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淨界法師: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來,臨終才會出現

有些人的處理方式很簡單。我打妄想,我就轉念念佛,有些人是試圖用佛號來壓這個妄想。諸位!你別忘了,你念佛的時間兩個小時,在佛堂兩個小時。

你這個妄想打多久,你知道嗎?你從無始劫打到現在。你用兩個小時的佛號去壓你無始劫的妄想,如果你用事相來對治的話,你肯定不是它的對手——如果你不用道理來化解問題的話。因為有些妄想你平常看不出來,臨終才會出現,比方說堅固妄想。

你平常的時候一帆風順,反正你就打妄想,堅固妄想一來就趕緊把心挪開,拿到佛號去。但是你沒有處理問題,你只是不想去面對它,不表示你把這個問題給化解掉了。

好了,到臨終你就知道怕了!它不會放過你的!我們沒有辦法把這個妄想斷掉,但是你必須讓它那個根脫落,你不能讓它留下根,你必須把那個妄想的勢力降到最低,你必須用道理把它的根剷除掉。

它可以打妄想,但是它對你已經不能產生牽動的力量,這個妄想已經不能影響你的思考模式了。它來的時候來,走的時候走,它雖然存在,但是對你的心已經不產生牽動力了。這個妄想已經在你的控制調伏的狀態,你可以帶業往生了。

如果這個妄想來的時候,它要你做什麼,你一定要去做,你根本做不了主,那你是被業帶走了,因為它已經在主導你了。

不是所有的妄想都是障礙往生的。但是有些妄想的確障礙往生,因為它如此的堅固,已經形成愛取。帶有貪愛的妄想不障礙往生,但是帶有貪愛跟執著——這個「取」就是執著——就一定障礙往生。

我們在死亡到來之前,你必須要很理性地面對你自己,你的心中到底還有多少帶有堅固執著的妄想。每一個都是生死的業力,每一個都是,你最好在臨終之前處理掉。這個就是出離心。

出離心不是要你改變環境,不是這個意思,是出離你心中愛取的妄想,你把它放掉就好。它本來就沒有體性,它對你產生影響力,是因為你執著它了,你把它看得太重要了。你只要把這個妄想放掉,它對你就沒有牽動力量了。

所以我們通過無常觀、苦諦觀,慢慢把對於今生的愛取、對來生的愛取給放了,這個時候你後面的生死業力就淡薄了,臨終就沒有東西讓你起顛倒了。因為讓你起顛倒的妄想都被你破壞了,你只剩下表層妄想,這些妄想都亂不了了。

我再講一次,你要處理的是心中帶有根的妄想,它在你心中已經落下根了,這個妄想你要小心!


益西彭措堪布:在生死關頭,是什麼決定了你的來世?

每個人在飽嘗了一生的苦樂之後,都不可避免地要趨於陌生的後世。

到了彌留之際,身心就會開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經歷四大分離的巨大痛苦。

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極樂願文大疏》中這樣描述:

當他們即將步入後世之時,危在旦夕的彌留之際,即諸如罹患致命的嚴重疾病而致身體有氣無力;無有食慾;被褥衣服等如何好也不舒服,出現如墜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壓般的沈重感;雙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聽不到聲音,感受生命幾乎要中斷的劇烈痛苦。

這時,作惡之人會出現罪業的境現,行善之士會出現善妙的境現。

罪業深重的人心識迷亂,幾乎發瘋,語無倫次,甚至身不由己癱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現前,體內四大隱沒次第逐漸出現……

在生死的關頭,即將告別此生,是什麼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呢?

佛法告訴我們,沒有外在的主宰,唯有自身相續中的業力,使得眾生從一種生命形態進入到另一種生命形態之中。

人之將死,生前所造的種種善惡之業,這些業當中,究竟哪一種業首先牽引我們、決定未來世的去向呢?

《俱舍論自釋》中,世親菩薩曾經開示過:

在生死轉換的時刻,許許多多善與不善的業都可能隨時現前,哪一種業首先成熟呢?

首先成熟的是重業;

如果幾種業的輕重都相等,那要看臨終之際,一念注於何業,則此業會先成熟;

如果臨終時兩種業平等現前,那就由串習多的先成熟;

如果串習也相等的話,那先作的即先成熟。

博朵瓦格西曾將此比喻為臨渡爭舟,力強者先上;

如果二者力量相等,則看舟近何人,近者得以先上;

如果二人同近於舟,則看船夫與誰熟悉,熟者先上;

又如二人都與船夫同樣熟悉,則看誰先開口,先開口者先上。

每個眾生的生與死並非孤立無關的兩端,業識的延續如同滾滾水流,後繼於前,從此端一直流於彼端。

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舉止、言談、相貌、觀念、思想,這些對於凡夫眾生來說都有一個定勢,不可能事隔一日,人就變成兩樣,這就是串習的結果。

就像一棵樹平時如果一直向西傾斜,最終也只會倒向西方一樣,死時現前的境象,往往是生前串習的結果。

我們生前串習深重的某種善習或惡習,臨終時可能就會現起。

從前,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殺過許多旱獺的人臨死時口中喊著:“請殺掉這些旱獺,快把它們趕走!”;

一個獵人一邊慘叫著:“給我拿火槍來,這些鹿子要殺我……”一邊死去了;

一個喜歡吸鼻煙的人作吸鼻煙的姿勢而死;一個裁縫作縫紉的姿勢而死;

一位商人說:“拿帳本來!”然後邊數帳邊死去;

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時常念施水儀軌,故而口誦著施水咒“桑巴 ……”而逝;

一位法相師邊說“給,傑達秋堅”邊作辯論姿勢而圓寂……

所以未來世的前途如何,關鍵取決於我們現在做什麼、怎麼做。

請時時檢點自己的心吧!

