思維,所有一切生命都有珍愛自己生命的本能,任何一個有情眾生都不願意被別人或其他物種所殺害,都有存活的希求和生存的權力。如同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自己的一般,它的生命也是它自己的。

它們也不願意遭受痛苦,也一樣的需求得到快樂。就像西藏偉大的智者更頓曲派曾經所說:「沒有腿腳的蚯蚓為尋找快樂而漂泊,沒有眼睛的螞蟻也為追求安寧而游蕩,總而言之所有一切眾生都為獲得快樂而生存」。所以我們怎麼可以只尊重人類而輕視其他的生命呢?我們怎麼可以只關懷人類而傷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連地球上的一方一土,一草一木,一切眾生都有與人類共享和使用的權力,更何況是屬於它自己的生命。這地球上一切資源,並非是為獨一無二的人類所提供,而是為一切生命眾生而提供。我們人類不應該過度貪婪,更不應該殺害無辜的生命,否則其後果是非常悲慘的。

如今還有一些學佛的人往往落入一種極端。比如:某個人雖然做到長期吃素,也經常去寺廟做些朝拜、燒香供佛等佛事,只注重外在表面上的形式,而不注重內在的修行。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一天比一天要提高;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一天比一天要減少,這才是修行的目的。燒香、磕頭、朝拜等佛事行為這些都不過是修行的方法,方便而已。方便怎麼可以變成修行本身?吃素應該從修心開始做起,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吃素的形式上。很多人嚴格執著吃素,但往往忽略修心本身。這豈不是舍本逐末了嗎?

吃素不是修行本身,而是修行的助緣,也是方便。佛教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我們,在修行路途中應該放下對方便的執著而提升修行本身,借助這些助緣來渡過輪回苦海,並到達涅槃的彼岸。在修行的路上總是放不下對方便執著的這些人,好比渡過大海的游客到達彼岸時,放不下船一樣非常可笑。

尊者密勒日巴大師也曾經說過:「無論你是對世間法執著,還是對修行的形式上執著,都是一樣離不開執著。就像一個人是被鐵鏈綁住,還是被金鏈綁住,是一樣的道理,其作用都是束縛」。修行本身是斷除煩惱和增上功德。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是長養慈悲和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我們學佛人應該學佛越久,對表面形式上的執著越減少;學佛越久,內在的知見越有提升;吃素時間越久,越是應該充滿廣大的慈悲和包容的胸懷。

我們有些佛弟子吃素多年,而且吃素吃得很執著、很嚴格,連牛奶都不喝等等,但內心的貪嗔癡仍然沒有改變,絲毫沒有減少,關愛生命的心、慈悲心也一點沒有增上。有些人吃素以後反而脾氣非常糟糕,為人處事特別不圓融,自大自私的習氣越來越強,對人對事都非常冷漠,一點人情味都沒有了,常常愁眉苦臉,沒有生命活力,這樣吃素吃得真的很可憐。

在漢地有一個老居士,她嚴格吃素並苦修了很多年。有一次,她的家人在做飯的時候,不小心在菜裡面加了一些含有肉味的調料,被她發現了,這個老居士立刻勃然大怒的質問家人:「你們明明知道我是嚴格吃素的佛教徒,為甚麼還故意在我的菜裡面加肉食調料?你們這樣做會毀了我的修行!」她不但發怒,還進行惡口。我們在餐廳裡吃飯的時候也經常看到類似這樣的情況,如果菜湯裡發現肉食調料的時候,有些居士會找老板吵架,有些居士直接對服務生發脾氣。這樣的發怒一是不應該,二也沒有必要,因為發怒的罪業非常嚴重,嗔恚心的破壞力很可怕。寂天菩薩在《入行論》中說:「一嗔能摧毀,千劫所積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諸福善」。意思是說即使是千劫中通過布施和供奉諸佛等獲得的善業福報,只要你生氣發怒一次,就會將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淨。

