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佈施的重點在於改造思想

所有經典的學習,是改造思考模式。我們盡量養成佈施的思考模式,有東西盡量試著跟人家分享,養成持戒的思考模式,為什麼菩薩要歷事煉心,因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佈施本身的重點不在幫助別人,叫做歷事煉心,你必須透過佈施的行為,才會產生一種廣大的胸量,這是佛陀的大智慧,安排出來的善巧。

改造思想很重要。淨土宗思想改造分兩方面:第一,厭離娑婆;第二,欣求極樂。不管你用什麼方法,要對娑婆世界產生厭離。第二,你要想辦法瞭解極樂世界,很多人對極樂世界是陌生的,這對你非常不利。我們不可能對一個陌生的東西,產生好樂,不可能!你沒有去過澳洲,你很喜歡澳洲,不合理呀。人云亦云,別人怎麼說 你就怎麼去想,你沒辦法建立一個堅定的思考,你一定要透過學習,你要說服你自己,一定要聞思。想象力已經開始引導你的未來,已經牽動未來了,不是在受果報而已。想當然受到業力的刺激,我們不能否定。

菩薩戒裡面警告菩薩,特別屬於生生世世行菩薩道,不到淨土去的菩薩,說最好不要墮落到非常貧窮的地方去。要抓緊修佈施,因為你成長的過程太過貧窮,很難關心別人,你今生的痛苦太多,委屈太重,要你發慈悲心幫助別人,真的有困難,因為你的心中充滿了埋怨。所以菩薩不能墮入到貧窮的地方,《八大人覺經》中,要求菩薩廣施佈施,適當的痛苦會引生出離心。但是,過度痛苦會養成一種偏激的性格。我們不能否定,感受會影響思想,大部分要透過教育轉變。

我們的思想有三種情況,第一,繼承過去,你過去喜歡佈施,你今生還喜歡佈施;第二,環境的熏習,你從小成長的過程,會影響你的思想;第三,你所接受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接受小乘的思想,你喜歡出離心,不喜歡跟人家往來。你接受大乘的思想,會站在大悲心、菩提心的角度,會更加廣結善緣,跟你所接受的教育有關係。


幫人覺悟,這是真實的布施
淨空法師

在今天的世界,有很多貧窮苦難的人,物質環境非常惡劣,生活非常艱苦。佛在經上教我們要修善、要積德,幫助這些苦難的人。對于這些苦難的人,要怎樣去幫助他?現在科技發達,利用這些科技教導他、幫助他。

利用現代科技,幫助他開發資源,幫助他自力更生,使他的生活能夠得到安定,這還是治標,不是治本,換句話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唯獨佛法懂得根本之所在,根本所在在哪里?在福報。他遭受貧窮,他沒福。為什麼沒福?前生沒有種因。

佛告訴我們,財富是福報,這果報從哪里來?從財布施來的。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的,這一生得貧窮果報,物質生活缺乏、不足。聰明智慧是福報,有智慧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智慧之因是修法布施;健康長壽是福報,它的因是無畏布施。不修這三種因,哪能夠得三種果?我們幫助這些苦難的人明了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幫助他從心地上斷惡修善,創造自己美好幸福的前途,這個叫從根本布施,從根本的救濟。

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讓他真正覺悟,真的肯修三因,那後來這殊勝的果報,他自然就得到。什麼叫真實的布施?這就叫真實的布施。

布施里頭,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別人覺悟,這是真實的布施。別人沒有錢,送一點錢給他;沒有米,送一點米給他;沒有穿的,送一點衣服給他,這個福報不大。

能幫助人覺悟,這個福報就太大了,為什麼?改變生活的品質是要靠智慧。有智慧,他樣樣都能夠得到;沒有智慧,怨天尤人,這是造罪業,他的果報,苦上還要加苦,現在苦,來生更苦!所以,諸佛如來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苦樂是果報,果上沒有法子幫助,要教他修因。因是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覺悟了,他就懂得怎樣去得到真正的自在。

所以佛幫助眾生,一生從事于教學。唯有教學才是真真實實地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而且他這個離苦得樂,不是一時的,是永恆的──這一生永脫輪回了,不再搞生死了。


貪功德布施,就是以地獄心布施?

