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口業】為什麼不能綺語?

作者:達真堪布 

綺語就是說那些沒有用的閒話、廢話。現在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氣,閒話、廢話不離口,到處說這些沒有用的。

我們都是學佛人,修行人,彼此之間都是善知識、善友,這些閒話應該統統斷掉。說這些閒話有什麼意義啊?我們之間應該多談佛法,說修行的體會。換個話題有什麼可難的?上師和弟子之間,金剛兄弟之間,應該交流佛法裏的話題,談修行上的事情,講大德高僧的傳記,經藏裏的公案,這樣互相之間都有幫助,能種下善根,能培養慈悲心,培養信心,時刻都在修行,多好啊。

見面就說,“我們家如何如何,今天我們家吃的如何如何……”有用嗎?說這些沒有用的閒話,有時候讓大家生起貪心,有時候讓大家生起嗔恨心,有時候讓大家生起嫉妒心,心總是慌慌張張的,出現各種雜念。互相之間心情也不愉快,生起很多很多煩惱,這樣互相之間不是善友,就變成惡友了。我們是善友,是同修,是金剛道友,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不是惡友,一定要注意。

綺語是一種口惡業,如果不斷掉,也有非常嚴重的後果。因嗔恨心而說下地獄;因貪心而說轉生餓鬼;因愚癡而說投生傍生。好不容易從惡趣裏出來了,投生為人了,還要感受綺語的三種果報——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

綺語的同行等流果是今生也有這樣的習氣,喜歡說閒話。綺語的感受等流果是口才不好,說話沒有分量,說什麼別人都不愛聽。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子,自己特別願意多說話,別人不愛聽還忍不住要說,說了半天誰也沒有注意聽,和沒說一樣。綺語的增上果是轉生在樹不生果、季節顛倒、氣候不穩定的地方。綺語的士用果也是生生世世積累惡業,增長果報。

口業很容易犯!很多時候自己發現不了,不知不覺地就犯了。說的時候很容易、很自然,這是生生世世積累的習氣。你仔細地觀察自己的相續,就會發現,自己時刻都在犯這些口業,妄語、離間語、惡語、綺語。你說這些惡語,犯這些口業的時候,很容易,很輕鬆,自然而然就說了。但是你承擔、承受果報的時候可不是那麼輕鬆,不是那麼容易,而是非常非常的嚴重。

按佛法的角度,按世間的角度來講,都是無意義的,所以以後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犯這些口業。以前犯的,一定要統統地懺悔。斷除綺語,生生世世能夠得到說話有威力、有分量的果報。


索達吉堪布︰當今這個時代,綺語特別氾濫

綺語的範圍比較廣泛。例如,婆羅門的咒語等,本來不是正法,卻反而認為是正法;世間的小說、電影,本來對相續沒有任何意義,卻把它當作調伏煩惱的工具;或者娼妓的淫穢語言,撩撥貪心的靡靡之音,關於軍事、武力、搶劫、盜竊之類的高談闊論……這些凡是能引生貪嗔癡的無稽之談,統統屬於綺語的範疇。

當今這個時代,綺語可以說特別氾濫。無論是電視、電影、網絡、報紙、雜誌,裡面百分之九十多全充斥著綺語。人們信綺語、聽綺語、說綺語,真正的修行人都沒有生存空間了,你要想修行的話,各種違緣就在面前此起彼伏,一天兩天還可以應付,但什麼時候才能超越呢?所以我常常會想,密法的竅訣可能最適合現代人。因為密法的有些教言比較開放,而其他戒律,尤其是別解脫戒,在這個世間,真的越來越難以護持了。

這一點,有時候也看得出來。現在的佛教徒中,念咒語、做善事、觀修自心的有多少?寥寥無幾。大多數人平時要麼是看電視、看電影;要麼是天天上網聊天,在虛妄的世界裡又尋找虛妄的世界,除了引生貪心、嗔心以外,從中很難得到有價值的東西。看看多數人所受的教育,再看看這個社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二者之間有何關聯,相信每個人都比較清楚。在這樣的時代中,軍事、貪欲、做生意等日益猖獗,五花八門、與解脫相違的外境也日益增多,修行人接觸這些時,心很難不為所惑,最後只能破壞梵淨行,離涅槃越來越遠。誠如《正法念處經》云︰「多集綺語句,能令心意亂,破壞於梵行,妨礙涅槃道。」

除了世間這些綺語以外,尤其要提醒大家的是︰別人在念經、誦咒、修法時,如果你口若懸河地談論很多令人散亂的話,就會斷絕別人行善的資糧,罪過極其嚴重。我昨天上課時之所以批評有些居士,原因就在這裡。你一個人不願意聽的話,也沒有什麼,但影響那麼多人聞法,過失確實很大。包括外面聽光盤的人也是如此,本來二十幾個人一起聽法,大家都非常全神貫注,若有一個人講話,整個場面就打亂了,所有人的善根也會以此而毀壞。因此,假如你管不住自己的舌頭,還是非常危險的。《諸法集要經》云︰「百千功德門,由舌而破壞。」《增廣賢文》也說︰「百病從口入,百禍從口出。」

有些人似乎沒有自控能力,嘴巴一直喜歡「叭叭叭」說,上課的時候說,念經的時候也說。這樣的話,你自己不行持善法不要緊,但旁邊的人還是須要修行,不應該去影響他們。尤其是在外面聽課的有些居士,一點規矩都不懂,聽了這麼多年的法,行為仍非常不如法,說實話,你還不如不聽好一點。你如果實在不想上課,不聽也沒什麼過失,但你這樣影響別人,對自己特別不好,生生世世會對你的修法起障礙。

另外,如今世間上有些人,寫的小說、編的劇本、撰著的書籍,處處都是綺語充滿。還有所謂的藝術家、歌星、影星,以自己的綺語作品,令成千上萬人沉迷其中,有意義的事情全都耽誤了。有時候看一看這個愚癡的世間,不得不承認人類的盲從。但我們作為修行人,稍微有點智慧的話,以佛教的「儀器」來進行觀察,這些「細菌」還是很容易發現。

現在人們愛說各種綺語,這些表面上看,好像是自然而然脫口而出,但以智慧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大多數綺語都是貪心或嗔心所引發。而且在說綺語的過程中,自他相續萌生了多少煩惱,罪業就會有多大。

比如,有些人看了小說後,召集大家開始講︰「我今天看了一本小說,裡面有個美女,她如何如何動人……」因為他嘴巴特別會說,從而讓很多人生起了貪心。或者有人看了一部電影後,跟眾人極力渲染︰「我國與他國之間發生戰爭,當時我國如何如何……」於是,有人聽完後生起了嗔恨心;有人被這個故事所蒙蔽,生起了愚癡心;還有人自讚毀他,認為自方力量極為強大,生起了傲慢心。因此,許多煩惱都可以通過綺語而引發。大家也清楚,貪嗔癡等煩惱是不善業,如果這種不善業通過你的語言產生,那你的語言肯定有過失。

反之,倘若我們共同學習佛法,息滅相續中的貪嗔癡,這種語言的功德也不可思議。為什麼我每天就算講得不多,短短一節課也願意上?就是因為在講法過程中,引生煩惱的語言,講也講不出來,而所講的佛法,全是息滅貪嗔癡的教言。這樣一來,至少大家在聽課時,能止息不良的分別念,哪怕剎那間你息滅了煩惱,這也是一種功德。

經常有人抱怨聽課太累,其實學習佛法很有必要,就算你只聽了一節課,也跟聽世間的一節課不同。為什麼呢?因為佛法的作用,是直接或間接對治煩惱,這樣的教言對人們很重要。現在有些佛友每天看書,不間斷聽一兩堂課,這樣的習慣非常好。退一步說,假如你沒有這種聞思修的能力,也可以像麥彭仁波切所言,每天念誦高僧大德、佛經論典中極具加持的偈頌和發願文。甚至,你若連這種能力也沒有,則可以選擇特別有功德的心咒,如觀音心咒、蓮師心咒、金剛薩埵心咒等,這應該沒有任何困難。總之,我們要少說點綺語,多念些咒語。

大概一年多以前,有位老年人在我面前發願念一億遍觀音心咒,今天我在門口又碰到了他。他連聲音都聽不清了,但一直拉著我的手,要我加持他,說自己若能再活一年多,那一億遍心咒就完成了。他平時非常精進,晚上睡得很少,一年半就念了五千多萬,如果再有一年多時間,剩下的四千多萬就念出來了。這樣的老修行人,真的很了不起!