經常有一些修行非常好的活佛、堪布和我聊天,他們說:「現在漢地很多人吃素,也很普遍,可在他們的身上卻很少看到發自內心的熱情、慈悲和喜悅,反而感覺他們對待生活非常冷淡,並且比較容易不開心,甚至莫名其妙地發火」。我就跟他們開玩笑說:「由於他們在長期吃素,可能身體缺乏營養。根據醫學的解釋,身體缺乏營養時,體內的氣容易上升,引發對情緒的影嚮,容易莫名其妙地不開心,甚至會發脾氣」。在藏地有些大德不一定長期吃素,但他們的內心充滿著慈悲,對眾生情誼非常深厚,只要獃在他們身邊就會感到舒適溫暖,總是不想離開。每當我回憶起小時候依止他們的事情時,我都會潸然流淚。他們既有高尚的品質,為人處事也非常圓融,又證悟至高無上的境界,能通達一切諸法的實相。他們雖然並沒有長期吃素,但為甚麼能做到如此的境界?因為他們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一直沒有離開真正的修行,並抓住了修行的重點和核心——慈悲與智慧。

有些學佛人在很多地方只追求表面形式,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但仔細觀察,其中確實不乏缺少正知正見的情況,沉迷在民間信仰之中,這是很可惜的事情。由於內心缺乏正知正見,所以做表面上的所謂修行,最後並沒有成為真正的修行。有一些皈依佛門已經多年的修行人,努力苦修,生活簡樸,吃素多年,覺得自己已經修行很好了,一旦看到有些佛教徒吃肉,馬上就對他產生他怎麼可以吃肉等的想法,邪見頓生,甚至誹謗或衡量他人過患。像這樣的人,吃素不就變成了修行上的障礙嗎?還有功德嗎?像這種吃素,只是他的「色蘊」在吃素,並未起到提升自己生命品質的作用。這樣吃素也是一種執著,更是一種造業。當我們看到別人吃肉的時候,應該接納包容,不要分別,訓練自己的心胸廣大,包容一切,勤奮培養自己的清淨觀。

一個人自己能做到吃素是很好的,相當不容易,我們非常隨喜贊嘆!但是,千萬不應該因為自己能做到吃素而對別人不吃素起邪見。我們畢竟是凡夫,所以總是自以為是,自己做到的事情,發現別人做不到,就立刻有反應。你想一想這樣的修行能如法嗎?這不是修行的障礙又是甚麼呢?看到別人做不到像自己一樣吃素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瞧不起人家。這樣吃素不就變成輕視別人的助緣了嗎?第二個反應是——別人做不到吃素的事情,自己已經做到了,感到自己比別人厲害,比別人優秀,由此生起我慢。於是,吃素又變成產生我慢的因素了。這非常可怕!我慢高山難存德水啊!這樣的修行不但沒有解決修行上的障礙,反而助長了我們的煩惱。

佛陀為我們宣說佛法的目的是為了調伏「我執」和對治「煩惱」,而不是增上煩惱的助緣。每個人都具備不同的優點,但所有人優點的呈現是不一樣的,大家的優點也有千差萬別。自己做得到的不一定別人也能做得到。同樣的道理,別人做得到的,我們也不一定能做得到。我們不能總是拿自己的優點去跟別人的缺點比,而應該拿別人的優點來跟自己的缺點比,這樣才會發現自己人格上的問題和修行上的不足。否則,我們永遠發現不了自己做人和修行上的很多缺點。

雖然我們的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非常偉大,佛陀的法教殊勝不可思議,再加上從古至今的高僧大德們很了不起。但如今整個社會現象中,除了這些優秀的大德們以外,我們佛教徒很少能成為人們的楷糢。而我們看到在基督教的教團中,他們的信徒相處和睦、彼此愛護包容,對人對事發自內心,實實在在地幫助別人做一些實事、好事,令我感動,也感到慚愧。既然我們佛教有這麼偉大的導師,有這麼殊勝的法,又有很好的善知識在引導,為甚麼我們有些佛教徒的修養作為、言談舉止和為人處事都很不圓融、不正常,甚至很極端怪僻。我感到非常遺憾。當然一方面是有無明業力的原因,使人們體會不到佛教的偉大。另一方面是的確我們並沒有做到遵循佛陀的教誨去依教奉行,在我們所謂的修行上,往往只注重和停留在形式上,而未真正深入拓展內心的潛能——慈悲與智慧。

