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小妄語的過失與持戒功德

我們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過失。

毀犯妄語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多被誹謗,二、為他所誑。

這個地方的過失,偏重於小妄語的過失。小妄語的過失,果報主要是在三塗,但是它的餘報,「多被誹謗」,就是說這件事明明不是你做的,但是很奇怪就有人誹謗你,說是你做的,表示你過去生有惡口的業力;「為他所誑」,你很容易被騙,就是你因地時,經常用妄語騙別人,所以很容易被欺騙。

我們看持戒的功德。

持不妄語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餘報:一、發言信重,二、言無誤失。

我們修學小妄語戒,就近處來說,成就人天的安樂果報;就遠處來說,能夠往生西方乃至於佛果。它的餘報,「發言信重」,講話有威德力,而且在講話過程當中沒有過失——「言無誤失」。

小妄語,它不像殺盜淫大妄語的嚴重,業力來得那麼粗猛,所以你可能不會有急迫性的問題。但是,沒有急迫性的問題也有缺點,你很容易累積。

諸位!如果你一天差不多靜坐一個小時以上,或一天拜佛持咒靜坐一個小時,這種情況下,你相對有一種寂靜的力量出現。如果你經常講開玩笑的話,跟人家嘻嘻哈哈,你再來打坐,就發覺不對了。就是經常在戲論的人,在靜坐時,你就發覺心有波動了,波濤洶湧,你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止觀,才能夠調伏它,因為戲論障道。

佛陀大智慧,他制的每一條戒,教你不能這樣做,一定有道理。所以,小妄語,它沒有急迫性的問題,但是它某種程度已經在增長罪業,破壞善根,它是點點滴滴的侵蝕。

我們講一個小公案,來做一個舉例說明。佛在世時,在一個小村莊有一條毒龍,這條龍經常出來傷害大家。村民就請住在山上的五百阿羅漢來調伏這條毒龍。五百阿羅漢用神通力沒辦法調伏它。這條毒龍看得出來過去生修過大福報,它也看準了,阿羅漢也不敢傷我。所以他們打到最後,都筋疲力盡各自回去了。

後來村民看五百阿羅漢沒法降伏毒龍,只好去找佛陀了。佛陀就派一位比丘說:「你去。」這位阿羅漢比丘一到毒龍的地方,只講一句話,他說:「仁者!汝出去,不應住此!」講一句話而已,毒龍馬上現身,跟阿羅漢頂禮,就離開了。

這時村民就覺得很奇怪,問佛陀說:「為什麼五百阿羅漢不能降伏毒龍,而這位阿羅漢一句話就可以降伏它?」佛陀說:「他因地時,對小妄語戒持得非常嚴謹,所以他有那種善根力、威德力。」

當然成就阿羅漢是靠善根力,有我空的善根,才證得阿羅漢。但是阿羅漢當中也有差別,就是業力。善業力,這雖然不影響你證阿羅漢,但是你在利他時,那個威德力,就是你的戒持得越清淨,你講出那個聲音,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力量,你非聽他不可,很奇怪,他就是有這個善業力。

所以,菩薩先求內心的善根圓滿,最後一定要求善業的圓滿,才有萬德莊嚴。所以,這個小妄語雖然過失小,但是在成佛之道裡面,遲早要次第圓滿,佛陀制的戒都有道理的。


淨界法師: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一個弟子叫蜜勝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一天帶著弟子,要到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去應供,這家看樣子是很遠。佛陀從僧團出發,帶諸弟子,拿著缽,經過一個樹林子的時候,突然間從樹上跳下一隻很大的猴子。這隻猴子看到佛陀,向佛陀頂禮。佛陀講了一句話,叫:「善哉善哉」。讚美這隻猴子。

這猴子聽完以後,很感動,就伸手去接佛陀的缽,佛陀慈悲,把這個缽交給這隻猴子。這猴子拿到缽以後,就跑到樹上去,摘了很多蜂蜜來供養佛陀。佛陀喝了幾口以後,就把這些蜂蜜分給所有大眾師,大家都喝了幾口。