當然,在誦經念咒,或念儀軌、課誦期間,最好不要摻雜一些閒話,否則,華智仁波切說︰「不管念誦了多少,都不會有什麼收穫。」不過在此過程中,法王如意寶對看書或探討法義,不是特別反對,但有些上師連這也不開許。以前我年輕時特別愛聞思,常一邊念咒一邊看書,偶爾還跟人探討一下法義。但一般來講,不管是念誦什麼,最好從頭到尾念完整,中間不要夾雜綺語。特別是在僧眾行列中,如果有一個人廢話連篇,那全體僧眾的善資都會斷送在他手中,而且還會損毀施主所積的資糧。

所以,修行比較好的人,從不隨便說綺語。《緇門崇行錄》中記載︰宋朝有位大通禪師,他平日無論作息,端正嚴肅,目不斜視,領眾三十年從未談笑(可能跟朗日塘巴差不多)。可見,有智慧和修行境界的人,一般不會說很多廢話,而只有我們沒有修行的人,才對無關緊要的世間語言特別感興趣。

本來在印度聖地,除了具足功德、遠離過患的人以外,其他人沒有資格享用信財,世尊在經典中也沒開許過。然而,現在藏地有些人,只是學了《聞解脫》等一兩套密宗儀軌,就覺得萬事大吉了(像漢地有些人學了早晚課後,就覺得自己是出家人了)。這種人剛會念誦,便通過密宗儀軌的方式,肆無忌憚地享用信財。其實如果他沒有灌過頂、不具足誓言,對生圓次第一竅不通、沒有圓滿念修,只是隨便念一下密咒儀軌,那就成了苯教的吟誦,在這種情況下,他享用信財的過患相當大。

不管是漢地還是藏地,修行人若要享用信財,至少要有清淨的戒律,並時時以正知正念攝持相續。《戒律花鬘論》中也說︰「只有在清淨戒律的基礎上聞思修行之人,才能享用信眾的財物。」尤其是黑財,就像燃燒的鐵丸子,除非你具足生圓次第雙運的鑄鐵牙齒,否則,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要享用它,只能是自討苦吃,焚毀相續。如頌云︰「黑色信財乃是生命之利刃,過分享用斬斷解脫之命根。」因此,如果沒有真實的修行境界,享用信財會有極大過患。《佛說未曾有因緣經》亦云︰「寧割身肉,以用供口,不以邪心受人施也。」

現在有些人不要說具足生圓次第,就連讀誦也不是很流利,只不過是認識詞句罷了。他們在念誦儀軌時,到了最重要的部分──念咒期間,常會打開綺語的「伏藏門」,說各種貪嗔的無關語來混時間。比如念完一個儀軌後,緊接著要念金剛薩埵心咒時,這種人只念了三四遍「嗡班扎兒薩埵吽」,就拉著旁邊的人聊天︰「哎,過來過來,我跟你談一談最近的新聞。你家裡寄錢了沒有?……」如此,結果只會損人害己。

宋朝有位光孝安禪師,他住在清泰寺時,一天在定中見到兩個僧人倚著欄杆交談。開始時有天神護衛並諦聽;後來天神離去,惡鬼來了;最後惡鬼在一旁唾駡,還掃掉他們的腳印。禪師出定後追問原由,得知他們剛開始是在討論佛法;接著敍舊事、拉家常;最後談到施主的財物供養,連惡鬼都厭棄了。

因此,我們作為出家人,一定要想辦法斷除綺語,默言不語並精進念誦。而作為居士,也應盡心盡力地持咒念佛,少說一些無關的綺話。佛陀在《受十善戒經》中講過︰「若能不綺語,口常出妙香,猶如優缽羅,生處得值佛。」因此,大家平時要盡量少說廢語,多念些經文,多說有利於眾生的語言!

恭錄自 《大圓滿前行廣釋》第63節課


這些話都是綺語,會削減福祿!你說了嗎?

寶閣寺

綺語,即無利無義之語,就是廢話,或是調侃的談論或是說一些開玩笑的言語。

01

綺語有七種:

1、辯論過失、鬥訟、競爭;

2、於外道論典或咒語愛樂、受持、讀誦;

3、被苦惱所迫之語言,如傷嘆等;就像祥林嫂一樣,說自己過去多麼多麼苦,受了多少多少傷害之類的言語,說這些沒有任何意義。

4、嬉笑、遊樂、愛欲之語等;比如相聲就是最典型的綺語,因為相聲是無話不說,目的就是為逗樂別人,以此為業來博得名和利。

5、樂於在大眾中宣說如下事:比如宣說王論、臣論、國論、盜賊論;談論八卦新聞。其實,看明星緋聞本身就是積累綺語的素材。

6、說醉語及癲狂語;

7、說邪命語,比如給人算命。

02

綺語屬於惡業。惡業就必然會帶來痛苦,帶來苦苦。綺語肯定會荒廢我們的解脫。

綺語基本上沒有意義,浪費時間,增長散亂心,綺語對解脫生死有非常嚴重的影響。外道典籍也是。你要是喜歡念和說,一樣影響解脫。

人們會認為說話是與生俱有的能力。談天說地,評古論今,是每個人的自由權利,其他人無權干涉,綺語怎麼會被列為十種惡業之一,並依之要遭受今生與後世的惡報呢?

要知道,安樂與痛苦的來源,就是善業與惡業,而業之善惡乃由心來決定。綺語的發生,在不作觀察時:認為只是隨隨便便脫口而出,其實並非事出無因。

因為人們最熱衷於談論、最感興趣的話題,正是內心執著很深的東西,不然為什麼一談到它就神采飛揚、興致勃勃,或怒不可遏、義憤填膺呢?

03

以此可知,我們的語言時時夾雜著貪嗔痴煩惱。舉例來說,一個女人津津樂道最近上市的時尚服裝,言語中滿是羨慕、渴求的心情,這就是貪心的外在流露;

一個暴發戶談起經商之道,會很精彩地講述如何擊敗對手的陰謀策略,這是以害心而發的。以此類推,我們可以觀察到大多數綺語都是依貪嗔痴而產生,無益自他,唯增放逸,增長罪業,所以,以綺語業必將會墮入惡趣。

其次,語言的影響易使聽眾受到感染。如果聽眾沒以正知正念來攝持身心,就會被綺語所轉而生起貪嗔導致斷己善根,或流於散漫雜念紛飛。

如此自他相續中生起多少貪心、嗔心,說者的罪業就會有多重。再次,如果語言被寫成文字罪過更重。一旦語言被寫成文字,流通於十方後世,則其傳播的時空大大拓廣,造業的影響久遠,自然感果受報之量也隨即倍增。

04

缺德之人說話就會刻薄,出言刻薄必然導致福祿削減,算盡而亡。每見慧業文人往往貧困潦倒,一生失意,反不如普通百姓能夠溫飽自安一生,豈非綺語造惡所致?

我們的語言都是自內心流露的,如果能恆時保持正知正念,出語常觀自心,明白何為正語,何為綺語就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罪業。綺語說多了,容易內心迷失。

一旦語言失去正念攝持,信口開河,縱情而說,不經觀察信口雌黃的散漫綺語就會如決堤之水,夾雜著貪嗔痴的泥沙而一髮不可收拾。經常串習綺語,就容易習慣於語言的迷亂狀態,內心迷失而不自知。

這樣的串習會造成的同行等流果就是,生生世世中都愛說綺語,容易囉嗦、閒言碎語不斷。

05

女人最要注意!很多女人最喜歡綺語、閒聊,說話沒完沒了,有時候說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也說不到一句重點。這是很多女人的特點。因為女人沒什麼事時就愛閒聊,嘴巴很碎。所以平時最好止語,不必要說的話就不要說。

綺語來自無明!長期綺語的結果就是:綺語是從無明痴心中發生。長期說綺語,會使語言表達能力十分低下,說話言繁語雜。它感受的等流果就是,在大眾中發言氣勢薄弱,語言沒有威力,口才拙劣,雖說實語,別人也不信受。

如有些人叫他到大眾中說話就說不清楚,聲音又小又說不到重點,東拉西扯沒有威力。當然,綺語的善惡也看內容跟發心。有時綺語也會造善業的,如果說的話是勸人和合勸人為善、講因果、勸人善行,那造的也是善業。

如果有德,他就會去造善業,哪怕說笑話也是在度眾生也是在利益人。如果缺德,那可能就會變成造口業,所以佛教常提醒大眾要善護口業。


索達吉堪布:綺語的範圍和綺語有哪些過患?

我知道很多都有這個疑問,什麼叫綺語?綺語有哪些過患?

什麼叫綺語?綺語有哪些過患?

有些人認為說話囉唆就是綺語,其實這種理解是片面的,綺語的範圍非常廣,在很多經論中對此都有宣說。

在《瑜伽師地論》中提到,綺語有非時語、非實語、非義語、非法語、非靜語等。

在《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中提到了七種綺語:

一、依不善意語,以煩惱心說的語言。

二、無義語,沒有意義或無關緊要的語言。

三、非時語,語言雖然有意義,但說的時間不恰當。前一段時間我們開會,本來應該輪流發言,可是有個人一直不停地說,結果別人都沒辦法發言。這樣非時說話不是很好,人應該把握好說話的時間和分寸。

四、惡法相應語,一切與不善法——唱歌、跳舞、戰爭等——相應的語言。

五、作語。

六、不作語。

七、無作語[1]。

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也提到七種綺語:

一、斗訟競諍語,宣說鬥爭、訴訟、競爭的語言。

二、惡咒術語,如對婆羅門的論典和咒語以愛樂心受持諷誦。

三、苦所逼語,為痛苦所逼迫而發出的語言。

四、戲笑遊樂語,戲笑、遊樂、歌舞、影視方面的語言。

五、處眾雜語,在大眾場合說世間的雜語。

六、顛狂語,猶如心識不正常者發出的迷亂的語言。

七、邪命語,為得到名聞利養而說的五種邪命之語。

根據這些經論的觀點可知:從狹義來講,吃喝玩樂等與佛法和解脫無關的語言屬於綺語;從廣義來講,不僅如此,連妄語、離間語、惡語也都包括在綺語中。

大家很有必要學習綺語的道理,並以此觀察自己的語言,之後斷除一切綺語。現在很多城市裡的人誦經、念咒非常困難,始終完成不了任務,我不相信這些人一點時間都沒有,其實他們的很多時間都浪費在說綺語上了。

藏地的修行人修持善法很精進,平時很少說廢話,因此念完一億遍心咒的人非常多,希望各位佛友能像他們一樣斷除綺語、精進修持善法。

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觀點,所謂綺語是指未經觀察、信口雌黃的無關之語。

佛陀曾說:“詳察細審而言說,未經觀察切莫說。”

因此,如果要開口說話,必須事先詳細觀察、深思熟慮,否則,未經觀察就隨口亂說很可能造成前言不搭後語的綺語。這樣的綺語對自他都不利,會導致今生來世的不悅意果報。

有些人本來並不壞,可是一遇到人就說個不停,因為沒有守護自己的語言,導致別人對他不信任。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主要工具,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語言。一群人首先互不相識,其中的一個人站出來講話,如果他的語言很得體,當下會贏得眾人的尊敬,人們會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他的語言顛三倒四,一點意義都沒有,當下就會被眾人輕視,得不到眾人的信任。

因此我們說話一定要慎重。 如果在大眾場合中不經詳察隨口亂說,這會傷害許多人而成為綺語、惡語,過失非常大。藏族有句諺語,“口中若出言,當視他人臉。”因此,說話一定要考慮別人的感受,要想到:這樣說會不會讓別人產生誤解,會不會讓別人傷心,會不會讓別人退失信心。

藏地的智者說話特別注意,如果沒有特殊必要,一般不會揭露別人的過失。今後大家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不管在大眾中發言還是私下與人交談,不能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像瘋狂者一樣喋喋不休說了半天,不但沒有實義反而傷害了聽者。

以上介紹了什麼是綺語,大家應該這樣理解。

有人問一位法師:“客套話或讚美別人的話是不是綺語?”