最後,希望我們佛弟子要盡心盡力、想方設法地將佛教的博愛精神以及佛教的思想精髓,真正落實運用在實際生活當中,使所有的人類社會,包括非佛教徒、都甚深地體會到佛教的博大精神思想。這是我們的責任,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我們所有佛教徒每一個人都肩負著這個使命。我們大家還肩負著服務眾生的使命。那麼服務眾生就應該從不殺害生命開始做起。這點非常重要,我本人也正在努力當中,所有修行人都能相互提醒和指點。我真心希望所有教派的修行人踏上解脫的正確軌道,並迅速啓迪智慧,淨化心靈!更好的服務一切眾生。這是我們大家的責任,佛法弘揚廣大更是我們所有佛教徒的心願!祈願大家吉祥如意!法喜充滿!修證圓滿!

 

喝酒吃肉吃大蒜能否往生西方?吃肉念經或念佛,有如『含血噴經書』?

​​​​​​

關於食素的問題,這裏有全面的解答,讓你從此不再糾結!


有感「國際素食日」,又稱「世界無肉日」,據說在這一天,「世界各地許多屠房停宰、飯堂醫院監獄等會供應全素食品」,全民都停止肉食,吃素一天。

孤陋寡聞,還是第一次知道有這個節日,這應該感謝網絡!

據說這個節日1986 年發端於印度。無論倡導者的動機如何,都是值得讚嘆的:這使得無數食材動物在無盡苦難中稍稍鬆了一口氣,也使人類暫停一下大快朵頤之口腹,反思一下自己。 比如,我現在就坐在這裡,也反思了一下這件事,理一下思路,看能否將素食者、倡導素食者的動機,粗淺分一下類呢?我想還是可以的。本人學識淺薄,僅根據個人的觀察,將素食的各類態度,依動機且分「五重境界」吧。

第一類:健康素食者——人類的恐懼

大快朵頤,吃遍天上地下的後果之一,就是產生了數不勝數原來沒有過的疑難雜症:各類癌症、肥胖、三高、心臟問題、慢性中毒等;甚至也將動物界的一些病症引進了人類,比如愛滋病,就有人懷疑是吃靈長類動物帶來的。疾病降低了人類生命的品質,給人類生活蒙上了一層嚴重的陰影。解決這種恐懼的步伐,一刻都沒有停止過。有人通過反思並長期的實踐,證明素食是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的,選幾個新聞標題代表一下這類素食者的態度:「素食主義者比肉食主義者大約多活15 年」,「水果和蔬菜可幫助我們排出致病毒素」,「果蔬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可保護心臟及大動脈」等等。說的有理有據,令人信服!我們讚嘆這類人士為人類提供了低成本無痛苦福壽延年的理論與實踐!雖然,這部人士一般都是從「我」出發——無關動物、無關他人——僅是為了「我」的健康選擇吃素,但絲毫無損於對人類(及動物)的貢獻及我對各位的尊敬!

第二類:環保素食者——有識之士的憂慮

溫室效應、地震、洪水、颶風、病蟲害,地球媽媽不堪重負,自凈功能受到嚴重傷害——當然(其實是),也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環境,於是,有識之士也不斷探索,試圖找出癥結。在這路大軍中,「素食環保」與老百姓的生活是最密切的。「全球暖化危機的主要原因:聯合國糧農組織2006 年底報告指出,飼養牲畜是造成氣候變化的最大元兇」。這一個證據,就足可以讓我們理直氣壯的吃素並倡導吃素了!這一類素食者的眼界開闊了一些,從個人健康拓展到生存環境,但依然是從「我」出發——大眾的「我」及後世的「我」——食材動物與第一類一樣,是被動的受益者。但同樣,這類人士放眼全球及後世,是偉大的、值得尊敬的!

