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拜佛不要太多地去求佛,因為當你求得越多,你的功德不夠,你的願力不夠,你的福德不夠,那麼這些反射回來的業障,會造成你學佛的障礙。


燒香拜佛,佛前十不求,知道是哪十不求嗎?看完才知道,多少人都犯錯了!

一不求,身無病,身無病可貪心。

要以病苦為良藥,厭離娑婆菩提行。

二不求,事無難,磨難更使道心堅。

踏平坎坷成大道,一次挫折一層天。

三不求,心無障,心無障礙易自狂。

心田常除煩惱草,無明化作無量光。

四不求,利於我,執著利我三途車。

願替眾生受病苦,令諸眾生得歡樂。

五不求,不招魔,無魔磨鍊不成佛。

魔是修行好法侶,德高自能降眾魔。

六不求,事易成,人處順境難修行。

逆境順境無分別,事成事敗應等同。

七不求,名和利,貪圖名利墮輪迴。

常覺名利如夢幻,甘作默默無聞人。

八不求,人報答,望人報答路偏差。

隨緣了業了生死,無欠無賒好還家。

九不求,申屈冤,忍屈受冤舊債還。

別人打罵是助行,寵辱全忘功德全。

十不求,人幫我,自力更生不攀緣。

有所求時都是苦,無所求後得自由。

-------------------------------------------------------

蕅益大師:佛前十不求以及十不求的原因

作者簡介: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俗姓鐘,字智旭,號蕅益[1],又號西有,別號八不道人[2]。江蘇省木瀆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被尊為淨土宗九祖。晚年住於浙江杭州的靈峯,因此又被尊稱為靈峯蕅益大師。

藕益大師原文:

一、念身不求無病。身無病則貪欲乃生。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不能惱。以病苦為良藥。

二、處世不求無難。世無難則嬌奢必起。嬌奢起必欺壓一切。體難本妄難亦奚傷。以患難為解脫。

三、究心不求無礙。無障則所學等。學等必未得謂得。解障無根障既自寂。以障礙為逍遙。

四、立行不求無魔。行無魔則誓願不堅。願不堅未證謂證。究魔無根何能娆。以群魔為法侶。

五、謀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則志輕慢。志輕慢必稱我有能。成事隨業事不由能。以事難為安樂。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則虧失道義。虧道義必見人之非。察情因情乃依緣。以弊交為資糧。

七、於人不求順適。人順適則內必自矜。內自矜必執我之是。悟人處世但酬報。以逆人為園林。

八、施德不望求報。德望報則意有所圖。意有圖必華名欲揚。明德無性亦非實。以市德為棄屣。

九、見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則癡心必動。癡心動則惡利毀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富貴。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則人我未忘。存人我怨恨滋生。忍抑為謙抑我何傷。以受抑為行門。

 

白話譯文:

一、念佛的人不應該求無病,求無病就生貪心,貪心一生就會破戒、會退道心。在身體有病時應做到心中無病,不以病為病。患病不能懊惱,應以病苦作為幫助自己修行的良藥。

二、人處於世間,不要求沒有磨難。無磨難則驕奢之心必起,驕奢之心起就會壓倒一切求法之心。經歷磨難會抵減人的驕奢心,要以磨難作為獲得解脫的資本。

三、要經常審視自己的心,別去追求成功之路無障礙。如果沒有障礙,修行之心就會懈怠,就會停滯不前,就很容易在未得道時而認為自己已經得道了,要會解決障礙,讓障礙沒有生存的根基,障礙也就不存在了,要將障礙視為解脫的磨練。

四、做事不求容易達成。太容易成功就不能磨練堅強的意志,意志不堅就會妄求,會隨心而走岔路。想成就就要認真努力、腳踏實地,不能逃避困難尋求易成,應該把困難當作精進的動力。

五、與人交往不求利於自己,事事有利於自己就會虧失道義,虧失了道義就會引起人我是非,遇到是非要學會依緣解決,要以“不爭人我”作為修持的資糧。

六、做人不求適順自己,若凡事順心就會產生傲氣,傲氣生就會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就不能悟道,不能開佛慧。要以逆境作為達成菩提願的增上緣。

七、施德不能求回報。若求回報就是有所圖,有所圖就會貪心起,有貪心就會處處宣揚自己顯示自己,就會失功德。要低調做人,要把得失放下。

八、見到利益不要貪求。貪求會生妄想,會為利益毀失自己的德行,世間的利益本來就是空,見利不要妄加追求,以不貪利為富貴。

九、被人誤解不要執著於申明,執著於申明就會引起爭執。爭執會滋生怨恨,放下執著、爭執,謙和做人,退讓三分又何妨?以忍讓、謙和作為修道的法門。

十、修行的一切障礙要學會用智慧去解決,要經常審視自己、覺知自己的德與行,要身體力行、勤於努力,道行可直進。每個修行的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就應該視自己是佛的勤務員,是眾生的修行工具。要幫助眾生去修行,這才是真修行,才能了生脫死。人呀,也就是為了了生脫死而修行的呀!千萬不要執著,執著是不能了道的。