那位法師說:“這個不算。綺語是欺騙眾生的花言巧語,沒有欺騙他人就不是綺語。要是讓他上當吃虧,用花言巧語來欺騙就是綺語。還有,電視和電影裡表演的殺、盜、淫、妄都屬於綺語。”

我想他可能是沒有詳細觀察而說的,實際上綺語有特定的定義,不能隨便解釋。 [1]《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云:

“(綺語之)作不作相無作相者。如前殺生中說。”據此,特摘錄此論在殺生中對作、不作、無作的解釋:“又作不作相無作相者。作者所作事。不作者所不作事。彼作事共起。雖作業滅而善無記法相續不斷。

問曰。云何不作而名為業。答曰。以能與作事作因與作果事作因。……如自在人口敕令殺。仙人嗔心欲殺眾生。受敕使者依自在人口敕而殺。信仙夜叉依仙嗔心而殺眾生。彼自在人及仙人等作殺生因。使人及夜叉身業成時。彼自在人及以仙人俱得成就不作身業。又如受戒人臨受戒時身動口說。及受戒時默然而住。

身口不動。師羯磨已。彼人成就無作身業。此亦如是又如口業事。而口不言但動頭眴目奮眉舉手如是等相表前事者。亦得成就不作口業。又應身作業。而身不動口說種種身業方便。彼事成時亦得成就不作身業。”

下面我們分析綺語的過患。在一切綺語中,以在聞法或者念誦儀軌、咒語時胡言亂語、東拉西扯的罪過最為嚴重。

聞法時本應一心專注,不能做其他的事情,可是我聽說有些菩提學會的學員聽課時吃東西、發簡訊、接電話,這樣很不如法。現在菩提學會只是在周六、周日上幾堂課,每堂課最多一個小時,在一個星期中,其他時間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上,難道這幾個小時都不能完全用在佛法上嗎?

拿關手機來說,如果一個人真的重視聞法,那他在一個星期里關幾個小時手機完全沒問題,再忙的人也可以做到。在我們學院,由於法師經常強調聞法規矩,大家聽課都很如法,外面的很多居士由於不太懂這些道理,所以有很多不如法之處,希望這些人今後要注意了。

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極樂願文大疏》中提到:在念誦儀軌、咒語時本應專心,可是由於現在僧團總的僧規及瑜伽自宗的法規十分渙散、鬆懈,有些人在念誦儀軌時廢話連篇,與興趣相投的道友互相打鬧、交頭結耳,到了中間念咒時,便取出一個如黑腸子般的鼻煙壺開始吸菸[1],或者做喝茶、閒聊等種種非法行。這樣的念修是很不如法的。

比較而言,在喇拉曲智仁波切的時代,僧團的法規還不算特別鬆懈,現在僧團的法規真的是很鬆懈了。古代的修行人對念誦特別認真,從早到晚都不說話,但現在的有些僧人卻不是這樣。

前一段時間,我聽說有些僧人到施主家念經,本來早上天一亮就該念經,可是他們一直不起床,直到吃午飯時才起來,吃完午飯後,要么喝茶,要么聊天,要么玩耍,要么發簡訊,經念得很不如法,施主們都很不高興。 提到喝茶聊天,聽說有些居士經常去茶館喝茶。

我覺得如果比較累,偶爾去茶館放鬆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經常泡在茶館裡就沒必要了。有些菩提學會的道友對聽課不重視,敷衍了事地聽一兩個小時,之後也不研討法義就直奔茶館而去,在茶館裡呆的時間比聽課的時間還長,這樣不是很好。無所事事的人才成天在茶館裡消磨時光,我們佛教徒有很多要做的事,每天都有要修的法,還要做利益眾生的事,不應該這樣浪費時間。

總之,在聞法誦咒時,若夾雜閒言碎語、喝茶、吸菸,則罪過與舍法罪相同,因此,大家在行持正法時不要摻雜這些行為。

前一段時間,我家鄉一位名叫森德的出家人到學院參加普賢雲供法會,那幾天他住在我弟弟家裡,在整個法會期間,他一句閒話都不說,唯一念誦儀軌和咒語。法會期間,我到弟弟家裡去辦事,見到他一邊用轉經輪一邊念經,我向他打招呼:“你來了?”他向我點點頭示意。

法會結束後,我問他:“你是不是念經時都止語?”他說:“是這樣的。”後來我想起來,他從前念經也是這樣:小時候,宗教政策還沒有開放,一次我家鄉舉辦大型娛樂活動,當時鄉領導要求所有人都必須參加,雖然森德對此沒有興趣,但也不得不去。當時我和他住在一個帳篷里,雖然外面有賽馬、射箭等各種娛樂活動,但他從來不去觀看,一直住在帳篷里止語念經。現在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他的行為一直都沒有改變。

其實,在念誦時本來就應該止語,這樣念誦的功德才大,如果夾雜閒言碎語,功德就不大了。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里講了一個公案:明朝總兵戚繼光常念《金剛經》,當他鎮守蘇浙的三江一帶時,一夜夢見一位陣亡的兵士對他說:“明天我遣妻子來拜見您,求您為我誦經一卷,使我脫離冥道之苦。”第二天,果然有一婦人哭哭啼啼地來求見戚繼光,懇請他為亡夫念一卷《金剛經》,戚公便答應了她的請求。次日清晨,他就為那位兵士誦經回向。

當天夜裡,戚公夢見那位兵士對他說:“承蒙您為我誦《金剛經》,可惜只得半卷功德,因為經中夾雜了‘不用’二字。”戚公覺得奇怪,仔細回想,才記起誦經到一半時,夫人派婢女送茶餅,自己遠遠見了,揮手示意令拿回去。

當時口中雖然沒說,但心中起了“不用”的念頭。第二天早晨,戚公事先把門關好,至誠誦經回向,夜裡又夢見那位兵士前來道謝,說己經獲得超度了。蓮池大師說,這件事是他聽一個叫東林的僧人說的,東林很誠實,很有道行,絕不會妄語,因此這件事應該是真實不虛的。

按照這個公案來看,念經時連起個雜念都不行,這個要求對一般的人也許有點高了,但最起碼我們在念經時不要說雜話,否則,如果口中念一句“嗡瑪呢巴美吽”,然後夾一句“不吃”,或者念一句“嗡啊吽班札爾格熱巴瑪色德吽”,然後又夾一句“不喝”……這樣念誦功德肯定不大。當然,如果是長期念誦,一直止語有一定的困難,但平時的短期念誦無論如何一定要止語。

(止語也要分場合,有些發心的道友不僅念誦時止語,連負責人和他溝通時也不說話,只是用身體的姿勢來表示,這樣也有點過頭了。我覺得該說話時還是要說,如果所有的發心人員都不說話,那我講課時也不開口,只用各種姿勢作表示。)

此外,如果在念誦經咒時講故事,談論歷代王朝、軍事、搶劫、商業,評論女人的好壞和財物的賢劣,或者閒扯古今中外、溝頭溝尾等形形色色的無稽之談,這就是所謂的“亂言之口如惡庫,信口胡說爭訟因[2]。”

依靠這些綺語會產生貪嗔的分別念,進而斷送自他念誦的善法,這樣過失非常大。這一點大家也應該清楚:我們在聽課或念經時,如果旁邊有人說一些無關的語言,則自他的心都會被這些語言所轉,最終自他的善根都會被毀壞。

因此,修行人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平時沒事時不要話太多,如果非要說話,應該說與佛法和解脫有關的語言,這樣天人和護法神都會歡喜護持,如果說貪嗔痴等非法的語言,不僅人聽了會討厭,連非人也會討厭。

《緇門崇行錄》里有一個公案:宋朝的光孝安禪師曾擔任清泰寺住持,一次他在定中看到兩個僧人倚著欄桿交談,開始的時候,有天神護衛並恭聽他們談論,一段時間後天神便離去了,不久聽到惡鬼在旁邊謾罵他們,並掃除他們走過的腳印。禪師出定後詢問二人,方知他倆最初討論佛法,所以天神護衛傾聽,接著談論家常,所以天神便離去了,最後談到財物供養,惡鬼也不屑地唾罵他們。

禪師知道此事後,終生不再談世俗瑣事。從這個公案可以看出,如果一個人如理行持善法,會感召善神的護持,如果一個人做非法的行為,不僅善神不會護持他,連惡鬼也會厭棄他,有正見的人當然更不會恭敬他。

既然綺語的過患這么大,那什麼樣的人愛說綺語呢?

