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要再等了!

阿姜查尊者

無論你身在何處,或境遇如何,都可以修行。趁著年輕,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不要等老了才去做。現在大家都在想:「等我老了,便會開始去寺廟,並花些時間在法上。現在我不能這麼做,還有更重要的事在等著我。因此,修行的事就等到老年再說吧!」他們將問題留待老年時才解決。

我真的不知道老年有多偉大,你們的生活中有老人碼?他們是什麼樣子?他們能跟你賽跑嗎?他們的牙齒動搖,視力模糊,聽力也逐漸喪失,起身與坐下時都會發出呻吟。然而當我們年輕時卻想著:「等我老了,我就會去做。」我們可能天真地認為,到了老年我們仍然健壯,充滿精力。村裡的老欽恩(Kiem)先生,年輕時總是拖著一大塊木板到處走,現在則只能依靠拐杖走路。生命就是這麼一回事,請不要再持有這種荒謬的想法。  

趁我們還活著,讓我們多關心自己的心。凡是錯誤與惡的,讓我們盡量避開;凡是善的,讓我們盡力去做。就是這樣而已,這些事情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不需要留待老年。嘿!你們都看過老人,不是嗎?他們的感官退化,行動遲緩,難道你們不知道嗎?但是,即使如此,你們仍然關閉眼睛與耳朵說:「讓我先完成這項工作,或讓我先做那件事,等到我老了,就會上寺廟修行。」你知道嗎?等你老了,你可能坐也坐不久,聽也聽不清楚,想也想不通了。

所以,請勿拖延,應該穩定與持續地修行。青春一去不復返,歲月不饒人啊!

*********************

阿姜查尊者,南傳上座部佛教長老,泰國乃至南傳佛教界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僧侶,是泰國近代公認的阿羅漢,也是巴蓬寺的創建者。

阿姜是泰文老師的意思,這顯示了信徒對他的尊崇與愛戴。學生也常尊稱他為隆波(Luang Por),意思為長老、親愛的父親。


淨空法師:修行不要再等待了

佛在《無量壽經》上勸勉我們: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這個意思是:你還在等什麼,不要再等了,趕快努力修善。此地講的“修善”,指念佛求生淨土念唸阿彌陀佛是一切善法裡面的第一善,這一定要知道。

但是“修善”,一定要身體健康強壯,這才行!真正要修,現在就要認真努力,千萬不要錯了念頭,“我現在還年輕,等我老的時候再來修行”,這個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年老想修行,體力不夠,譬如說我們打個佛七,佛七是七天七夜不睡覺,這一句佛號念到底,我們這個身體行嗎?一天一夜都支持不住了,哪裡能支持到七天七夜?

我過去出家沒多久,我有一個長輩,他那個時候已經退休了,我跟他講佛法的好處,他也贊成;我勸他念佛,他說他還有些事情要做,還不行,還要等幾年。才過了兩年,他死了,又去搞輪回去了,這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不能等,等不得的!


淨空法師:修行不能等來生來世

1 經裡面一再告訴我們,造作善業,有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有三惡道的果報,不管是善是惡都是苦。三善道也苦,我們現在人道,人苦不苦?我們今天作人,嚐到人的滋味,人苦!

2 今天我們在這社會上,看到做大官的、發大財的,這都是過去世修福的。這官做大了,財發多了,一享受就迷了,迷了就造罪業。罪業造多了,死了之後,必然墮三惡道。

3 所以你在這個人間跟人比賽財富、地位,是迷惑顛倒,為什麼?統統是假的,你死了之後一樣都帶不去,全是假的。

4 念佛法門真正是一生取辦,這個一點都不假!你要不相信,這個機會你這一生就錯過了。這一生錯過,要將來再得這個機會,相當相當不容易!

5 所以你自己要好好反省,我們這一生死了之後,來生還能不能得人身?大有問題。我們一天到晚都在造六道輪迴業,六道輪迴裡面還不造三善道的業,專精三惡道的業:貪瞋痴。

6 現在的人貪名、貪利、貪財、貪色,樣樣都貪而無厭,這餓鬼道的條件具足了;地獄道的條件是嗔恚、忌妒、障礙;畜生道是愚癡,邪正、善惡、是非顛倒,把正法看作邪法,邪法認為是正法,顛倒錯亂,這是愚癡,愚癡墮畜生道。由此可見,如果貪喔癡不斷,果報決定在三途。

7 你真正要把貪瞋癡斷掉,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個業障是無始劫來的習氣。貪瞋癡的煩惱重,天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幹這個,一轉眼就是來世,來世必墮三途,你說多可怕!