願將本文的功德至心回向給法界所有眾生,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燒香拜佛,謹記佛前四不求,福報自然來

中國人自古就有遇廟燒香見佛就拜的傳統,反正也不管是不是佛教徒,特別像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往往是初一十五逢年過節都要燒香拜佛,非常虔誠。

你像咱們平時旅遊,喜歡去到一些名山大川之類的名勝古蹟,如果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名山上面,都有古剎道觀等廟宇樓閣,比如著名的三山五嶽,不管是哪一座上面都有這種供遊客燒香拜佛的地方。

有的人是專程來上香祈福,有的是一時興起過來遊玩的年輕人,但大多同樣也會進去拜一拜,因為大家總有這樣一種心理,進去上柱香拜一拜,總比不拜好。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燒香拜佛,是一件非常有講究的事情,並不是隨便什麼事情,都可以燒香求佛。

比如在一些佛教的典籍當中,就有諸如「十不求行」這樣的規矩,也就是說,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求佛的,如果在燒香拜佛的時候,老是犯拜佛的忌諱,那有可能會越求越沒福、越求越有災。

但是對於「非」佛教徒而言,佛教的規矩和禁忌,咱們並不一定了解,那麼普通人在燒香拜佛的時候,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有四點特別要記住,那就是——佛前四不求。

第一不求名利,作為凡夫俗子,作為芸芸眾生當中的普通一員,人人都想在這個世界上收穫名利,所以很多人燒香拜佛的時候,就是求發財求出名,所有和名利相關的東西,都想要菩薩保佑自己能夠得到。

但是你想啊,如果大家求神求菩薩就都能收穫名利,那幹嘛還要努力還要奮鬥呢?

老百姓經常說做人要積德,多做積陰德的事可以福及子孫後代,而行陽德則是隨修隨報,馬上可以收穫到名利的回報,所以名利是求不來的,而是通過多行善舉,多行陽德修來的回報,當然同樣也是自己努力奮鬥而來的結果。

然後第二個不求,不求什麼呢不求「升官」,如果一個官場中人跑到寺廟裡很虔誠地向佛祖祈求保佑自己能步步高升,我想用不了多久,這個人就會自毀前程,因為他根本不會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反而只想通過求神問佛的方式來平步青雲,像這種不能恪盡職守的人,遲早會垮台自食其果。

第三不求,做了壞事以後不求庇佑。有些人幹了很多壞事,又擔心受到上天的懲罰,於是買來最貴的香燭,在佛祖面前重重地磕頭,祈求神佛庇佑自己平安無事。

這種人其實在心裡自己想一想都覺得好笑,如果一點香燭就可以賄賂神佛,就能豁免掉你身上的罪孽,那也太可笑了。所以,像這種做了壞事心虛害怕的人,倒不如直接去自首來得痛快,反正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遲早是要進去的。

最後一件,就是不求任何背離道德法律的事情,比如說一個賭徒想去大賭一場,燒香拜佛祈求逢賭必贏,這就是完全不正當的要求。

又或者說,祈求自己在幹壞事謀私利的時候不被發現,諸如此類,都是背離道德和法律的「非分之想」,也就是說你想都不要想,還跑過去求神拜佛,簡直是不知死活。

其實呀,燒香拜佛,拜的是自己的心,求的,是一個心安理得,在求神拜佛的時候就應該捫心自問,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是否真的可以心安理得,否則,你求了也是白求。所以說,燒香拜佛,一定要謹記佛前「四不求」,越不求越有福,福報自然來!


求神拜佛不能求的四件事

求佛發願時,每個人心裡都有各自想求的東西,但也有絕對不能求的東西。謹記一句話,求佛求的是心善、心誠和心意!

1、不求做事急成

萬事萬物都有一個過程,人的事業成就、組建家庭等都是有過程的,這是自然界需要大家遵循的規律。沒有過程的成果只是一場虛幻,只有得到了過程的積累,基礎才會堅固。

2、不求人生沒有苦難

人來到世間就是來積累社會經驗和存在的意義的,沒有苦難沒有挫折的人生跟一潭死水有什麼區別?在經歷夠了一定的事情後,我們才能知道怎麼去為人處世,怎麼去分別對錯。

3、施恩不求回報

如果你是因為想得到對等的回報才去施德做善事、為了在佛菩薩面前做等價交換,那麼就沒必要去求佛了;心不誠帶有雜念的人是得不到佛菩薩保佑的,所求當然不會靈驗。

4、不求他人受難

為了讓跟自己對立的人不好過而去求佛,這個果報是最大的。本身佛菩薩就是以善昭告世人,如果有人求的是如何讓他人不好過,那必定會失望。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麼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有人問:既然說佛陀是人不是神,那為什麼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我們求佛有沒有用呢?