一般而言,那些不知羞恥、懈怠懶惰、放逸散漫、貪嗔強烈、如鸚鵡般喜歡言談、心口不調順的人愛說綺語。

人和人的差別確實很大:有些人對世出世間的高尚道理興趣濃厚,喜歡談論這方面的話題,而不喜歡說非法的語言,一涉及到是非長短之事,馬上主動轉變話題;有些人則恰恰相反,對高尚的話題毫無興趣,特別喜歡談論無聊和下流之事,一聽到是非就興趣十足:“等一等,我先說幾句。

你們不知道啊,這個人特別壞,我知道他的很多過失……”那時他興頭十足,搶著說話,就像有些喇嘛急著參與辯論一樣。

人的語言與宿世的串習有關。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習氣,特別愛說他人的過失:在一個僧團之中,如果有一百個人做善事,他從來都不說,但只要一個人做了一點壞事,他馬上就大肆宣揚:“這個出家人太壞了,這所寺院的出家人都是如此。”

我覺得這種人非常顛倒:既然你承認一個人幹壞事,那也應該承認一百個人做好事,為什麼你對壞事大談特談,而對好事卻閉口不談?而且一個人幹壞事不能代表所有的人幹壞事,為什麼要以一個人來否定所有的人呢?

如果對比綺語和非綺語,有智慧的人就會知道該說什麼樣的語言。

何謂綺語?

《阿毗曇心論》中說:“不善語、無益語、非法語,是名綺語。”

何謂不綺語?

《舍利弗阿毗曇論》中說:“若人應時語、真實語、有義語、調伏語、寂靜語、順時善語,是名不綺語。”

綺語和非綺語的好壞可謂一目了然,所以我們應捨棄具過患的綺語,以具功德的非綺語進行交流,這樣會給自己帶來快樂。

一個人的意樂決定了他說什麼樣的語言,由此又會帶來不同的後果。生活和修行的各個方面都是如此,如果自己把一切都看作逆境,那即便身處天堂,也會覺得和地獄沒有差別;如果把一切都看作順境,那即便身處地獄,也會像在天堂一樣。我看過一個故事。有一頭老牛掉入一個深坑,主人發現後,覺得要把它救上來很困難。主人想:如果這頭牛還年輕,救出它還值得,可是它已經老了,救出來也沒有用了。於是主人便不管它了。

那是一個很深的大坑,當地人都往坑裡倒垃圾。老牛傷心地想:這些人真沒良心,我年輕時為他們服務,現在我遇到困難,他們不但不救我,還要往我身上倒垃圾。它越想越生氣,用頭使勁撞坑壁。後來它冷靜下來,覺得既然已經如此,也沒必要再給自己增加煩惱。後來老牛翻開垃圾,居然找到很多吃的東西,於是它以此維持生命。老牛把人們倒的垃圾踩在腳下,把坑一點點填滿,終於有一天,這個大坑被填滿了,老牛也高高興興地出來了。

這個故事說明,哪怕身處再大的逆境,只要有積極的心態,也能將其轉化為順境。比如下大雪,悲觀者想:下雪太冷了,怎么辦啊?而樂觀者則想:雪花紛飛,多漂亮啊!要是有照相機拍個雪景就好了!

或者想:下雪挺好的,空氣新鮮,不容易昏沉。所以心態非常重要,當遇到違緣時,如果能換一個角度,從違緣中找到正面的因素,就會使違緣轉化為順緣。看人也是這樣,對任何一個人,如果從不好的方面看,會覺得他渾身都是缺點,又醜又髒又壞,如果從好的方面看,也會發現他具足很多優點。這裡對相關的道理略作發揮, 下面回到綺語這個主題。

如果與好說綺語之人交往相處,將斷掉自己的善根,最終自己會被引入惡趣。

《入行論》中說:“伴愚必然生,自贊毀他過,好談世間樂,無義不善事。”(若與凡愚交往,必然會導致自贊毀他,以及喜好談論世間享樂、無義事、不善事等諸多過患。)

所以,惡友的影響確實很大,能很快摧毀自己的善根和道心。

一個人要向上走,一百個好人拉都很困難,可是要向下滑,一個惡人就能把他引入惡趣,所以我們應該遠離惡友。我看過宗喀巴大師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文》,大師發願:剎那亦不隨惡師惡友增上而轉!我們也應如是發願。

發願非常重要,平時做完念經、頂禮等善法,都要以這些善根發願:願我的相續中一剎那也不產生世間的分別念,願我的所作所為悉能成辦一切眾生的利益,願我早日產生出離心、菩提心和無二慧,願我生生世世不害任何眾生,願我的善根儘快成熟並利益到眾生,願我生生世世不離三寶的光明,等等。

尤其是欲求往生極樂世界者更要注重發願,白天晚上都要想:願我死後能立即往生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他們的加持下,相續中遍滿普賢行願的如海功德,之後利益天邊無際的眾生。不僅心中這樣發願,口中也要這樣說,這都是對治惡業、生起功德的辦法。

世間人很可憐,一天二十四小時裡,一句有意義的話也說不出來,說的儘是毫無意義的廢話。

尤其是有些老人話特別多,法王如意寶也常說老年人愛說廢話,我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老人。按理來講,老人氣血不足,不應該說很多話,可是有些老人偏偏很囉唆,這樣不是很好。

《法句譬喻經》里有一個公案:以前有七個老人從遠方來到舍衛國,他們苦苦哀求佛陀讓他們出家,世尊答應了他們的請求。

(昨天有一個老人對我說:“好多寺院都不收老人,你們這裡收不收老人啊?”

我說:“我們這裡收是收,但你有沒有房子?”他說:“房子應該是上師您老人家安排,如果您不安排,那怎么能叫上師呢?”也許他認為上師是招待所的負責人。)

七個老人出家後不精進辦道,整天談論以前的事,而且大聲說笑,影響其他比丘的修行。

世尊知道後告誡他們:“世間人以五種事而自恃:一是青春年少,二是相貌端嚴,三是身體健康,四是金銀財寶,五是種姓高貴。這五種法你們都沒有,你們為什麼還多言世事、大聲戲笑呢?”

世尊又為他們宣說了人身無常壞滅、老病死苦的教言。聽了佛的開示,七個老人頓時心開意解,獲得阿羅漢果。

所以人老了確實沒必要說很多話,應該把所剩不多的光陰用於修行。出家人就更沒必要說很多話了。不過有些出家人很顛倒,特別愛說以前的事:“我以前長得什麼樣”、“我以前是波浪髮型(這些人現在不要說波浪,頭上連‘一滴水’都沒有了)”、“我以前有多少錢”、“我以前特別能幹”……其實你出家之前再怎么樣,現在都過去了,談論那些還有什麼用呢?

人們常說:“一切語言均是由欲望而說。”所以綺語大多是自贊毀他的語言。這樣的綺語會導致貪嗔之心強烈、懈怠懶惰等許多過患。尤其對修行人來說,綺語會令念修的功德大打折扣。

鄔金蓮花生大士曾說:“雜有綺語誦一月,不如禁語誦一日。”在《寶積經》等經中也宣說了綺語的諸多過患。大家應該多看這方面的教言,要對綺語的過患產生深刻的認識。

我們經堂里到處都貼著“止語”,這都是在提醒大家儘量少說廢話。因此,以後在開法會的時候,大家最好從頭至尾不雜其他語言,如果做不到完全止語,至少也要在一座修法期間止語。

比如念上師瑜伽,前面的儀軌念完後,中間念誦蓮師心咒,之後觀想蓮師融入自己心間,最後作回向,在這之間都不能說話。聽課也應如此,從課前的加倍咒到最後的《普賢行願品》之間都不能說話,直到回向完畢後才能說話。

綺語有何果報呢?

因為綺語是以貪嗔痴而產生的,所以其異熟果報是墮入地獄、餓鬼、旁生。

如佛經雲:“綺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其等流果是即便轉生為人,也會令眾人不喜,如瘋子般言繁語雜,心煩意亂,誰也不相信他的話,生生世世愛說綺語。

佛經中說:“(綺語者)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言無人信,二者語不明了。”

現在有些人說話別人不相信,語言也沒有條理,這就是因為他們前世綺語說得太多,這些人如果繼續說綺語,來世還會感受這些不悅意的果報。

《正法念處經》中也說:“多集綺語句,能令心意亂,破坏於梵行,妨礙涅槃道。”意思是,多說綺語會令心情煩亂,破壞自己的梵行,障礙自己獲得解脫。

與之相反,如果斷除綺語,則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利益:生生世世會轉生於貴族之家,受到眾人擁戴,說話前後連貫,語言不會有過錯,能言善辯,與正法不相違,所說之語猶如蜂蜜一般相合眾人心意。 經論中講了很多斷除綺語的功德。

如《大智度論》中說:“若欲廣多聞,為人所信受,是故當至誠,不應作綺語。”也就是說,斷除綺語可獲得廣聞博學和為人信受的功德。

《大集經》中說斷除綺語有十種功德:

一、天人愛敬。

二、明人(即智者)隨喜。

三、常樂實事。

四、不為明人所嫌,共住不離。

五、聞言悉能領受。

六、常得他人尊重愛敬。

七、常樂阿蘭若處。

八、愛樂賢聖默然。

九、遠離惡人,親近賢聖。

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

其他經中說:“設若能斷除,無義諸綺語,恆時講正法,彼士轉善趣。”

《正法念處經》中也說:“觀綺語如刀,一切常遠離,常行於正語,是人生善道。”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講完了四種語不善業,如果一一問大家:有沒有說過妄語?有沒有說過離間語?有沒有說過惡語?有沒有說過綺語?