淨空法師

台灣同修問:「弟子有個問題,一直未能明白,請師父慈悲指導。您老在講《地藏經》有提到布施財物時,不可因貪其功德而布施,否則便是用了地獄之心來做布施。我想起我之前助印經書,就是因為貪圖有大功德利益,因此非常慚愧。如果是勸別人來助印經書,請問應該怎麼做才不會使別人也覆蹈這個錯誤?」

答:你這一覺悟就好了,怕的是不覺悟,覺悟了是真實功德。所以,勸別人修布施,總要把這個道理講得清楚明白,我們不為自己為眾生,為幫助眾生覺悟。為什麼?世間的劫難,是眾生迷惑顛倒造作惡業所感得,劫難是這麼來的。怎樣消除劫難?眾生各個都覺悟了,各個都明白了,各個都回頭了,都能斷惡修善,這劫難自然就化解,這是真實功德。所以,不貪圖自己的利益,自己得的利益無比殊勝;如果為自己小利益,這個利益是很有限的,微不足道。幫助眾生、社會,這個利益是無量無邊,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

一切眾生沒有見性之前,他的果報都是業感,業力感得的。你修善,你就感善果,種善因得善果;你造惡,就會有惡報。惡的心做了好事,《了凡四訓》不是講得很清楚嗎?善是正,惡是偏,惡心做善事是偏中正,善心做惡事是正中偏。諸位看看《了凡四訓》,現在我們做成VCD有兩片光碟,看看你就明白了。必須要辨別清楚,曉得什麼是真善,什麼是善裡面並不圓滿,善裡頭還帶著缺陷,我們如何避免。你要不通達這些道理,了解事實真相,真實功德是不容易修。

你明白了,會生慚愧心,回頭是岸。由此可知,你是因為聽到講經才明瞭,而後就知道,講經才是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法布施,比什麼樣的布施都殊勝。《金剛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大千世界七寶布施,比不上為人演說四句偈」;四句偈可以幫助人覺悟,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能幫人覺悟,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幫助別人,第一殊勝的,就是幫助他明瞭佛法。特別是沒有接觸過佛法的人,我們用什麼方法?用《認識佛教》和《了凡四訓》。

印光大師一生提倡《了凡四訓》、《感應篇》和《安士全書》,這些都是幫助初學,讓他真正了解業因果報,這是幫助他斷惡修善,幫助他覺悟,他才會積功累德。他在這一生當中就能夠改善他的命運,他的命本來不好,會變好;他的命本來很好,好上再加好,會再增上。所以印祖這一生的提倡,我們知道,細細去思惟,這是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受印祖的影響,我們也明白了,我們接著幹!

《了凡四訓》拍成電視劇,影響就更大。書有很多人不願意看,拍成電視劇大家喜歡看。這兩片雖然沒有做得很完善,裡面毛病很多,現在北京有一些同修他們要重新做,我給他們的建議,只有兩片,裡面的內容受到很多的拘束,希望做成六片,也不算長,大概在今年六、七月可以做成。現在他們做得很積極,首先要寫劇本,劇本審查比較耽誤一點時間,但拍攝時間不長,很快就能夠完成。這個方式如果做得很好,往後我們弘法利生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我們跟演藝人員要拉上關係,他們也求消災免難,做這個事情是積大功德,他們很樂意做。

勸人印經書,如果貪圖眼前的功德福報也未嘗不可。為什麼?偏中正。心雖然不好,他是做好事,也能得人天福報,不過得的福報小,不大就是了。不為自己,不貪圖名聞利養,你得的福報大,差別在這個地方。所以,都是好事。你本身是個例子,你是因為貪圖功德,你才肯布施,才肯去印經,現在你覺悟了,你也回頭了。那些貪圖功德做好事的,慢慢將來接觸到佛法,他也會覺悟。這一覺悟,小功德就變成大功德,假功德就變成真功德,都在一念之間,就有不可思議的轉變。所以這是好事情,都可以去做。


同樣的布施,為何受福不同?