我們應當瞭解,「佛」就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清淨自性。求佛,是向內祈求,向自己的如來藏祈求。換句簡單的話說:我們自身所具有的潛能和佛無二無別,佛的功能已經完全開顯,而我們尚待挖掘。佛的慈悲、智慧、神通、辯才,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在眾生心性中本自具足,因被無明妄念煩惱所障而不能妙用現前。求佛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身通過多聞熏習,如理作意,積資淨障,降伏客塵煩惱,恢復清淨自性,顯發種種殊勝妙用的過程。如果我們能按照佛陀的教誨生活,不再造業,那麼不好的事情自然就不會找上門來。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不是佛菩薩在保佑我們,而是他們的教法在指導著我們、引導著我們遠離傷害!就像交通法規保護我們行車安全一樣,這是同一個道理。

接著又會有人問:既然求佛是向內心祈求,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頂禮外在的佛像呢?這不是矛盾嗎?

其實一點也不矛盾。佛是先覺者,是我們的老師。而眾生是學生,是後覺,我們必須通過老師的引導才能獲得覺悟與解脫。從倫理道德上講,拜佛就是一種至誠恭敬的禮節,表達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感恩,向老師膜拜學習、見賢思齊。禮佛就是要與佛心相契,學習佛的慈悲、平等,否則,絲毫不瞭解拜佛的含義,搞搞形式主義,那和迷信沒啥區別。

那麼,佛教徒常說的佛力加被與感應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句,福增無量。這就是加持的力量。加持的力量來源於佛的悲心和願力。釋迦佛在因地發了五百大願,並且已經成佛,具足圓滿的智悲力。佛的慈悲周遍一切眾生心相續,沒有一剎那間斷、沒有一微塵間隔,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眾生祈求,佛陀必定會任運降臨。試想,我們平時有事祈求世間善人時,他也會盡力幫助。何況是大智大悲的佛陀呢。經中說,佛陀對三世所有有情的一切心和心所,能在一剎那間毫無錯亂地任運了知。只要你具有恭敬與信心,佛陀大悲願力的加持,必然能在心相續中顯現。當祈禱佛的信心圓滿時,就能得到佛的全分加持。也就是說,獲得加持的大小取決於敬信心的程度。有一分敬信,則得一分加持;有十分敬信,則得十分加持。這就類似於我們生病看醫生,如果對醫生有信心,服用他所開的藥方,則藥到病除,如果沒有信心,藥開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也有人會這樣問:我並沒有看見佛菩薩啊,我怎麼知道佛菩薩在加持我呢?

那些地震災區的人們並沒有見過所有捐助他們的人,甚至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可以感覺到大家力量的存在。這種力量是真真切切的,可以觸摸到的。這些施予援手的人就是菩薩。佛菩薩不僅僅是寺院裡供奉的塑像,110的警察、120的醫護人員、119的消防員......在別人危難的時候,伸手去幫助別人的人,都是菩薩。

但人們似乎非得親眼睹見如來法身現前才能相信佛菩薩真實不虛。這種想法非常幼稚。凡夫無慧眼,當面不識如來。金剛經言:若人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菩薩隨順眾生根機顯現各種身份度化有情。不是人們想像中,抬頭看到雲端坐著個佛才算眼見為實。

 

再跟大家講個故事:

在某個小村落,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禱,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跪著的膝蓋了。一個救生員駕著舢板來到教堂,跟神父說:「神父,趕快上來吧!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神父說:「不!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的,你先去救別人好了。」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祭壇上。這時,又有一個警察開著快艇過來,跟神父說:「神父,快上來,不然你真的會被淹死的!」神父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

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把整個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緊緊抓住教堂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飛機緩緩的飛過來,飛行員丟下了繩梯之後大叫:「神父,快上來,這是最後的機會了,我們可不願意見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還是意志堅定的說:「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你還是先去救別人好了。上帝會與我共在的。洪水滾滾而來,固執的神父終於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見到上帝後很生氣的質問:「主啊,我終生奉獻自己,戰戰兢兢的侍奉您,為什麼你不肯救我!」上帝說:「我怎麼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來救你,你不要,我以為你擔心舢板危險;第二次,我又派一隻快艇去,你還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國賓的禮儀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飛機來救你,結果你還是不願意接受。所以,我以為你急著想要回到我的身邊來,可以好好陪我。」

讀了這個故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再有人問到:我在佛前做了種種功德,為什麼向佛祈求的心願沒有靈驗?