可能每個人都會點頭承認。既然如此,就一定要在阿彌陀佛及其眷屬面前發露懺悔四種語惡業。對每一個修持淨土法門的人來說,非常有必要學習這些因果方面的道理,否則,即使你天天念佛,即使阿彌陀佛的威力再大,如果自己相續中的罪業沒有清淨,要往生極樂世界也有一定的困難。

這就像有的領導雖然很想解救犯人,但如果犯人的罪太重,領導也很難幫得上忙。因此,站在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大家一定要通達這些因果之理,然後懺悔往昔所造的惡業,發誓以後再不造惡,之後再精進念佛並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樣才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

[1] 以前藏地個別的出家人有吸鼻煙的現象,我小時候曾見過有些出家人吸鼻煙:用指甲從煙壺裡挑一點菸末送入鼻孔,然後愜意地吸幾下。吸鼻煙也是有過患的,藏地的很多高僧大德都講過吸鼻煙的過失。

[2]這是藏地的一個諺語,意思是:胡說八道的嘴就像惡業的倉庫一樣,什麼惡業都能造得出,不加思索的信口亂說最終會變成爭訟之因。學院的有些人就是這樣,由於不觀察自己的語言,經常說是非,當管家調查是非的來源時,拚命辯解也無法解釋清楚,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


綺語這麼廣,難不成別說話?

我們每天講的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是屬於綺語,怎麼辦?是不是明天開始就閉嘴不講話?

有人要跟你談政治,談今天發生了什麼社會新聞,你說:阿彌陀佛!我是佛教徒,我不講綺語,所以我沒有意見。

可以這樣子嗎?這樣很快你就會變成孤家寡人,旁邊的人都跑光了,被你嚇光了。

那怎麼辦呢?菩薩利益眾生,我們剛才講了,大前提就是說講有意義、利益他人的話,我們怎麼把一般人談論這些言語的內容,本來是綺語,一般人講是綺語,可是換到我們的口裡說出來,它就會變成利益眾生的話,會變成有意義的話,而跟佛法相應的話,只要我們心住正念。

跟他談論政治的時候、國家大事的時候,我們的心安住在正念當中,心跟佛法相應,知道它是生滅、無常、無我的,不要太衝動,所以就不會講一講,講到自己比他還激動,比他還投入,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因為我們有定慧力的攝持,來跟眾生談論這些話語的內容,可以,沒有關係。

行大乘菩薩道不可能遠離人群,我們有家庭、有子女,還在這個社會當中,每天還要工作,我們怎麼可能不跟人家講話呢?

他們講的大部分都是綺語,我們不要矯枉過正,可以談論,只是我們要心住正念,然後用定慧力來跟他談。

你是在跟他談佛法的道理,可是他不知道,你可以把佛法的道理,你平常體會的,把它帶進到這些新聞、社會事件等等的這些內容,在聊天的時候,其實你在跟他談佛法,可是他不知道,你在度眾生。

所以儘管談沒有關係,因為只要跟佛法相應,它都是有意義,而且是真實利益眾生的話,這樣我們就不會害怕,不敢講話,可以盡量講,只是我們要很小心。

心住正念的意思,就是說你一定是跟佛法的內容是相應的。

定慧力的意思,就是說有定力的攝持,你的心不會動,心平氣和的、清清楚楚的。

慧力,就是對方講的每一句話都很清楚,你都透過智慧的觀察、智慧的分辨,然後用佛法的智慧的內容來回答他,這樣就可以不算犯綺語。

菩薩都有無量的善巧方便,所以沒關係,不要害怕。


淨界法師:開玩笑的話說多了,以後你講話沒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一個弟子叫蜜勝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一天帶著弟子,要到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去應供,這家看樣子是很遠。佛陀從僧團出發,帶諸弟子,拿著缽,經過一個樹林子的時候,突然間從樹上跳下一隻很大的猴子。這隻猴子看到佛陀,向佛陀頂禮。佛陀講了一句話,叫:「善哉善哉」。讚美這隻猴子。

這猴子聽完以後,很感動,就伸手去接佛陀的缽,佛陀慈悲,把這個缽交給這隻猴子。這猴子拿到缽以後,就跑到樹上去,摘了很多蜂蜜來供養佛陀。佛陀喝了幾口以後,就把這些蜂蜜分給所有大眾師,大家都喝了幾口。

走了以後,這隻猴子因為供養佛陀蜂蜜的因緣,沒多久就往生了。往生以後,他生長在一個大富長者的家庭。在古代的印度,小孩子出生,尤其是有錢人,他要卜卦,請所謂的道士來看相卜卦。這個道士一卜卦說:「喔,這個人有大福報喔,而且他的福報跟蜂蜜有關係。」所以就叫作蜜勝,就是蜂蜜的「蜜」,殊勝的「勝」,因為蜂蜜而得到殊勝的果報。

這個蜜勝慢慢長大了,有錢人當然整天就是吃喝玩樂,到處跟好朋友去玩。他有什麼特點呢?他去外面玩,口渴了他也不要去買果汁,他拿一個碗往空中一拋,這個碗在空中翻幾下,下來全部是滿滿的蜂蜜。他吃完以後,他同伴也想吃,沒事,再拋一次,拋上去,轉幾圈下來又是一碗蜂蜜,吃到每一個人夠為止。

這個蜜勝長大以後,他跟三寶有緣,他看到佛陀歡喜,就出家了。出家以後,人家去托缽,他也不用去托缽,他肚子餓了,拿那個缽往空中一拋,下來整個缽都是蜂蜜。這個善業就是跟著他。

後來弟子們就問:「這個蜜勝比丘,他怎麼會有這麼一個殊勝的因緣,他的缽往空中一拋,下來就是滿滿的蜂蜜?」

佛陀說:「這個蜜勝比丘以前是隻猴子的時候,供養過我,所以這個福德力招感這個殊勝的果報。」

弟子們就問:「那這個蜜勝他為什麼會變成一隻猴子呢?供養你以後,它為什麼又證得阿羅漢果呢?」

佛陀說,過去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個年輕的比丘,他很精進地修學,但是有時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他看到一個老和尚走路的姿勢不莊嚴,他就譏嫌這個老比丘走路像猴子一樣。但是不幸的是,這個老比丘是個阿羅漢,就造下一個很重的口業,造了口業以後他就墮入猴身。直到遇到釋迦牟尼佛出世,他向釋迦牟尼佛懺悔供養以後,脫離了猴身。過去修行的善根成熟,今生證得阿羅漢果。

按照蕅益大師說法,兩舌、綺語、妄言、惡口,得果報的力量最強大的就是惡口,尤其是在三寶的境界,要小心!小妄語戒相對大妄語戒,過失相對比較小,影響層面也比較小。但也要引起重視,有四種:

一、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

二、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

三、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

四、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

第一個,妄言,「心口相違,欺誑他人」。你心中想的是一回事,講出來又是另一回事,你的目的是要欺騙他人,得到一些個人的名利,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綺語,「世俗浮辭,增長放逸」。你經常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當然在菩薩戒有開緣,就是說,他這個人心情不好,你說說笑笑講一些開玩笑的話,一時的方便,為了解他一時的煩憂,可以。除此之外,不要講太多綺語。

因為你綺語,開玩笑話說多了有個缺點——言不威肅,你講話沒有力量,以後你再跟你的同參道友講法的時候,人家聽不進去。因為你那個話的力量被你破壞,沒有攝受力了,你講什麼,人家根本不想聽,這個從菩薩道的角度就比較麻煩。

第三個,兩舌,「離間兩頭,構起是非」,向此說彼,向彼說此,目的是勾起雙方的是非。這種情況,會招感親友的乖離,會招感一種不和睦的眷屬。家庭經常爭吵,就因為過去生有兩舌的過失。

第四個,惡口,「罵詈咒咀,令他不堪」,用粗惡的言詞來罵詈,或者用不吉祥的言詞來詛咒對方,使令他身心感到難過不堪。

蕅益大師比較強調,同參道友之間,盡量不要出惡口,折損你的福報。這個口德,其實在針對惡口。


佛弟子應如何積累語言的福報?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群人坐在那兒,有人講一句話,別人一聽馬上就記住了;有的人前前後後重復了很多次,別人卻不知道他想說什麼,覺得沒有聽懂。原因是什麼呢?說話,也有福報。你的語言講出來,有沒有重量,和語言的福報有關係。

如果一個人平常講綺語講得太多,哪怕他講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們都可能搞不清楚他的意思,甚至分不清他在開玩笑,還是在說正事。這就是語言的因果,平時習慣惡口罵人、兩舌、綺語、妄語的人,他擁有的語言能量會越來越差。而那些平常很注意自己語言修煉的人,一旦講話,別人就會非常願意聽,受人愛戴。古人講:「貴人語遲」,富貴之人,往往不急於表達,而是三思而後言,這樣就不會冒冒失失犯一些語言上的低級錯誤,造成語言的瑕疵,造下不善的口業。

如果今生無緣無故遭受誹謗誣陷,被邪說蠱惑,口齒不清,口發惡臭,內心經常惶恐受到煎熬,應懺悔以前世妄語的罪業。對造謠生事者,應心懷感激,滿懷喜悅。吉美林巴大師曾經說過:「怨敵反害亦使修行增,無罪遭謗亦能策善行,稱其毀滅貪執之上師,當知彼行皆是大恩德。」