走了以後,這隻猴子因為供養佛陀蜂蜜的因緣,沒多久就往生了。往生以後,他生長在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庭。在古代的印度,小孩子出生,尤其是有錢人,他要卜卦,請所謂的道士來看相卜卦。這個道士一卜卦說:「喔,這個人有大福報喔,而且他的福報跟蜂蜜有關係。」所以就叫作蜜勝,就是蜂蜜的「蜜」,殊勝的「勝」,因為蜂蜜而得到殊勝的果報。

這個蜜勝慢慢長大了,有錢人當然整天就是吃喝玩樂,到處跟好朋友去玩。他有什麼特點呢?他去外面玩,口渴了他也不要去買果汁,他拿一個碗往空中一拋,這個碗在空中翻幾下,下來全部是滿滿的蜂蜜。他吃完以後,他同伴也想吃,沒事,再拋一次,拋上去,轉幾圈下來又是一碗蜂蜜,吃到每一個人夠為止。

這個蜜勝長大以後,他跟三寶有緣,他看到佛陀歡喜,就出家了。出家以後,人家去托缽,他也不用去托缽,他肚子餓了,拿那個缽往空中一拋,下來整個缽都是蜂蜜。這個善業就是跟著他。

後來弟子們就問:「這個蜜勝比丘,他怎麼會有這麼一個殊勝的因緣,他的缽往空中一拋,下來就是滿滿的蜂蜜?」佛陀說:「這個蜜勝比丘以前是隻猴子的時候,供養過我,所以這個福德力招感這個殊勝的果報。」

弟子們就問:「那這個蜜勝他為什麼會變成一隻猴子呢?供養你以後,它為什麼又證得阿羅漢果呢?」

佛陀說,過去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個年輕的比丘,他很精進地修學,但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他看到一個老和尚走路的姿勢不莊嚴,他就譏嫌這個老比丘走路像猴子一樣。但是不幸的是,這個老比丘是個阿羅漢,就造下一個很重的口業,造了口業以後他就墮入猴身。直到遇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他向釋迦牟尼佛懺悔供養以後,脫離了猴身。過去修行的善根成熟,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小妄語戒相對大妄語戒,過失相對比較小,影響層面也比較小。但也要引起重視,有四種:

一、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

二、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

三、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

四、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

第一個,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你心中想的是一回事,講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你的目的是要欺騙他人,得到一些個人的名利,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你經常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當然在菩薩戒有開緣,就是說,他這個人心情不好,你說說笑笑講一些開玩笑的話,一時的方便,為了解他一時的煩憂,可以。除此之外,不要講太多綺語。

因為你綺語,開玩笑話說多了有個缺點——言不威肅,你講話沒有力量,以後你再跟你的同參道友講法的時候,人家聽不進去。因為你那個話的力量被你破壞,沒有攝受力了,你講什麼,人家根本不想聽,這個從菩薩道的角度就比較麻煩。

第三個,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向此說彼,向彼說此,目的是勾起雙方的是非。這種情況,會招感親友的乖離,會招感一種不和睦的眷屬。家庭經常爭吵,就因為過去生有兩舌的過失。

第四個,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用粗惡的言詞來罵詈,或者用不吉祥的言詞來詛咒對方,使令他身心感到難過不堪。

蕅益大師比較強調,同參道友之間,盡量不要出惡口,折損你的福報。這個口德,其實在針對惡口。


淨空法師:開玩笑要叫人生煩惱,自己就多了業障

佛在此地勸勉我們,如果你真的有智慧,真有智慧你一定趕快遠離,遠離什麼?遠離戲論,你從今而後,再不要去造作這些事情。

換句話說,不是講你完全不能開玩笑,你要知道在什麼場合當中可以開玩笑。玩笑也叫人開悟,你才是菩薩;玩笑要叫人生煩惱,你就多了業障,你就造業。

所以,菩薩自始至終生活在高度智慧之中,這個要懂得,絕不輕易開玩笑。遇到喜歡開玩笑的人,我們要遠離他,這是佛在此地對我們的教誨。

為什麼?因為戲論接近爭論,往往戲論就連著有爭論,你就起煩惱,起貪瞋痴慢。

『智者應遠離,當去百由旬』,這個「百由旬」也不要把它死在那裡。

一由旬四十里,一百由旬要跑那麼遠,沒有那個必要,就是遠離他的意思。

不要死在經文裡面,一定要如佛規定躲到百由旬之外,佛不是這個意思。佛是叫你遠離,趕快遠離,意思在此地。

『亦不近於彼,造立諸舍宅』,這就是你住家,那個喜歡開玩笑的人,不要跟他做鄰居,你要住的跟他有個距離,意思就是這樣。所以住家也要選擇鄰居,這很重要。

文摘恭錄—發起菩蕯殊勝志樂經(第十三集)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檔名:15-12