8 縱然你來生得人身,現在佛教界這麼亂,你能碰到一個善知識來教你淨土法門嗎?縱然遇到了,你肯相信嗎?你能接受嗎?這都是些大問題,都是未知數,想想這些,真正可怕!如果要成就,決定不能等來生來世,一定要在這一生當中成功。


淨界法師:修行人的通病。

世人談及生死,鮮不悚慮,往往不能真為生死者,眼前活計放不下耳。我們一般的修行人在討論佛法的時候,當我們去觀想到生死,就講到六道輪回、無量無邊的生死輪回這件事情,我們都會發生一種悚慮,悚就是恐懼,慮就是憂慮,面對這樣一個生死大海、無量無邊的生死,我們有恐懼跟憂慮的心情。但是,當我們實際在實踐的時候,往往不能真為解脫生死而修行。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呢?這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眼前活計放不下耳」,這是一個最嚴重的問題。「眼前活計」是說,我們過去也曾經造了一點善業,而這個善業的因緣,會出現一些暫時的可樂的果報,或者是一個財富、或者是一個美好的聲名、或者你招感種種恩愛的眷屬,那麼這種暫時的安樂會使令我們產生一種愛取的心情。

就是我們會把世間的安樂,這種暫時的安樂,產生貪求,就像這個螞蟻一樣。我們看螞蟻,山中有很多螞蟻,你看螞蟻的心情啊,它只看它眼前的糖果,它不知道山雨欲來風滿樓,暴風雨要來了。它就是貪著現前的糖果,一下子大雨就把它衝死,死了以後下輩子又做螞蟻。

就是說呢,我們往往會被眼前的暫時的安樂所障礙,使令我們不能真正地為了生死而修行,那麼這是一個我們最嚴重的關鍵。然所以放不下者,只不曾徹見生死之苦。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夠放棄暫時的安樂,去追求這種永久的安樂呢?這當中又有一個關鍵——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很深入地、很冷靜地去觀察生死輪轉之苦,這件事情我們都從來沒有去觀察,我們只看到現前。

在《靈峰宗論》開示說:修行人之所以修行不得力,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眼前活計放不下」。我們可以放棄過去,也可以放棄未來,但是我們很難放棄現在。那你很難放棄現在,就失掉了廣大的未來,就像《楞嚴經》上說的:在整個大海當中,你執著一個小水泡,就失去了大海。我們在失的時候要知道,所謂的失就是得。失不是斷滅,失是追求更好的得,所以一個人安住在失,安住久了以後,你觀察失也不可得,無得亦無失,就入空性了。

我們剛開始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次第,先安住在失,學吃虧,這個是親近法身的第一個方法,第一個是得失,我們講空正見;第二個是大悲心,就是自跟他之間的問題,自跟他。我們的生命努力的方向有二個選擇:第一個為自己而活,第二個為別人而活,二種選擇。第一個你為自己謀福利;第二個你為廣大的無量無邊的眾生謀福利。

如果從轉依的角度,你應該放棄自己的福利,把生命的精神體力去追求無量眾生的福利,以他來當做我們的安住點。經常思惟:你就觀想前面一個天平,你把我這個自我個體、你今生生滅的生命放在左邊,把無量的眾生放在右邊,然後讓你自己去選擇,你的精神體力是投注在這個地方?還是投注在那個地方?這個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如果你選擇放棄自我的個體生命,為眾生謀福利,那你的業報身會趨向法身。


淨界法師:生命有限,修行是不能等待的!

待無累而修行,何如借修行而脫累。那麼我們一定要排除一切的塵緣才修行,那麼你為什麼不借修行而當下脫累呢?很多人就說,唉呀,我現在因緣不具足啊,修行因緣不具足,等到我年紀八十歲、七十歲再來修行吧!

生命有限,修行是不能等待的!有一次,聽我一個老師達理老和尚,達理老和尚的師父是妙果老和尚,很有名的一個大禪師。有一次達公作早課,在那個地方排班等待,就是上殿以後在那兒站著。妙果老和尚走過去說,你在幹什麼?說我等作早課,說作早課要等啊?你不會拜佛啊,作早課還要等嗎?