如果今生喑啞,牙齒不齊,口氣惡臭,不得人尊重,家庭、上下級、眷屬不和,企業管理之中人事紛爭此起彼伏,應懺悔以前世兩舌挑撥離間他人的罪業。

如果今生習慣惡言惡語,經常聽到不悅耳的語言,常遭人欺凌,心易煩躁、緊張,自己的言語常常成為別人爭論的話柄,應該懺悔自己以前世惡口的罪業。口出惡言,會讓對方突然起嗔心,如若對上師三寶等殊勝對境惡語相向,會釀成多生累世於惡趣中受罪的苦果。

如果今生不討人喜歡,說話沒有威嚴,語無倫次,口才拙劣,身邊是非不斷,家庭不和,親朋好友疏遠,常常受到欺騙。喜歡開低級玩笑,喜歡污言穢語、無聊八卦,談論燒殺搶掠、色情戰爭,喜歡於他人修行之時談論讓人心散亂的話題,引起他人心煩意亂,破壞他人累積資糧等,應懺悔以前世綺語的罪業。

語言完全淨化以後,就是佛陀的梵天妙音。就算有一百個弟子請佛陀開示,佛陀只回答一個問題,一百個弟子都能接收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一萬個人、一千萬個人、數不清的人來提問題,依然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這就是梵天妙音的殊勝。無比動聽、廣長深遠,每個眾生,不管身在多遠處,都能聽到佛陀的回答。當佛陀在靈鷲山上講佛法的時候,山上能容納的弟子很有限,很多僧眾坐在山下聆聽佛陀的教法,依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2500多年前,不像現在有麥克風,佛陀在山上講佛法,坐在山下的弟子怎麼能聽得清楚?那是佛陀以廣長舌,發出無比美妙之音聲,讓眾生疑問之心都能得到解惑與安慰,這就是佛陀的偉大。

有的時候聽師父講佛法,每個人心裡都想著,「師父現在說的是我啊。」其實不是師父刻意在說你,你卻感到受用與加持,這就是語言的力量,是佛陀梵天妙音的加持力,讓你能從心中感受到佛法的偉大。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修好自己語言的福報,懺悔無始以來惡口、兩舌、綺語、妄語造下的罪業,從世間法來看變成一個語言有重量的人,從出世間來看,是成就佛陀梵天妙音的來源。


學佛問答:什麼是綺語?學佛不可以說笑話開玩笑嗎?

問:什麼是綺語?

學佛有問必答:

佛教「十惡業」之一,屬於四種「口業」中的一種。另三種是:惡口、兩舌、妄語。

違背真實的花言巧語。

無禮義、不正經的話。

一切淫意不正之言詞。

黃色笑話、黃色言語,都屬於綺語。

「綺」字的本義是平紋起花的絲織品,引申為華美、艷麗。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話,都稱為綺語。

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大乘義章七

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俱舍論十六

語雖實語,以非時故,即名綺語。——成實論

 

問:請問師父說話會落因果嗎?學佛人可以開玩笑嗎?謝謝開示!

學佛有問必答:凡夫起心動念都在造業,但是有阿彌陀佛的救度,我們心裡就有安慰。學佛人的當然可以說說笑笑啊,安心念佛的人,一定也是快樂生活的人,但更多來自於內心的平靜和安心。如果是違背真實的花言巧語,或黃色笑話這些,當然不要說、不能說,如果居然有想說的念頭,要心生懺悔。

 

問:請問生活中做不到注意自己的言行,經常綺語,開玩笑地損人,這樣的自己很快樂。請問這樣是不是很不好啊。可是讓我去做個特別好的人,我做不到,很憋屈。。。

學佛有問必答:開玩笑是不是綺語,請對照上面第一個問答。只要不是這個範圍,當然可以開玩笑,以不傷害別人的身心為前提,每天堅持念佛就行,南無阿彌陀佛。

 

問:學佛就不能開玩笑,一本正經?讓人感覺一點都不活潑。

學佛有問必答:當然可以開玩笑啊,只不過如果一個人心安了之後,就不需要靠外在的東西讓自己快樂。「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極樂世界」的念佛人是「平生業成、現身不退」,本來是五濁惡世的凡夫,因念佛得到這麼大的好處,儘快放心大膽的開懷大笑,南無阿彌陀佛。

 

問:開玩笑會結什麼因果?

學佛有問必答:因果簡單點說就是反作用力,如果是惡意的玩笑或惡作劇,要看別人受了什麼傷害(包括心理)以及受傷害的程度,反過來可能會十倍百倍的報應到自己身上,不一定是今生,可能是未來世,南無阿彌陀佛。

為什麼說十倍百倍呢?佛經舉了一個例子,某個人看到一個和尚在山上走路,嘲笑對方像猴子一樣,因為這樣一句嘲諷招感自己500世輪迴做猴子,南無阿彌陀佛。

佛經說我們眾生舉止動念都是造業,故勸導我們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因為聲聲佛號消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南無阿彌陀佛。

活躍氣氛有很多種方式,不一定要靠開玩笑,當然善意的玩笑除外。一個小小的玩笑,對某些人可能是一輩子的陰影,南無阿彌陀佛。


佛弟子開玩笑,算不算破口戒呀?

十善中有:不綺語;即便沒有破戒,也不是善行!慎重、慎重……

若是以開玩笑普度眾生,方便解說佛法,那另當別論!


佛弟子不能看對佛教和與佛教相關開玩笑的文章和節目!

答:最好不要。既然作為三寶弟子了,就要維護“佛法僧”,不光不要參與和觀看各種惡搞誹謗佛法僧的娛樂節目,甚至要抵制,打個比方,有老師教你好好學習,但是別人去惡搞你的老師,想必誰都受不了。

看的時候沒意識到,證明你被表象所麻痺,但事後你來提問,證明你已經意識到不對,有懺悔心了才來發問對吧?你能這麼想,證明你是有智慧的,很多人連自己錯了都意識不到。修行路磕磕盼盼,也不能說永遠都那麼平坦,錯了懺悔,明白以後不要犯,這樣才能走上正確的修行路。

因為世間大多數的文章和節目中都是特意激起一些負面情緒,比如:戰爭題材激起嗔恨、愛情題材激起貪愛等等。這些都是在訓練你的不善心,是對你的污染。當然,也有一些題材會激起你出離、智慧、布施等善心,那也是有益的,但是這樣的題材非常少。


淨界法師:小妄語的過失與持戒功德

我們看持犯得失,先看犯戒的過失。

毀犯妄語戒——果報:三塗果報,餘報:一、多被誹謗,二、為他所誑。

這個地方的過失,偏重於小妄語的過失。小妄語的過失,果報主要是在三塗,但是它的餘報,「多被誹謗」,就是說這件事明明不是你做的,但是很奇怪就有人誹謗你,說是你做的,表示你過去生有惡口的業力;「為他所誑」,你很容易被騙,就是你因地時,經常用妄語騙別人,所以很容易被欺騙。

我們看持戒的功德。

持不妄語戒——果報:得生人天,乃至佛果;餘報:一、發言信重,二、言無誤失。

我們修學小妄語戒,就近處來說,成就人天的安樂果報;就遠處來說,能夠往生西方乃至於佛果。它的餘報,「發言信重」,講話有威德力,而且在講話過程當中沒有過失——「言無誤失」。

小妄語,它不像殺盜婬大妄語的嚴重,業力來得那麼粗猛,所以你可能不會有急迫性的問題。但是,沒有急迫性的問題也有缺點,你很容易累積。

諸位!如果你一天差不多靜坐一個小時以上,或一天拜佛持咒靜坐一個小時,這種情況下,你相對有一種寂靜的力量出現。如果你經常講開玩笑的話,跟人家嘻嘻哈哈,你再來打坐,就發覺不對了。就是經常在戲論的人,在靜坐時,你就發覺心有波動了,波濤洶湧,你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去止觀,才能夠調伏它,因為戲論障道。

佛陀大智慧,他制的每一條戒,教你不能這樣做,一定有道理。所以,小妄語,它沒有急迫性的問題,但是它某種程度已經在增長罪業,破壞善根,它是點點滴滴的侵蝕。

我們講一個小公案,來做一個舉例說明。佛在世時,在一個小村莊有一條毒龍,這條龍經常出來傷害大家。村民就請住在山上的五百阿羅漢來調伏這條毒龍。五百阿羅漢用神通力沒辦法調伏它。這條毒龍看得出來過去生修過大福報,它也看準了,阿羅漢也不敢傷我。所以他們打到最後,都筋疲力盡各自回去了。

後來村民看五百阿羅漢沒法降伏毒龍,只好去找佛陀了。佛陀就派一位比丘說:「你去。」這位阿羅漢比丘一到毒龍的地方,只講一句話,他說:「仁者!汝出去,不應住此!」講一句話而已,毒龍馬上現身,跟阿羅漢頂禮,就離開了。

這時村民就覺得很奇怪,問佛陀說:「為什麼五百阿羅漢不能降伏毒龍,而這位阿羅漢一句話就可以降伏它?」佛陀說:「他因地時,對小妄語戒持得非常嚴謹,所以他有那種善根力、威德力。」

當然成就阿羅漢是靠善根力,有我空的善根,才證得阿羅漢。但是阿羅漢當中也有差別,就是業力。善業力,這雖然不影響你證阿羅漢,但是你在利他時,那個威德力,就是你的戒持得越清淨,你講出那個聲音,它有一種莫名奇妙的力量,你非聽他不可,很奇怪,他就是有這個善業力。