平時如果貪心粗重,那是生於餓鬼道的因;

如果嗔心粗重,那是生於地獄道的因;

如果痴心粗重,那是生於畜牲道的因;

如果嫉妒心重,那是生於修羅道的因;

如果持五戒行十善的心重,那是生於人天道的因;

如果發出離生死的心,不戀著三界的安樂,那是小乘道的因;

如果發大菩提心,平等慈悲,那是大乘道的因。

我們不可存有僥倖的心理,平時不用功修行,妄想臨終時得到上師加持、本尊接引,依靠他力而輕鬆地往生善處。

因臨終苦劇、時間短促、心識迷悶,六根功能漸漸喪失,耳不能聞,眼不能視,意不能思,即便有善知識現前加持,但能得相應的又有幾人!

這就好象一個賽車手,由於平時刻苦訓練,賽車技巧純熟於心,所以正式比賽時,即使賽車高速飛駛,道路崎嶇彎急,但對加速、減速、拐彎、剎車等都能處理自如,瞬間作出反應;倘若平時沒有熟練掌握各方面的技巧,一旦登場,在高度緊張的競賽之中,誰能保證不會出錯而導致車毀人亡的災難呢?

龍樹菩薩在《養生篇》中說:“一切眾生所有的功德和過失,都是以串習作為根本,所謂的習慣完全由自己決定,因此能在功德方面串習最為殊勝。”

壞習慣是養成的,好習慣同樣也是可以培養起來的。

所以我們應在善業方面勤作不息,使得串習力愈來愈增上堅固。

一旦善業的力量足夠強大,那用不著到臨終,就是現在,也能肯定未來世的前途一定會更加美好。

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的業,稱為引業。

它所感召的是總報,決定了我們感得何種生命形態。

比如投生為人,具足人的體相,這是總報。

而同樣是人,又會有賢愚、貴賤、壽夭、美醜的差別,這是別報。

決定別報亦即決定命運差別的業,稱為滿業。

《大乘阿毗達摩雜集論》說:“應當了知善與不善的業,是能牽引以及能圓滿於善惡趣受生的業。所謂能牽引,是指能引生異熟果報,而能圓滿,是指已投生後,能令領受愛與非愛之報。”

由引業、滿業的善與不善,可分為四種情況:

引業為善業,由其牽引會轉生善趣,之後依隨滿業的善與不善,使得受報者在善趣中分別感受樂與苦的果報;

引業為惡業,由其牽引會轉生惡趣,同樣依隨滿業的善與不善,使得受報者在惡趣中感受樂與苦的果報。

比如生而為人,卻有殘疾、短命、貧困等等的缺陷,這是由引業善而滿業不善所致。

而在旁生、餓鬼道中,也有受用豐饒的,如人間寵物,有些日常生活的享用超過常人,即由引業不善而滿業善所致。

其餘引善滿善、引不善滿不善的情況可以推知。

作為人,誰不希求完美,誰不願改變缺陷呢?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相貌端嚴、長壽無病、心智聰慧、六根健利,但這些都需要有相應的滿業才會現前。

而人們由於宿業的黑白相間,導致今生所受之報往往苦樂間雜,順逆並存,故而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無缺陷的完人。

現代社會,人們都著重於外物,企圖以現代科學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報身。

比如運用種種美容術來改變、調整容貌;

運用生物學方法,不惜殺害物命,來滋補身體,希求健康長壽;

不斷研制新的藥物,以為能使人的智商增高……

凡此種種非因求取,都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最終不僅達不到欲求的結果,反而會引生更多的後患。

如美容者,以手術強行改變五官的位置,這種暫時外在的改位,畢竟不是自然的產生,能否保持長久,或者美容後五官能否和諧,誰也不敢保證;

而殘害物命,享用肉食,妄想以此滋補身體,豈知既已殺生,造下殺業,必然感召短命、多病的果報,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食肉存在種種過患,恰恰是許多病症產生的根源。

我們一生的命運,從身心狀況到境遇差別,無不受著過去世滿業的支配,業既已造,報應難逃,唯一有主動權的時候就是現在!

所以為了未來世的增上圓滿,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種下圓滿的善業正因,欲求長壽須勤護生,欲求相好須以花供佛,欲求富足須慷慨供施,欲求順緣具足須常樂於助人……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佛說人在臨終時投胎到哪一道的現象!頂聖眼生天,人心餓鬼腹,畜生膝蓋離,地獄腳底出

佛教界對靈魂的看法

人死後六道要去哪一道?你在中陰身會遇到什麼?

親人剛往生,做甚麼功德最管用?臨終實用手冊,如何助念?敬請收藏!

突發狀況下往生極樂的關鍵

因果不是佛教專利,而是自然規律和法則

臨終業障現前,遇到橫禍,神識昏迷無法念佛,是否還能往生?

獅子吉祥臥--非常有效的睡中修行

請問危急時,應念觀世音菩薩還是阿彌陀佛?

為什麼要去西方極樂世界

確保命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種簡單修法!阿彌陀佛祈願文

如何往生淨土?用最簡單的語言講給你聽!

有些人學佛沒學到什麼,只學會了吃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