意思就是說做功課你還等哪,你現在有三分鐘、一分鐘,你就趕快拜佛。就是說我們不可能把全世界的事情停下來再開始修行,你不可能有那一天的。就是「待無累而修行」,你重點就是你要加強你的正念,你讓你內心當中對境界的取著慢慢地淡泊,這才是一個比較實際的辦法。我們講「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

我們要求外境不來干擾我們,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這個你不能做主的。你不如要求你自己加強正念,來解脫對這種塵境的執取,這樣子比較直接、比較實際一點。所以蕅益大師講「待無累而修行,何如」你當下靠著修行而解脫這種塵勞的這個累贅。而且反過來說呢,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呢,

「塵勞逼迫,正可警悟苦空,磨礲情性」。有各式各樣的境界、人事的干擾,我們才能夠從這個當中去加強我們苦空無常的智慧,去磨煉,這個磨礲,這個礱是古時候磨谷去殼的工具,這個工具把帶殼的稻穀丟進去它把稻殼的殼給磨掉,就變成白米出來。它是磨練我們這個情,這個情是外在的感情,性是內在的習性,這磨礲我們個性的一個最好的因緣。

我們一個人的成長過程,跟我們成就的功德,是有關係:當然有些人福報大,他一生的逆境少,但是他要成就一個堅韌的個性就比較困難,他要能夠觀察苦、空、無常、無我就會比較困難。這個世間上的事情的確是好壞是很難講的。有些人他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逆緣特別多,但是從這個當中剛好加強他這種堅韌的個性,他的韌性、他的忍力。

懺公師父說修行要依眾靠眾,他老人家講出一個譬喻出來,他說我們洗這個馬鈴薯,你自己一個馬鈴薯要洗,要洗很久,這怎麼辦呢,你把很多馬鈴薯放在一起,互相地磨練,你磨我,我磨你,唉,全部都洗乾淨了。就是說依眾靠眾就是說呢,我們在大眾當中好修行啊,因為每一個人帶著各人的煩惱習氣來到這個地方,人跟人之間的思想有差異、行為有差異,你刺激我、我刺激你。

這個時候從刺激當中呢,就加強一個人的忍力。所以你一開始就住茅蓬你不能得到這樣的功德,你沒有得到別人磨練的這種因緣。所以說呢,塵勞一方面靠正念的加強而調伏,另一方面,塵勞在我們警悟苦空、在磨礲情性這方面,這件事情還是不可以避免的,你還不能避免,這個是非常需要的。

就是說,境無好醜,損益在人。這個塵勞的境界,有些人遇到塵勞的境界,他自暴自棄了,我不修行了!修行的境界障礙那麼多;有些人從這個塵勞當中突破了,加強自己的忍辱波羅蜜。所以說這個假觀的確也是很重要。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修行的意義

今天的講題是「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人認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裡去,或是關起門來在寺院裡才能修行。事實上修行二字固為佛教名詞,但在每個人日常生活裡也都用得到。

修就是修理、修正或修持。我們房子壞了破了要修理,家具破了壞了要修理,同樣的,我們的生理行為或心理行為如果不常檢點的話,我們也會漸漸變成壞人。中國的曾子所講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說我們應該每天檢討自己的行為。每天若都這樣反省的話,縱有錯誤,也容易隨時改正。至於「修持」,是修正、修理而且要持之以恆,日日時時,乃至每一秒鐘都要修行。

有些人做了錯事,當天或能覺察,且有悔意,到了第二天又會再錯,他沒有勇氣和決心把自己改正過來,那便不是修行。修行則一定要在發覺自己有錯誤之後,加以修正、修理,並且應該切切實實地照修正過的行為繼續努力下去。所以我們 說修行要反省自己:不該做的事不再做,該做而尚未做的事,應該就開始去做。

(摘自1977年10月24日聖嚴師父講於加拿大多倫多市中山紀念堂)


宗薩欽哲仁波切:幫你持續修行的秘訣。

你也許會難以接受,但是現在、此刻、就是你開始修行的完美時機,無論你有多少或好或壞的理由來試圖拖延。也許你會想要等到工作不那麼忙碌,或贏得彩券,或從伴侶離開的打擊中恢復後再開始。但問題是,生活從不會免於干擾,要等事情都安頓下來才開始。