我們常常看到許多人到寺院寫牌位、做佛事,或者上供下施,祈求各種人天福報。如果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會埋怨菩薩不靈,甚至退失學佛的信心。佛教講究因果,種什麼因必定得什麼果,一點不會錯亂。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了知,諸佛如來對眾生的護念與加被只是眾生受果報的一個重要助緣,起決定力的還是眾生自己的思想行為。思想行為的影響與作用力就叫做業力。善的思想行為必定產生善的影響與後果,惡的思想行為則必定產生惡的影響與後果。這就是佛教的因果觀念。

(果報有三種:現報、生報、後報。現報是指現世作惡,現身即受惡報;現世作善,現身即受善報。生報是指今生作善作惡,來生方受善惡之報。後報則指或過去無量生中作善作惡,於此生中受善惡報。或今生作善作惡,在未來無量生中受善惡報,是名後報。)

如果今生善根力弱,抵不過往昔強大的惡業,勢必惡業果報先成熟。舉個例子:一個人生生世世自私吝嗇,今生感召的果報是貧窮困苦。但是這個人還有一點微弱的善根,他到佛前供養,祈求福祿。因為多生以來頑固的習氣,在做供養時,仍然心存慳吝、懷疑,並且在生活中待人接物一如繼往地自私自利。這種不清淨供養的善業非常微弱,根本抵不過往昔強大的惡業,所以很難扭轉他今生窮困潦倒的局面。這就好比是一塊地,既種了莊稼又種了野草,如果野草所得的養分遠遠超過莊稼,最後收穫的當然是野草而不是糧食。

如是因,如是果,一切皆是自作自受,絕不是佛菩薩不悲憫。換句話說:「一飲一酌,莫非前定」。所以,我們一旦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在生活中受再大的苦難、委屈,也不會怨天尤人。我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晚上,一個人做了個夢,夢見和菩薩在一起走在沙灘上,空中忽然閃過了他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發現在每一幕里,沙灘上都有兩對腳印,一對是他的,另一對是菩薩的……
當最後一幕划過後,他再回頭看著沙灘上的腳印,卻發現有好幾次,沙灘上卻都只有一對腳印而已!而且那些時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難過的時候……

他很困惑的問著菩薩:你答應我的,你說你會尋聲救苦,一旦我誓願跟隨你,你就會一直走在我身邊護持我,但是我發現在我生命中最難受痛苦的時候,沙灘上卻只有一對腳印而已啊!!我不懂,為什麽在我最需要你慰助的時候,慈悲的你卻捨我而去?

菩薩慈悲柔和地回答說:我憶念你,護持你,而且我永遠不會離開你。在那些你最困難最痛苦的時候,你只看到一對腳印,因為,那是我抱著你在走的……

當我們面臨考驗之際,往往會一直以為是自己孤軍奮戰,在我們最覺得孤立無援時候,靜下來看一看,你就會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在旁邊陪著你……

佛菩薩隨順眾生根機顯現各種身份度化有情。不是人們想像中,抬頭看到雲端坐著個佛才算眼見為實。在別人危難的時候,伸手去幫助別人的人,都是菩薩。

 

「有拜一定有保佑」嗎?

去寺廟有講究,千萬不要見神就拜

許願與發願的區別,有願一定要及時還

可許則許

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佛教不是宿命論,而是創命論

神存在嗎?不同答案回答相同的問題

向佛菩薩祈禱,為什麼有時靈驗有時不靈驗?

把佛菩薩當作神明去膜拜,這就是迷信!

佛教徒是否可以拜祖先、土地公及龍神嗎?

只要有人祭祀,就有鬼神附在這個身上

佛弟子應如何處理和鬼神的關系

佛教徒不得看相算命、求神問卜、看風水

內心不想改變,佛菩薩來也是沒用!

念佛不改心,等於說空話,佛號只是工具,你的心決定你的去向

什麼叫做「加持」呢?向佛菩薩祈禱有用嗎?

如何觀想佛像?經常這樣觀想,佛菩薩的力量就跟你合而為一

為什麼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

諸財神之首--財寶天王及五姓財神的起源及功德利益

諸財神之首--黃財神法門的殊勝功德利益

佛教的財寶本尊--大聖歡喜天(象頭財神)

佛門裡的六尊大財神,做生意的人一定要記住!​地藏王菩薩是財神總集

修財神法求財 !修財神法怎麼沒發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