淨空法師:喜歡開人玩笑的果報

喜歡綺語、妄言的,你走近一點你就聞到他口臭,確實有。

我在沒有學佛之前這個綺語不知道造多少,喜歡開玩笑,喜歡挖苦別人。年輕不知道,有意­無意得罪很多人,以後造成很多障礙,學佛之後才明瞭。那個時候口有口氣,自己不知道,­是個老居士告訴我的,福州人,年歲至少大我二十歲,父親輩的,他常常來聽我講經。我們­在景美建了一個圖書館,那是我講經第二十年,我講經二十年才有一個小道場。這個老人跟­我很熟,聽我講經也十幾年了,我們這個圖書館建立的時候他來看我,告訴我,法師,你業­障消了。我說什麼業障?口味道沒有了。他說以前有,我們都不好意思說,你講經二十年的­功德,這業障消了,沒有了。自己不知道。

年輕沒學佛的時候在公家機關上班,職位雖然小,喜歡跟人開玩笑,喜歡挖苦人,強詞奪理­。所以我有一點辯才,沒有理我會說出一套道理,他也對我無可奈何,幹這種事情。當時是­有快意,不知道這罪過很重,造成以後的障礙。別人什麼?嫉恨你,嫉妒怨恨,有機會他就­報復你,找麻煩,那真的要吃苦頭,從哪裡結的不知道,就是平常開玩笑。這也是一般讀書­人都有的毛病,好勝,爭辯當中好勝。這是第一個我深深感受到。

節錄自淨土大經科註  (第四六四集)  2012/8/12 淨空法師主講


淨空老法師開示念佛常犯惡口,不能往生

為何閒話多、廢話多、喜歡開玩笑不是好事
佛為什麼把口業放在第一
有口之四過的人要來學習佛法,可以說他沒有緣,為什麼
用什麼方法協助自己改變批評、指責人的習慣

古人非常重視言語,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言語不能不謹慎,話多絕不是好事。做事情要負責任,做得不好,就是過失;做好了,應該的。話多的人,你的老闆、長官決定不會重用你。為什麼?容易敗事。謹言慎行,是各個行業的領導人所器重的。如果是閒話多、廢話多,喜歡開玩笑,絕對不會重用你,怕你壞事。中國在古時候教小孩,就開始教他要謹言慎行;現在我們對於這個教學疏忽了。言語多,言語不負責任,當然人家譏刺你的多,批評你的多,你怎麼能得到別人的信任?

言語一定要溫和,自自然然能讓對方深受感動,永遠不忘,這是成功的。愛語是真正愛護的言語,不一定是歡喜聽的話,但是決定對你有利益。為什麼你不喜歡聽?毛病習氣太重了。聖賢人教誨,他是不會隨順你的毛病習氣。隨順習氣會害你,幫助你墮落;糾正你毛病習氣,真正是愛語。雖然是愛語,都要謙虛、和敬,真正愛護對方;對方聽了之後,永遠改過來了,就成功了;陽奉陰違,還是失敗的,沒有做成功。所以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決定不可以犯。

我們天天念阿彌陀佛,如果還常犯惡口,不能往生。為什麼?這個習氣不改,你沒有辦法入他們的團體,所以不能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要修淨業,三業清淨,念佛才能往生。

恭錄自《佛說十善業道經》19-014-0053


淨空老法師開示:有口過的人沒有緣學佛

 「又口之四過,亦即十惡中口業之四惡,名為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惡口」是說話很難聽,「妄言」是假話,「綺語」,話說得很好聽,是假的,不是真的。《淨影疏》裡頭說:「口之四過,不應法故」,不應法,與法不相應。有口之四過的人,他要來學習佛法,可以說他沒有緣,縱然是佛菩薩來講經,他聽不懂。為什麼?佛學、聖學,學習第一個基本條件就是真誠,他沒有,他沒有這個心。