那只能確定你永遠不會邁出第一步,所以,無論生活多麼動蕩,今天,此刻當下,就是你開始修行最好的時機。以下是一些幫助你進行下去的建議與秘訣。我強烈地推薦大家培養這四種態度,即使只是在發願的層次上。因為這四種態度能幫助我們剪掉懸蕩的線頭,不讓它們輕易地再纏繞到輪回複雜的羅網里。

如受傷之鹿般的態度

如同一頭受傷的鹿尋找僻靜處療傷一般,找個離群之處,讓自己有時間與空間去修持。

如獅子般的態度

如獅子般勇猛,完全不理會任何困境或噩耗,因為它們只會讓你分心,或將你吞噬,以至於在未來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如風般的態度   

風對自己吹向何處是不加分別的。相同的,不要試圖招引順境,或避開逆境。 

如瘋子般的態度

如瘋子一般,對任何「世間八法」不偏愛,也不憎恨。例如,不在意被贊美,也不在乎被批評。 

薩迦派的札巴·堅贊仁波切說,只要還執著於財物、房屋與家庭,我們就不會想要脫離輪回。因此,我們應該從佈施與持戒開始修持。  

一旦我們逃離了輪回的羅網,很重要的是別再掉落回去。然而,菩薩們經常會感到灰心,因為他們所面對的無數有情眾生是如此令人精疲力竭,而且整個過程是如此令人氣餒。為他人的利益而努力,會有如裸身孤單地游過大海,只見汪洋無際的海平線,令人感到洩氣且極度沮喪。

如果發生這種狀況,菩薩會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培養出虔敬心、出離心與正念等善德,這也是為何我們需要修持安忍與精進的原因。最後,即使去除了所有的障礙,如果容許無明與散亂佔據自己的心,我們仍然會毀壞一切。因此,我們要修持禪定與智慧。


還在想什麼?修行不能等! 

善趣當中,八暇十滿的人身為數較少。像我們這樣修佛法的人,就像白晝的星星一般,太稀有、太難得了。在獲得這樣的利大而又難得的暇滿人身之時,我們應該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佛法的心要,令此身做到義大。因為我們願意得到快樂,不願意遭受任何痛苦,這就是我們為何要修佛法的最主要的原因。修法,行善斷惡,定能讓我們生起快樂、斷除痛苦。

雖然我們有這種需要,但我們能不能夠做到呢?回答是我們一定能夠做到,完全能夠做到,而且肯定能夠做到。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很多好的內外因緣。比如說外在的因緣,有非常好的大乘善知識。這不是讚美我自己,你們確實是有了大乘的善知識。因為我跟你們講法的時候,並沒有講我個人的想法或意見,我給你們講的是從佛陀釋迦牟尼佛到現在為止,代代相傳的、極其殊勝的法。而且我為什麼總是喜歡用佛經當中的文字來講呢?因為我不想摻雜任何我個人的情感,一定要把最純正的佛法講給你們聽。內在的因緣,我們得到了具有八暇十滿的殊妙人身。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等到來世修行呢?不可以。因為我們後世再得到這樣的具有八暇十滿的人身,實在是太難太難了。想想你身邊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朋好友,看看他們當中,有機緣聽聞佛法、修行佛法的有多少?我們身邊很多的人,根本沒有這種機緣。所以一定不要拖到來生。既然不能拖到來生修行,那能否再等幾個月或幾年之後再修呢?不可以。即使拖到明天,都有點晚了,應該從今天開始修行。因為我們一定會死,而且死期不定,隨時都有可能死。宗喀巴大師曾說:修佛法的明天到來之前,死魔有可能今天到來,要真的想修學佛法,從當下開始吧!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節錄自夏壩仁波切《修心日光論講記》


學佛修行兩件事情不能等

修行兩件事情不能等,一是清淨業障,二是廣結善緣。

我們造下的惡業,身語意的惡業,會形成一種無形的障礙,這就是業障。

而如何消業障,放生,義工,誦經,甚至生病也可以當做消業障。很多人覺得做的越多,就表示自己業障越輕,所以,今天就講講,怎樣才算業障減輕了。

很多人似乎比較喜歡形式,比如誦經要講數目,佛號也講數目,放生要講金錢,布施也講金錢。有居士誦地藏經三千部,那是很了不起的,每部地藏一般要誦一個半小時。而有些人把工資除了維持日常外,剩下的就是拿來放生了。每年放生好幾萬,救命無數條。那麼業障消除了嗎?業障消除的標準是什麼呢?