第三類:悲憫素食者——內心深處的溫情

這一類素食者悲天憫人,屬主動的動物保護者。小貓小狗小雞小鴨小牛小象幼小之時憨態可掬讓我們愛不釋手,長大之後對主人的忠心耿耿反趁出這個世界的信義缺失,受傷、流浪時的瑟瑟發抖讓我們的心也隨之顫抖!樂趣、忠誠、對信義的渴望,於是大聲疾呼:不能無情無義殺戮我們的朋友!——於是就選擇了吃素。吃素,也是放這類動物一條生路。如新聞說「根據去年Green Monday 做了一個調查,香港700 萬人有23%有素食習慣,每年拯救約3 億個生命!」多麼有震撼力的數字!小小一個香港尚且每年能救3 億個生命,何況全世界!

第四類:人本平等素食者——自大的謙虛

人本主義者將動物權益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動物也有感情!動物也有社會組織!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家庭有妻兒,理應和人是平等的,我們不應該吃他們!這種吶喊非常有力,也得到了許多人的共鳴,但別忘了,這種觀念,是建立在「人本主義」——即以人為本——基礎上的,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是世界的核心,人是至高無上的!在人本主義者面前,上帝都要退而居其次,更何況動物?談「平等」,是人本者施捨的平等。一位堅定的動保主義者說:「我們現在談不應該吃肉不應該殺生,會與所有動物結怨!這些動物會想,他們居然坐下來討論該不該吃我們!他們本來就不該吃我們!這根本就不需要討論!」所以人本平等素食者,雖然已經更加謙虛更加偉大,但這種謙虛無疑是建立在盲目自大基礎上的。

前四類素食者,很多都有意無意的澄清一個事實:我們只是素食主義者,與信仰無關!素食餐廳對客人的調查也證明這一點,很多素食者,只是各種原因的素食,因為信仰而主動吃素者只在少數。好吧!即使無關信仰,素食也是永遠值得尊敬的!

第五類:究竟平等不食肉者——人類的覺醒

這一類不食肉者,是建立在佛說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基礎上的。動物是什麼?是我們的過去、現在,也可能是我們的未來!佛說,無始劫來,我們輪轉六道沉淪生死,每一個有情眾生——當然包括但不限於動物——都可能是我們過去世的父母兄弟姐妹、現在世的同修道友、未來的佛菩薩,我們吃他們,就是吃我們自己、吃我們的親人、吃未來的佛菩薩!這一類素食者,放下自我的執著,破除了人類的傲慢,捨棄了兒女情長式的悲戚,擔當了對所有有情眾生予樂拔苦的大慈大悲!他們是世間圓滿的覺悟者、徹底的解脫者——佛陀的追隨者、實踐者,已經覺醒並終將走向圓滿!所以,這一類不食肉者,不僅僅是不食肉,而且給每一道眾生:無論動物還是餓鬼道、地獄道眾生平等的地位,凡有情眾生都有佛性!根本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代表了人類的覺醒,他們的行為內涵,正是人類的希望之所在,是值得我們恭敬、學習的!

雖將素食者簡單分為五類,但這五類並不是割裂的,基本上,後後可以涵蓋前前,我們站在悲憫的高度素食時,也同時實現了健康與環保;我們站在究竟平等的高度時,健康環保與慈悲就都實現了——極樂世界就在眼前!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的素食者、所有的有情,願諸眾生都能追隨真理、福慧雙增、離苦得樂、早證菩提!


宗薩蔣揚欽哲:你是佛法的“表演者”,還是修行者?

我們決不能做修行上的表演者,表演得像一個修行人,表演得很優雅,這是非常危險的,修道上的自欺是一種懦弱,我們沒有勇氣和膽量直面真實的自己,不允許自己犯錯,不允許自己表現得不好,這些都是修行的障礙。

一旦人想要僞裝,問題就會接踵而來。「罪惡」也從虛僞之中誕生。你以爲你在進行精神上的修行,但實際不是,這更危險,也更虛僞。如果說修行有什麽法門的話,「真實」一定是其中之一,保持你對煩惱,對情緒的真實。