所以他怎麼聽也聽不進去,一面在聽一面在打妄想,他的妄想多,他的雜念多,前念滅後念生,所以佛法、佛經他看不明白,解說,他聽不進去。這種人真有,不是沒有,而且很多。不是不聽經,天天聽經,聽了十年、二十年了,口業還是照造,甚至於聽了一輩子,到老死,口業還在犯,不誠實,騙人,挑撥是非。所以學佛,學傳統文化,學聖賢之道,基本的是這個,就是印祖常說的誠敬兩個字,一分誠敬你得到一分,十分誠敬你得到十分。

恭錄自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64集2014/1/2


淨空老法師開示:佛為什麼把口業放在第一?

「望西云:凡此妄語,世人喜犯,不顧來報。」這句話說得好!所以《無量壽經》佛講三業,身口意,把口業放在第一。這個不多見的,大小乘經論裡頭佛說三業,多半是講身口意這樣的排列,但是在本經,佛是把口業擺在第一,不譏他過,「善護口業,不譏他過」,第二句,「善護身業,不失律儀」,第三,「善護意業,清淨無染」,第八品裡頭講的。

佛為什麼把口業放在第一?就這個意思,世人喜犯,很容易犯這個過失。擺在第一,提醒大家,最容易犯的要真正做到不犯,把它擺在第一。這四種都叫妄語。一定要知道妄語的果報。這是不顧來報,將來果報現前,後悔莫及。地獄裡頭有拔舌地獄,是妄語果報之輕者,重的在無間地獄。所以最容易犯。

妄語包括四種,兩舌、綺語、惡口,有沒有?惡口最普通的就是罵人,我們講批評人、指責人。稍稍不如意,口業就現前了,沒有想想我們自己,我自己能叫別人都如意嗎?古人說得非常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自己一反省,換個地位來設處,如果今天我是他,他是我,他這樣對我,我有什麼感受?自然心平氣和。妄語這條戒很難持。

《南山律》,道宣律師的話,「此戒人多喜犯,良由妄業熏積,識種尤多,故隨塵境,動便虛構」。南山大師是中國佛教律宗第一代祖師,唐朝,住在終南山。這一條戒,世間一般人很容易犯,什麼原因?這就是妄語的這個業,業習種子的薰積,識種尤多,阿賴耶裡面善惡種子最多的是妄語,所以它遇到緣它就起現行。

隨塵境,動便虛構,虛構就是妄語,接著又說。「又行基菩薩云:口虎害人,舌劍斷命。如口如鼻,死後無咎」。這個話的意思很深,但是是現實,事實真相。古人所謂「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說話隨便說,真的是無心,那個聽的人覺得你說這些挖苦我,記恨在心,等待機緣到了他就來報復,所以說「口虎害人,舌劍斷命」。應該要怎樣?如口如鼻,不說話,口不說話,鼻不說話,死後就沒有過失了。

底下講了,「令人之口如鼻之無言」,口能像鼻一樣,鼻不說話,口也不說話,妄語這個罪就不會造了。所以人話多,我們遇到了要謹慎。多言一定有說錯話的時候。一切時一切處,特別是大庭廣眾之下,說話要小心謹慎。決定要說誠實言,不誠實的不說,道聽塗說的不說,有懷疑的不說,守住這幾個原則。

恭錄自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64集2014/1/2


南懷瑾老師語錄

人人都有好喜乖離的劣根性,喜歡在人與人之間鬧事。只要幾個人在一起,往往就有人故意糗你,逗得你左右為難,下不了台;或者故意講反面的話,使大家一笑。甚至故意嚇唬你一下,使你難受一下,逗得別人哈哈大笑,然後說是開玩笑。

這些是屬於身口意業中口業的一種,口業有四種:妄語、兩舌、惡口、綺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往往會因為一個微小而且不相干的動作,或一個很輕微的笑話而引起爭鬥、吵嘴,甚至打官司。有一位同學在日記中寫到,他們一家人有爸爸、媽媽、媳婦、哥哥、弟弟,很快樂,很和諧,鄰居一位太太喜歡把他們搞得不和睦,弄得家人很痛苦。這就是人性的基本弱點,看到別人家好,喜歡把人家弄得不好。有時候好像是無意的,嚴格說起來,不能算是無意。從心理上來說,是出自於潛意識的劣根性,絕對不能說無意,說無意這句話不能原諒。真講佛法修行的人,不能原諒自己的無意。原諒別人是你有寬容的德性,原諒自己就是罪過。