夢參老和尚

為什麼信佛好多年了,還沒有什麼成就,什麼原因呢?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造太多了,你不知道這是在造業。如果對照一下《大集十輪經》,你才知道身口意十業,十善業跟十惡業,十惡輪跟十善輪,特別難防護的。我們認為好像很容易,那是驕慢的想法,不是真實的。所以,菩薩以殊勝的方便善巧智來行布施,令一切眾生都能夠安樂布施,當你行施的時候,要發心要發願,一定要具足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

同時菩薩以財布施,為除滅一切眾生的苦惱,所以發心布施。眾生在苦難當中,你發心布施,給他財施的時候,你要發心善巧方便,發心要引他入法,要引導他成道了脫生死;你還要放下一切,這不過是用財來引導他而已。所以佛教講,度眾生的時候,先以欲鉤牽,漸引入佛道。先用他所喜歡的,他所缺乏的,引誘他,漸漸就能引入佛道,攝受他。同時在菩薩發布施心的時候,不需要跟人家比;不需要說那個舍錢多了,我必須勝過他,他舍一萬,我要舍二萬。人家是什麼財力,你是什麼財力,不要比,不要想超過別人。你行你的道就好了,沒有勝他的心,無有粗獷心。粗獷心,心不柔和,不善順,不調柔的意思。

當行布施的時候,財大氣粗,夾雜了種種不乾凈不潔凈的心。財大氣粗不是供養心,所以我們在《地藏經》第十品上講,地藏菩薩請佛說校量功德,說這個眾生布施功德,為什麼有一生享受?有十生享受?有千百億生享受都享受不完?同樣的財物沒有增加,原因是什麼呢?心不同。必須以菩提心,起碼要沒有勝他心,沒有這種粗惡的心。

還有嫉妒心,嫉妒心很多人都有。還有慳吝心,雖然布施了,後來又後悔了,捨不得,慳貪嫉妒的,還有吝惜的。

這類行布施,不論所施的物,或多或少,「下至一食」,乃至布施個整個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日初時,日中時,日末時,三時都行布施,所得的福德也不大。甚至於連福德都沒有得到,特別是對三寶,對眾生也如是。無論布施的多寡,不要給自己求受果報,施不望報。我們中國的儒家也是這樣的想法;布施望報的時候,你是有所企圖,那不是布施了。乃至於布施雖然很少,也希望人家還報,這已經不是行布施了,「我做了好事了!」那樣你的目的不純了。

要是發心布施的,終不希求聲聞乘果,發心布施,不要想證得阿羅漢果,這樣發心就太局小。我們想了生死,那麼斷世間的集因,完了就是消滅世間的苦果,以修道的因,證得偏空的涅槃,不是究竟真空的涅槃,這種是求聲聞果。想了生死,要證得大般涅槃,你發心就求佛果,發心就求證得菩提果。發這個心布施,是菩提心。所以說,不要希求獨覺乘的果位發心布施,不止聲聞乘的果位不希求,獨覺乘的果位也不希求,兩者合起來,就是二乘的果位。

於所施的物品,所施的物質,若多若少,「下至一食,但為希求一切種智」,就是求成佛。完了,做善事不論大小,念念的都是希求成一切種智,希求成佛果。這樣的發心,就對了。


布施:真正的救苦救難

聖嚴法師

佛教有一個名詞叫「四攝法」,其中有一項是「布施」,意思是和別人結緣,不論是自己的財產、時間、智慧、技能,甚至是自己溫暖的心,都可以用來與人廣結善緣。

布施和一般所謂的樂善好施不同,樂善好施大多只是布施醫藥、食物、金錢等日常用品,像是到災區去救濟災民,就是以生活所需的物資來布施,布施完了之 後,就沒有後續的輔導。可是「四攝法」中所說的布施,除了提供對方所需的物資、生活必需品外,還要在精神層面上,幫助他們淨化觀念,讓心靈得到成長。這就 好比有句話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如何釣魚。」讓別人有飯吃當然很好,但如果能進一步教會他種稻耕田的方法,能夠自行生產糧食,不但能自給自足,還可能 有多餘的食物分送給其他需要的人,這不是更好嗎?

先師東初老人所創辦的中華佛教文化館,四十多年來一直辦理慈善工作不斷。我們每一次做布施,不只提供物資,也會分享一些佛法的觀念給他們,安慰、鼓勵 他們說:「你們今天能來領取這些物資是很好的,千萬不要以為接受救濟是很丟臉的事。有人要幫助你們,而你們來接受幫助,這是彼此互為因緣,這樣的互動非常 好。你們能以這種心來接受幫助,將來一定會想要回饋的,所以彼此間並沒有任何虧欠。」經過這樣觀念的提昇後,漸漸地,很多人的生活觀就有了改變。當他們在 生活情況獲得改善後,多半也會一起來參與我們的慈善工作。

因此,運用佛法來布施,可以開拓涵蓋面、提昇精神面,把一個人從困難中救脫出來之後,還要引發他的同情心,讓他覺得其他受困者也應該得救;除了自己離 開苦難,還要幫助別人也離開苦難。這樣做不但讓受布施的人放下心中種種的障礙、煩惱,還能號召他們一起來參與服務工作,共同修行菩薩道,這才是「四攝法」 所說的真正的布施。