從這個真實出發,你才有可能獲得超越的力量與勇氣。

越深奧的教法越單純。單純之所以是個大挑戰,是因爲你沒辦法經由學習、討論和研究來破解它。你越努力嘗試,它就變得越複雜,就像一杯泥水,你越攪動它就越渾濁,越稠密。

在座想學密,想學金剛乘的人一定得要習慣,或習慣接受一些“你不習慣的東西”,但是這個非常困難,因爲相信大家所相信的是一個非常舒適,非常安全的區域。

悲心是一種特殊的覺性,如果你能發展這種覺性,就會尊敬所有的衆生,而不只是尊敬人類。

我的老師們告訴我,精通佛法和修行好的人有兩種外相表現。精通佛法最好的表現就是變得謙遜,修行好最好的表現是沒什麽煩惱——不會激動或憤怒。如果你沒有這兩種表現,那麽你就沒有學好也沒有修好。

佛教並不把金錢、權利、職位、好車、勞力士手表或者鑲金的牙齒看作問題。事實上,如果你想把自己嘴裏二十八顆牙齒全鑲成金的,佛教也不反對。佛教反對的是對那些的執著。

出離心與逃避心


請自我檢視是否真修行?

千千萬萬人都在學佛、學道、修行,為什麼還有生死?除了尚未明心見性外,大都只是表面功夫《表相修行》,未真正去實行參悟佛法、道法之真實義。

要知道修行是實踐的功夫,不是空洞的理論。時下學道者談玄論妙,求外表好看居多,能「真修實煉、用心參悟」畢竟少之又少。

如果修行只是習慣性的:參班、聽經聞法、唸佛、禪坐,而不是用來渡人渡己,將佛法、道法落實在生活中,太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真修行要有正知、正見,智慧才能圓融,不可執著於「我修的才是正法,別人都是外道」,跟我修的不一樣就排斥它,基本上就產生了分別對待,這不是佛法慈悲的本意。

要知道人自無始以來,為何一直在生死苦海中徘徊、流浪、輪迴,不知歸處,就是執著於「如痴」「如幻」「如夢」「如醉」的世間、

假境中迷失了自我,入假境不知其假,入苦海不知其苦,生而死,死而生,永墜輪迴中。

世人常言:「人生如戲」。你只管盡情去演,但別太入戲而忘了真正的自己。台上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只是戲,不要太執著。千萬別為了「台上的你,而忘了真正的我」。

一個修行者,要知道人生不是一條絶路,而是看你如何把握輪迴的空檔期,而真正契入涅槃妙法的覺路,真正悟透超生了死的妙法。

因此,將來的成就~不是你的能力與才華,也不是你渡化多少人,道理講得多妙,更不是你的位高權重,道場有多大、人數有多少;

而是內心深處所流露出來⋯更具妙智慧、更加謙虛、心量更寬廣,這樣才能正心處事,處處接納、處處圓融。因此「立願了願、心性圓滿」,才是抉擇今生修行的成與敗。

※世人都自認為自己在修行,請自我檢視做到幾點了?
1.乘願而來,是否做到了願而歸?
2.凡塵俗事看開、放下了嗎?
3.是否被事業、親情、感情綁住而忘記自己聖業與誓願?
4.名利、權勢捨掉了嗎?
5.人心、私慾去除了嗎?
6.習性、稟性改了嗎?


想想披著修行外衣,「表面的」、「習慣性的」那些參班、道場服務人員,而未往心性下功夫,是不可能成為修行的增上緣。

帶著人心、私慾以及世間執著、攀緣、牽纒,如何回歸西方淨土?那淨土豈不是又變成一個人間苦海呢?

現今修行要「身在凡塵心出家」,遠離心靈枷鎖。有些修行者,雖名修行,但世俗煩惱、罣礙一大堆,甚至到了佛堂或宮、廟、堂,心裡還牽掛著身邊的生活瑣事,

而無法練就出活在當下的功夫,請問這樣如何洗滌歷刧以來的塵垢呢?如何去除自己的習性、稟性呢?又如何改變今生此世的命運呢?