所以,菩薩先求內心的善根圓滿,最後一定要求善業的圓滿,才有萬德莊嚴。所以,這個小妄語雖然過失小,但是在成佛之道裡面,遲早要次第圓滿,佛陀制的戒都有道理的。


口出狂言,最損福報

小時候,奶奶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財主叫沈萬三,家財萬貫。有次別人恭維他,他得意洋洋口放狂言,我能叫黃土變成金,要我沒錢,除非天塌龍叫喚,說完沒多久,累世的福報,就像撕開了一個大口,嘩一下全漏完了。結果可想而知。奶奶說:“能吃過天飯,不能說過天話”,這就是祖輩用最淺顯的故事教育後輩。

在現實生活中,這類事情倒是真實的上演了,我的一個遠房親戚,素來就好欺負別人,有次和鄰居吵架。仗著他有四個兒子,指著他鄰居罵道,我一個兒子就能擺平你,一對一打死一個我還有三個呢?……總之說的很難聽。那家只有一個兒子,那家並不怕他,最後索性不理他,不和他家一般見識。

這位親戚平素也不孝順,他的老母親含辛茹苦把他這個獨兒拉把成人,生病了也不給看,一場小病就耽擱著把命丟了,借著這個因由,再加上口出狂言----催化劑,沒有一年時間,他的兒子接二連三的出事,最後真只剩下一個兒子,這可不是杜撰,是真真實實的一件事。

有的人有一點福報,得意洋洋,到處顯擺,殊不知他的福報隨著他洋洋之詞正點點灑落,狂言大,漏的更快。越是低調,容納的福份也就越多。上善若水,厚德才能載物。在生活中,注意你的言行,不知道的事,不要任意揣測,不要隨意評價,也不要因為一時快意,胡說八道。你可能為你不知道的事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嘴巴的幾種損福報而不自知的行為

很多福報不小心損了,自己都不知道。這裡頭有幾種。

第一到處宣揚自己功德。一般來講人做善事,最好藏起來,不要宣揚。宣揚多了,一來福報陰德變成別人恭敬,化了;二來,不小心就容易擴大自己功德,使得鬼神起嗔恨。好像帶頭人,帶頭做事,不可以當成自己的功勞。否則容易損福報而不自知。所以陰德要藏起來,同時歸於大眾。

為什麼歸於大眾呢。一個事情要完成,都是眾緣和合,哪怕做先生的去賺錢,那是因為妻子在家裡做後盾,照顧孩子,丈夫才能去賺錢。所以這就是眾緣和合,不可以當成自己的功勞。

所以功德要藏起來,守好口,不要太誇自己。這樣子不會損福報。一般嘴巴講太多的人,福報都講沒了。因為講的話,很容易自贊毀他,就是通過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這也是損福報。要謹慎。

第二個,是嘴巴上的嫌棄。包括說東西不好、破、沒用、垃圾等,這個語言都損福報,就是語言上的嫌棄。

所以講話前,要記得不要嫌棄。越嫌棄越貧窮。有的人嫌棄女的,或者嫌棄男的,就導致婚姻不順。嫌棄小孩,就導致孩子少。要是別人送的東西自己嫌棄,慢慢就沒有福報了。

只要有人送,一定不要嫌棄,心態就會富貴。天下沒有不好的東西,只有不會用的東西。能用的人,垃圾都能生產黃金,不會用的人,黃金都容易扔掉。所以不要嫌棄。

第三個,不要把詛咒和不好的話,詛咒自己或詛咒別人。有些人一生氣,就詛咒自己。網絡報道有個人自己演戲做個冤死鬼,結果第二天真的車發生意外,成冤死鬼了。所以不要給自己下詛咒,也不要給別人下詛咒。有說過不好的話,要懺悔。

像網絡上很多不好的話,比如有的說,養孩子有什麼用,養個白眼狼,這個話都是不好聽的話,都不能講的。不能講別人沒有用,不要給晚輩罵不好聽的話。尤其很多人會罵晚輩,這個要懺悔。做長輩的,要懂得做長輩。不要講晚輩壞話。

人都知道不能講長輩壞話,卻很少人知道,不能說晚輩壞話,包括說,沒用啊之類的。莫欺少年窮。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人都可以改正的,壞人也會變好人。菩薩示現做屠夫、做妓女的都有。不要輕易地去小看對方,瞧不起晚輩。看不起晚輩,就會得白內障。

第四個,就是綺語。現在網絡很多人自作聰明的以損人來搞笑的,確實也很搞笑,但是呢,說實話,其實這也損福報。不要把聰明用在這些地方。這些福報都損了,那很可惜。

尤其比如把聖人拿來搞笑的那更損福報。或者故意把唐詩寫得很搞笑。這類小聰明,都要反省。

所以世間的書,不如佛經富貴。要讓小孩讀華嚴經地藏經,培養生命的富貴相。而不是非常地苛刻。苛刻,或者比較小氣,哪怕很聰明,也是不好的。好像有些寫雜文的,憤世嫉俗地來講,那都是損福報的。我們要對人性有信心,對人的錯誤,要慈悲地指點出來。

一般來講,講話要正,嘴巴要正,人要富貴起來。尤其是讀書人,一定要謹慎,越是聰明人,要是沒有遇到富貴的佛法,就很苦的。


夢參老和尚:閒談中的雜穢語業不可不慎

「雜穢語」是語業當中最後的一項。虛誑語、粗誑語、離間語,這個語業的第四種是雜穢語,也就是「綺語」。綺語是指無義利的語言,這裡是指雜穢語——「穢」就是「不淨」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一般的散心雜話。有幾個人坐著閑談,就是這樣,什麼都可以談,那就是雜穢。說雜穢的人得不到眾生的恭敬,眾生不願恭敬,因為他沒有義利,就是我們所說的語言乏味、面目可憎。

如果是離了雜穢語,那就有意義了,一切眾生就願意親近他、恭敬他、愛敬他。那麼離開雜穢語了,他所說的話有道理,對眾生都有利益,人家聞到了,就恭敬你,不會猜疑。如果你說話,人家打折扣,那就想想你說話是什麼意思?這就是猜疑,不完全信你的話,對你的話有疑惑。

如果離開了雜穢語,使你速能成熟。成熟什麼呢?成熟淨業。過去的「所有前際,輪轉五趣,沒生死河」——這個果報,是因為你雜穢語的關係,同時造了很多的身、語、意,「諸意業故」——「意」就是意義。

念過《梵行品》的都知道,語,語業,也是這樣的含義;意,意業;身,身業。身跟身業不同的。因為沒有意義的話,所以使你的身、口、意所作的業、所有的作用都成了障礙,你教化眾生、度眾生、跟眾生共同學習的時候,都成了你的障礙。也就是人家不願意理你,因為有這個障礙——或者是自己說雜穢語、乃至教人家說雜穢語,或者聽人家說雜穢語,你都讚歎隨喜。

在茶館、酒館、飯館、舞廳,這類言語太多了。你對這類事情,不要產生見聞隨喜,要遠離。如果遠離了雜穢語,這就成了「輪」,遠離雜穢語業輪有十輪的,這是十輪的最後一輪。由輾壞了雜穢語這個輪——輾壞了,你過去的一切雜穢語的業摧滅無餘了,不受果報了。不受果報,就是「前際」。「現際」,就是「於現身中,諸人天等皆共親近」。

如果人天都親近你,對你這個人、對你的語言沒有猜測,沒有顧憂,誠懇信樂,你自己的身心也安樂;所有的言詞,「皆成義利」——不是無義利語,所有的言詞,使眾生一切有情能得到利益。

如果你將要命終的時候,你的身心都不受憂悲苦惱的纏縛,也不為苦難折磨逼切。苦是迫逼性的,要迫逼你身心不得安樂,身心得了安樂,這種迫逼性就沒有了。每個人都希望在死的時候,自己六親眷屬、最愛的妻子都圍繞在你的身前。

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很多人死的時候,妻子沒有在眼前。或者死於車禍,或者死於外地。能得到壽終正寢——在死的時候,最親愛的人都能夠圍繞,這是很幸福的,走得也很愉快。雖然是最後的別離,還是很好的別離,你也沒有見著可怖的剡魔王使——黑無常、白無常,他們是勾魂使者,就是勾你的——你也沒有見到。

當命終的時候見到這個,會產生恐怖。不過你所見到的都是可意的、都是調順的善法,所見到的都是具戒富德、有真實福田的善知識,使你的身心很歡喜、很快樂、很欣悅。同時,對這個善知識,深生敬信,這樣你走的時候,會走得很好。

如果你沒有修行,僅僅一個「離雜穢語」,因為成就這一業的關係,你還能生到人中來,就不是前面那個十惡業輪裡頭所說的——一生到人中來,諸根欠缺,肢體不具足。這個是生到人中來,諸根圓滿,肢體具足;「隨所生處,言必饒益」——隨你所生,到了任何地方,你的發言都能饒益於人家,每個人都生歡喜;你的相貌,「端正聰明」,「安穩快樂」。


若離雜穢語,智者皆愛敬,為他所發言,具獲五功德;常聽受聖言,恒欣求聖道,圓滿諸佛海,速得一切智。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九~


淨空法師:綺語感染,起心動念,都是七情五欲

綺語,新譯為雜穢語。《俱舍論》云: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染心是什麼?自私自利是染心,心本來清淨,本來平等,因為有染汙就不清淨。自私自利是染汙,名聞利養是染汙,貪瞋痴慢是染汙,有這些東西心不清淨了。

不清淨心所發言語,也不清淨。言語很好聽,特別是音樂、歌曲,包括詩詞、文學、表演,讓你(接觸)生殺盜淫妄的念頭,挑動你的情緒,這叫綺語,現在文藝表演都這樣。

文藝表演上古就有,許多土著歡喜唱歌、跳舞,每個民族沒有例外的,歌舞,一塊歡樂,正常的。孔子訂了一個標準,只有三個字:思無邪。無論詩詞、歌賦、文藝表演,讓人看了、聽了、接觸到,都不會有邪念產生,就對了。