很多人誦經,因為求婚姻,求孩子,求愛情,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而且也真的達到了。八苦中求不得是一種業障,但是求得了,不代表業障消除了。很多人說,我誦經很多部,參加法會無數場,參加灌頂無數次,放生無數人民幣,業障應該消除了吧。先講個故事,當年梁武帝問達摩:「我一生建寺無數,齋僧無數,該有功德吧。」達摩說:「實無功德。」為什麼實無功德呢?功德不能向外求,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向外求的,是福德。所以說梁武帝沒有功德。

菩薩不會和凡夫算賬,也沒有說過說你念多少部我消你業障。當然,能誦三千部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起碼要有很強的定力。業障和你讀誦經典多少沒有關係,禮拜的數目沒有關係。跟你的心有關係。

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離心就會升起。那麼你的貪心,執著就會慢慢減少,起碼的你看淡世間的物質的執著,情感的執著。如果你學佛了,抓著佛法緊緊不放,世間的物質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說明你的業障並沒有消除,因為學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捨。有的人學佛,不過是為了現世過的更好,根本不想出離,那麼你不是修行佛法,不過是在修行世間法。

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智慧就會升起。智慧是每個人本有的,不用向外而求的,書本不會給你智慧,經書乃白紙黑字,如何度人出離生死,只啃經書,不肯從心底下功夫,那不過是一介書生罷了。修行是用在刀鋒上,是在煩惱,是非升起的那一剎那,看看你能不能覺知,降伏。有些人雖然懂了三藏十二部經典,懂了各種名詞,但是當下的煩惱卻降伏不了時,只能說明我們都是研究佛學,不是學佛了。研究佛學不能減少你的業障。時刻觀察自己的念頭,讓智慧升起,這就是學佛的根本。而不是天天啃書中不肯出來。

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慈悲心就會生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我們無法慈悲,因為執著於一個我,我執障礙了我們的慈悲。很多人雖然啃了很多經書,也知道了慈悲的含義,但是慈悲不是嘴巴上講講就過去的,而是真正實行的,才能發覺自己夠不夠慈悲。是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甚至逃避自己的責任呢。

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本有的菩提心就會生起。三世諸佛都是因為發了為眾生離苦得樂的願力而成佛。菩提心就是不忍眾生苦的心,你發願去救他們出苦海,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救拔苦海眾生出離苦海,這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佛教徒應該發菩提心,但這種心不是嘴巴念念「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就是的,而是要切實的去實行的東西。我們誦經時也懂得迴向法界眾生,但是也許「法界眾生」對我們來講只是四個字,簡單念過而已。因為菩提心還不夠。

如果你業障消除了,你的恭敬心就會生起。業障凡夫都是看自己很了不起,看大家都是凡夫,唯獨自己是菩薩的。而真正的菩薩,則是看自己是凡夫,看別人都是菩薩。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很有修行,這說明我們業障並沒有消除,只有看到自己沒有修行時,那時你的業障才減輕。佛經中記載,有個常不輕菩薩大家知道吧。

如果你本有的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恭敬心,智慧都生起的時候,說明你的業障在減輕,如果學佛後,你越執著,越我慢,越貪心,那說明你的業障還沒有減輕。為什麼出離心菩提心慈悲心是本有的呢,本有就是我們本來具足的,因為我們每個人具足一切,只是自己被障礙,蒙蔽住了而已。修行就是要露出我們的廬山真面目,去除我們的執著,妄想,分別,那如來藏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啊。


人生無常,抓緊修行

2022年元旦那天,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突然暈倒,而且大小便失禁。幸虧姐姐在家及時發現,於是勸母親趕快去看醫生。但母親說自己年紀大了,無所謂,不想去醫院看醫生,說是每次都要做各種檢查,查完又找不到病因,不想受這些罪。我就帶她先去看中醫,吃藥看看再說。

吃了幾天中藥後,母親的情況有些好轉。但過了幾天,母親又暈倒了。我們感到不能再拖了,姐姐就帶母親去醫院找了經常看的醫生。做完24小時動態心電圖的檢查後,醫生一看結果就非常嚴肅地對母親說:「你不要命啦,馬上住院!心臟驟停最長達到4秒,隨時有生命危險,趕快住院!」母親還是不願意住院,說有那麼嚴重嗎,想回家睡個午覺再說。醫生說她太固執。姐姐拗不過母親,就同意先帶她回家收拾好衣物,當晚再住進醫院。