所以,我們已經知道「好喜乖離,更相鬪訟」的劣根性是天生的,但是結果呢?「惱亂自他」,不但使自己起煩惱,也使別人起煩惱。搗亂了別人,也搗亂了自己。所以佛說一切眾生「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輾轉常為不饒益事」。

恭錄自南懷瑾老師講述《藥師經的濟世觀》好喜乖離更相鬪訟╱ p. 200


良因法師答:開玩笑算不算造口業?   

問:那平時說話開玩笑大家都笑被開玩笑的人也很開心算不算造口業?

良因法師答:如果我們是為了慈悲利益眾生而說笑,眾生因此離苦,那這樣有功德。如果只是種習氣,就是愛說笑,這樣有過失。當然,令他人因此歡喜的福報還是有的,因果就是這樣的加加減減。不過,如果對方不只歡喜,同時內心更生起其他貪煩惱、放逸等,那就全體過失了。

問:謝謝師父!只是玩笑,被開玩笑的人也被逗的好開心,也哈哈大笑。

良因法師答:如果不是因為慈悲心,且對方不是修行人,這樣的果報加加減減後,還無大礙。如果對方是個修行人,動了他的念,這就不好了。


現代人喜歡開玩笑,覺得這是小惡,尤其網紅多以開別人玩笑為賺,看看這則故事吧,如果我們放逸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很難想像:

【捉弄比丘的天人】

請問尊者,這一世我做了很多功德,積累了很多善根、福德與巴拉密,並在死後投生到天界。當我做了天人後,在上面往人界看,看到我以前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等等還在人間,或再次投生於人界;也看到過去的冤親債主、欺負我的人,也看到他們正在受苦。請問尊者,我是否可以由天界下返人間來作弄曾經欺負我的人?請問天人也會造業嗎?比如我看到過去曾經欺負我的人正在走路,我就故意放塊石頭讓他跌倒,但是他卻看不到,很好玩。有這樣的天人嗎?

瑪欣德尊者答:

有的,有這樣的天人!在此講一個天女作弄人的故事。在很久以前,咖沙巴(Kassapa迦葉佛)佛陀的時代,有兩位比庫非常要好,他們經常在一起誦戒,在一起用餐,在一起討論佛法,在一起禪修。有一個三十三天的女天人看到這兩位比庫那麼要好,就想試試看是否能讓他們的友誼破裂。有一天,當這兩位比庫在趕往寺院去誦戒的時候,走到半路,其中一位比庫說:「賢友,你等我一下,我需要方便。」於是走進樹林裡去。這個天女看到機會來了,就在這位比庫方便完了回來時,變成一個很漂亮的女人偷偷地跟在後面,一隻手在撫弄著散亂的頭髮,一隻手在穿下裙,給人感覺好像是剛做完男女之事的樣子。站在路邊等的那位比庫看到了,心想:「這個比庫竟然背著我做這樣下流的事!」於是說:「賢友,你破了戒!」「賢友,我並沒有這樣呀!」「當你走出來時,我看見一個年輕的女人跟在你後面整理衣裙,你還敢說我並沒有這樣呀!」那位比庫猶如五雷轟頂,說道:「賢友,請不要滅擯我,我真的並沒有這樣呀!」「我是親眼看見的,你叫我如何相信你!」於是他們的關係破裂了。當他們坐在誦戒堂的時候,那位比庫宣佈說:「我不會再跟這個人一起誦戒!」另一位對諸比庫說:「尊者們,我的戒行沒有哪怕是極微細的污點!」而那位也說:「我是親眼看見的!」天人發現情況不妙,心想:「我已經造了很重的業。」於是急忙現身在半空中,坦白地說:「尊者們,這位尊師並沒有破戒,我這樣做只是想要試探他們而已。請你們一起誦戒吧!」雖然後來這兩位比庫的關係又和好了,但是已不能像以前那麼融洽了。