中國歷代社會,國家都遵守,現在解放了,不守這個規矩。善良風俗習慣,一定要靠這個標準維繫,標準沒有了,社會就亂了。亂在哪裡?人心亂了。人的起心動念,都是貪瞋痴慢,七情五欲,損人利己,麻煩就大了。

這個風氣感染全球,不是局部,是全體。為什麼感染範圍這麼大?因為科學工具發達,電視傳播,網路傳播,全世界人天天觀看,天天學習,天天模仿。 小朋友從小養成習慣,變成基本觀念,所謂主觀觀念,先入為主,認為這是正常言語,兩舌、惡口、妄語、綺語是正常的。電視節目就是文藝表演,它教整個社會,從小孩到老人,大家天天看,天天接受這個教育,(習以為)常,麻煩在此地。


淨空法師:染心所發,名雜穢語

兩舌,「兩舌者,新譯離間語」。兩個人原來是和睦、是和好的,想方法叫他們兩個人翻臉,叫他兩個人彼此有懷疑、有猜忌,把他們的和合破壞掉,這種言語就稱為離間語。「《四分律》云:彼此鬪亂,令他破也。」挑撥,讓這兩個人鬥爭,破壞他們的和合,這個事不是好事。佛在經裡面告訴我們,果報是入拔舌地獄,地獄裡頭拔舌地獄。拔舌地獄是怎麼來的?就是兩舌來的,造兩舌這個罪就是拔舌地獄。不但是不誠實,他要讓這兩個人去鬥爭,本來這兩個人是朋友,要把這兩個人變成冤家對頭,這個心不善,這行為不好,果報在拔舌地獄。「天臺云」,天台是智者大師,這智者大師說的,「遘扇彼此,乖和合也」,就是破壞這兩方面的和合,他在這裡煽動,在這裡破壞。「又《大乘義章》云:言乖彼此,謂之為兩。」乖就是相違背,挑撥是非。「兩朋之言依於舌,故曰兩舌。是謂煽動離間,搬弄是非」,這是現代的話,就這個意思。

「惡口,新譯為粗惡語」,言語粗魯,讓人聽的時候很難聽。「《法界次第》曰: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別人聽了就生煩惱,這叫惡口。「又《大乘義章七》」,這是第七卷,為我們解釋惡口,「言辭粗野,目之為惡。惡從口生,故名惡口」。「是謂以惱他之心,出粗惡之言,令人受惱,名惡口。」說話很難聽,無論是有意無意,別人聽了之後生煩惱,不歡喜。佛在大乘經教教菩薩,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待人接物,《還源觀》上只講四德,菩薩基本的德行四種,必須要遵守。他第三個就是說「柔和質直」,包括語業在裡頭,容貌、言語、態度要柔和,存心要質直,質直就是真誠,內裡面真誠,表現在外頭柔和,菩薩!這個四德這排在第三。第一個是教菩薩隨緣妙用,第二個是威儀有則,行住坐臥、言語心態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大家看。這是什麼?佛弟子,要把佛弟子做出來、表演出來,大家看到了生歡喜心,讚歎佛菩薩,佛弟子都是好人、都是善人,我們應當向他學習。這就接引無量眾生,怎麼可以造惡?

「妄言即妄語,新譯虛誑語」。這個新譯是玄奘大師譯的,玄奘大師以前這叫舊譯,他老人家從印度回來之後,翻經的時候稱為新譯,把舊譯有部分他改了,改了讓我們更好懂。古譯是妄語,翻譯妄語,新譯的是虛誑語,虛是不實在,誑是不真實。「又如《梵網》云」,就是《梵網經》上說的,「不見言見,見言不見,如是違心不實之言,即妄語也」。這是妄語,騙人,見到了說沒見到,沒有見到說見到,這都不實在。「綺語者,新譯為雜穢語」,意思也非常好。「《俱舍論》云: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染心是什麼?自私自利是染心,心本來是清淨的,本來是平等的,因為有染污就不清淨了。自私自利是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有這些東西心不清淨了。

「又《大乘義章》曰: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綺是綢緞,很好看,很柔軟,人都喜歡,所以綺語是花言巧語。你很喜歡聽、很喜歡看,它內容是什麼?內容就是挑動你的七情五欲,跟夫子所說的「思無邪」是恰恰相反,它能挑動你的感情,挑動你什麼?喜怒哀樂。這些東西在現在,所謂電影裡愛情的這些片子,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不知不覺,你陷入進去,不能自拔,沒有智慧。「又《無量壽經箋註》」,這是丁福保居士作的,「綺語,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後世騷人積習」,中國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這些都是,裡面都有這些情節,「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於閨閣者,皆謂之綺語」,閨閣是男女言情。

「又《十業道章》云:說染言詞,名雜穢語。若不染心,綺飾文辭,歌讚實德,非不善也。」所以這個綺語要看內容,綺語簡單的話說,就是很美的言辭,如果這個很美的言辭是讚頌德行,好的。例子,就像孔子所刪訂的《詩經》,詩三百篇是歌詞、是綺語,但是它裡面內容正而不邪。這些歌詞從哪裡來的?有祭祀祖先的、祭祀上天的,有朝廷裡面宴會、典禮裡奏的這些樂章,也有民間的歌詞,經孔子刪訂過,就是修訂過,選三百零五篇。從這個地方能夠看到當時社會的風俗,現在所謂是民謠,民間的說唱藝術,反映社會大眾的情緒,他們的願望。國君往往專門蒐集這些東西,了解民情,做為施政的參考,你看這些是好的。《十業道章》這裡說的正反兩面都講到,一個善、一個不善都說到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二七集)2011/8/7 檔名:02-039-0527


【雜穢語惡行】 p1413

集異門論十卷六頁云:云何雜穢語惡行?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雜穢語者,說非時語,非實語,非真語,無法語,無義語,不寂語,不靜語,無喻,無釋,不相應,不相近,雜亂無法,能引無義,說雜穢語,不離雜穢語。此中有雜穢語者者:謂不離雜穢語者,不斷雜穢語者,不厭雜穢語者,安住雜穢語者,成就雜穢語者,是名有雜穢語者。說非時語者:謂所說語,非時、不應時,非節、不應節,非分、不應分;是名說非時語。非實語者:謂所說語,不實、不稱實,是名非實語。非真語者:謂所說語,虛妄變異,是名非真語。無法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純非法事;是名無法語。無義語者:謂所說語,宣說顯了表示開發純無義事;是名無義語。不寂語者:謂所說語,非諸智者先思而說,率爾而說;是名不寂語。不靜語者:謂所說語,數數宣唱告示喧雜;是名不靜語。無喻者:謂所說語,無譬喻。無釋者:謂所說語,無解釋。不相應者:謂所說語,義不應文,文不應義。是名不相應。不相近者:謂所說語,前後不相續,或意趣有異。是名不相近。雜亂者:謂所說語,不一不定;名為雜亂。若所說語,純一決定;名無雜亂。無法者:謂所說語,越素怚纜及毗柰耶阿毗達磨;是名無法。能引無義者:謂所說語,能引種種不饒益事;是名能引無義。說雜穢語者:謂數宣說演暢表示雜穢語言;是名說雜穢語。不離雜穢語者:謂於噁心不善心所起惡行不善行所攝雜穢語,不離不斷,不厭不息。如是語言唱詞評論語音語路語業語表,名雜穢語惡行。


【雜染所作變異】 p1413

瑜伽三十四卷六頁云:云何觀察內事雜染所作變異無常之性?謂能了知先所生起或有貪心、或離貪心,或有瞋心、或離瞋心,或有癡心、或離癡心。又能了知隨一一種諸隨煩惱所染污心。又能了知隨一一種諸隨煩惱不染污心。又能了知彼心相續,由諸煩惱及隨煩惱,於前後位,趣入變壞不變壞性。見是事已;便作是念:如是諸行,其性無常。何以故?心由雜染所作變異,現可得故。

 

決不可拿僧寶開玩笑--被現代人「整慘了」的和尚

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業

避免造口業!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

毀謗道場裡義工算破和合僧嗎?

為什麼不能綺語? 綺語的範圍和綺語有哪些過患?

愚人節不騙人,妄語需謹慎!

什麼叫隨喜?隨喜就能獲得他們的功德!

隨喜惡行,惡報更大!

福報功德漏了!善護口業

口業四惡:惡口、妄語、綺語、兩舌

妄語的果報

大妄語的嚴重果報

方便語和妄語的區別

聽人講話,就可知道他的福報

魔不是青面獠牙,會顯得甜甜蜜蜜,讓你見到他,就不想離開他

同參道友之間,盡量不要出惡口,折損你的福報

惡言惡願,妖魔鬼怪會成全你;善言善願,佛菩薩護法會成全你!

毀壞修行的最大障礙,就是手機!太多的外緣,會帶動我們無始劫來的攀緣心!

嫌棄和抱怨很損幅報,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手機螢幕可以設置成佛像嗎?

避免造口業!為什麼命苦,因說話太強硬了,強硬態度決定命苦程度!

不要讓「重話」變成「惡口」

嗔心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學佛人要閉是非之嘴,開念佛之口

喜歡開玩笑、放逸的果報

少說話,多念佛--寧可坐著聊天,為什麼不念佛菩薩聖號?

念佛要像談戀愛一樣,把阿彌陀佛變成心上人

arrow
arrow

    菩提煉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