因為是疫情期間,進醫院非常不容易,要有48小時之內的核酸報告才行。我趕到醫院時,只見門口排起了長隊,每個人做一次核酸檢測才能進去,而醫生約我們家屬早上八點就要到場開會。我一看這情況,估計到中午也進不去,就非常著急。擁擠的人群,加上寒冷的天氣,讓人心情十分煩躁。幸好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調整了規定,只要有48小時內陰性的,都讓進了,不用再現場做一次。大家歡呼著一擁而入。

我來到母親的病房,姐姐已經早早陪在那裡了。見過主治醫生,說是下午五點左右做手術。我原以為安裝心臟起搏器要開胸才行,了解之後才知道,現代科技非常先進,不用開胸,只要從大腿根開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小口,將起搏器通過動脈輸送到心臟就行,是微創手術。當護士將母親推進手術室的那一瞬間,我跟母親說:「您要一直念阿彌陀佛啊,佛菩薩會保佑您的。」母親答應了。

母親在手術室裡,我和姐姐在外面守著。我拿出《地藏經》來念,但還沒念多久,就受到各種干擾,這讓我感到有些遺憾。好在手術還算順利,不到兩小時母親就出來了。

母親第二天就能下床走路了。當然,第一天晚上,母親一隻腳被綁在床上不讓動,不能翻身,所以比較痛苦。我一晚上起來五六趟,幫母親換紙尿片、擦身體,整晚也沒有睡覺。雖然辛苦,但讓人欣慰的是,醫生的醫德不錯,不僅不收紅包,而且也不收禮,對病人卻是盡心盡責。在這個時候,讓人深感醫生就像天使,就是親人,是暖,是愛,是人間的四月天。

住院期間,與母親同病房的,有幾位三十歲左右的年輕病友。她們有的得了高血壓,卻查不出原因;有的是心臟有時會莫名其妙地突然跳得太快,需要躺下休息才能緩解。她們樂觀懂事,對母親挺好的。後來又住進來一位九十三歲的老人,也安裝了心臟起搏器,但生活已不能自理,還經常發脾氣、摔東西,多虧有賢惠的廣東媳婦耐心周到地照顧她。

醫院,是與生老病死最接近的地方。每次去那裡,都會讓人有一種緊迫感,就是在今生一定要好好修行。尤其是看到病人們飽受病痛的折磨,以及面對手術時的恐懼時,我就會聯想到,人如果臨終時沒有依靠,那會是多麼痛苦、無助和絕望啊!我也再次想起「學佛要趁早」這句話。是啊,一定要趁年輕時身體還好,頭腦還清醒,眼睛還能看得見,耳朵還能聽得見,多念佛,多聽經,多讀佛言祖語。否則連佛號都聽不進去了,那可怎麼辦啊?而在這疫情期間,更加讓人感嘆人生的無常,活在今日,不知明日會發生什麼。又好像身處戰爭年代,不知危險會在哪裡出現,會在何時出現。

在住院陪護母親的日子裡,我放下了俗世的許多事,感覺人生進入暫停狀態,暫停一切娛樂,暫停一切社交,也暫停一切家務……其實從另一角度來講也是件好事,這讓我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人生,有時間聽經、抄經、念經、寫作。樂譜中有休止符,表示稍作停頓,而這裡往往是樂曲的點睛之筆。一首樂曲如果沒有休止符,那將是單調乏味的。同樣,我們的一生也如一首曲子,也會有休止符。比如我們面臨失敗、病苦、挫折等種種困難時,就像遇到了樂曲中的休止符,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又揚起樂聲,也許會演奏出更加美妙的樂章。

陪護母親的日子裡,再次深感人世間生老病死之苦,我也再次提醒自己:人生無常,時不我待,抓緊時間老實念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淨土》2022年第1期 文/常樂

 

為什麼要修行,修行有何好處?

沒抓住這兩點,怎么修行都不能解脫

修行人每天有幾件事不能忘記

在家居士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

凡說自己沒時間學佛修行的,大多數都是在騙人!

何謂修行?

很想修行為了三餐拖著你,卡住你的時間

希望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上,浪費光陰!

修行最怕就是還沒有上路!

人生真相《攀藤食蜜圖》

一個人沒學佛時,他就是要依靠某種東西來過日子

照顧心念就是修行

修行切忌中斷,如何遣除修行的中斷障、違緣障礙?

最沉重的一部經文--法滅盡經!希望每一個人都能看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