雖然這個天女已經懺悔了,但是死後仍然投生到地獄裡去。一直到我們的佛陀出世時,這個天女投生為人,後來也出家了。自從他出家那一天起,怪事就發生了,在他身後總有個漂亮的女人幻影跟著他,無論他走到哪裡,那個女人的影子就跟到哪裡。大家都可以看見,但是他自己卻看不到。每當他托缽的時候,施主給食物時就說:「尊者,這是給你的,這是給你的女朋友的。」正因如此,人們罵他為Kuṇḍadhāna,大意是『飯桶』,但是他自己卻覺得很無辜。當時其他的比庫就想把他趕走,因為一個出家人帶著一個漂亮的女人到處走,這像什麼樣!他們請國王勒令他還俗。當高沙喇國(Kosala)的巴謝那地(Pasenadi)國王去見Kuṇḍadhāna尊者時,也親眼看到有女人跟在他身後,但是尊者卻說不知道。當尊者進入他的孤邸(kuṭi)時,國王也進去,並在屋內到處尋查,結果並沒有任何女人的影子。國王說:「尊者,請您出去!」等那位尊者一出去,那個女人又出現了。經過幾次測試,國王知道這是幻影,並不是真的有一個女人。比庫們一起去見佛陀,於是佛陀說出了這個因緣故事:因為他過去曾經為天女時,變成女人破壞兩位比庫的關係,所以受到這樣的果報。

所以天人還是不要亂作弄人,亂作弄人是會有果報的。


師生關係 不能拿來開玩笑

杌聞(台北市/教育工作者) 

報載嘉義縣某國中三年級學生,上月在下課時群起向一位老師扔紙團,老師以書本護頭,過程被學生以手機拍攝後,上傳部落格供人瀏覽,有網友看不下去,向媒體投訴,學校查明學生「惡作劇」,但校長說「學生玩得太過火了」。

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對此誇張又離譜的事,也深不以為然。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而後道尊;道尊,而後民知敬學。」所有學習的方法中,要求老師教學嚴格最難,唯有老師嚴以律己,認真傳道、授業和解惑,然後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後學生才會敬重學問,方能勤奮向學,學習才會有成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嚴師出高徒。由此觀之,遇到嚴格的好老師是學生的福分,而老師們也應以成為嚴師而自許。

隨著時代變遷,教育思潮也演變,現在許多新潮的老師,不再奉行師嚴道尊的傳統,以跟學生打成一片取而代之,這樣雖能拉近師生距離,但若分寸拿捏不好,常造成師生稱兄道弟、沒大沒小的現象。

像這則新聞中學生群起向老師扔紙團,這種行為絕不是用師生感情融洽、亦師亦友及惡作劇能粉飾;何且,影片中依稀可聽到學生說「上次被老師逃過」、「這次我們贏了」,搭配老師無辜表情,學生這種行為其實相當不禮貌,學校應該對學生輔導,老師與學生在融洽之餘,仍有一定規範,不能逾越分際。

品格和生活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核心,應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和態度為首要任務,為了師道尊嚴,及學生學習紀律和生活教育,師生之間應有良好、正向的關係,不能亂開玩笑。

 

決不可拿僧寶開玩笑--被現代人「整慘了」的和尚

為什麼不能綺語? 綺語的範圍和綺語有哪些過患?不可以開玩笑嗎?

講大妄語的目的與後果

愚人節不騙人,妄語需謹慎!

方便語和妄語的區別

妄語的果報

什麼叫隨喜?隨喜就能獲得他們的功德!

隨喜惡行,惡報更大!

福報功德漏了!善護口業

口業四惡:惡口、妄語、綺語、兩舌

什麼是綺語?學佛不可以說笑話開玩笑嗎?

在家佛教徒可以經商嗎

勿近愚痴人,應與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為最吉祥

少說話,多念佛--寧可坐著聊天,為什麼不念佛菩薩聖號?

念佛要像談戀愛一樣,把阿彌陀佛變成心上人

避免造口業!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

惡言惡願,妖魔鬼怪會成全你;善言善願,佛菩薩護法會成全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菩提煉心 的頭像
    菩提煉心

    菩提煉心曼陀羅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