七種不需本錢的布施

時常有人問如何行善布施,我總以為行善布施要從我們週遭的親戚、朋友、鄰居、兄弟、父母開始,凡事對他們心存恭敬、心存和樂、心存感恩、心存寬恕,如此比對外界行種種財施,浪得虛名,而自己內心仍難以安寧,要來得更有意義。

沒有錢財布施,可以讚嘆別人布施,或者看見別人布施時,心存歡喜或發願將來能相互幫助,共成其事。何況,對別人講述人生的經驗或布施利益,並不需花什麼本錢。連默默的關懷和祝福都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以下有七種布施是不需要花本錢的,這叫做無財七施

一、心施
  凡事心存誠懇,而不虛情假意。 
  凡事心存恭敬,而不藐視他人。 
  凡事心存謙讓,而不貢高我慢。 
  凡事心存和樂,而不厭煩暴躁。 
  凡事心懷感恩,而不自讚己功。 
  凡事心存慈憫,而不幸災樂禍。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貪戀物慾。 
  凡事心存寬恕,而不吹毛求疵。 

 

二、面施
  面孔和藹,常保持笑容,否則處處表現一副「苦瓜臉」,使人望而卻步,非但不得人緣,又容易到處碰釘子,真是自討苦吃。

 

三、眼施
  常以慈眼視一切眾生,見人得利起隨喜同樂心而不眼紅,不可勢利眼,狗眼看人低。 

 

四、身施
  以身作則,建立好榜樣;不矯揉造作,不奇裝異服;喜好助人,時常恭敬禮拜佛菩薩和一切聖賢。

 

五、言施
  說話誠實,不口是心非、亂打妄語;言語婉轉柔和,說話不粗魯;說和合語,不挑撥離間;常讚美別人長處,不背後說人的過錯。

 

六、座施
  讓座位給老弱婦孺;能捨自己的立場或利益,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七、房施
  讓遠來的客人住宿方便;以房間供作佛堂、講堂或圖書室,請人來講經說法,或提供大禮拜和讀經的場所。

 

即使沒有財富也能做的七種布施

有一人向釋佛訴苦:「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這是為什麼?」

佛說:「因你從不佈施!」

那人答說:「可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

釋佛開示:「不對!即使你沒有財富,也可以給人七種佈施!」

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佈施。 

二為言施:向人說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

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如果你能身體力行此七項佈施,生命也會跟著有所改變!


念佛功德超越一切布施!

當您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您就是大智慧、大福報的大菩薩!

《經》言:

『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

如果有人用一四天下的七寶(那就很多了),所有的寶藏,金銀、珍珠、瑪瑙、赤珠……,這一四天下七寶拿來供養佛,還有菩薩、緣覺、聲聞(阿羅漢),這樣,他得的福報非常的多。但是,比較起來,不如勸人家念佛一聲──你如果勸人家念一聲阿彌陀佛,福報超過拿四天下七寶來供養佛菩薩!因為念這句阿彌陀佛,能讓人究竟種善根,乃至究竟成佛。我們雖然用四天下七寶來供養佛菩薩,所得福德雖然很多,但是仍然是有相的、有盡的;而成佛是無量、無盡的。

《涅槃經》言:

『佛告大王: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佈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


把國庫裡的所有財寶拿出來,一個月佈施一切眾生,那不如人家就稱一口佛,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他的功德跟前面相比,不可較量,沒法比較。往往有人覺得說:「你專念一句佛號到西方,太簡單了吧,功德太少了吧?應該修這麼多:佈施啊……」佈施當然好,可是,佛在大乘經典裡明確說「功德過前,不可較量」。你看,我們還不是國王,我們是小老百姓;也沒有一個月,偶爾;也不是佈施一切眾生,是少少地做一點點功德,這樣自己都覺得比念佛超勝了。佛在這裡說:國家的庫藏,一個月之內,「佈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這是佛金口所講,大家要信順。

《增壹阿含經》言:

『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搆擠牛乳之意 牛乳頃,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閻浮提」就是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四事」就是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就是生活必需品。所有一切眾生都由你來提供一切生活必需品,生老病死所需要的一切你都來佈施供養。那麼,如果有人稱佛的名號,哪怕就像擠牛奶那麼短的時間,所得的功德超過上面用四事供養一切眾生,超過上面不可思議倍,所謂:功德過上,不可思議。