※修行當知:「不要自以為在修行,其實被命運牽著走,又走上另一個輪迴!」

古人云:「掌握生命的轉折處」要把腳步放慢一些,仔細觀、用心思考:我所擁有的是什麼?缺失的又是什麼?小心謹慎渡過困難與橫逆,善用它們,才能化危機為轉機。

我們一生中不斷面臨生活週遭的困擾與煩惱而產生痛苦,但不要忘記:「懂得放下,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當你放下我執、不與人計較時,剎那間心靈深處所釋放出來的是⋯何等清靜自在,何等平和喜悅,這才是真正清淨的菩薩心。

無論在家或出家修行,眾人檢視的標準都是一樣,一個「修行」幾年或幾十年,當你聽到社會大眾在批評茹素吃齋的修行人「心肝最壞」,

當你聽到此話時作何感想?是眾生批評錯了?還是我們要自我反省、檢討?

當你在道場表現虛偽的佛心,回到家庭以及工作環境或生活週遭又回復到你的霸心,展現自我人心、私慾,失去修行應有的氣質與風範,你就知道其中之原因。

想想一個修行者表裡不一《言行不一》,再加上在世俗中攀緣攀得太多,六根不清淨,「這裡色相綁,那邊塵境困」,怎能跳出生死苦海呢?

時下有些人僅僅只是吃了幾年素齋、辦了幾年道、修了幾年佛法,就異想往生西方淨土,簡直是痴人說夢話,孰不知古聖仙佛當初的修行、修道與悟道過程,是下過多少的苦功與磨練,

才能有所成就與證道,如果不立願了願、心性不圓滿、智慧不成長,那裡都不是你的歸處,而白白浪費此生普渡因緣,還得等下次再來。

古人云:「真道有真考,真道真人修」,斷生死的大道,要有大根器之人才修得起,不是湊熱鬧、行福報、結善緣而已。俗話說:「牛有千斤之擔,蟻有米粒之力」都是盡心、盡力矣。

一個修行者的能力、智慧若有十分,如果尚未盡到一半的努力,能有成就嗎?世俗路~短暫人生,大家都知道該怎麼去安排、爭取,讓生活更好。

修行路~萬八聖業、生死大事,怎奈不知自我規範、自我的督促而讓身、心、靈有機會得以揚昇?

時下修行者若不用真心,只是表面上應付、交差而已。「說穿了,凡業重於你的生死《斷輪迴》之聖業,如此長久以往將會矇蔽了自我良知」。

※如何脫離生死苦海之法:立願了願、把握當下。

在修行過程中,責任擔不起、願不能了,我們總是有那麼多的理由,要知道在真理之前沒有「理由」這兩個字,在聖佛眼前更沒有「困難」這兩個字,只問我們下定決心了沒有?

「立願了願」是此次驗收成與敗的主要關鍵,因此在三施五法的願力中,你就是要藉這些願力來了斷生死。

Ps.三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五法:即相、名、覺想、正智、真如。其中覺想,即是分別,即是了知。前三者是世間法,后二者乃出世間法。

道場上:不「要求」別人善待自己,只問自己對道場付出多少?
親情上:父母心就是菩薩心,以親子之心、同等的用在週遭同修或眾生上。
凡業上:用做事業的精神來耕耘你的聖業,沒有不成功的。