《大智度論》云:(龍樹菩薩打比喻說)

『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奉施於佛;不如有人,於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


有人一生下來,一墮到地上。即能一日行千裡。他一天就能走一千裡這麼遠的路程,這是個比喻了。走多長時間呢?足一千年。

我們有人會算賬的,一天走一千裡,十天就是一萬裡,一百天十萬裡,一年三百六十天,多少裡呀?三十六萬裡,地球多大呢?「坐地日行八萬裡」,地球只有八萬裡,那麼,一年是三十六萬裡,他一千年,這麼大的地方,地上全部是七寶:滿中七寶,他每日能行千裡、滿一千年,所過的路程,地上全是七寶,把這些拿來──供施於佛。

來奉獻供佛──不是供一般的凡夫,也不是供阿羅漢聖人,也不是供菩薩,乃是供圓滿正覺佛陀世尊。那麼,這樣的功德,可以說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但是:不如有人,於後惡世,在釋迦牟尼佛、在諸佛滅度之後(前面是指現生供養佛),在「惡世」(眾生習性轉惡,惡業增盛),在這個時候呢──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於後惡世」,你一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得福德超過前面。你一千年、每天走一千裡路、地上都是七寶,以此供養佛的福德,比不上在後惡世一聲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大悲經》言: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觀經》言:
『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又《佛說阿彌陀佛根本祕密神咒經》言:

『阿彌陀佛名號,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甚深祕密、殊勝微妙、無上功德。

所以者何?「阿彌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切諸菩薩、聲聞、阿羅漢,一切諸經、陀羅尼神咒、無量行法。

是故,彼佛名號,即是為無上真實至極大乘之法,即是為無上殊勝清淨了義妙行,即是為無上最勝微妙陀羅尼。而說偈曰:

阿字十方三世佛
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聖教
三字之中是具足

舍利弗!若有眾生,聞說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歡喜踴躍、至心稱念,深信不懈,於現在身,受無比樂;或轉貧賤獲得富貴,或得果免宿業所迫病患之苦,或轉短命得壽延長,或怨家變恨,得子孫繁榮,身心安樂,如意滿足。如是功德,不可稱計。』


故知:一句彌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即是總持總念諸佛、諸菩薩、諸經咒、諸行門。所謂「八萬四千法門,六字全收。」亦謂「該羅八教,圓攝五宗。」既得臨終往生淨土,亦獲現世身心安樂。
 


【發菩提心稱念彌陀名,勝過百年佈施之功德】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因為在這娑婆世界修行,道業很難進步;往生極樂世界,便容易成就佛果。極樂淨土修行容易故,一生便可圓成佛果;娑婆穢土進道艱難故,累劫難成道業。

有鑒於此,往古的聖賢,人人趣向淨土;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安樂佛剎。末法眾生修行佛法,沒有哪個法門能夠超勝淨土法門的。但《佛說阿彌陀經》說少善根的人不得往生,多福德的人才能成辦。這裡所說的多福德,莫過於信願執持阿彌陀佛名號;所說的多善根,也莫過於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廣大心。

所以,一心稱念彌陀聖號,便勝過百年佈施的功德;一發大乘菩提心,便超過歷劫的修行。念佛本來是為了成佛,如果不發大菩提心,雖然念佛又為了什麼呢?發菩提心本來是為了修行,如果不往生到淨土,那菩提心即使發了也容易退轉。因此當我們播下菩提種子後,一定要耕以念佛之犁,菩提道果才會自然增長;一旦能乘上阿彌陀佛的大願船,入於淨土之海,則西方淨土決定可以往生。

——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節選(白話解)

 

應該用什麼態度來佈施?五種布施不能得福

 

佛門裡的六尊大財神,做生意的人一定要記住!​地藏王菩薩是財神總集

 

各路財神的首領--財寶天王的起源及功德利益為何?

 

安穩富貴功德海--寶藏夜叉神王(黃財神)真言法的秘密修持略談

 

親朋好友欠錢不還?教你一個神奇的咒語,讓他們主動歸還!

 

改善「愛情與事業」最大效益之咕嚕咕咧佛母密法

 

佛教的財寶本尊--大聖歡喜天(象頭財神)

 

修財神法求財 !修財神法怎麼沒發財?

 

請活佛為自己修財神的慘痛教訓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