人事上~不與人爭妄,歡喜就好。
心境上~順逆皆喜,隨緣自在。
工作上~把工作場所當作道場,藉人際關係隨緣渡化。要知道:「唯有堅定心志,才是修行紮根的基礎」。

聖人與凡夫最大差別在:一樣走修行路,一樣受挫折與考驗⋯聖人是堅持到底 ,凡夫是遇難退縮;勇氣+堅持=一路走來才能始終如一 。

古人云:「任勞容易,任怨難」。任勞:我們修行犧牲奉獻、吃苦了苦,這是每一個修行者應盡的使命,無可貴可言。

任怨:面臨橫逆、窮困、潦倒時,依然能坦蕩、公正、無私,展現內在的歡喜心,才是英雄中的英雄。

「沒有揮汗的耕耘,那來含笑的收穫?」要知道佛菩薩在世時,對眾生有如「母親對待子女」一樣,不厭不倦提攜照顧,願為眾生頂罪,眾生未得救~誓不成佛。

修行要開啟每個人心中道場,而不是僅做表面功夫(表相修行),要身體力行去付出,不要做一個道場的『觀光客』。

故修行常言:「條條大路通羅馬,入佛道也是門門皆通」,簡單方法:「由三寶門可入道」。三寶門:信心門,慧心門,慈心門。

信心門⋯由性而入。佛:二六時中時作返照,常保自性清淨無染。
慧心門⋯從心而入。法:開啟心靈世界寶藏,遠離一切習性稟性。
慈心門⋯從身而入。僧:發大願心立堅固願,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修行切勿執任何法門,以平常心、平等心、歡喜心,遠離一切塵境與色相,才能對境無心,心不隨境轉,而由心轉境,如來佛性才能自然彰顯出來。


達真堪布:趁還沒墮落惡趣,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

做人都這麼難,三惡趣的痛苦就更不用說了,確實是極大難忍啊!我們不是講故事,不是嚇唬人,也不是鬧著玩,都是事實啊!真是這樣的,非常非常的痛苦。這個痛苦我們真要感受的話,根本忍受不了,但是沒辦法,業力麼。業力現前了,你就得承受,就得忍受。

趁著現在還沒有墮落惡趣之前,我們一定要做好準備,別讓自己墮落惡趣。到時候多難,多苦啊!一旦墮落了,想出來,想解脫,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現在就要注意,別造這些墮落惡趣的惡業。你造業的時候,第一個很容易,第二個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你要感受果報的時候,時間非常漫長,不是一年兩年,也不是幾十年幾百年。你要承擔的痛苦不是一般的痛苦,是非常難忍的、極大的痛苦。

比如我們今天說個瞎話,打個妄語,說打就打了,想說就說了,很容易,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但這是造業啊!你以後要承擔果報,要感受痛苦。這個痛苦,時間又漫長,痛苦又難忍,不是小事啊!都不當事,隨便,想說就說,想干什麼就干什麼似的。殺生、偷盜、邪婬、妄語、惡語、綺語、離間語、貪心、害心、嗔恨心、邪見,說做就做,說犯就犯,根本不當回事。你要感受這個果報,承擔這個後果的時候,可不是這麼容易,這不是小事。

你要好好地想一想,多注意,別造這些業。有時候肯定會造業啊,我們很多人還是凡夫,有時候因愚癡,不知道,不明白就造業了。有時候煩惱一上來,控制不了就又造業了。有時候因習氣,不知不覺地又犯錯了,又犯戒了,又造惡業了。有時候也知道,也明白,但是不相信佛說的話,不相信上師說的話,然後又造業了。所以對此一定要懺悔,統統地懺悔啊!

你當下能把握住,不犯戒、不犯錯是最好的。萬一當下沒有把握住,突然造業了,犯戒了,立即抓緊時間,越快越好,發自內心地懺悔。佛曾經說過,兩種人都能解脫,都能成佛:一個是不犯錯,不犯戒的人;一個是犯錯了,犯戒了,會懺悔的人。你雖然犯戒了,犯錯了,但是過後能反省、能懺悔也行。業障沒有功德,但是通過懺悔能清淨,能消除,這是業障的功德。任何業障通過懺悔都能消盡,都能清淨。統統地懺悔,這是唯一的方法。

懺悔的事不要一拖再拖,要抓緊時間。最好不要過夜,中等的不要過月,最起碼、最差勁的也不能過年啊!過夜了,過月了,過年了,就越來越不好懺悔了!沒有過夜的時候你能懺悔,這個業就容易消掉。沒有過月,一個月之內能夠懺悔也行。最差的不能過年。過年了,一年當中沒有懺悔,還繼續留痕跡,留這種惡習的話,雖然也能懺悔清淨,但是難,就像個染污似的,時間越長越不好處理。

 

千年之疑,香菜到底是不是五辛?

吃肉、吃大蒜、喝酒能否往生西方?

有兩種不善的罪業是最嚴重的

何謂「三淨肉」跟「五淨肉」? 絕對不能用絲織的棉被!

有些人學佛沒學到什麼,只學會了吃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